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调查城市社区居民掌握应急救护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2012年1~7月对合肥市293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不佳,对培训需求高,急救培训能够影响社区居民在紧急情况的行为选择。结论重视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通过加大投入、制定标准化培训模式,促进社区居民自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急救培训在基层低年资医护人员中的应用。方法:对嘉兴市南湖区中心医院43名低年资医生和护士进行综合急救培训,观察比较急救培训前后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急救技术操作、综合急救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培训后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术操作、综合急救能力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培训后医护人员的自信心、团队协助精神及沟通技巧较培训前明显提高。结论:综合急救培训可以提高低年资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急救技术操作、综合急救能力,提高医护人员的自信心、团队协助精神及沟通技巧,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综合急救培训对提高低年资医护人员临床应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了解社区工作人员的院外救护能力及培训需求,探讨普及院外救护培训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常德市4个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的社区工作人员有掌握院外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意愿,59.5%以上的工作人员愿意选择8小时作为其培训时间。结论可通过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配备院外救护员、建立社区人员急救培训体系来实现院外救护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急救认知水平以及应急救护能力培训现状,并对此现状做出相关展望评价。方法通过采取文献阅读以及统计将农村急救认知水平进行总结。结果我国农村急救认知水平低下,应急救护培训较少。结论提高农村急救认知水平及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参与突发事件的救护医护人员具体的心理救援能力培训需求,以便为关于突发事件救护医护人员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 本文选取参与过突发事件处置的救护和医护人员321名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调查和了解研究对象对于心理救援能力培训的实际需求.结果 被调查的321名各项培训内容的调查得分均超过4分,最高分为(4.59±0.52)分,培训需求内容为"突发事件避险及遇险应对";被调查的321名对于培训形式,更愿意选择培训讲座,选择率高达66.03%;对于培训频率,更愿意选择2~3次,选择率高达63.46%;对于培训师资,更愿意选择参加过突发事件的医护人员,选择率高达74.04%;对于培训时间,更愿意选择日常工作时间,选择率高达58.33%.结论 突发事件救护医护人员对心理救援能力培训的需求较为强烈,我们应针对其具体的培训需求,采用符合人群特征的有效培训模式开展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培训才能提升救护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德丽  张梅 《四川医学》2014,(4):512-514
目的了解县乡各类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急救技能培训的现状与需求,以改进培训策略、提高培训效果。方法对2009—2012年四川省1125家县乡医疗机构共计3289名医人员自行设计问卷表进行培训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表2784份,显示89.8%医护人员未参加过系统而规范的急救技能专业培训,99.03%医护人员对培训需求高,尤对实用急救技术与知识更为渴求。甚至提出应该建立半年定期培训制度等。结论须加强对县乡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技能不断培训,以期提高基层应急救护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成都市某社区医护人员应急核心能力现状,并提供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现状调查,通过被调查者能力自评,对培训前后社区医护人员的各项应急核心能力进行评分和统计分析。结果该社区45.45%的被调查医护人员没有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经历;42.86%没有参加过应急演习;50.65%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该社区医护人员在培训前应急核心能力各一级指标评分平均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现场紧急救护能力得分5.91分(培训后7.39分),临时安置点救护能力得分5.52分(培训后7.26分),搬运与疏散能力得分5.45分(培训后7.25分),拣伤分类能力得分5.21分(培训后7.14分),理论知识水平得分为5.18分(培训后7.10分),个人防护能力得分5.14分(培训后7.34分),预防卫生控制的能力得分5.12分(培训后7.04分),心理救援的能力得分5.12分(培训后7.32分),综合平均能力得分为5.33分(培训后7.23分)。培训前后应急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成都市某社区大多数医护人员缺乏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演练的经历,缺乏专业培训,且应急核心能力仍处于有待提升。经过有效培训社区医护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核心能力在各一级指标水平都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了解社区工作人员院外救护能力现状,探讨普及院外救护培训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常德市4个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工作人员院外救护能力欠佳;被试者均认为掌握院外救护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要;进行院外救护培训会影响社区工作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所做的判断和行为选择。结论:社区工作人员院外救护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可通过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配备院外救护员、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和复训制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朝阳区社区1 000人次社区居民进行2010版社区百姓心肺复苏术培训,探讨心肺复苏术普及培训效果。方法:课题组与社区居委会或者单位联系,组织1 000人次社区居民参加心肺复苏术培训。利用问卷的方法调查社区居民版心肺复苏术掌握情况。课题组医护人员利用多媒体讲课、现场实际操作演示、情景模拟等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随机抽取25%社区居民参加心肺复苏术考核。结果: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术掌握程度总体处于低水平,培训前后心肺复苏术掌握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人员进社区开展心肺复苏术普及培训,能显著提高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术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0.
《西北医学教育》2021,(1):163-167
目的探讨团队急救演练培训模式对口腔专科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培训的作用,并评价医护人员急救能力的培训效果。方法选取全院13个科室78名医护人员组成13个科室急救团队,通过理论授课、团队急救小组示范、单项操作培训、团队急救演练等形式,对78名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操作、急救人员分工及站位管理等培训;应用自主设计的团队急救演练培训效果评价表,对医护人员培训前后急救技能操作、团队协作、急救操作时间三个方面共17项评分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对资料类型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在"急救操作"方面,培训后医护人员的胸外心脏按压、吸氧、除颤、静脉输液、抢救护理记录书写5项技能与培训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队协作"方面,分工明确、人员站位合理、迅速有序、沟通报告4方面培训后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时间"方面,培训后带氧人工呼吸时间、开始心电监护时间均明显缩短,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分工明确"和"迅速有序"与抢救总时间、带氧人工呼吸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和开始心电监护时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人员站位合理"中除与"带氧人工呼吸时间"无相关性,与抢救总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和开始心电监护时间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沟通报告"与各项急救时间无相关性。结论我们采用团队急救培训模式对口腔专科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急救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同时有助于提高全院每个科室急救团队在急救过程中的协作配合能力及抢救效率,为口腔诊疗实践中的患者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疗养院由于工作性质以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较医院的医护技术性操作及治疗任务较轻,临床经验缺乏,造成医护人员专业操作技能生疏、急救应急能力与战伤救护技能较弱.针对现状,我疗养院于2009年筹建并不断规范和完善集训练、教学等功能较齐全的医护训练示教室,为巩固和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1 区域设置与功能 该示教室设有护理技能操作区、急救技能操作区、战伤救护操作区、专业理论操作区、多媒体演示教学区等.各区的设置和功能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CAT教学法在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医护人员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培训前对医护人员进行摸底考核,采用MCAT教学法进行急救能力培训后对其进行考核,对比培训前后医护人员考核成绩及自我效能感。结果 培训后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医生、护士、药师及检验人员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及电除颤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AT教学法在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医护人员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提升医护人员急救水平、应对临床意外事件的信心及培训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楼婷  仲朝阳  柏晓玲  罗忠琛  逄锦 《重庆医学》2018,(7):944-946,949
目的 调查老年人救护知识现状、影响因素及培训意愿,为制订老年人救护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与便利抽样法抽取贵阳市3个城区的488名老年人,用自制老年人救护知识与技能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描述性分析一般情况、培训现状及意愿,救护知识得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救护知识现状:医疗急救电话知晓率最高,为66.6%,其余救护知识知晓率不足20.0%.培训现状及意愿:接受过救护知识培训者仅13.3%.91.9%和94.1%的老年人认为有必要和愿意参加救护知识培训.获取救护知识途径:网络媒介和家人朋友介绍分别占37.5%和22.4%,其次为书报杂志、宣传栏、相关知识讲座.影响因素:经历救护培训者其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优于未经历者;文化程度越高,掌握越好;不同职业掌握情况由高到低分别是专技人员、行政人员、工人、农民.结论 老年人救护知识匮乏,救护培训意愿强烈,政府和有关机构应共同完善急救法和急救培训体系,制订适宜老年人身心特点的救护培训方案,加大老年人的救护培训力度,提高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唐秀玲 《中外医疗》2010,29(5):134-134
为了完成红十字会培训任务,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自救和互救的能力,笔者组织了第一期初级救护学员培训班,对其进行了急救理论和现场急救技能操作的短期培训。培训后学员急救理论和技能操作合格率、平均分都比培训前有明显提高。认为有效的组织管理可以使短期培训班顺利进行,使其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医护人员灾害急救应对能力培训效果。方法:抽取6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培训前后医护人员急救知识、急救意识及急救技能的变化。结果:培训后医护人员的知识、技能及意识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灾害急救培训能够提高医护人员急救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萌 《卫生职业教育》2018,(21):126-128
目的对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居民应急避难知识与救护能力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应急避难的认知和意愿等,并探讨原因,为有关部门制订应急避难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河南省南阳市城市社区居民应急避难知识与救护能力进行调查,并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的237名社区居民中,客观测试平均成绩是10.14分,及格率是24.5%。其中,人为灾害的应对及格率最高(64.1%),现场救护的应对及格率最低(18.1%);不同年龄、职业及灾难经历的居民,其客观测试及格率差异有显著性。30.8%的居民在应急避难时有救护能力,75.1%的愿意接受应急避难知识与技能相关培训。结论城市社区居民应急避难知识与救护能力测试及格率低,相关知识和技能欠缺,但有较强烈的培训意愿。相关部门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居民应急避难知识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护水平,分析医院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抢救过程中尚存在组织管理无序、紧张忙乱的现象,因此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组织、成立了以急诊急救系统为主,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有应急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的急救小组,对急救护士进行规范培训,统一管理。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采取有效对策,快速反应、宏观指挥、合理安排,确保了伤员的救护质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知识培训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婕  张琴  杨苏萍  秦国伟 《广西医学》2009,31(11):1601-1602
目的了解社区医护人员掌握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知识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授课方法,对52名社区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培训,了解培训前、后掌握正常心电图、AMI心电图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社区医护人员掌握正常心电图、AMI心电图相关知识水平比培训前明显提高,培训前后各项内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护人员心电图相关知识相对欠缺,通过培训使其掌握更多的院前急救AMI相关知识,以降低AMI患者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组式培训对于提高护士急救技能的效果。方法根据培训人员的能力、要求及医疗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确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实施了从理论、实训、讨论、跟踪指导和全程督导等培训模式。对我科全体医护人员35人进行分期2个月的急救培训。将所有的医护人员按能力、年资、应急能力分为三组,处理好人员优势互补,消除劣势叠加,由高年资的医生、护士分别担任组长。由科主任、护士长合理安排培训老师、培训时间及培训内容,负责培训后的讨论及操作技能的考核,每天晨会提问10 min左右,针对培训内容进行提问,每周最后一天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对抢救操作流程按规定实行分组演练,每次查找不足,尽量做到熟练、准确,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培训,医护人员相对于自己均提高了应急及急救技能。结论医护人员对采取分组培训均认为有效可行,针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提高,无论是理论、专业技能、仪器使用、应急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教学讲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收获。希望护理同仁在工作中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医疗纠纷防范措施。方法急救中要保证出诊速度,120调度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急救电话的接听工作,保证记录准确和完整,同时还要做好医患双方的联系工作。建立健全院前急救的有关规章制度,提高出诊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配备齐全院前急救所需的各种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提高医务人员急救服务意识及沟通能力,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法律意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医护人员应用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规范院前出诊的收费问题,加强驾驶员的培训及救护车辆的管理。结果出诊人员纠纷防范意识得以提高。结论强化医务人员法律行为,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医院前急救收费,提高院前急救整体水平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