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我国西沙群岛有害的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 方法 2013年11月至12月和2014年2月至3月两次赴我国海南省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用鼠笼和诱蚊灯采集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进行种类鉴定。 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3种共计160只,分别为:褐家鼠、黄胸鼠和鼩鼱,优势种为褐家鼠(61.25%)。捕获的315只蚊成虫隶属4属5种,优势种是骚扰阿蚊(52.38%),按蚊经分子鉴定为浅色按蚊B。捕获蠓成虫121只,隶属3亚科4属8种,帛琉库蠓为优势种(61.98%)。 结论 共发现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的鼠形动物3种,蚊5种,蠓8种,其中按蚊和蠓均为西沙群岛首次记述,斑美铗蠓和泥泽铗蠓是我国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弄清澜沧江下游地区蚊虫种类、分布及其幼虫孳生习性。方法蚊虫成蚊采用牛圈诱蚊灯诱捕法、人工牛圈捕捉和人饵白天诱捕方法。采集幼虫采用勺和吸管等方法在各类蚊虫孳生地捕捞幼虫。结果调查澜沦江下游地区2个县,用诱蚊灯捕获蚊虫26754只,隶属7属33种,在思茅共捕获成蚊10494只,隶属5属24种,在勐腊、勐海和孟连县调查,共捕获蚊虫409只,隶属5属14种;幼虫调查,共捕获蚊虫6051只,隶属3亚科,10属40种。结论澜沧江下游地区蚊虫种类繁多,不同的蚊种有不同的孳生习性,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属次优势蚊种,以上3种蚊虫种群密度高,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掌握汉中市的蚊虫种类。方法采用人帐法、畜诱法、诱蚊灯诱捕法和网捕法。结果调查获得汉中市蚊科(Culicidae)2亚科5属33种,即按蚊亚科Anophelinae 1属4种:按蚊属Anopheles4种。库蚊亚科Culicinae4属29种:伊蚊属Aedes 11种、库蚊属Culex1 6种、脉毛蚊属(赛蚊属)Culiseta1种和直脚蚊属Orthopodomyia 1种。结论明确汉中市蚊虫2亚科5属33种,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掌握陕西省双翅目蠓科Ceratopogonidae昆虫。方法人帐诱法、畜诱法、灯诱法和网捕法。结果研究获得蠓科3亚科8属30种,即细蠓亚科Subfamily Leptoconopinae,细蠓属Leptoconops Skuse2种;毛蠓亚科Subfamily Dasyheleinae,毛蠓属Dasyhelea Kieffer2种;蠓亚科SubfamilyCeratopogoninae,库蠓属CulicoidesLatreille21种,铗蠓属Forcipomyia Meigen1种、阿蠓属Alluaudomyia Kieffer1种,柱蠓属Stilobezzia Kieffer1种,须蠓属Palpomyia Meigen1种和绒蠓属Mallochohelea Wirth1种。库蠓属种类最多,是陕西省双翅目蠓科的主要构成者。陕西省蠓虫白天几乎都有活动,但不同蠓种活动时域不同,库蠓主要是在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形成一日活动高峰时域,尤其日落前后活动为甚,而细蠓和非吸血蠓主要是在白天活动。结论库蠓是陕西省双翅目蠓科的主要构成者,在不同地理区域蠓科种类的组成与优势种群不同,其活动的时域不同,为陕西省双翅目蠓科提供了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在现场捕获蚊虫的效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或蚊虫调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茂名市城区居民、公园、医院、城郊结合部农户及牲畜棚5个点,同时使用2种方法捕蚊,对捕获的蚊虫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诱蚊灯法在5种环境共捕获成蚊3属5种14 509只,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占捕获蚊总数的97.98%、0.99%和0.88%,中华按蚊占0.12%,其他蚊种占0.02%。人工小时法在4种环境共捕获成蚊4属7种6 583只,致卷库蚊、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90.11%、6.09%和3.11%,中华按蚊占0.30%,其他占0.38%。不同环境类型蚊种构成比不尽相同,以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2种方法监测结果显示成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3月份开始升高,5~6月达到高峰,7~8月逐渐下降,9~10月有所回升,11月蚊虫进入越冬状态。结论人工小时法和诱蚊灯法均能用于蚊虫调查和监测,但各有长处及短处,人工小时法对采集靶标蚊虫、嗜吸人血的蚊虫和发现更多蚊种有较大优势;诱蚊灯法则更适合于蚊媒哨点长期监测,既节省劳力,又避免人为的主观性影响及人蚊接触感染相关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格尔木地区蠓类生态习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青海省格尔木地区蠓类的活动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网捕法。结果:调 查发现蠓科4属28种,即吸血蠓2属22种,非吸血蠓2属6种;其中细蠓属14种,库蠓属8种,毛蠓属5种和铗 蠓属1种。观察阐述了当地蠓类的一日活动规律与季节消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现场同时调查CO_2诱蚊灯法和诱蚊灯法的捕蚊效果,为开展科学规范的蚊虫调查或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定人、定时、定点采用CO_2诱蚊灯法和诱蚊灯法捕获蚊虫。对二者捕获的蚊虫密度和种类构成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CO_2诱蚊灯法和诱蚊灯法的蚊虫密度分别为2. 34、1. 03只/(台·h)。CO_2诱蚊灯法捕获的白纹伊蚊构成比(18. 39%),明显高于诱蚊灯法捕获的白纹伊蚊的构成比(2. 21%);统计学检验结果:χ~2=125. 40,P <0. 01。结论 CO_2诱蚊灯法和诱蚊灯法均适用于成蚊监测,但CO_2诱蚊灯法的监测数据更准确、更适用于针对白纹伊蚊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东北三省10市县蚊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东北三省 10市县的蚊种组成 ,分离蚊媒病毒。方法 :采用人帐诱法和吸蚊器吸捕法采集蚊虫。结果 :在东北三省的沈阳、长春、哈尔滨等 10市县采获蚊虫 2 0 90 1只 ,计 5属 16种。干旱草原的优势蚊种为背点伊蚊 ( 90 .5 % ) ;阔叶次生林和江岛公园的优势蚊种均为刺扰伊蚊 ,分别占 92 .9%和 71.3% ;芦苇塘和城市公园的优势蚊种均为凶小库蚊 ,分别占 6 3.2 %和 71.3% ;城郊住区和城市住区的优势蚊种均为淡色库蚊 ,分别占 89.0 %和和 85 .2 %。从洮南市的背点伊蚊体内分离出 Colti病毒。东北地区存在人间 Colti病毒的感染发病。结论 :为深入开展蚊虫的有效防制和蚊媒病毒病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竹县蚊虫种类及其活动规律。方法采用栖息蚊虫捕获法、幼虫吸管法和幼虫勺舀采集法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成蚊2 943只,蚊幼(蛹)6 660只;经鉴定为4属7种,以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蚊虫4月份开始出现,随气温上升而迅速增加,以8月份密度最高(人房卧室20.12只/(人工·h),牛棚218.76只/(人工·h),以后缓慢降低,11月份停止活动;成蚊雌、雄之比为22.93∶1;人房卧室成蚊以23:00和次日1:00活动最活跃,牛棚蚊虫以21:00和次日3:00活动最活跃。结论基本了解了大竹县蚊种及孳生地、人房卧室、牛棚的蚊虫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制订预防蚊媒疾病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勐腊中老边境口岸蚊虫种类分布,以及蚊虫种群密度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现场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诱捕成蚊2种方法调查。结果诱蚊灯诱捕成蚊:调查勐腊中老边境口岸2个,海拔在640~840m范围地区,捕获蚊虫7属28种13302只,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8598只,占64.64%,次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迷糊按蚊、白雪库蚊和中华按蚊;人诱捕成蚊:捕获成蚊5属12种150只,白纹伊蚊116只,占77.33%,为优势蚊种。结论调查结果显示:云南勐腊中老边境口岸海拔在640~840m范围地区,蚊虫种类繁多,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该蚊虫是传播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属次优势蚊种,是疟疾和登革热的主要媒介之一,以上3种蚊虫种群密度高,分布较广;云南勐腊中老边境口岸近年来不断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危险因素大量存在,勐腊中老边境口岸海拔在640~840m范围地区可能存在着多种虫媒病毒的自然循环,现场采集的蚊虫标本正在检测之中;本次调查结果可为制定中老边境口岸蚊媒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和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研究重庆市蚊虫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捕法、网捕法、灯诱法和人工小时法收集成蚊分类鉴定;采集蚊幼带回实验室饲养,羽化为成蚊后鉴别种类;同时检视收藏的蚊虫标本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发现重庆市有蚊虫10属73种,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结论为重庆市开展蚊虫防制和预防控制蚊媒传染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安徽淮南八公山蠓科昆虫初次报道(双翅目: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淮南八公山蠓科昆虫的群落构成。方法:用挥网法采集。结果与讨论:采集的蠓类经鉴定分为3亚科,5属,8种,并补充描述近水铗蠓雄虫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山东省部分地区蚊虫种类及其生态习性变化的状况,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水质水中的幼虫、不同场所成蚊进行蚊种鉴别;采用人饵帐诱蚊、人畜房内捕蚊和室外栖息场所蚊帐扣捕等方法进行密度调查。结果经鉴定为5属13种,其中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密度高居前三位,2007年成蚊密度高峰时间较前三年观察结果提前约3wk。结论制定蚊虫防治措施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蚊虫生态习性的变化,方可取得最佳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收集和分析重庆市2020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资料,为重庆市防控媒介伊蚊传播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重庆市登革热出现本地疫情的万州区、渝北区和沙坪坝区以及未出现本地病例的黔江区、大足区和垫江县为调查点。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伊蚊幼虫,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伊蚊成蚊。利用Excel 2010软件对重庆市6个调查点媒介伊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登革热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结果 重庆市2020年4—12月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4.50,全市6—9月平均BI>5,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其中沙坪坝区6月,渝北区6—7月,万州区7—8月平均BI>10,存在登革热暴发风险;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2.15,渝北区7月和8月平均MOI>10,存在登革热暴发风险;平均媒介伊蚊成蚊密度为0.86只/(顶·h)。沙坪坝区和垫江县伊蚊密度帐诱指数较高,分别为1.81只/(顶·h)和1.48只/(顶·h),其次为万州区1.04只/(顶·h),沙坪坝区6—9月,万州区6—7月,垫江县5—6月及8—9月媒介伊蚊成蚊密度均>2只/(顶·h)。结论 2020年重庆市不同区县,不同月份登革热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风险不同,渝北区、沙坪坝区和万州区相对风险较高。建议各区县持续加强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评估,为重庆市蚊传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单县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等情况,为蚊媒的有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单县选择城区及周边五个乡镇(单县政府、李新庄镇、郭村镇、黄冈镇、张集镇),每个乡镇分别选4个点进行调查。成蚊采用人饵帐诱捕蚊法、人房和畜房的蚊虫采用人工小时法、室外栖息场所采用帐扣法进行调查;幼虫采用幼虫勺或采集网从各类孳生地捞取带回室内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共捕获成蚊7 556只,经鉴定为5属11种,其中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密度高居前三位。从不同区域捕获的成蚊来看,在黄冈镇捕获的成蚊种类和数量最多,尤其是中华按蚊,占捕获该蚊总数的56.42%。从不同栖息场所的成蚊种群构成来看,野外栖息的成蚊种类及数量最多,畜房内栖息的三带喙库蚊比例最高,占33.69%。结论单县蚊虫种类繁多,不同区域的蚊媒种群分布不同,制定蚊媒防治措施应做到因地制宜,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邯郸市蚊类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诱蚊灯法。2007年5~10月,2008年5~10月,每月调查2次,从日落20min后开始,连续诱捕6h,对诱捕成蚊分类鉴定。结果共发现1科4属5种蚊种,淡色库蚊现为全市的主要优势种,2007、2008年蚊虫全年密度消长均呈单峰型变化,在7~8月为活动的高峰期。不同的生境类型蚊种构成比不尽相同,居民区、公园和医院是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农户和牛棚则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在5种不同的生境类型中,牛棚和居民区蚊数量明显高于其它场所。结论通过两年的调查,基本摸清邯郸市蚊类的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等情况。搞好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的关键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媒介生物的特点,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控制蚊密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海南省文昌、乐东、昌江、儋州、澄迈等5市县吸血蠓的地理分布、种类组成和主要种的吸血率。方法 2017—2018在海南省5市县猪舍、羊舍、鸡舍,采用诱虫灯采集吸血蠓;在生物显微镜下鉴定吸血蠓种类和记录数量,采用树胶酚封片法制作玻片标本。结果 在海南省5市县共采获吸血蠓2属26种22 355只,其中,库蠓24种,蠛蠓属2种;海南省新纪录1种,肿足库蠓Lasiohelea turgepeda Yu et Liu, 1982。澄迈分布19种,儋州18种,文昌17种,昌江12种,乐东9种。主要种类为尖喙库蠓(32.88%),异域库蠓(16.10%),荒川库蠓(16.08%);不同市县和场所的主要种类组成不同。7种主要吸血蠓的总吸血率为 34.10%,其中黄胸库蠓(53.78%)最高,肩宏库蠓(17.92%)最低。不同种类和场所吸血蠓吸血率不同。结论 本项研究发现海南省5市县有吸血蠓2属26种,主要种类为尖喙库蠓,异域库蠓和荒川库蠓,其中黄胸库蠓的吸血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科学防控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4-12月在沙坪坝区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公园和旧轮胎堆放地等4类生境中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6-7月在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天星桥街道、覃家岗街道、山洞街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