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蒋宝平  田磊  俞云  方泰惠 《安徽医药》2008,12(8):678-679
目的观察复方辛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凝血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冰水刺激制备“血瘀”模型,检测主要流变学指标;以ADP为诱导剂,观察其对体外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结果(1)复方辛芍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2)复方辛芍可以延长血瘀大鼠的凝血时间。(3)复方辛芍有降低血瘀大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5s^-1、1S^-1)、血浆黏度、增强红细胞变形和抑制红细胞聚集的作用。结论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复方辛芍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和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EAM)与红花总黄酮(ECT)配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急性血瘀模型、阳性对照阿司匹林100 mg·kg-1,EAM400 mg·kg-1,ECT 200 mg·kg-1,EAM 400 mg·kg-1+ECT 200 mg·kg-1组。每天早晚各给药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大鼠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制备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血细胞比容(Hct);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增加,Hct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独应用EAM和ECT均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降低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其中EAM还能显著降低Fib含量,延长APTT和TT;ECT还能显著延长PT。与单独应用EAM或ECT相比,EAM与ECT配伍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延长TT上优于单用ECT(P<0.05),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用EAM或ECT(P<0.05)。与阿司匹林相比,单用EAM或ECT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及阿司匹林,但EAM降低Fib的作用较好,ECT延长PT的作用较好;EAM与ECT配伍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结论 EAM和ECT单用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数,且二者配伍后能增强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豨莶草胶囊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兰镇  李伟 《黑龙江医药》2010,23(2):191-192
目的:研究豨莶草胶囊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血瘀大鼠模型,测定豨莶草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测定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观察豨莶草胶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豨莶草胶囊高剂量可降低急性血瘀大鼠模型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对大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凝血酶原时间(胛)有明显延长作用。结论:豨莶草胶囊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消栓通络方有效成分组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o Y  Yu X  Shi LL  Chen BN  Wang SH  Du GH 《药学学报》2012,47(5):604-608
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理论指导下,观察消栓通络方有效成分组(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group of Xiaoshuantongluo formula,XECG)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影响。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XECG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PT、APTT、TT和FIB等凝血指标以及体内6-keto-PGF1α、TXB2和D-dimer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XECG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率无明显影响;能延长PT和TT,对APTT和FIB含量无影响;可显著降低急性血瘀大鼠血浆中D-dimer水平,轻微降低TXB2的含量,但对6-keto-PGF1α的含量无影响。结果提示,XECG的作用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和专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和红花总黄酮(ECT)配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按分组分别ig给予PNS 50 mg.kg-1、ECT 200 mg.kg-1、PNS+ECT及阿司匹林100mg.kg-1。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血细胞比容(Hct);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增加,Hct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独应用PNS和ECT均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降低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延长PT,其中PNS还能显著降低Fib含量,延长TT。与单独应用PNS或ECT相比,PNS+ECT配伍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降低Hct上优于单用PNS(P<0.05),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抑制作用则优于单用PNS或ECT(P<0.05)。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相比,单用PNS或ECT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及阿司匹林,但PNS降低Fib的作用较好;PNS+ECT配伍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在抑制红细胞聚集和血小板聚集,降低Fib含量,延长TT和PT等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有优于阿司匹林的趋势。结论 PNS和ECT单用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且二者配伍后能增强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益心酮抗心肌缺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益心酮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运用益心酮治疗;采用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寒冷刺激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以观察益心酮对血瘀大鼠血黏度的影响;观察益心酮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采用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犬模型,观察益心酮的抗心肌缺血作用。结果益心酮能够降低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中ST段位移,降低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PK(肌酸磷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等心肌酶的升高程度,降低血液黏度;益心酮能够改善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降低其血黏度;益心酮能够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④益心酮能够降低心肌缺血程度(Σ-ST),减少心肌缺血范围(N-ST),缩小心肌梗死面积(MST),同时能够降低血清中AST、CPK和LDH等心肌酶的升高程度。结论益心酮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脑欣滴丸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舒脑欣滴丸13、26、52 mg/kg组,阳性药脑心通胶囊(15 mg/kg)、阿司匹林肠溶片(15 mg/kg)和藻酸双脂钠片(90 mg/kg)组,连续ig给药7 d,1次/d,末次给药后1 h,采用sc 0.1%肾上腺素加在冰水中游泳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舒脑欣滴丸对不同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CG)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影响;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评价舒脑欣滴丸对血瘀模型大鼠的作用。结果舒脑欣滴丸对3种不同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延长血瘀模型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论舒脑欣滴丸13、26、52 mg/kg具有明显活血化瘀作用,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多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具有一定抗凝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药效学指标检测,评价红花在活血化瘀方面的作用。方法:42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治疗组(15 mg·kg~(-1))、红花低、中、高剂量组(1000、2000、4000 mg·kg~(-1)),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结合冰水游泳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参数、血小板聚集率、血浆6-keto-PGF1α、血栓素B_2(TXB_2)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结果:红花高中低剂量组能不同程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降低全血粘度(WBV)、血浆粘度(PV),升高血清eNOS、6-keto-PGF1α,降低TXB_2含量等。结论:红花通过恢复血小板聚集活性、改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性、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等途径,对大鼠急性血瘀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栓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测定口服不同剂量的牛蒡子苷后对血瘀证大鼠流变学、F ib、aPTT和PT的影响。结果牛蒡子苷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血瘀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还原黏度,明显延长血瘀大鼠PT和aPTT时间,降低F ib浓度。结论牛蒡子苷能显著改善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麝香对急性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s.c.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刺激复制大鼠急性寒凝血瘀证模型,以复方丹参片作为阳性对照研究人工麝香对急性寒凝血瘀证大鼠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人工麝香高、中、低剂量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人工麝香高剂量组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可以明显缓解急性寒凝血瘀证的血瘀症状,在活血化瘀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于大海  毛士龙 《药学实践杂志》2008,26(4):272-273,298
目的:刺五加总皂苷对家兔血小板、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TYXN-96多功能智能血液凝聚仪和LBY-N6B型自清洗旋转式黏度计测定刺五加总皂苷对家兔血小板数和血小板聚集功能、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结果:家兔静脉注射刺五加总皂苷0.5 mg/kg、1 ms/kg和2 mg/kg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具有抑制作用,可显著降低家兔全血黏度(P<0.01);对家兔血液APTT、PT、TT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刺五加总皂苷具有改善家兔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栓形成作用,而此作用是通过解聚红细胞聚集性、降低全血黏度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100mg·kg-1阳性对照组、PNS50和100mg·kg-1组,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在切变率200~1s-1范围内采用锥板法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和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凝聚率增加,红细胞压积升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缩短。而与模型组相比,大鼠ig给予PNS50和100mg·kg-1均能显著降低全血粘度200s-1:(4.5±0.4)vs(4.1±0.4),(4.0±0.3)mPa.s;100s-1:(5.0±0.4)vs(4.4±0.5),(4.4±0.4)mPa.s;50s-1:(5.6±0.5)vs(4.9±0.6),(4.9±0.4)mPa.s;1s-1:(27.1±3.0)vs(22.2±4.6),(22.0±3.5)mPa·s及血浆粘度50s-1:(1.51±0.14)vs(1.33±0.10),(1.32±0.08)mPa.s,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0.49±0.02vs0.45±0.03,0.44±0.03、红细胞聚集指数(5.5±0.4)vs(5.0±0.5),(5.0±0.6)和血小板凝聚率(32±3)% vs(26±3)%,(24±4)%;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4.8±0.3)vs(4.2±0.4),(4.1±0.3)g·L-1,以及延长凝血酶时间(25.2±2.7)vs(30.5±4.7),(31.2±3.9)s和凝血酶原时间(14.5±1.1)vs(15.7±1.1),(15.8±1.0)s。结论PNS能显著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3.
胡芦巴总皂苷对脑缺血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胡芦巴总皂苷的抗脑缺血作用 ,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平均存活时间 ;另取小鼠断颅后测定断颅喘息时间 ;采用玻片法 ,观察胡芦巴总皂苷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采用比浊法 ;观察其对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并测定全血粘度。结果 胡芦巴总皂苷 40、80、16 0mg·kg-1,延长小鼠平均存活时间 (P <0 0 5 ,P <0 0 1) ,及凝血时间 (P <0 0 1) ,抑制血小板聚集率 (P <0 0 1) ,80 ,16 0mg·kg-1延长断颅小鼠喘息时间 (P <0 0 1)且具剂量依赖性 ;80 ,16 0mg·kg-1在低 ,中切变率能降低兔血粘度 (P <0 0 5 )。结论 提示胡芦巴总皂苷具有抗脑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EPG)和丹参总酚酸(ESM)配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大鼠按分组分别ig给予EPG 200 mg.kg-1,ESM 200 mg.kg-1,EPG 200 mg.kg-1+ESM200 mg.kg-1和阿司匹林100 mg.kg-1(阳性对照),每天早晚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大鼠再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升高,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独应用EPG和ESM均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显著降低Fib含量,显著延长APTT,其中EPG还能明显延长PT和TT,ESM还能显著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单独应用EPG或ESM相比,EPG与ESM配伍组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方面显著优于单用EPG(P<0.05),在延长TT方面显著优于单用ESM(P<0.05),在降低Fib含量方面显著优于单用EPG或ESM(P<0.05)。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相比,单用EPG或ESM对血液流变性的改善作用不及阿司匹林,但EPG与ESM配伍对血液流变的改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PG和ESM单用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的异常,且二者配伍后能进一步增强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仙鹤草水提物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凝血试验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对止血与凝血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0、4、20、80g/L仙鹤草水提物分别与全血、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作用;分别以血小板聚集仪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以流式细胞仪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Fg-R)和P-选择素表达水平;以血液凝固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以硅化试管法测定凝血时间(CT),以电极法测定血浆Ca2+浓度,以乏因子血浆纠正试验测定凝血因子Ⅶ、Ⅷ、Ⅸ和Ⅺ活性;以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 4g/L组PAR、Fg-R和P-选择素表达率显著低于0g/L组(P〈0.05)。4g/L组1s-1全血黏度、200s-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高于0g/L组(P〈0.01),4者水平均与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仙鹤草水提物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Fg-R活化和释放反应途径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可能通过抑制内源凝血途径而具有抗凝作用。仙鹤草水提物也可能通过活化外源凝血途径并增加血液黏度而具有促凝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