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探讨碘131对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碘131进行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FT3,FT4,sTSH,TGA及TMA水平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治疗后3、6、12个月检测的结果却没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经过临床验证,使用碘131对甲亢性心脏病进行治疗是比较理想的办法,应当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131Ⅰ配合普萘洛尔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为甲亢性心脏病患者53例,一次性口服不同治疗剂量的131Ⅰ,3、6、12个月后复诊,观察治疗后转归情况.结果 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治疗后3个月FT3、FT4下降(P<0.01),S-TSH无变化(P>0.05),但6个月和12个月S-TSH升高(P<0.01).131Ⅰ治疗后12个月,临床治愈39例,缓解10例,无效4例,总有效92.45%.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发生率7.55%.年龄和病程影响疗效.结论 131Ⅰ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简便、安全、经济和治愈率高,值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甲亢性心脏病放射性核素^131碘(^131Ⅰ)治疗的疗效。作者对68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甲亢经过放射性^131碘治愈后,绝大多数患者的甲亢性心脏病可以恢复正常或部分正常。认为甲亢^131碘治疗是甲亢性心脏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碘131辅助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50)。两组均采用甲巯咪唑治疗,同时实验组给予小剂量(平均剂量为2.90 MBq/g)碘131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正常剂量(平均剂量为4.45 MBq/g)碘131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甲状腺肿大率(GR)、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及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治疗前,两组的GR、Tg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GR、Tg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的GR、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结论小剂量碘131辅助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甲状腺肿大,降低Tg水平,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131碘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将86例行131碘治疗的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自入院由护士实行131碘治疗知识评价,实行“一对一”强化教育方法,对照组仅给予一般131碘治疗知识教育,分别于教育前后,出院前进行评价,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知识测试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结论对患者进行131碘治疗过程中,进行知识强化教育可以防止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探讨碘131对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倒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碘131进行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FT3,FT4,sTSH,TGA及TMA水平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治疗后3,6,12个月检测的结果却没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经过梅床验证,使用硖131对甲亢性心脏病进行治疗是比较理想的办法,应当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ET)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比色法、放射免疫法测定甲亢患者(甲亢组)和甲减患者(甲减组)及正常人(对照组)血浆NO、ET和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浓度;同时采用多普勒无创心排量检测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心指数(CI)。结果甲亢组和甲减组患者血浆NO浓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甲亢组血浆ET浓度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甲减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甲亢组各心功能指标比对照组高(P<0.01),而甲减组比对照组低(P<0.01)。经相关分析显示,甲亢组NO与CI呈正相关,ET与EF、CI呈正相关;甲减组NO与CI呈负相关。结论血浆NO和ET浓度变化参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的甲状腺功能状态下血浆NO和ET浓度对心功能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对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经过,我们将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9例甲亢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患者42例,从未接受过ATD治疗;B组患者37例,既往接受过ATD治疗,但目前已经停用;C组患者30例,一直服用ATD治疗。现所有患者均接受131I治疗,治疗前我们先测定3组患者的24h最高吸131I率,在治疗结束后,我们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结果①3组患者24h最高吸131I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24h最高吸131I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B组患者24h最高吸131I率显著高于C组患者(P<0.05)。②3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患者(P<0.05),B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C组患者(P<0.05)。结论 ATD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甲亢患者甲状腺吸收131I的效率,从而使其治疗甲亢的疗效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亢患者131碘治疗前后及随访中血清骨标志物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70例确诊甲亢患者于131碘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骨钙素(osteocalcin,BG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降钙素(calcitonin,CT)、1,25双羟维生素D3[1,25(0H)D3,VitD3]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70例甲亢患者131碘治疗后较治疗前的BGP、PTH、CT指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患者经131碘治疗,骨代谢指标下降,骨密度增加,有助于降低甲亢患者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64例,随机分对照组(26例)及治疗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晚,疗程1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hs-CRP浓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较对照组hs-CRP明显降低(P<0.05),LVEF增加(P<0.05),LVEDd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慢性心衰患者的炎性反应,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水平变化与心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8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8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浆NPY、NT浓度,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并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1)高血压组患者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浆N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高血压患者心功能Ⅰ、Ⅱ、Ⅲ级间血浆NPY、N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心功能恶化,血浆NPY水平升高,而血浆NT水平降低。(3)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有左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左室肥厚组血浆NPY水平高于非左室肥厚组(P<0.01),而血浆NT水平低于非左室肥厚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NPY、NT水平变化与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相关,观察血浆NPY、NT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31I治疗对甲亢性心脏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1例^131I治疗后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以年龄〉50岁中老年女性多见,甲亢病程多在5年以上,心律失常以心房纤颤常见,经^131I治疗以后,随着甲亢的治愈,大多数甲亢性心脏病可以治愈。结论^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疗效好,治愈率高,可作为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1 31)碘治疗甲亢性精神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甲亢性精神障碍患者62例(2013年9月~2015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131)碘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98.39%);患者治疗前精神症状发生率(83.87%)与治疗后精神症状发生率(11.29%)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131)碘对甲亢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精神症状发生概率,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及其左心房扩大的关系 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于病后2周检测了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及容积,左心室内径及容积、左室重量及功能,并与4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内径及容量显著增加(P<0.01),左室重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降低(P<0.01),左心室内径及容量显著增加(P<0.01),且与左心室内径及容量、左室重量显著正相关(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无明显相关(P>0.05),与舒张晚期及早期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比(Av/Ev)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即有左室重构,且可导致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不能耐受患者应用坎地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安全性与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和改善心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6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氨氯地平组(A组)和氨氯地平+卡维地洛组(B组),观察血压、不良反应,并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①两组治疗12个月后,24小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是两组治疗后24小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A组治疗12个月后,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0.01);而在B组治疗12个月后左室重量指数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室重量指数较B组下降明显(P<0.01)。③A组患者治疗后的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均不同程度得到明显改善(P<0.01),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坎地沙坦加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后,可使其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及左室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碘-131治疗前甲亢患者血清TMAb、TGAb、TRAb,探讨其在治疗后致早发甲减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对622例拟行碘-131治疗的甲亢患者进行分组。A组TMAb、TGAb、TRAb均阴性,54例;B组TMAb、TGAb阴性,TRAb阳性,176例;C组TMAb、TGAb阳性,TRAb阴性,78例;D组TMAb、TGAb、TRAb均阳性,314例。碘-131治疗后定期观察各组患者早发甲减的发生率。结果 碘-131治疗1年后甲减发生率分别为A组11.11%,B组13.64%,C组26.92%,D组23.57%。A组与C、D组及B组与C、D组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及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MAb、TGAb是碘-131治疗甲亢后致早发甲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TRAb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张宗林  孟红  杨光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25-1827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1例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功能Ⅱ~Ⅳ级(NYHA分级)的CHF患者联合应用伊贝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率(HR)、血压(BP)、血肌酐(Cr)、K 、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包括左室质量指数LVMI)、6min步行试验(6-MWT)、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94.11%的患者心功能改善1~2级,LVEF及6-MWT显著增加(P<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MI及HR、BP均显著降低(P<0.01);血K 略有升高(P<0.05),但HR、BP及血K 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浆Cr无显著变化(P>0.05);疗程期间4例(7.84%)发生心血管事件,1例死亡,1例缺血性脑卒中,2例心衰恶化再次住院.结论伊贝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脏病CHF患者,可有效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效果的因素。方法以某医院1990-03/2017-12行碘131治疗的1 018名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可能的影响因素数据,对其随访1年,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未愈组、治愈组和甲低组,对3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甲亢治疗影响因素使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使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曾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突眼、甲状腺血管杂音、甲状腺质地、甲状腺重量、甲状腺摄碘率高峰、碘131治疗剂量和治疗次数对甲亢患者的预后有影响;多项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突眼、甲状腺血管杂音、甲状腺质地、甲状腺重量、碘131治疗次数和治疗剂量对甲亢患者的预后有影响。结论甲状腺重量、治疗剂量、碘131治疗次数、甲状腺质地等因素影响碘131治疗的甲亢患者的治愈率,而存在突眼、甲状腺血管杂音降低了碘131治疗的甲亢患者出现甲低的风险,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该从多因素综合考虑,为甲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130例重症Graves''''甲亢综合性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30例重症Graves'甲亢患者采用锂盐、糖皮质激素、131碘及β受体阻滞剂等综合性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重症甲亢患者130例,男41例,女89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36.4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2.6年。患者均有明显的甲亢症状和体征,甲状腺不同程度地弥漫性肿大,心率≥110次/min,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吸131碘率异常增高。大部分患者不能正常从事工作和学习。75例(57.7%)患者伴有明显的突眼症,17例(13.1%)伴有甲亢性心脏病,9例(6.9%)伴有周期性麻痹。94例(72.3%)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2治疗方法患者停服抗甲状腺药1周,服131碘治疗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131I治疗后Graves病突眼转归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538例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接受131I治疗的Graves病甲亢合并突眼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突眼转归与甲亢疗效的关系.结果 131I治疗甲亢的有效率为94.8%(510/538),突眼的好转率为73.2%( 394/538),甲亢与突眼均有效率为71.6%(385/538);甲亢治疗有效的510例患者突眼治疗好转率、无效率及加重率分别为75.5%(385/510)、21.0%( 107/510)、3.5%(18/510),甲亢治疗无效和复发的28例患者分别为32.1%(9/28)、50.0%( 14/28)、17.9%(5/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临床治愈的360例患者突眼治疗好转率、无效率及加重率分别为78.1%(281/360)、18.9%(68/360)、3.1%(11/360),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46例患者分别为78.2%(36/46)、17.4%( 8/46)、4.3%(2/4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后轻度突眼的265例患者中好转率、无效率及加重率分别为86.4%( 229/265)、9.8% (26/265)、3.8%( 10/265),非活动性中重度突眼的177例患者中分别为59.9%(106/177)、35.6%( 63/177)、4.5%( 8/177),两者好转率和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活动性中重度突眼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131I是治疗Graves病甲亢合并突眼患者的有效方法,且突眼转归与甲亢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