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外感咳嗽的中医治法及用药规律。方法:选取中医诊治的夏季和秋冬季外感咳嗽病例各200例作为两个观察组;观察项目包括:不同季节病例首次中医就诊时应用的中药方剂及各方剂的应用频率;不同季节病例服用中药的剂数;不同季节病例中医治疗后的转归。结果:两组不同季节外感咳嗽病例中医治疗应用常用方剂的频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1);两组病例平均服药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中医治疗后的好转率分别为89.5%、86.5%,两组病例转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夏季发病的外感咳嗽多见湿热证,热象偏重,治疗应注重清热祛湿,化痰止咳;冬季发病者多见燥咳或痰湿阻肺,治疗宜润肺化痰或宣肺理气化痰。  相似文献   

2.
<正> 长安县王荣来信说:欣闻贵刊开办“医药咨询”栏,我在自学中有一问题请教:风温与春温有何不同? 答:风温和春温均属外感热病,且好发于春季,但从感受邪气、发病部位、主要证候、治疗原则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其主要鉴别是: 风温感受风热病邪,初起多见肺卫表热证。临床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症。  相似文献   

3.
1 外感高热辨证施护 外感高热是指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外伤邪引发的热病.外感高热无论病邪在表或在里,发病均较快、较急、变化较多,而且与季节时令关系密切,所以有风寒、风湿、风温、暑热、暑湿、湿温、燥热、寒燥、湿热等不同.外感热病的护理,应与热病各期的辨证和治疗原则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实热证乳蛾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0月就诊确诊为实热证乳蛾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硫脒静滴序贯头孢呋辛酯片口服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5 mg静滴及蓝芩口服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痛程度NRS评分、发热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实热证乳蛾可减轻患者咽痛及发热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外感发热的中医辨证施护心得赣榆县中医院(222100)张来华关键词外感发热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辨证施护外感发热多因感受六淫或疫疠之邪引起,临床以发病较急、热势偏高为其特点,常兼有咳嗽、气急、胸闷等症状。笔者在10余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对外感发热区别...  相似文献   

6.
各论第一章风温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肺卫见症:发病初起有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脉浮等见症者。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是吴鞠通提出的治疗上焦心肺病变的治疗原则,采取以轻清宣透之品清宣肺卫之邪的治疗方法。辛凉平剂:银翘散为辛凉解表方剂,因银翘散中有荆芥、豆豉辛散透表之品,合于辛凉药物中其解表力较胜,故称为“辛凉平剂”。  相似文献   

7.
甘温除热法管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文成 《中医杂志》1994,35(8):460-462
金·李东垣针对当时的外感热病气虚毒强发热证,提出了甘温除热法,体现了扶正灭毒的治疗原则,创立了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一系列名方和补中升阳泻火的用药法度,示人根据正邪斗争的具体情况来辨证施治,切不可一见发热便滥用攻伐,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解乳蛾方结合刺血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辨证为外感风热证,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解乳蛾方和刺血法,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炎症介质水平、体温恢复、咽痛和浓苔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两组咽痛、喉核红肿和发热的中医主症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试验组咽痛、喉核红肿和发热的中医主症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体温恢复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和浓苔消失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5d,试验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解乳蛾方结合刺血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外感风热证患者,可改善炎症介质水平和中医症状积分,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这里所说的柴葛解肌汤 ,是指明·陶华撰的《伤寒六书》中的柴葛解肌汤 ,亦名干葛解肌汤。此方由柴胡、葛根、黄芩、桔梗、芍药、石膏、羌活、白芷、甘草组成。功效解肌清热。主治感冒风寒 ,里已化热。症见恶寒渐轻 ,身热增重 ,无汗 ,头痛 ,肢酸 ,目疼 ,鼻干 ,心烦 ,口渴 ,唇燥 ,口苦。舌质微红 ,苔白而糙或薄黄。脉浮数或微洪者。众所周知 ,柴葛解肌汤是治疗风温的常用方剂。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所致的外感热病。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微渴等肺卫症状为特征。多发于春冬两季 ,其发于春季的称风温 ,发于冬季的可称冬温。陈平伯…  相似文献   

10.
由于小儿的体质特点,小儿外感发热常表现为外有风寒、内有邪热之表寒里热证。1997年10月~1998年6月,我们对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表寒里热证)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426例患儿中医诊断符合小儿外感发热(表寒里热证),西医诊断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第一辑.1993:225)。其中门诊病例281例,住院病例145例。观察分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和开放试验两个阶段。随机试验组123例,男7…  相似文献   

11.
陈五一老中医(以下简称陈老)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开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陈老从事临床工作40余载,医德高尚,学验俱丰,对小儿急乳蛾的辨证施治有独到见解。陈五一主任医师认为:小儿急乳蛾临床症状多共见咽喉红肿疼痛,甚至溃烂化脓。临床多伴见发热,表象看似实热之征,但四诊合参,知外揣内,辨证分析可知病机涵盖实热、虚热及真寒假热3大类;实热证包括风热犯咽证和脾胃积热证,虚热证为肺胃阴虚证,真寒假热证即少阴伤寒证。陈五一临证用能迅速把握该病病机,疗效确切。现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分析总结陈五一医师"辨析三热"治疗小儿急乳蛾经验的辨证要点、常用方剂及药物加减,并摘录验案以资验证,以期能为临床辨治该病临证之经验拓宽思路,对小儿急乳蛾的诊治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2.
<正> 扁桃体炎,中医称乳蛾,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为主要表现。我科自1978年来拟乳蛾一号方治疗小儿乳蛾发热,取得较好疗效,现将1988年上半年资料完整的84例小结如下。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标准:发热(体温37.5℃以上),咽喉肿痛,扁桃体仲大,一般在Ⅱ~Ⅲ°,充血明显,或有分泌物,舌质红或舌尖边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数。或兼见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痰涎壅盛、颈部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3.
吴朝旭  黄姗  万飞  周天寒 《新中医》2024,56(2):27-31
目的:探究《外台秘要方》治疗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外台秘要方》卷一至四关于外感发热的方剂,提取频次≥7次的高频药物,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55首方剂,药物86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有甘草、黄芩、淡豆豉、生姜、桂枝等;药味以苦为主,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聚类分析发现甘草-麦冬-白芍-大枣-生姜-茯苓、石膏-麻黄-葛根-桂枝、柴胡-黄芩-大黄-芒硝、栀子-淡豆豉4首核心处方。关联分析发现了28个关联规则,其中(葱白→淡豆豉)、(甘草、生姜→大枣)分别具有最高的提升度。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外台秘要方》治疗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治疗上具有顾护脾胃、调和营卫,解肌清热,和解少阳兼清阳明热证以及清宣郁热等多种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刘竹生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400-1401
目的观察自拟柴葛三仁退热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方法6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均先后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解热、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体温不能降至38℃以下,中医辨证为外感风热(暑)夹湿或外感风寒夹湿化热证,采用自拟柴葛三仁退热汤治疗。结果67例中痊愈46例,显效15例,有效6例。结论柴葛三仁退热汤是治疗顽固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对于发热的论述约占条文十分之七,然主要讨论由外感而引起。其发热类型有微热、烦热、恶热、潮热及往来寒热等,其性质有实证、虚证及虚实挟杂之证。笔者就《伤寒论》的发热证治规律探究如下,以冀对临床辨治有一定指导意义。1 《伤寒论》的发热证治规律 发热亦称身热,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循其因机,在表者多为外感风寒,邪正相争,营卫失和;在里者则为表邪入里,化热成实,里热蒸腾;还有病邪在半表半里或表里同病,亦有真寒假热、水极似水之  相似文献   

16.
谷晓红运用银莱汤加减治疗小儿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莱汤由金银花、连翘、莱菔子等多味药组成,其功效为清肺泄胃、宣肺止咳、辛凉清解、调和表里,临床常运用于治疗外感热病,兼有饮食不消、纳谷不香的患者。谷晓红教授以银菜汤为基本方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小儿肺炎喘嗽发热、小儿惊厥发热、小儿乳蛾发热,取其两清肺胃、消积化滞之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感热病邪袭肺卫证的临床主症以及痰热清注射液从证论治的量-效比较。方法对106例外感热病邪袭肺卫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并随机分为痰热清30ml观察组56例与20ml对照组50例,两组均静滴用药,观察5d;记录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统计分析106例外感热病邪袭肺卫证患者的临床主症;观察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发热恶寒、咳嗽、口渴、无汗、头痛、咯痰、咽痛、小便黄、舌红或边尖红、苔黄、脉浮数是外感热病邪袭肺卫证的临床主症;痰热清30ml静滴能明显提高痊愈显效率。  相似文献   

18.
汤丽红  张翠贤 《光明中医》2013,28(6):1260-1261
通过对68例外感发热病人(外感发热表热证25例半表半里证21例里热证18例,)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辨证施护,退热效果显著而不伤正气,缩短治疗周期,对促进预后恢复起到满意的疗效。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外感热病,是指由外邪侵入人体所引起,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我科自1989年以来,治愈了数百例外感热病患者,同时摸索出了一些中医护理规律,现归纳如下:1 一般护理(略)2 辨证施护由于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不同,应根据中  相似文献   

20.
银翘解毒散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方剂之一,其方由连翘、银花、薄荷、竹叶、生甘草、淡豆豉,桔梗、荆芥、牛蒡子九味药组成。原方为治疗风热表证,而以表热重津伤未甚,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咽痛而设。但总观全方实有治疗麻疹,流感,乳蛾红肿以及一切发热性流行疾病的功效,因此无论病状如何,只要属于外感温邪侵犯肺系,邪在卫分者皆可用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