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6-二磷酸果糖(FDP)对缺血心肌的保护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从1980年Markov等首次观察了外源性1,6-二磷酸果糖(FDP)对缺血性心肌的保护作用后,FDP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已经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全面展开。FDP已为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具有抗氧自由基的作用,能保护氧自由基对缺血再灌心肌的损伤,也有实验证明FDP抑制氧自  相似文献   

2.
1,6-二磷酸果糖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肌损害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6-二磷酸果糖(FDP)对使用蒽环类化疗药致心肌损害的白血病患儿的疗效。方法:6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分别予FDP及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10治疗,治疗前后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结果:治疗前两组心肌酶水平相似且高于正常值,治疗后两组心肌酶均显著下降(P〈0.001),其差值在治疗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改善率治疗组亦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4.4%,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对于蒽环类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肌损害,FDP与维生素C、维生素E及辅酶Q10治疗均有效,但FDP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可导致多脏器损害.其中心肌损害发病率较高[1].我院于1997~1999年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84例,其中42例采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1,6-diphosphate,FDP)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将3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FDP 250~300mg·kg.-1·d-1,做心肌酶谱测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32/35(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25/33(75.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源性FDP有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患儿,并可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将窒息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应用FDP 250 mg/(kg·d),0.5 h内静脉滴入,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做心肌酶谱测定.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复查心肌酶谱,治疗组心肌酶谱恢复正常病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源性FDP能显著改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可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心肌损害新生儿临床疗效。方法:16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3例,所有患儿给予同样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FDP。结果:观察组心肌酶恢复快、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t=18.46,P〈0.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心电图恢复情况两组相比无差异(χ^2=0.53,P〉0.05)。结论:FDP治疗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心肌损害新生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吴君 《临床医学》2004,24(12):35-36
目的 :观察 1,6-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将 5 9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3 2例 ,治疗组 2 7例。两组均采用多巴酚丁胺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FDP 2 0 0~ 2 5 0mg/(kg·次 ) ,静脉注射。结果 :治疗组心率恢复至 12 0次 /min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多巴酚丁胺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FDP治疗HIE合并心肌损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亦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长期以来,对脑梗死的治疗缺乏有效的良策.近年来,在脑梗死的治疗中,脑保护剂的使用已受到广泛重视.1,6-二磷酸果糖(FDP)用作心肌保护剂使用较多,而作为脑保护剂临床应用较少.我科从1998年开始运用FDP治疗脑梗死,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1.6一二磷酸果糖(以下简称FDP)系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调节心肌能量代谢,可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症状。但FDP的主要成份是果糖对血管壁刺激大,可引起穿刺部位局部疼痛,FDP静滴时要求应快速给药,一般5克FDP以5至10分钟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滴1,6-二磷酸果糖(FDP)时局部轻度、中度、重度疼痛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用长海痛尺评估120例AMI患者静滴FDP过程中疼痛程度,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对静滴FDP的患者在输液前、后的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进行比较。结果输液后心肌耗氧量均高于输液前。结论AMI患者静滴FDP时局部疼痛的发生率高。轻度、中度、重度时均能引起心肌耗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加生脉注射液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HIE)合并心肌损害患儿61例,分为治疗组(n=30例)和对照组(n=3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FDP)和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连续7~10d。结果治疗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治疗组30例显效26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31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以及心肌酶谱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P)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HIE)合并心肌损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86例随机分为生脉注射液组(治疗组)和1,6-二磷酸果糖组(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与FDP相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窒息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止惊、降颅压等治疗;治疗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FDP250mg/(kg·d)静注滴注。5~7d1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0%(35/37),对照组总有效率74.30%(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单玉香 《现代护理》2008,14(1):25-26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滴1,6-二磷酸果糖(FDP)时局部轻度、中度、重度疼痛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用长海痛尺评估120例AMI患者静滴FDP过程中疼痛程度,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对静滴FDP的患者在输液前、后的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进行比较。结果输液后心肌耗氧量均高于输液前。结论AMI患者静滴FDP时局部疼痛的发生率高。轻度、中度、重度时均能引起心肌耗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1,6-二磷酸果糖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对心脏损害是造成中毒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而QT间期延长是预测AOPP患者发生心跳骤停的重要指标,近年研究表明,QT离散度(QTd)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有着密切联系。1,6-二磷酸果糖(FDP)对心肌有保护作用,用于治疗AOPP中毒性心肌病报道较少。我们对63例AOPP中毒性心肌损伤致心律失常者,加用FDP进行临床观察,研究FDP对AOPP患者QTd的影响,探讨其对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瓣置换术后患者发生心脏复苏困难,临床时有所见,除了患者心脏自身的因素,手术对心肌的损伤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近年来对1,6二磷酸果糖(FDP)的研究发现,FDP可以消除游离氧离子,减少心肌坏死,产生有益的血流动力学作用。自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我们对重症双瓣置换术病人78例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IM伴心肌损害患儿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更昔洛韦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CP)治疗,对照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病人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心肌酶水平相似且高于正常值,治疗后两组心肌酶均显著下降(P<0.01), 治疗组心肌酶改善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改善率、肌钙蛋白I阴转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CP 可治疗小儿IM心肌损害,其效果优于FDP.  相似文献   

18.
小儿心肌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几年来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控制本病造成的心肌损伤是治疗本病的最重要原则之一。磷酸肌酸(CP)与果糖二磷酸钠(FDP)均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多种循环系统疾病。本文通过治疗小儿心肌炎74例,比较2种药物对于心肌的保护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果糖二磷酸钠(FDP)系机体内天然存在的有效物质的同构物。外源性FDP作用于细胞膜,通过刺激磷酸果糖激酶之活性,聚增细胞内高能磷酸池,增高细胞内ATP浓度,促进钾离子内流,回复细胞极化状态,从而有利于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下的细胞能量代谢及对葡萄糖的利用。既往治疗冠心病的FDP主要靠进口。量高价格昂贵,且使用时需无菌溶液溶解。现东莞宏远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5岁,因发热、面色苍白、皮下瘀斑1个月于1995年11月7日入院。经血象、骨髓象和单克隆抗体检查,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_1型。首疗程VDCP方案化疗前胸片、EKG正常,B超肝脾稍大。化疗期间EKG示频发室性早搏、心肌劳损,予利多卡因、1.6—二磷酸果糖(FDP)等治疗后早搏消失。化疗结束骨髓未缓解。第二疗程VDCP方案化疗前EKG示心肌劳损,化疗期间心脏闻病理性第三心音,EKG示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治疗同上,心动过速和早搏消失。化疗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