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患者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在纠正贫血和减少异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 1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 (术前贫血或预计出血量约 4 0 0~ 6 0 0ml或预计需输血 2~ 3U)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术前每周给予rHuEPO 30 0IU/kg ,分 3次皮下注射 ,同时口服速力菲 30 0mg/d ,共 2周。对照组术前 2周口服速力菲 30 0mg/d。观察术前贫血纠正、术中减少异体输血、术后恢复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RBC、Hgb、Hct较术前基础值分别升高 0 36×10 12 /L、13 3g/L和 3 8% ,术中异体输血量少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恢复改善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甚至下降。结论 中等量失血的围手术期患者使用rHuEPO在纠正贫血和减少异体输血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外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处于贫血状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贫血患者接受异体输血的几率则大大增加.有研究表明,术前处于贫血状态或接受异体输血均可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增加术后感染率、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死亡率等[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体输血率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6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516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异体输血将其分为两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以是否输血的二分变量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516例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中,102例患者术后因贫血进行了异体输血,异体输血率为19.77%。输血组女性比率、年龄、诊断为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比率、术前高血压病分级、放置引流管比率和双侧手术比率显著高于未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血组术前Hb浓度和术后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未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体质指数、ASA评分、术前合并症、术前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OR=2.087,P=0.014)、双侧手术(OR=7.065,P<0.001)、放置引流管(OR=2.003,P=0.008)是异体输血的危险因素;而股骨头坏死(OR=0.945,P<0.001)、性别为男性(OR=0.554,P=0.029)、术后钙离子浓度高(OR=0.228,P=0.005)是减少异体输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行初次THA患者,骨性/类风湿关节炎、一期行双侧手术、术中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术后易发生异体输血,而男性患者、股骨头坏死患者和术后钙离子浓度较高的患者术后不易发生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体输血技术在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45例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者在术前预存自体血400 ml,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检查入院当天、手术当天及术后第3天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结果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不同的贫血症状,输入少量异体血。结论年龄70岁以下、基础病少、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自体输血技术,可不需输入异体血,但术后也应注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必要时仍需少量异体血输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输血和自体血液回输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44例,按手术日奇偶数分为2组,自体组术中仅输注自体洗涤红细胞(22例),异体组术中仅输注异体悬浮红细胞(22例),分别测定2组术前、术后1天和术后7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术前相比,自体组术后1天、7天血清IFN-γ和IL-6均增高,IL-6升高尤为显著,明显高于异体组,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术后的TNF—α水平在各个时间点都没有明显变化。结论与同种异体输血相比,在脊柱手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对术后患者血清中TNF-α的影响不明显,但可以明显提高IFN-γ和IL-6的水平。自体血液回输对术后免疫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远小于异体输血,能够保护甚至增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恶性肿瘤患者因贫血、恶病质、术中失血等原因,往往需要接受围术期输血治疗。同种异体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特别是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的影响,一直是医学界争议的焦点~([1-2])。长期以来,输血相关免疫抑制与免疫逃逸被认为与肿瘤复发转移可能相关,但Nakanishi等~([2])研究质疑输血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自体输血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作用及优点。方法:对213名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作了比较,患者分为对照组(103例)和实验组(110例)。实验组采用术前预存血和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输入自体血,对照组全部使用异体输血。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输入异体血890ml,实验组患者平均输入异体血120ml。结论:在脊柱外科手术中,行内固定和椎间融合等中、大型手术的出血量较多,采用术前预存自体血及术中引流血回输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异体输血量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异体输血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使用同种异体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了解术前服药对人工关节翻修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例,所有病例术中均使用同种异体骨植骨,并按照术前有无特殊用药史,分为3组:A组为无特殊用药组、B组为消炎镇痛药组、C组为糖皮质激素组。比较各组术后一般情况、Harris功能评分。结果A、B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良好,C组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持续伤口渗液;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比较:A、B两组优于C组。结论同种异体骨能有效修复髋臼侧骨缺损,人工关节松动引起疼痛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储存式自体输血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需行术前储存式自体输血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A组)与非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组)。A组术前10 d起隔日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素150 U/kg,用至术后第5天;B组未用促红素。分别于术前7 d和术前3 d采集自体血。记录两组患者第1次采血前、术前1 h、术后第1天、第5天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值,记录患者的失血量。结果与第1次采血前比较,术前1 h、术后第1天、第5天两组RBC、Hb、Hct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术后第1天、第5天A组RBC、Hb和Hct明显升高(P0.05或P0.01)。A组术后的贫血程度明显轻于B组,术后贫血恢复快于B组。整个围术期无一例发生自体血回输及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发生血粘度增高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于储存式自体输血,可有效促进患者自身红细胞的生成,明显改善采血后患者术中及术后的贫血状况,有效减少异体血的需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用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手术患者逐年增多,围术期输血与血液保护对于缓解血源紧张、减少输血危害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输血与血液保护的目标是通过整合所有可以使用的措施,减少异体血输注,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手术患者是输血的主要人群,麻醉科医师是围术期输血与血液保护的主要实施者。本文解析近年来临床上输血与血液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如术前贫血补铁治疗、氨甲环酸的临床应用、老年及新生儿的异体输血、产科及恶性肿瘤手术的自体血回输等,为麻醉科医师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对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术前访视,做好仪器、物品及同种异体半月板供体的准备;术中巡回、器械护士与术者密切配合;术后协助术者妥善包扎伤口,并送患者返回病房等.结果 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7 h,术程顺利;术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和其他并发症;随访1~5个月,均已完全负重,无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结论 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安全、患者恢复快;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在斜外侧椎间融合(OLIF)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OLIF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9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及椎间隙高度,观察术后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9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0.05)。术后2周、12个月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末次随访91例(97.85%)植骨融合。无植骨吸收、脱落、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结论 OLIF术中植入同种异体骨可以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 输同种异体血因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肿瘤病人的术后复发率增高,生存期缩短。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术前即刻稀释自体输血法(HAT)对恶性肿瘤病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影响,及安全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股骨干骨肉瘤的诊断、围手术期准备及同种异体骨移植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对1例股骨干骨肉瘤患者从误诊到确诊,从辅助化疗到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等临床过程进行总结。根据化疗前后的MRI信号改变来确定肿瘤的侵袭范围,并确定截骨位置,然后定制相应长度的同种异体骨,术中行冰冻进一步确定截骨区的安全性后进行移植并行髓内针固定。结果股骨干骨肉瘤少见,临床易误诊,应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相关报道少。本例患者术后对移植骨耐受良好,没有排异反应,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邻近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干骨肉瘤是极具前景的保肢方法。术前鉴别诊断非常重要,MRI用来确定病灶范围具有重要价值,术中冰冻的合理应用为谨慎而有效的诊治策略,术中严格的无瘤操作及对同种异体骨段的修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同种异体颜面移植俗称"换脸术",属于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范畴,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展近14年。我国首例——暨世界第二例同种异体颜面移植术于2006年成功实施,成为中国异体颜面移植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为世界同种异体颜面移植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方法基础。笔者着重探讨中国首例换脸术的术前准备、伦理审核、手术过程、术后用药及随访检查。  相似文献   

16.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骨科具有良好适应证患者85例,采用“蛙跳术”等方法进行预存式自体输血。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采血及回输过程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大大减少输血量及术中并发症,避免同种异体输血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腱-骨(B-PT-B)同时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早期使用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PCL急性损伤患者22例。结果22例均获随访,时间1618个月。患者屈膝范围从术前7990(85.5±4.5)°提高到术后134140(138±1.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023(8.6±3.0)分提高到术后8596(92.0±3.6)分(P〈0.01)。未发现感染、移植物断裂、排异反应等。结论早期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PCL急性损伤,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免疫排斥反应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骨科具有良好适应证患者85例,采用“蛙跳术“等方法进行预存式自体输血.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采血及回输过程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大大减少输血量及术中并发症,避免同种异体输血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骨科具有良好适应证患者85例,采用“蛙跳术“等方法进行预存式自体输血。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采血及回输过程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大大减少输血量及术中并发症,避免同种异体输血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自体血回输在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护理特点。方法使用回顾性质量评估设计,比较了2005-2009年本组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120例,其中60例采用自体血回输装置(A组),60例术后伤口采用常规引流袋引流(B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红蛋白水平决定异体血的输入量,使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10g/dL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h内及术后总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的血红蛋白变化及术后平均输血量、输异体血比例。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8h内引流量以及术后总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自体血回输量平均为382.5ml,术后有9例接受异体血输血,平均异体血输入量134.3ml;A组所有自体血回输未出现输血反应,无感染等并发症。B组术后23例接受异体血输血,平均异体血输入量252.4ml;B组异体血输血过程中有3例出现发热反应。输异体血的比例为A组15.0%,B组38.3%。结论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是安全有效的,能够节约血源,避免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