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DL-C、TC水平均显著降低,对照组TG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DL-C、TC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LDL-C、TC水平,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9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CRP)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4%、9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CRP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中生 《海峡药学》2012,24(4):199-20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及血脂水平进行分析,同时计算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hs-CRP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TC、TG、LDL-C显著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67% VS 71.2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和hs-CRP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绞痛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33):4636-463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qd+酒石酸美托洛尔控释片25 mg,口服,bid+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短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TC、TG、LDL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HDL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脂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虚通瘀颗粒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周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饭前30 min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温水冲服补虚通瘀颗粒,0.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92.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1.93%、87.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值)明显降低(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升高,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虚通瘀颗粒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心绞痛,改善心功能,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1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8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银杏蜜环口服溶液,10 mL/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8%、9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7%、9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值)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LVEF、LVEDD、E/A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聚集率(MPA)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PV、HCT、FIB、M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2%、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发作频率均低于治疗前,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发作频率降低幅度及持时间缩短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组43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血脂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细胞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细胞数量少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仅增加了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还改善血脂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心通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舒心通脉胶囊,0.9g/次,2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心肌酶谱指标、血清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83%、8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均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脏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人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水平均显著升高,人碱性磷酸酶(ALP)、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心通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心功能、血脂水平,降低心肌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成功择期行PCI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口服替格瑞洛片,首次负荷量180 mg/次,1次/d,此后90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 L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心肌酶学和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5.9%、9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4.1%、9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日消耗量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均明显升高,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心肌钙蛋白(c Tn 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肌酶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皮素-1(ET-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明显下降,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内皮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PCI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指标,调节心肌酶学指标和内皮功能指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冠心宁片联合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凤翔县医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0.5 mg/(kg·min),1 min后以0.05 mg/(kg·min)静脉滴注维持,治疗中根据心功能情况随时调整给药速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冠心宁片,3片/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74%、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32.61%、5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MMP-9和BNP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宁片联合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hs-CRP、MMP-9和BNP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通心舒胶囊联合尼可地尔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在华中阜外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尼可地尔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通心舒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口服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心功能指标、心肌酶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8.26%、9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43%、9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心肌酶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舒胶囊联合尼可地尔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心功能指标、心肌酶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接收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指数(CI)、心排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显著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患者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首次剂量300 mg/次,尔后7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电图(ECG)疗效、心功能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ECG有效率分别均为79.49%、94.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和LVEDD显著升高,而LVEDV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MMP-9、ET-1、TN-C水平明显降低,而NO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涛  刘维红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2):1891-1895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1袋/d,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CP)、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PAR)、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动脉(VA)的收缩期流速(Vs)均显著升高,而阻力指数(RI)和血管搏动指数(PI)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脑动脉硬化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血清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长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0%、8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0%、8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盐酸伊伐布雷定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伊伐布雷定片,1片/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平板运动试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和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最高收缩压(SBP_(max))和最大心率(HR_(max))均明显升高,而ST/HR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积分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伊伐布雷定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1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替格瑞洛片,90 mg/次,首周2次/d,而后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30 mL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9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0.53%、8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比黏度(PSV)、全血黏度(WBV)、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0 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DD)均显著下降,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心功能,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