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殷飞  倪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494-495
<正>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mastitis,PCM),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duct ectasia,MDE),中医将其命名为粉刺性乳痛。是一种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化脓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晕区肿块、非哺乳期乳房脓肿、乳头部瘘管。据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41%~5.36%。自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  相似文献   

2.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以非周期性乳头溢液、乳房疼痛、乳晕区肿块、乳房脓肿、乳头凹陷和乳头部瘘管等为主要表现的良性乳房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该病不仅给健康哺育带来影响,而且病情进展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继发症状,应及早治疗[1]。我们采用乳浆方内服与金黄散辅助治疗此病,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及分组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所有  相似文献   

3.
任春振  吕文臣 《河北医药》1993,15(5):317-317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多发生于非哺乳期的妇女。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下淋巴结肿大,甚至出现皮肤粘连、乳头凹陷等,是最难与乳腺癌鉴别的一种乳腺良性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的病历报告如下,并就本病的临床持点及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7例年龄为29~48岁,40岁以上2例。7例均为经产的非哺乳期妇女。病程6个月~5年。7例均可在乳房扪及肿物,其中位于乳晕区4例、乳晕区外3例,肿物大小为3cm×2cm×1cm~18cm×6cm×5cm。质地均较硬韧,5例边界不  相似文献   

4.
殷虹  杲圣  王凤良  陈飞  陆澄 《江苏医药》2013,39(6):725-726
浆细胞性乳腺炎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乳晕下导管阻塞、扩张,导致导管内脂性物质溢出管外,引起周围乳腺组织的化学性炎症[1].其病理改变是乳晕处集合管明显扩张,病灶处伴有浆细胞浸润,伴有大量炎性细胞,好发于青中年非哺乳期女性,临床表现多有乳头凹陷,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或伴有乳腺导管扩张[2,3],发作时出现乳晕部肿块并逐渐增大,后期肿块软化形成脓肿,溃破后流出的脓液常夹杂粉刺样物或油脂样物,最后形成瘘管,不易愈合或反复溃破.治疗原则是必须完整充分地切除病灶,否则极易复发.这对乳房的外形破坏较大,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造成一定的伤害,现将我院通过麦默通微创手术治疗3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又称导管扩张症,是一种以非周期性乳房红肿胀痛、乳头凹陷、乳晕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非细菌性炎症样良性疾病,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5%[1]。多见于女性,男性较少见。PCM为特殊型乳腺良性疾病,因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不易与乳腺癌相区别,容易误诊。虽然近年来对PCM报道文献有所增多,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临床中误诊率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正>粉刺性乳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浆细胞性乳腺炎,C.D.Haagensen认为本病的一切病变基础是乳腺导管扩张,是发生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的乳房慢性化脓性疾病,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4%~5%。其临床表现为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乳晕部肿块,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并形成瘘管。目前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较现代医学更具独特性,且乳房外形改变小,复发率低,现将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浆细胞性乳腺炎(亦称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临床比较少见的乳腺良性疾病,迄今国内文献报告共28例。本文报告二例,并对诊断和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病例摘要例一,女性、31岁。患者发现右乳房肿块10日,于1979年9月5日入院。自诉乳房无疼痛、发烧,月经正常,经前乳房无不适感,己停止哺乳二年,以往无特殊。母亲曾患乳腺癌病故。查:右乳头无回缩及溢液、皮色正常,右乳房内上象限近乳晕处可触及3×4×5厘米的肿块,质硬、无压痛、表面光  相似文献   

8.
<正>浆细胞性乳腺炎与先天乳头凹陷等因素有关,主要由于发育不良乳头会诱发局部乳管周围炎细胞浸润,继发细菌感染。本文分析了我院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乳腺科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00例患者的诊疗方法及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100例于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乳腺科治疗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对象(非哺乳期),其中82例患者为乳晕肿块伴疼痛,局部皮肤红肿,18例患者乳腺肿块伴窦道形  相似文献   

9.
何雪梅  李丽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20-2920,2922
乳腺炎多见于产后哺乳期,由于局部输乳管堵塞、乳汁淤积是重要诱因,致使化脓性细菌沿输乳管上升致乳汁淤积引起感染,继而形成脓肿,初产妇乳头和乳晕皮肤薄容易发生皲裂,细菌浸入破损处进入乳腺形成乳房脓肿,因此防止乳汁淤积、乳头和乳晕破损是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关键措施[1]。2010年2月,本科收治1例产后乳腺炎2个月不愈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董春梅 《江苏医药》2015,41(3):365-366
急性乳腺炎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一种常见病,是由于产后乳汁淤积、乳头皲裂、细菌侵入乳腺小叶及腺管结缔组织内引起的炎性反应[1].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畏寒、发热等[2].轻者使产妇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重者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热、乳房局部形成脓肿.手术切开排脓破坏乳房组织,疗程较长,给产妇身心带来严重的创伤,直接影响哺乳.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有效治疗,解决了婴儿的哺乳问题,也避免了哺乳期乳房的进一步损伤.我们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早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6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内服中药,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位于乳晕区者46例,位于周围乳腺组织者22例;其中乳房肿块49例,肿块伴乳头溢液11例,伴脓肿形成8例;其中单纯乳头溢液者6例,瘘管形成2例。伴乳头凹陷者32例,1例术后存在切口红肿。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愈率较高,病程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正>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非妊娠期女性,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病变为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41%~5.36%[1]。该病病程长,治疗后易复发,若处理不  相似文献   

13.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非哺乳期乳腺的良性疾病。是乳腺导管扩张症病程中一个阶段表现。本病由于炎症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而造成肿块边界不清,乳头内凹,乳头溢液、腋下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酷似乳癌,致使术前诊断十分困难。本文结合有关资料分析2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并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年龄:平均年龄35岁(21—49岁)二、病程:最短24天,最长12个月,病程在8个月以内者21例,占75%。三、症状与体征,全部病例均以乳房肿块为主诉  相似文献   

14.
浆细胞性乳腺炎亦称乳腺导管扩张症,发病率约占乳房疾病的2%[1],因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乳腺癌极难鉴别,常造成误诊误治.我院1980年5月~2001年5月共收治浆细胞性乳腺炎69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乳腺导管扩张症(MDE),亦称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好发于中年妇女的病程长、病变复杂多样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性疾患,其发病率约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5%[1],在临床上与其他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乳腺炎、导管内乳头状瘤等难以区别,常造成误诊误治。我院自2002-2006年共收治乳腺  相似文献   

16.
浆细胞性乳腺炎比较少见,我院曾遇5例误诊为乳腺癌,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均为非哺乳期妇女,年龄在35—45岁之间。病程:从发病至就诊最短半年,最长为2年。乳房局部所见:肿块位于乳晕深部及其上方3例,位于乳晕区之外者2例,占据乳腺外上象限者1例。肿块大小自3×2×3cm 至8×6×7cm。有黄包及乳白色溢液者2例。乳头回缩、皮肤粘连者4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5例。轻度压痛、胀感4例。白细胞4000—7500中性80%1例。木前诊断:乳腺癌4例,乳腺肿块性质待查1例。治疗:本组5例均予行乳癌简化根治术,1例因术前误诊炎性乳癌,做过短期化疗。病理结果:标本切面见病灶无明显边界,呈灰黄色散在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登     
浆细胞性乳腺炎19例报告本组19例,年龄23岁~75岁,平均37岁,均为已婚妇女,哺乳期15例,非哺乳期4例,有授乳困难史2例,病程最短20天,最长5年,有肿块15例,大小平均3×3×2cm,局部间歇性轻微胀痛、刺痛11例;乳头溢液8例,局部红肿4例,乳头内陷3例,乳房变小、皮肤破溃、窦道形成及脓肿各1例;患侧  相似文献   

18.
<正>浆细胞性乳腺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人报道其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5%[1],但由于各个阶段临床表现差别很大,而易产生误诊误治,我们自2007年2月起收治56例各个阶段不同表现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盾构切开术治疗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盾构切开术治疗32例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观察该方法对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盾构切开术治疗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痊愈率为84.38%(27/32),总有效率为96.77%(30/31),平均创口愈合时间为53.59 d,平均痊愈时间为62.70 d。患者治疗前后乳房外形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t=1.11, P=0.28)。结论:盾构切开术治疗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良好,且能维持患者乳房的原有外形。  相似文献   

20.
<正>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是女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症的常见类型,而男性PCM发病则较为罕见。现对我院2022年9月6日诊治的1例男性PC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回顾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51岁,因“右乳红肿伴疼痛8天”来我院普通外科门诊就诊,否认右胸壁外伤史、虫咬史,平素吸烟、饮酒。专科查体:右乳较左乳肿大,右乳表面皮肤发红、皮温增高,触诊乳晕后见大小约20 mm×15 mm结节,质地偏硬,活动度差,局部触痛,未触及波动感,双侧乳头内陷,挤压乳晕、乳头无溢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