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提高护士抢救应急能力,提高急危重痘患者的抢救工作效率.方法:制定出规范化的抢救护理配合程序和流程,分组强化培训、实施.结果:护士的抢救应急能力及抢救工作效率都明显提高.结论:规范化的抢救护理配合程序和流程使抢救工作更加急而有序.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2.
创伤急症患者多因意外事故、车祸及人为伤害而致伤。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好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成为抢救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3.
严重创伤的特点是伤情重、变化快、稍一延误即可造成伤员的死亡。因此,在急诊科进行的抢救工作是挽救严重创伤患者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自2004年1—12月在我科抢救严重创伤103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寻基层医院抢救车科学的管理方法,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质量.方法 对我院抢救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结果 改进抢救车管理方法后抢救车质量合格率、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药品、物品报损率明显下降.结论 改进抢救车管理方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抢救药品、物品合格率,降低抢救药品物品报损率.  相似文献   

5.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病人的第一线,来诊病人多属紧急、危重的情况。为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抢救,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要配备较强的技术力量,配置足够的抢救设备、器材、药品,建立快捷有效的急诊体系,使急诊工作的接诊检查、抢救、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保持在惯性运转状态,以保证急诊抢救工作顺利地进行,提高医院对社会的综合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6.
严重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在急诊科进行的抢救工作是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急迫感,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操作,密切配合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2006年6—12月我院急诊科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53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点讨论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三个阶段的护理工作,主要是洗胃阶段的护理,透析阶段的护理以及康复阶段的护理程序及护理体会,并提出护理中的合理性,连贯性和可行性。由于有机磷中毒患者来势凶猛,急促,往往打乱正常的护理程序。为了使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达到忙而不乱,有步骤的进行抢救和护理,每个程序都是紧密衔接的。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真正做到护理上不乱,处置上不慌,紧密配合医师的抢救工作,才能使患者成活有保障,生命有安全,康复有基础。由于护理工作上的认识不足,心理准备不充分,处置上的慌乱,都会延误患者的抢救,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抢救效果。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护理工作很重要。要求护士在抢救中要紧锣密鼓,争分夺秒,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处置好每个阶段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应用急诊护理程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1~2022.8期间我院接收的28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急诊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急救效率、急救结局,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抢救时间:研究组更短(P <0.05),病情稳定率、抢救成功率、ADL评分、WHOQOL-100评分:研究组更高(P <0.05),致残率、病死率、NIHSS评分:研究组更低(P <0.05)。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程序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升病情稳定率、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并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是临床工作的一部分,而迅速从容地完成护理工作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急救护理思维贯穿于整个抢救过程,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成功与否。现结合笔者8a来从事CCU护理工作的经验,从护理的角度浅谈一下护士在急救过程中的护理思维活动特点,以利于刚刚踏上护理工作岗位的年轻护士能更快、更从容地配合医生完成临床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附2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诊急救的护理,探求提高抢救成功的对策,更好地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总结本院急诊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6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相应的抢救方法和护理经验:包括快速评估伤情,准确执行抢救程序,协调各科室工作,做好术前准备及重视心理护理。结果:全组抢救脱险227例,死亡9例,痊愈171例,治疗好转56例,抢救成功率96.2%,死亡率3.8%。呼吸循环衰竭,院前死亡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多发伤病人急救过程中,急救程序的科学应用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正确评估伤情,确保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早期、主动地采取程序化、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急诊护理路径和传统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对其抢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空军总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组研究,B组行传统护理,A组行急诊护理路径,对两组抢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急救时间、分诊时间、急救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相比,相对更短(P<0.05);A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40/42),与B组75.61%(31/41)相比,相对更高(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相比传统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可缩短急诊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临床实际经验,介绍了口喝通气管在神经内科昏迷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提高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使严重创伤患者在急救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探讨整体护理在其救治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以消除恐惧,增强生活下去的信念,减轻应激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严重创伤患者,将整体护理干预救治的设为观察组,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行急诊救治的设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后发现,整体护理组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且预后致残率明显下降。结论:整体护理的急救模式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快速、便捷的抢救与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临床上静脉留王针的应用是一项越来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操作简单,避免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给予必要的护理能使并发症大大减少。本文就留置针在神经内科应用的护理体会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护理人员在抢救现场更有序地做好群体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分诊、抢救护理工作.方法: 对使用群体急性食物中毒救护流程抢救的我院2007年11月接诊的80例四季豆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护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紧急抢救治疗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及留下后遗症.结论: 新流程的实施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综合实力和团队精神.为成功抢救群体急性食物中毒患者提供了方便可行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实施流程再造前后院前急救阶段性急救护理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再造,采用全程护理服务流程,观察记录流程再造前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流程再造后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有效抢救时间缩短.结论:院前急救流程再造后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服务,有效提高院前急救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将集束化管理运用于急诊突发事件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以提高急诊科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的30起突发事件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发生的27起突发事件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力资源调配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的管理方法进行抢救分区域、护士分层次的人力资源调配方案。评价2种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医患满意度、护士到位及时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经过2年的临床实践,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护士到位及时率、抢救成功率、医生及家属的满意度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提高。结论:集束化管理运用于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的实施中,可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有效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并优化急救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昏迷患者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定昏迷患者抢救的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随机收集2007年5月-2008年5月在门诊抢救的96例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抢救;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门诊抢救的102例为实验组,按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抢救.两组患者经门诊抢救后存活患者转至或急诊手术后转至重症监护室.对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的抢救时间及费用,住院时间及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急诊抢救时间及急诊抢救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昏迷患者在急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后,急诊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抢救费用降低;住院日缩短、住院费用减少;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该临床快捷护理路径符合急救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的最佳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3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抢救与护理经过。结果:32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出院患者23例(71.9%),残疾5例(15.6%),死亡4例(12.5%)。结论:早期迅速、有效地的抢救以及准确的病情评估与护理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评价预见性护理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病人在急诊抢救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救护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以自行设计预见性护理程序为依据,设立对照组,观察组(62例)采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预见性护理程序,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分析入院至治疗护理开始时间、病情平稳转留观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至治疗护理开始时间、病情平稳转留观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均〈0.05).结论:对急性CO中毒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规范的预见性护理制度在急性CO中毒患者的救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