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分析了《黄帝内经》阴阳五态体质学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黄帝内经》阴阳五态体质应以临床为重点,探讨了以《伤寒杂病论》解读《黄帝内经》阴阳五态体质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结合《伤寒杂病论》的相关理论论述,探讨了《黄帝内经》体质学说与《伤寒杂病论》临床辨证论治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阴阳五态体质的理论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为进一步弘扬《黄帝内经》的医学奥义、阐发《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拓展《黄帝内经》的临证发微,促进学科发展,推动教学改革,兹定于2015年8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深化《黄帝内经》理论研究、研讨《黄帝内经》临床运用、商议《黄帝内经》科研创新、交流《黄帝内经》教学经验、重视《黄帝内经》文化溯源。本次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陕西中医学院承办,现在全国范围进行征文,征文内容及范围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为进一步弘扬《黄帝内经》的医学成就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兹定于2014年8月11-1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第十四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主办,河南中医学院承办。现就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征文内容:《黄帝内经》理论研究;《黄帝内经》理论与临床运用;《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原创思维研究;《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文化;《黄帝内经》教学方法研究、心得体会。征文  相似文献   

4.
正为进一步弘扬《黄帝内经》的医学成就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兹定于2014年8月11-1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第十四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主办,河南中医学院承办。现就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征文内容:《黄帝内经》理论研究;《黄帝内经》理论与临床运用;《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原创思维研究;《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5.
正为进一步弘扬《黄帝内经》的医学成就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兹定于2014年8月11-1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第十四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主办,河南中医学院承办。现就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征文内容:《黄帝内经》理论研究;《黄帝内经》理论与临床运用;《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原创思维研究;《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文化;《黄帝内经》教学方法研究、心得体会。征文要求:投稿应为未正式发表的论文,字数在5000字  相似文献   

6.
正为进一步弘扬《黄帝内经》的医学成就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兹定于2014年8月11-1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第十四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主办,河南中医学院承办。现就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征文内容:《黄帝内经》理论研究;《黄帝内经》理论与临床运用;《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原创思维研究;《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文化;《黄帝内经》教学方法研究、心得体会。征文要求:投稿应为未正式发表的论文,字数在5000字以内,附300字左右中文摘要。请在文末注明作者电话、E-mail、  相似文献   

7.
摘要:对《针灸学》教材胸椎部背俞穴“斜刺”操作提出商榷。通过对胸椎部背俞穴的起源、针刺深度、针刺角度与方向等溯源,说明《针灸学》教材胸椎部背俞穴为了避免伤及内部脏器的斜刺操作,有违于《黄帝内经》背俞穴的形态、经脉循行走向的本义,不符合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针刺深度以及针刺操作规范。通过对胸椎部背俞穴针刺深度的现代研究,指出背俞穴针刺操作必须要掌握内脏准确的解剖位置以及规范的针刺深度与方向,才能避免针刺伤及内部脏器。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灵枢·终始》,扩展探讨《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通过研读《灵枢·终始》,参考《黄帝内经》其余篇章及后世名医著作,探讨《黄帝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结果:该篇虽篇幅较短,但引出了《内经》的基本思想,记载了非常经典的中医临证思维,包括天人思维、脉诊和针刺思维、用药思维等,结合《内经》其余篇章及后世名医著作,更加深刻的体现这些思维对中医临床之重要性。结论:《黄帝内经》记载的天人思维、脉诊和针刺思维及用药思维,对现代中医临床,将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巨著,其医学理论丰富。《黄帝内经》大量分析和讲解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药食气味等多种医学理论,文献研究提示药食气味医学理论对中医药影响深远。在临床实践中,药食气味医学理论,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笔者研究和学习《黄帝内经》,发现了《黄帝内经》中,与药食气味有关的理论很多。为了继承和发展药物气味医学理论,笔者整理和探讨药食气味医学理论内涵,希望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典籍,书中从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后及养生等方面阐述了阳气的重要性,对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以下就对《黄帝内经》重视阳气思想的源流与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期为中医临床更好的应用《黄帝内经》阳气思想作为疾病诊断、治疗和养生的指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为中医学临床各科奠定了基础,通过读《黄帝内经》来学习前人的经验与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可达到启迪中医思维智慧、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推动中医学术发展的目的。因此认为,做临床需要读《黄帝内经》,并提出读《黄帝内经》在于读其中所蕴含的医术与医德之道,要带着问题与思考读,要学以致用,将经典理论运用到临床诊疗实际中去。  相似文献   

1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古称"癃闭",始见于《黄帝内经》。面对临床实践中纷繁复杂的中医辨证分型,作者溯本求源,从中医经典出发,回归《黄帝内经》,从五脏系统论角度探索分析《黄帝内经》中有关该病的病因病机,以期为日后规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法及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治疗规范提供有益思路及理论借鉴依据,从而为更好地利用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血理论的基础,为血证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后世研究仍存在一定偏颇,对血的渊源未形成系统研究。因此,血的发生研究对补充《黄帝内经》理论有重要意义。此文以血理论发展的历史时期为线索,对《黄帝内经》血理论发生学、体系建立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系统对比整理,尽可能丰富血理论的科学内涵,为解决现今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史就是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的发展史、完善史和创新史。《黄帝内经》中的3个主要理论系统与《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七大医学流派有着直接联系。《内经》的热病理论与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关系密切。伤寒学派主要研究《伤寒论》的学术理论及辨证论治规律,而《伤寒论》中所论述的伤寒又源于《黄帝内经》。同时,《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也源于《黄帝内经》。温病学派主要研究温热疾病的病因、病机、疾病发展规律及临床治疗、预防。温热类疾病未离开《昔帝内经》所提到的熟痛范畴.温痈的记裁始干《昔帝内经》.它的防治左《昔帝内经》中机有散在记栽。  相似文献   

15.
任灵贤 《河北中医》2011,33(3):388-390,403
小柴胡汤是经方中一重要方剂,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笔者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及《黄帝内经》原文,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分析小柴胡汤。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了"络"的概念,初步奠定了络脉、络病及刺血疗法的理论基础。试就《黄帝内经》中络病的病因病机以及刺血疗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指导络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以2000年第1篇有关《黄帝内经》英译的相关文章发表到2014年间《黄帝内经》英译方面的研究论文为语料,通过对《黄帝内经》英译研究论文的分类综述,总结《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的特点、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希冀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大致了解国内《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的发展情况,促进《黄帝内经》英译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熙静  姚贵轩 《光明中医》2014,(10):2045-2047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该书对针灸学理论从治则治法到临床应用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笔者通过整理《黄帝内经》中有关腰痛的条文,探析该书对针灸治疗腰痛在经脉循行、辨证论治、针灸取穴及刺灸操作方面的经验,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经典语句的翻译,从不同语言文化的角度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方法:选取《黄帝内经》权威训诂本及《黄帝内经》三个英译本作为语料,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三个译本中《黄帝内经》经典语句的翻译。结果:翻译《黄帝内经》经典语句时,应本着等效翻译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黄帝内经》的原貌,从而忠实传递《黄帝内经》的医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结论:《黄帝内经》经典语句的翻译不仅给其他中医经典书籍翻译提供借鉴,而且对典籍翻译理论的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探析经络腧穴望诊思想,提炼、分析《黄帝内经》原文中相关论述并与临床实际相对应。从经络腧穴望诊概述、望经脉、望络脉、望腧穴四个方面阐述《黄帝内经》中有关望诊内容在针灸临床辨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表明《黄帝内经》中望诊理论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