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液后拔针时两种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病人分两组用两种不同拔针按压方法进行对照。结果先拔针后按压能减轻病人拔针时的痛苦和出血。结论先拔针后按压对减轻病人痛苦和皮下瘀血效果较好。深受病人好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DVT)病人的辨体质施护。方法:对我科从2007年1月~10月所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病人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再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发出问卷总共30份,通过与医生综合评估,评出瘀血质比例最高,占60%。结论:通过对18位瘀血质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辨证施治,辨体质施护,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有效减轻病人痛苦,融洽了医护、医患关系,更加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我科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骨科病人外伤较多,常伴有严重的皮下瘀血,并且局部软组织肿痛、张力大。笔者采用跌打丸对14例皮下瘀血患者局外敷,效果甚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减少或杜绝献血者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分析3965例献血者穿刺部位皮下瘀血所产生原因的方法。结果全组3965例有43例(1.08%)出现穿刺针眼周围皮下瘀血;初次献血者2562例,有34例(1.33%)发生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第二次及两次以上献血者1403例,仅有9例(0.64%)发生;两次比较P〈0.05(χ^2=3.927);局部瘀血发生的原因:①献血者献血后穿刺部位按压不当,精神紧张、恐惧、袖口太紧,极少数为血管原因;②采血人员技术及护理未能到位。结论根据上述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献血者的痛苦,保护献血者,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1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腔瘀血综合征为妇科常见病 ;是引起妇女慢性盆腔痛的一个重要原因。症状繁多 ,异常痛苦。单纯的体位改变及体育锻炼治疗效果不佳。我们应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本病16 4例 ,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临床资料  1998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确诊盆腔瘀血综合征的病人 32 4例 ,均已婚。随机选择16 4例作为观察组 ,2 5~ 40岁 134例 ;40岁以上 30例 ;16 0例对照组 ,2 5~ 40岁 130例 ,40岁以上 30例。1 2 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 :下腹部疼痛 ,低位腰痛 ,性感不快 ,极度疲劳感 ,白带增多 ,月经过多 ,瘀血性痛…  相似文献   

6.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5):1436-1437
献血后皮下瘀血是一种常见的献血副反应,常给献血者身心带来一定痛苦。献血后皮下瘀血主要原因有采血后按压不当、献血者袖口太紧或献血者精神紧张、恐惧、采血人员技术不佳等。  相似文献   

7.
门诊输液两种拔针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门诊输液病人拔针疼痛和瘀血的方法。方法予385例输液患者常规拔针方法(对照组,n=191)和护理措施下新的拔针方法(观察组,n=194)拔针,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输液后疼痛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在相应的护理措施下采用新的拔针方法能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保护静脉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略论张仲景对瘀血学说的贡献程维克(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张仲景;瘀血学说笔者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就张仲景对瘀血学说的贡献略论如下。1创立瘀血证名开启理论先河《黄帝内经》对瘀血证候虽有较丰富的记载,但名称尚不...  相似文献   

9.
紫外线局部照射后皮下瘀血吸收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立新  杨永辉 《医学争鸣》1997,18(2):159-161
目的:进一步探讨紫外线(UV)红斑治疗外伤性皮下瘀血的机理。方法:外伤性皮下瘀血患者瘀血区皮肤行UV局部照射后,观察UV红斑及血纤溶活性对瘀血吸收时间的影响。结果:在抑制UV照射对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的条件下,UV促进皮下瘀血的平均吸收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减弱UV的红斑反应,UV照射后瘀血平均吸收时间显著延长(P〈0.01)。较长时间红外线瘀血区照射,也可促进瘀血的吸收。结论:UV  相似文献   

10.
郑滢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1058-1059
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如静脉穿刺方法不佳或献血后按压不当,均可导致献血后皮下瘀血,轻者可给献血者造成心理负担,大面积的瘀血可给献血者带来疼痛等痛苦,甚至影响血站的声誉,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困难.现对献血后皮下瘀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之一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失误 ,尤其是输液完毕后 ,拔针部位按压不当 ,使病人穿刺部位出现皮下瘀血 ,影响下次静脉穿刺。现就本急诊治疗室静脉输液后引起局部皮下瘀血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工作责任心不强 :观察室病人多 ,护士在做治疗时 ,赶时间而忽略了解病人的血管特点 ,对血管的解剖位置不熟悉 ,不管血管的好坏盲目进针 ,以致穿破血管造成皮下瘀血。对长期静脉点滴病人血管的选择缺乏计划性 ,无静脉保护意识 ,只顾本班次 ,不管下一班。(2 )穿刺技能差 :护士在穿刺时不掌握穿刺原则和基本手法 (稳…  相似文献   

12.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者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如何在穿刺过程中减轻病人的痛苦及皮下瘀血,提高穿刺成功率及血管的重复利用率是护理人员应探讨的课题.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从进针方法、角度、长度、拔针及按压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静脉穿刺是护士的基本技能,是治疗和抢救病人的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操作,而输液完毕后,有时拔针部位按压不当,穿刺部位出现皮下瘀血,影响下次静脉穿刺。对此,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现将40例静脉穿刺皮下瘀血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紫外线照射治疗皮下瘀血2例丁立新,杨永辉(唐都医院康复医学科西安710038)关键词紫外线;皮下瘀血中国号R454.2我们采用强红斑量紫外线局部照射治疗2例外伤性大面积皮下瘀血,效果显著,报道如下:例1男,63岁。因间歇性头昏20年,胸闷、心慌9年于...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瘀血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方法:对168例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实验,采用不同的按压方法和时间,观察皮下瘀血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皮下瘀血发生率为0.57%,对照组为1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变老年人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方法及时间可防止皮下瘀血,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金匮》妇科瘀血证论治述要王玲孙伟安徽淮北市人民医院235000关键词金匮要略瘀血证妇科中图分类号R222.19《金匮要略》论述妇科瘀血病症内容精详,治法繁多,辨证审因,选方用药初具法轨,具有一定代表性,诚为后世治疗妇科瘀血病证的准绳,至今仍然有效地...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淤血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拔针后由于按压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疼痛、皮下瘀血,会直接影响病人静脉的完整性,从而影响再次注射的成功率,增加病人痛苦。为有效地保护好血管,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除了要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外,注意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的最后环节也至关重要。现对本科静脉穿刺后出现皮下瘀血的病例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华夏医学》2002,15(2):256-257
静脉穿刺失败,使药液外渗,可致穿刺部位肿胀及皮下瘀血,给患者造成疼痛,给以后的穿刺带来困难.而如果整个静脉输液(或注射)过程顺利,拔针后未能妥当压迫穿刺点,亦会使皮下瘀血,造成不良后果.因而,要有效地保护好血管,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要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外,注意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的最后环节也至关重要.现对本科静脉穿刺拔针后出现皮下瘀血的病例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生理及病理瘀血体质及其预防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系统整理归纳前贤论述的基础上,提出生理性瘀血质可存在于病前期、病瘥期及病间期,具有潜质在病变倾向,属于第三状态。病理性瘀血质则是处于疾病状态下的体质类型。因瘀血质存在潜在病变的倾向,故研究瘀血体质的发病特点,可预防中风、胸痹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清任有关瘀血辨证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清任不仅在气血理论上有较系统的认识,而且在对瘀血的辨证论治方面具有很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有关瘀血症状的诊断依据,除了疼痛固定不移、积块等传统瘀血指征外,还指出了诸如癫狂、交节病、疳证、酒糟鼻等特殊的瘀血表现,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在方药应用方面,活血祛瘀以桃仁四物汤减生地为主,根据瘀血部位,施以相应药物;补气活血则重用黄芪,以及解毒活血法的应用等,都具有鲜明特色,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