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065-1067
目的:探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给予利胆扶正颗粒治疗对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Lymphocytes,Treg)的调节作用及意义。方法:3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一般治疗组,30例恶性阻塞黄疸中药治疗组,30例良性阻塞性黄疸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在胆道梗阻解除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Treg数量进行检测,观察Treg数量与CD4+和CD8+T细胞的关系。结果:(1)与健康对照者比较,阻塞性黄疸患者(包括良性、恶性患者)Treg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Treg水平较良性为高(P<0.05);(2)恶性阻塞性黄疸中药治疗组与一般治疗组比较Treg水平有所下降(P<0.05),CD4+和CD8+T细胞水平有所上升(P<0.05)。结论: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明显升高,存在免疫调节紊乱。利胆扶正颗粒对机体细胞免疫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胆道结石是我国常见多发病 ,在我国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 10 % ,我省也是胆道结石病高发地区之一。胆道结石属中医的黄疸、胁痛范畴 ,常引起胆道感染和阻塞性黄疸 ,可使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我们于跟师学习期间 ,通过学习导师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经验 ,并在导师指导下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阻塞性黄疸 2 0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通过体格检查、B超及胆道造影诊断为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阻塞性黄疸 ,中医证型为肝胆湿热型的患者 ,共 4 0例 ,随机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茵陈五苓散治疗阻塞性黄疸湿重于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选取因胆总管结石造成的阻塞性黄疸湿重于热证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在胆道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第1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五苓散方颗粒剂口服.两组均治疗7天.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天...  相似文献   

4.
王晓敏 《河北中医》2005,27(1):9-10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T细胞亚群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测定 6 8例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 (观察组 )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T细胞亚群 ,并与正常对照组 6 9例对照比较。结果 观察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CD3、CD4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提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受损 ,同时影响T细胞活化 ,影响T抑制细胞的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村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对96例农村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6例农村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占同期住院的农村贫血患者的14%,老年女性为主,维生素B12缺乏多见。69%患者伴全血细胞减少,59%伴黄疸,46%合并感染。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部分伴黄疸、舌炎及神经精神异常。常见原因为长期素食,摄入减少。结论在农村积极开展营养饮食宣教,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折手术后出现胆道感染的临床诊断分型及选择手术时机。方法收集临床资料我院2003-2014年患者年龄70-89岁发生股骨颈骨折行全髋置换术或人工头置换术,患者在术后七天内确诊并发胆道感染病例数87例。中医上临床治疗上分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脓毒三型.是接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分的,且一型比一型为重.根据我们临床总结的分型标准分为10例确诊急性梗阻化脓性胆道感染患者,18例确诊胆囊坏疽穿孔性胆道感染患者,59例确诊轻症胆道感染患者,外科急症胆道手术包括:胆囊减压造瘘+二期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胆囊切除+十二指肠内瘘修补术+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胆总管切开取石者均置T管引流.手术均行小网膜孔引流。结果确诊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道感染患者9例急症手术.其余1例拒绝手术患者死亡病例,确诊胆囊坏疽穿孔性胆道感染患者16例手术,其余2例拒绝手术患者死亡病例。确诊59例轻症胆道感染患者其中11例手术,48例保守治疗均无死亡病例。结论治疗老年患者骨折术后并发胆道感染注意临床诊断分型,把握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一定要合理,急性梗阻化脓性胆道感染和胆囊坏疽穿孔性胆道感染病死率极高正确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关键,对轻症胆道感染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后择期再进行彻底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黄芪川芎等对肺心病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与急性炎症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心病( COP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长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导致 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 [1] ,并由此引起低氧血症 ,导致和加重肺动脉高压 ,发展为肺心病 [2 ]。肺心病患者白细胞吞噬作用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 [3 ,4] ,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造成了机体对外源性感染物的易感性 ,从而使疾病进一步恶化或迁延。抗生素治疗虽可缓解某些症状 ,但不能有效控制复发。本文通过对肺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及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观察 ,探讨黄芪、川芎等对肺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0例…  相似文献   

8.
答:胆道结石颇为常见,每于体格检查作B型超声检查时发现,好发于中老年,近年来发现老年人发病有增高趋势。胆囊内或胆管内可长期存在结石而无任何症状,舌脉亦正常。仅小部分患者有轻度又不持续的一般消化不良症状,如餐后胃胀等等,不易引起注意。但结石一旦嵌顿于胆道,则可引起胆绞痛,甚至出现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等、部分胆道结石于急性感染控制后,无任何症状,但隐患不除,尚可再次感染发作。  相似文献   

9.
关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因胆管癌栓及肝癌压迫或侵犯肝门部胆管引起的黄疸已有报道,但针对这种黄疸的中医治疗方面报道不多。2006年4月-2010年4月,笔者对我院肝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的患者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金奎坤 《河北中医》2000,22(9):698-699
1996~1999年,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内胆汁郁积性黄疸30例,疗效满意,并设纯西药治疗2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人,经肝功能检查示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尤以直接胆红素(DBiL)为甚,间接胆红素正常,排除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黄疸、肝外阻塞性胆汁郁积和肝内阻塞性胆汁郁积,并有强的松治疗试验和苯巴比妥治疗试验阳性[1].遂诊断为肝内胆汁郁积性黄疸.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在病程、症状、体征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1996~1999年,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内胆汁郁积性黄疸30例,疗效满意,并设纯西药治疗2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人,经肝功能检查示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尤以直接胆红素(DBiL)为甚,间接胆红素正常,排除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黄疸、肝外阻塞性胆汁郁积和肝内阻塞性胆汁郁积,并有强的松治疗试验和苯巴比妥治疗试验阳性[1].遂诊断为肝内胆汁郁积性黄疸.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在病程、症状、体征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性黄疸由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增生或肿胀所致;阻塞性黄疸由胆管炎性改变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所致。现代医学对黄疸的治疗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就黄疸的消退时间而言仍然较长。  相似文献   

13.
<正>胆道闭锁(BA)是新生儿阻塞性黄疸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目前对BA患儿最常规且疗效较好的治疗手段是Kasai手术,术后虽然部分患儿可以实现淤积的胆汁再通,黄疸消退,但大多数患儿仍发生进行性肝内胆管破坏,胆管炎反复发作,从而导致黄疸的再现甚至加重。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胆道闭锁术后中医病机为正虚血瘀络阻,治以益气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哮喘合并病毒性的呼吸道感染研究较多,但哮喘合并细菌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的报道很少,本文就我院近十年来34例哮喘合并细菌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以下简称感染组)的临床资料,与10例无合并感染的哮喘患者(以下简称无感染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探讨细菌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与哮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道狭窄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例原发性胆道狭窄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果:6例这治愈标准,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提高原发性胆道狭窄梗性黄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96年3月-2001年10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胆道感染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98例胆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17-68岁,平均47.6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2天;其中急性胆囊炎11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21例,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18例,胆道蛔虫病合并感染2例。对照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21-67岁,平均46.5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1天;其中急性胆囊炎7例,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肝细胞免疫状态与辨证分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晓东  张剑 《北京中医》2001,20(2):56-57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大细胞群,在正常机体内各T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乙肝病毒是一种非杀伤细胞性病毒.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乃是造成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T细胞免疫功能之强弱与慢性乙肝临床过程之轻重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3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与中医辨证关系的观察.以期寻找出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大细胞群,在正常机体内各T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乙肝病毒是一种非杀伤细胞性病毒.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乃是造成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T细胞免疫功能之强弱与慢性乙肝临床过程之轻重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3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与中医辨证关系的观察.以期寻找出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胆道感染属中医胁痛、胃脘痛、黄疸、蛔厥等证范畴。近年我们以三裁汤(大柴胡汤、大建中汤、乌梅丸加减化裁)治疗该病7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70例,其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17~68岁。急性胆囊炎9例,胆石症合并感染49例,胆道蛔虫症合并感染12例。中医分型:气滞型18例,湿热型23例,瘀阻型10例,寒凝型7例,蛔虫窜胆型12例。 二、辨证分型:(一)气滞型: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胸闷不舒,食少纳差,食后腹胀,暖气频作,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舌苔薄白,脉弦。(二)湿热型:胁肋及上腹  相似文献   

20.
胆肠吻合术是胆管因结石梗阻、瘢痕狭窄、肿瘤等原因引起阻塞时,外科医师常常将阻塞部位近侧的胆管和肠道直接连接,使胆汁能经过这个接口直接流到肠内.胆肠吻合术后易发生胆道感染,反复胆道感染、胆汁淤积易引起肝功损害,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出现黄疸.笔者近日使用中医药成功治疗1例胆肠吻合术后黄疸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