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对后牙牙冠斜折至龈下3~5 mm的患牙进行改良冠延长术后修复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探索有效的保存较深牙冠斜折后牙的方法。方法 选择因咬合劈裂斜折达龈下3~5 mm、松动度(MD)≤Ⅰ度、冠根比协调的后牙80颗,采用改良冠延长术,即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重建其丧失的生物学宽度,术后4周常规修复,随访1年,分别记录手术前后不同阶段的M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缺损最深位点处的探诊深度(PD);将80颗后牙分为两组:牙冠缺损1/2组和牙冠缺损1/4组,观察牙周PD、MD指标变化情况,并根据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80颗患牙术前与术后4周(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年的SBI、PD、M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D和SBI有明显改善,MD有增大趋势。修复1年后,牙冠缺损1/2组的MD明显高于牙冠缺损1/4组(P<0.01);冠缺损1/2组有效率81.82%,冠缺损1/4组有效率95.74%(P>0.05)。结论 改良冠延长术结合冠修复能在保证生物学宽度的条件下,对后牙冠斜折达龈下3~5 mm的患牙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扩大了后牙冠折的保存范围,但因术后MD有增大趋势,且与牙冠缺损面积有一定关系,故选择适应证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前牙区残根行牙冠延长术后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患者共72颗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术后12周行桩冠修复,并记录术前、术后6周、术后12周、冠修复后1月、6月、12月的相关评价指数,包括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松动度(tooth mobility,TM)、延长出的冠高度及黑三角(black triangle,BT)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周、12周患牙SBI,PLI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周、12周患牙TM有显著增加(P〈0.05);与术后2周比较,术后6周及术后12周时新延长出的冠高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修复后患牙SBI、PLI有增高趋势,对比修复即刻,术后12个月时有显著差异(P〈0.05);修复后患牙TM趋于稳定。修复后黑三角发生率逐渐下降,对比修复即刻,修复后6个月及修复后12个月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前牙残根采用牙冠延长术,能够获得足够的临床高度以满足修复体固位需求,结合桩冠修复是保留残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牙冠延长术对上前牙复杂根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颗牙体缺损达龈下4.Omm以上的具有保留价值的上颌前牙,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颗患牙,分别采用改良牙冠延长术和正畸牵引+牙冠延长术,分别记录术前、术后一周及修复后6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重度牙周炎松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3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104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15例,58颗患牙)和对照组(15例,46颗患牙).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后,以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松动患牙;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后,以结扎丝牙周夹板固定松动患牙,经过3个月~1 a的临床观察,检查记录松动患牙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程度(attachment 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4项牙周指标,以及固定夹板的完好率.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固定6个月后,PD、AL较固定前显著改善(P<0.05);SBI、PLI在固定3、6、12个月后,与固定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固定6个月后,PD、AL较固定前显著改善(P<0.05),SBI、PLI在固定6个月后高于固定前(P<0.05).固定后3个月,牙周各项指标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固定6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D、AL无显著差异,对照组的SBI和PLI较实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纤维牙周夹板用于重度牙周炎松动牙固定疗效确切,对维持牙周健康有利,不妨碍菌斑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不同牙龈生物型在牙冠延长术后牙周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需行前牙牙冠延长术的30例患者共128颗患牙,分为薄龈生物组(n=52)和厚龈生物组(n=76),牙周基础治疗后行牙冠延长术,检测术前、术后2周、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牙龈缘位置,牙周探诊深度(PD)以及龈沟出血指数(SBI)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PD和SB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后两组之间的PD和SBI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薄龈生物型龈缘位置已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厚龈生物型组龈缘冠向移位更明显。结论 冠延手术后,厚龈生物型需要更长的恢复期稳定龈缘位置,修复体的制作应在术后6个月以后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式牙冠延长术保存斜折上中切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收治的因外伤致上中切牙斜折断端位于龈下的患者9例(12颗患牙),行改良式牙冠延长术并于术后2个月进行修复治疗,以恢复美观和功能。检查并记录术前及修复后6个月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和牙齿松动度(M)。结果修复后6个月12颗患牙均未出现松动;11颗患牙PD为2~3mm,仅1颗患牙修复后PD仍为4mm;所有患牙均BI≤3。患者对修复后6个月的美观效果及功能均全部满意,美观和功能VAS平均值分别为9.75和9.50。结论改良式牙冠延长术可恢复丧失的生物学宽度,扩大常规牙冠延长术适应证,保留更多斜折的上中切牙。  相似文献   

7.
前牙不良冠修复所致牙周病的临床治疗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冠延长术治疗前牙不良冠修复所致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例前牙冠修复所致牙周病患者共208颗患牙,均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冠延长术后再行全瓷冠修复,分别于基线点、术后8周、修复后3个月分别记录探针出血(BOP)、探诊深度(PD)、患者满意度,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8周BOP、PD较基线点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后3个月BOP、PD与冠延长术后8周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修复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1.7%。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冠延长术有利于不良冠修复所致牙周病的治疗,且冠延长术解决了生物学宽度的问题,确保了牙周健康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在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2004年12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48例患者52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术前按断端位于龈下最深距离分为浅缺损组(28颗患牙,距离<2.5mm)和深缺损组(24颗患牙,2.5mm≤距离≤4.0mm),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龈下牙体断面,术后6周行桩冠修复。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齿松动度,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术后6周牙体断端均暴露较好、龈缘颜色正常。术后6个月修复满意率为80.77%。浅缺损组术后无松动,修复效果满意。深缺损组术后半数出现I度松动,修复效果欠佳,两组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两组的PD、PLI、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冠延长术治疗前牙不良冠修复所致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前牙冠修复所致牙周病患者共105颗患牙,均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冠延长术后再行冠修复,观察不同时段临床冠长度的变化,记录各相关牙周指数并进行分析,评估术后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短期内临床冠长度增加效果确切,治疗组术后的各项牙周指数均优于术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1年的观察期内保持相对稳定(P>0.05);全冠修复体的固位良好,边缘密合,龈缘与冠缘的位置关系相对稳定。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冠延长术有利于不良冠修复所致牙周病的治疗,且冠延长术解决了生物学宽度的问题,确保了牙周健康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牙冠延长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患者的31个牙体缺损延伸至龈下3.0 mm以上患牙行改良牙冠延长术,术后1、3、9、15个月随访,比较患牙术前后的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松动度(TM).结果:31个患牙术后1,3,9,15个月的PD、BI、PLI、TM较术前改善明显(均为P<0.05);术后无松动、牙龈健康、龈缘协调;修复体稳定;患者自诉功能良好,疗效满意.结论:改良牙冠延长术可作为常规牙冠延长术不足的一种弥补.  相似文献   

11.
王洪艳  陈武  时新站  王洪新 《口腔医学》2012,32(12):750-751,757
目的 评价牙周维护在金属顶盖加覆盖义齿修复残根残冠伴牙列缺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科就诊的残根残冠伴牙列缺损患者20例,按顶盖基牙牙周情况分为对照组10例(28颗患牙):基牙无牙周炎;试验组10例(24颗患牙):基牙牙周炎较重但还可以保留的。修复前对试验组进行口腔卫生指导、牙周基础治疗以及必要的牙周手术治疗,金属顶盖加覆盖义齿修复后认真牙周维护,定期复查;对照组修复后不进行牙周维护,3个月复查后处理同试验组,检测修复后3、6、12个月顶盖基牙周围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及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观察牙周维护效果。结果 试验组修复后3、6及12个月时PLI及SBI较基线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对照组修复后3个月时PLI及SBI较基线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与试验组3个月时的PLI及SBI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3个月后各指数间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牙周维护在金属顶盖加覆盖义齿修复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牙周病基础治疗、正畸及修复治疗对牙周病患者切牙区牙龈乳头的美学重建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口腔中心收治的31例深覆、既往不良修复导致牙周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牙周病基础治疗、正畸及修复治疗的综合疗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牙龈乳头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基础治疗后患者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临床牙周平均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指标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P<0.05)。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后即刻、修复治疗后6个月的PD、GI、PLI、SBI、CAL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基础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龈乳头指数分布显著优于修复治疗后即刻(Z=-4.327,P<0.001)。修复治疗后6个月患者PH测定值较修复治疗后即刻显著的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牙周病基础治疗、正畸及修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对深覆()、既往不良修复导致牙周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前牙区获得较理想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钴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对患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来沈阳市沈河区牙病防治所应用钴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的患者39例(106颗患牙),修复前和修复后6、12个月分别进行常规龈沟出血指数(SBI)检查,龈沟液(GCF)称量,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质量浓度的检测。结果修复前牙的患者患牙SBI、GCF质量、GCF中IL-1β和TNF-α的质量浓度修复前与修复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修复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牙的患者患牙SBI、GCF质量修复前与修复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修复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牙的患者患牙GCF中IL-1β和TNF-α的质量浓度修复前与修复后6个月和修复后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前牙,修复时间超过12个月时,对SBI、GCF质量和GCF中IL-1β和TNF-α的质量浓度有显著影响;修复后牙,修复时间超过12个月时,对SBI、GCF质量有显著影响,而对GCF中IL-1β和TNF-α的质量浓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改善固定矫治器治疗中患者的牙周卫生状况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60例接受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交待矫治注意事项;试验A组常规交待矫治注意事项,强调口腔卫生,要求使用改良Bass法刷牙;试验B组在试验A组的基础上,矫治前及矫治后每6个月接受一次龈上洁治。临床检测指标为16、13、21、31、43、46指数牙的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龈探诊深度(PD)。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3组患者SBI治疗6个月时均显著增高(P〈0.05)。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试验A组〉试验B组(P〈0.05)。②3组患者PD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而增大,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与两个试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治疗12个月时,试验A组和试验B组间PD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通过刷牙可以部分改善牙周卫生状况,②定期进行牙周洁治可以明显减轻牙龈炎症,较好地维护口腔卫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贵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体对患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于沈阳市沈河区牙病防治所行贵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的患者25例(患牙77颗),于修复前和修复后6、12个月分别进行常规龈沟出血指数(SBI)检查、龈沟液(GCF)称量及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结果肩台设计为龈下的前牙SBI在修复后12个月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F质量及GCF中IL-1β和TNF-α含量在修复前与修复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台设计为龈上的磨牙SBI、GCF质量及GCF中IL-1β和TNF-α含量在修复前与修复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体对患牙的牙周组织影响较小,有利于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16.
派丽奥治疗套筒冠修复后再发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派丽奥牙科用软膏局部应用治疗套筒冠修复后再发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的方法,以单纯基础治疗为对照.记录基线、用药后1周、4周及8周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PLI在用药后1周有显著差异;其余各观察时段PLI无显著差异(P>0.05).而GI和SBI两组间在用药后1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用药后4周及8周有差异(P<0.05).PD在用药后1周两组间有差异(P<0.05);在用药后4周及8周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派丽奥局部辅助用药能提高套筒冠修复后再发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伟 《口腔医学》2013,(4):248-250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在后牙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将48例患者的50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术前按断端位于龈下最深距离分为A组:距离<3 mm;B组:3 mm≤距离≤4mm;C组:距离>4 mm,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牙体断面,术后6周行桩冠修复。分别记录和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6周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术后龈缘至牙体断端的距离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周,A、B 2组病例牙体断端均暴露较好、牙周组织健康,术后修复效果有效率为100%,C组60%患牙断端暴露良好,修复效果尚可,与A、B 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3组的PD、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A、B 2组术后牙周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对于保存后牙残根残冠有较好的疗效,但适应证的选择较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Superbond粘结系统作为牙周夹板固定重度牙周炎导致的松动前牙后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度牙周炎导致的前牙松动病人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Superbond固定组)和对照组(钢丝结扎加树脂组),每组32例。牙周基础治疗后1个月牙周炎症得到控制,消除咬合创伤后固定。每3个月复查维护,观察12个月。比较固定前后所观察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并记录两种固定方法的美观性和舒适性。结果:实验组29例有效;对照组28例有效。实验组PD变浅(P<0.05),SBI、GI、PLI、AL固定后与固定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PD变浅(P<0.05)、SBI、PLI高于固定前(P<0.05),CAL、GI与固定之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美观性和舒适性调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Superbond粘结系统作为牙周夹板固定松动前牙美观、舒适,可提高咀嚼力,对牙周组织影响小,不妨碍菌斑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异种骨移植物Bio-Oss联合Bio-Gide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例全身健康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经基础治疗6周以上,牙周袋深度超过5mm的垂直型骨吸收患牙40牙位,随机平分为2组。引导组织再生GTR组20个牙位,在翻瓣术同时植入Bio-Oss和Bio-Gide。对照组20个牙位仅行翻瓣术;术后3、6、12个月回访,检查探诊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退缩和牙松动度,及X线检查比较2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GTR组术后3、6、12个月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探诊出血指数均比术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术后6、12个月牙松动度比术前及对照组明显减轻;术后3、6、12月菌斑指数比术前轻度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3、6、12个月牙周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指数较术前减少,临床附着丧失和菌斑指数较术前轻度降低,牙松动度和龈退缩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Bio-Oss联合Bio-Gide能明显减轻牙周袋深度和减少牙周附着丧失,可促进牙周形成新附着和新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周治疗的时机。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138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A组于根管治疗完成后1周行全口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B组于根管治疗完成后4~6周行全口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分别记录2组患者在牙髓治疗前、牙周治疗前、牙周治疗后2个月、维护期3、6、12个月的SBI、PD、AL、PLI,T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髓治疗前,A组与B组各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治疗前2组SBI、PD、TM值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周治疗后2个月,2组分别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维护期3、6、12个月时各项指标与治疗后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牙周源性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及"真正"的联合病变,根管治疗后1周即可行根面平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