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出现颅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23例急性脑梗死临床资料.溶栓24 h后采用头颅CT检查.将病人分为出血转化组(n=25)和非出血转化组(n=98).对比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溶栓前后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发病到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等,明确脑梗死病人行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在性别、烟酒史、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等基线数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组在发病年龄[(71.64±10.56)岁比(63.85±12.42)岁]、溶栓前NIHSS评分[11(6,14.5)分比7(4,12)分]、溶栓后2 h NIHSS评分[11(3,14.5)分比5(2,9)分],出血转化组均大于非出血组(P<0.05).但是出血转化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差值低于非出血组[0(0,2)分比1(0,4)分,P<0.001]、溶栓前收缩压出血转化组较高[(160.88±20.24)mmHg比(150.79±21)mmHg,P=0.033],出血转化组溶栓前后收缩压变化值大于非出血转化组[(34.88±22.51)mmHg比(24.58±16.56)mmHg,P=0.01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较大、溶栓前后收缩压差值、溶栓前后NIHSS评分变化值是脑梗死病人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溶栓前后收缩压变化值和NIHSS评分变化值均对病人愈后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静脉溶栓后NIHSS评分变化值小、溶栓后收缩压变化值大是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龄病人,应充分考虑到病人血压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变化因素,并采用合适的干预手段、积极预防出血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前后出血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5月~2018年8月在某院行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的1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PH(Cerebral parenchymal hematoma,脑实质血肿)组8例、 HI(Hemorrhagic infarct,出血性梗死)组16例与non-HT(No bleeding after thrombolysis,溶栓后未出血)组98例,对3组患者溶栓前后不同时期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测定,并探讨其与出血转化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与HI组、non-HT组相比,HI组患者溶栓之前的NIHSS评分更高,P0.05;溶栓后2h,3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溶栓前均有所降低;溶栓24h后,3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有所上升,但依旧低于溶栓前,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颅内血肿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24h内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根据m RS评分,将110例患者分为A组(预后良好,n=65)、B组(预后不良,n=45),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发病90 d病死率等,分析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治疗后,出现颅内出血的有9例,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发病后90 d,死亡6例。A组、B组在年龄、发病到治疗时间、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结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等,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治疗过程中准确识别这些高危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以提升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静脉溶栓后检测D-二聚体表达评估早期神经功能与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依据溶栓前与溶栓治疗5 d后的NIHSS评分差值(ΔNIHSS)分组,神经功能改善良好(ΔNIHSS≥4分)的47例作为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不良(ΔNIHSS<4分)13例作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均开展D-二聚体水平检测,分析该指标与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患者入院时间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溶栓治疗5 d后,研究组的D-二聚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与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3个月后,52例未发生预后不良,8例发生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13.33%,预后不良者的D-二聚体显著高于未发生预后不良者,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7):108-11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来自2013年1月~2015年9月的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统计两组的疗效,NIHSS评分和不良事件,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溶栓后2h、溶栓后24h、溶栓后14天和溶栓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改善神经功能明确,同时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04~2020-12在本院确诊的949例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将949例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22例,无出血转化组927例.记录两组脑梗死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性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组与无出血转化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高脂血症、吸烟史及酗酒史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转化组与无出血转化组患者在溶栓前收缩压(SBP)、溶栓前舒张压(DBP)、糖尿病、脑梗死量表评分(NIHSS)方面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SBP(≥140mmHg)及NIHSS评分≥21分是导致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现出血转化与患者的血压及NIHSS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早期强化降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压管理方案不同分为强化降压组(给予早期强化降压)和指南推荐标准降压组(给予指南推荐标准降压),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治疗后早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指标(早期缺血脑组织再灌注、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情况, 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占比及90 d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患者治疗后1 h的收缩压(147.65±8.23)mm Hg(1 mm Hg=0.133 kPa)、治疗后24 h的收缩压(145.35±3.58)mm Hg低于指南推荐标准降压组的(163.41±5.75)、(161.72±4.49)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 h的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48、72 h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王玮娜  王志伟  郑俊江  李静  姚海涛 《安徽医药》2019,23(12):2440-244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及其与灌注 CT微血管通透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4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 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资料中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未出血组 43例和出血组 39例。所有病人均行头颅 CT检查,分析两组病人病侧灌注 CT的主要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灌注 CT微血管通透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后出血性转化中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①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后 39例病人发生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 47.56%;②两组病人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大面积脑梗死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出血组病人表面通透性(PS)(15.31±1.45)mL·min-1·(100 g)-1明显高于未出血组病人(10.14±3.61)mL·min-1·(100 g)-1,且出血组病人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较未出血者明显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④根据 ROC曲线结果显示, PS在 ROC曲线下的面积> 0.9,诊断界值为 5.86 mL·min-1·(100 g)-1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灵敏度为 94.72%,特异度为 88.11%;⑤非条件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较大、 NIHSS评分过高以及出现大面积梗死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灌注 CT微血管通透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后出血性转化中的预测价值良好,当 PS值大于 5.86 mL·min-1·(100 g)-1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风险提高,能为临床静脉溶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蒋孝宗  张守成  马兰 《安徽医药》2023,27(2):370-374
目的探讨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sLOX-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表达及与静脉溶栓预后和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至 2020年 6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AIS病人 104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 sLOX-1水平,比较 sLOX-1表达高低与病人临床资料的关系,分析 sLOX-1与 AIS病人静脉溶栓预后和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相比于低 sLOX-1表达组,高 sLOX-1表达组病症更加严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显著增大,白细胞显著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 eGFR)尿酸(UA)显著降低(均 P<0.05);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 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组 sLOX-1表达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2、.18±0.71)比( 1.67±0.53)];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发现经过年龄、溶栓时间、 NHISS评分、 eGFR等校正过后, sLOX-1[OR=3.83,95%CI:(1.77,5.12)P=0.007]仍然是行 rt-PA静脉溶栓 AIS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年龄、 NHISS评分、溶栓时间等校正过后, sLOX-1[OR=1.84,9,5%CI:(1.12,2.54)P= 0.020]也仍然是 AIS病人发生脑出血性转化( 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 sLOX-1是行 rt-PA静脉溶栓 AIS病人预后立危险因素,也是 AIS病人发生脑 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磊  钱辰肖  罗国君 《安徽医药》2022,26(4):815-81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 90 d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进行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病人,收集病人的基线资料,测定溶栓后 90 d病人改良 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 0~2分)与预后不良组(3~6分)。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病人 112例。其中,男 66例( 58.93%),女 4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