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患。肾脏损害,见于3/4的病人,多表现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且为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因此,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治疗和预后,重点在狼疮性肾炎。本文以辨证施治对23例狼疮性肾炎,进行临床分析讨论。资料分析一、性别、年龄本组中女性为绝对多数,占20例;年龄几乎均在40岁以内,其中20~23岁者有18例。狼疮~肾炎龄有两种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BAFF)在BXSB狼疮性肾炎小鼠血清和外周血B淋巴细胞(PBBC)中的表达,并观察中药狼疮平颗粒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周龄雄性BXSB狼疮性肾炎小鼠18只随机分为狼疮对照组、激素治疗组、狼疮平治疗组,每组6只;另取11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灌胃生理盐水(10mL/d)、甲泼尼龙[5mg/(kg·d)]、狼疮平颗粒[4g/(kg·d)]、生理盐水(10mL/d),治疗4周,测定各组尿蛋白、ds-DNA和体重,分别应用ELISA、RT-PCR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BAFF(sBAFF)和外周血B细胞中BAFF-mRNA的表达及变化,并观察肾脏病理活动性计分、24h尿蛋白定量、ds-DNA与sBAFF的关系。结果狼疮性肾炎小鼠血清sBAFF、PBBC中BAFF mRNA水平、24h尿蛋白定量、血清ds-DNA含量均较正常小鼠明显升高。激素和狼疮平治疗组治疗后sBAFF、BAFF mRN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BAFF、BAFF 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狼疮性肾炎小鼠血清sBAFF水平与肾病理活动性计分、24h尿蛋白定量、ds-DNA成正相关(r=0.8098、0.8220、0.8535,P<0.01)。结论 BAFF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监测病情变化并预测复发,是狼疮性肾炎治疗的理想靶点之一。中药狼疮平可以通过降低BAFF水平而改善狼疮性肾炎病情,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狼疮性肾炎(LN)是红斑性狼疮(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约70%的SLE患者有LN的临床表现。临床若长期误诊或治疗不当,则可能延误病情,以至在数月或数年内死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任高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LN进行合...  相似文献   

4.
刘喜德  金实 《中医杂志》2003,44(9):698-699
目的:研究中药狼疮静颗粒对BXSB狼疮性小鼠外周血CD4、CD8、CD19细胞分布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机理。方法:运用微量全血免疫双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中药狼疮静颗粒可升高BXSB狼疮鼠外周血CD4、CD8细胞及降低外周血CD19细胞分布。结论:中药狼疮静颗粒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降低B细胞分布,抑制了B细胞的异常增生活化,使自身抗体产生减少而达到治疗SLE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王明如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如治疗狼疮性肾炎,将其辨证分为肝肾阴虚、热毒壅盛、脾肾两虚及气阴两虚等型施治,并配合西药强的松和环磷酰胺。结果患者自我感觉症状明显改变,狼疮相关指标得到改善,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3年中医治疗狼疮肾炎的文献,分析探讨中药治疗狼疮。肾炎的用药规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篇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文献中,涉及中药196味,累计使用1276次;使用频率超过1%的中药共29味,累计使用频次702次,累计频率55.02%;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5类药使用较多,累积频率达84.41%;清热药中以清热凉血药和清热解毒药为主,补虚药中以补气和补阴药为主。结论狼疮性肾炎多用清热药凉血解毒、补虚药益气养阴.兼以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敛药等共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狼疮颗粒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评价及探索狼疮颗粒治疗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同种大鼠肾皮质匀浆加弗氏完全佐剂腹腔注射建立主动型Heymann肾炎(AH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设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及地塞米松阳性药物对照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24h尿蛋白,血尿,尿素氮,肌酐等。结果:(1)狼疮颗粒能降低AHN肾炎大鼠蛋白尿,以中剂量组较好(P<0.05);(2)狼疮颗粒对AHN肾炎大鼠血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中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3)狼疮颗粒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以中剂量组为好,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狼疮颗粒对LN型中膜性肾炎(MN)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为狼疮颗粒治疗LN提供了实验依据,其机理可能是狼疮颗粒多途径,多环节调节LN大鼠异常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泼尼松片治疗气阴两虚证活动期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狼疮活动指数、理化指标(血肌酐、24 h尿蛋白)变化,统计2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狼疮活动指数以及理化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泼尼松片治疗气阴两虚证狼疮性肾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肌酐水平、24 h尿蛋白量和狼疮性肾炎活动指数,改善中医证候,减少不良反应和复发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患者苑某,男,29岁,1995年诊断为播散性红斑狼疮,经激素治疗好转,后相继患胸膜炎、骨质疏松症、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肺炎、胆囊炎,在当地某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均得到控制,2002年2月21日患者龟头、阴茎疼痛伴尿频,自服利君沙等消炎药,疼痛时轻时重未缓解,9  相似文献   

10.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并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根据有关肾活检的报告统计,SLE患者的肾脏受累率几乎为100%。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LN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已使得狼疮肾患者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减少、提高了10年肾脏生存率,但其长期应用这些药物副作用亦很明显。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肾炎有较好效果优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颖  房定亚 《世界中医药》2010,5(6):415-416
狼疮性脂膜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少见的皮肤损害,可伴发多脏器损害,常是病情活动(61.5%)的征兆,临床罕见,治疗非常棘手。中药治疗狼疮性脂膜炎有其独特的优势,有的患者单独用中药即可控制病情,有的患者需联合西药治疗,但会减少西药的用量、抑制副作用的发生,且不会导致机体抵抗力的下降。笔者有幸师从房定亚教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肾祛瘀化湿汤对肾气亏虚、湿瘀内阻型狼疮性肾炎ACA水平的影响及临床观察。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狼疮性肾炎(LN)病例,随机将收集的6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而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化瘀祛湿汤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SLEDAI评分、ACA水平、24h尿蛋白含量、补体C3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24h尿蛋白含量、补体C3、血浆白蛋白、IgA-ACA、IgG-ACA、IgM-ACA)、SLEDAI评分、不良事件及复发率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肾祛瘀化湿汤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通过降低患者血清ACA水平、改善狼疮活动指标、减少蛋白尿达到减轻对肾脏损害的作用,对控制或延缓狼疮性肾炎的病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神经系统损害。其中包括脑损害如癫痫、脑出血、脑梗塞、精神异常、颅神经损害,以及周围神经损害。SLE脑部血管炎及抗心磷脂抗体(ACL),狼疮抗凝物(LA)等常致脑部广泛形成小出血灶和小梗塞灶。同时脑脉络丛中的免疫复合物,补体等炎症反应增加了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加之免疫球蛋白IgG,抗神经原抗体及淋巴细胞毒性抗体增高,可造成神经脱髓鞘病变。从而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视神  相似文献   

14.
狼疮性肾炎(LN)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狼疮性肾炎的活动与否是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顸后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对LN的治疗作用,我们把1999年至2004年初在本科住院及门诊的LN患者59例,随机分为以中药狼疮静加减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进行了治疗前后血粘附分子、P-选择素、肾小球肾小管标志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视黄醇蛋白)的研究,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粘附分子、P-选择素、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视黄醇蛋白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提示中西医结合组对LN患者血清粘附分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小球、肾小管损伤均有保护与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辨证治疗狼疮性肾炎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治疗狼疮性肾炎初探李雅芳(丰润县中医院064000)参照有关资料及临床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70%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如无症状性蛋白尿、血尿、水肿、夜尿多等。病程一般较长,晚期可出现尿毒症。中医辨证治疗狼疮性肾炎,不仅可减轻激素的毒副作用,且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养阴活血方对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养阴活血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肾小管标志蛋白(尿α1微球蛋白、视黄醇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和血粘附分子1、P-选择素以及LN活动指数评价。结果: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中药养阴活血方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小管损伤有保护与修复作用,对LN患者血清粘附分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狼疮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狼疮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狼疮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 thematosus ,SLE)并发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nervoussystem ,CNS)损害 ,为SLE致死的重要原因。1 989~ 2 0 0 0年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狼疮脑 1 3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3例中 ,男 1例 ,女 1 2例 ;年龄 1 8~ 5 0岁 ,平均 ( 2 9.69± 7.86)岁 ;病程 (自确诊SLE至狼疮脑发作 ) 3~ 1 44个月 ,平均 49个月。全部病例符合以下条件 :①美国风湿病协会1 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1 ] ;②出现CNS表现1种以上 ,如癫痫发作、精神异常、器质性脑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80年开始应用地塞米松、盐酸氮芥、降纤酶三联疗法治疗狼疮肾炎,效果满意,自1997年开展肾穿刺病理检查。今回顾性分析,三联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LN)(Ⅳ型)75例,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全身性变态反应病,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并导致发烧等,临床常见有皮肤、关节、肾脏、肝脏、心脏等损害。以损害肾脏为主要表现者,有“狼疮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狼疮性隐匿型肾病变”“狼疮性肾功能衰竭”。有关专题报道很少,兹将本人治疗这类病变的体会简介如下: 一、狼疮性肾病:即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并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血脂,常有高血压等表现。病因是红斑  相似文献   

20.
冬虫夏草和青蒿素抑制狼疮性肾炎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简称虫草)和青蒿素抑制狼疮性肾炎复发的作用。方法:61例经用激素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已无狼疮活动的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予虫草粉每日3-4g,分3次空腹口服;青蒿素粉每日0.6g,分3次餐后口服,连续服用3年。对照组(30例)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或)保肾康片等药物治疗。两组均连续观察5年,监测血肌酐、肌酐清除率、抗核抗体等实验室有关指标及有否狼疮活动的临床表现。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83.9%),有效4例(12.9%),无效1例(3.2%);对照组显效15例(50.0%),有效8例(26.7%),无效7例(23.3%),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补体C3持续稳定在(1.21±0.20)g/L正常水平,肌酐清除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同时减少了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结论:冬虫夏草和青蒿素可以抑制狼疮肾炎的复发,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