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障碍的现状及其病因,并介绍了某些记忆测验,为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最近10年国外有关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成果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总结了40余篇有关的研究成果。结果精神分裂症的记忆障碍涉及工作记忆、情节记忆、言语记忆、视觉记忆、空间记忆等等。神经生理方面的ERPs及神经影像学方面的fMRI显示精神分裂症存在记忆损伤。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老年精神分裂症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智力及记忆功能,方法: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及韦氏记忆量表对69例老年精神分裂症和25例AD患者进行了测试。结果:AD和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及记忆功能障碍,但AD患者的智力及记忆功能损严重程度明显较老年精神分裂症为重。尤其是AD患者的言语理解及记忆/不分心的功能更为低下,短时记忆障碍为明显,而语义忆受损严重程度同老年精神分裂症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力及记忆损害不同于AD患者,有一定的特征性,提示老年精神分裂症同AD智力及记忆障碍的差别在于各自的神经生物学病理机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纳入研究的患者睡眠障碍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50例精神障碍患者中,合并睡眠障碍者81例(54.00%),未合并者69(46.00%)例;年龄(≥45岁)、性别(男)、文化程度(初中或高中)、婚姻状况(未婚)、户籍(城镇)为影响精神障碍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睡眠障碍者发生率高达54.00%,睡眠质量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临床工作者需重视相关危险因素,并予以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PM)及其与睡眠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门诊及住院患者55例,正常对照45例。采用剑桥前瞻性记忆量表评估前瞻性记忆功能,包括基于事件的PM(EBPM)和基于时间的PM(TBPM);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Stroop测验检测对象的执行和注意功能;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精神分裂症组TBPM[(8.6±5.1)vs.(13.4±3.9),P0.001]与EBPM得分[(10.1±4.2)vs.(14.4±2.9),P0.001]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SQI总分高于正常对照组[11.0(6.0,17.0)vs.9.0(5.0,14.0)];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入睡时间(Z=2.01,P=0.025)较长,睡眠障碍(Z=-2.71,P=0.004)较严重、催眠药物使用(Z=-4.75,P0.001)多、日间功能障碍(Z=-3.72,P0.001)严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PM与年龄(β=-0.26)、日间功能障碍(β=-0.71)呈负向关联,与教育程度(β=0.45)及睡眠效率(β=0.86)呈正向关联;EBPM分与年龄(β=-0.11)及PSQI日间功能障碍分(β=-0.09)呈负向关联,与受教育程度(β=0.32)、WSCT完成分类数(β=0.41)呈正向关联。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PM明显受损,并可能与睡眠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ISC1内含子9甲基化水平与认知功能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间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6-2018年就诊于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的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别给予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杨氏躁狂量表(YMRS)进行评定,并检测DISC1内含子9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结果:认知功能评定显示,在30~39岁中,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持续操作测验(CPT)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4,P0.05);在40~50岁中,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在连线测试(TMT)(t=-3.235,P0.01)和持续操作测验(CPT)上(t=-2.318,P0.05)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定显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间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t=-3.952,P0.001)。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以及不同年龄段DNA甲基化水显示,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DISC1内含子9位点甲基化水平均与TMT、CPT、stroop色词测验及简易视觉空间记忆均无明显相关性。但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DISC1内含子9位点甲基化水与CPT间存在正相关(r=0.549,P0.05),与TMT、stroop色词测验及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部分认知功能优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在其各自DISC1内含子9位点甲基化水平上无显著差异。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DISC1内含子9位点甲基化水平与CPT间存在正相关,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认知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损害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对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周的76例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功能进行评估,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结果1患者组100-1、记图、再认、再生、触摸、理解、背数和记忆智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2患者组有41例(53.95%)、对照组有7例(11.67%)、常模中有15.87%的人记忆智商在85分以下,患者组较对照组及常模均有显著高的记忆异常发生率(χ^2=26.246,μ=9.067;P〈0.01);3患者组阴性症状与再认、触摸及全量表分呈负相关(P〈0.05,P〈0.01);PANSS量表总分与记图呈负相关(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记忆障碍,且记忆损害与阴性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7.
石杉碱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障碍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的记忆功能及石杉碱甲治疗其记忆障碍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 3 0例健康人和 60例恢复期分裂症病人进行临床记忆量表评分 ,并将 60例恢复期分裂病人随机分为 2组 ,每组各 3 0例 ,分别用石杉碱甲 2 0 0~40 0 ug/日和安慰剂治疗 ,疗程 1 2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记忆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记忆障碍 ,与健康人存在着显著差异 ( P<0 .0 5 ) ;恢复期分裂症病人分别接受石杉碱甲和安慰剂治疗 1 2周 ,石杉碱甲对恢复期分裂记忆障碍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 ( P<0 .0 5 ) ,而副反应与安慰剂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普遍存在记忆障碍 ,石杉碱甲能有效改善其记忆功能 ,且副反应微 ,毒性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分析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睡眠结构的特征性改变。方法:使用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和"睡眠结构"(或"睡眠紊乱"或"多导睡眠图"等)在MEDLINE、Embase、Springer、PsychINFO、谷歌学术、万方数据库等检索相关文献,发表时间为1980年-2015年,筛选针对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结构特点的对照研究,最终共纳入15篇文献,使用文献质量评价量表(NOS)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用Stata13.0软件完成meta统计分析。结果: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睡眠效率下降,快动眼睡眠潜伏期缩短(均P0.01)。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快动眼1期睡眠所占比例增加,4期和慢波睡眠期所占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排除药物的影响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表现为总睡眠时间减少(以慢波睡眠减少为著),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下降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期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差异。方法对47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以及37例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进行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连线测验A、B、视觉再生、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等神经心理测试,对比两组患者在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图像记忆、注意力以及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组数字广度的倒背数(t=2.539,P0.05)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分类个数(t=2.482,P0.05)多于分裂症组;分裂症组WCST错误数多于双相障碍组(t=-2.29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双相情感障碍组仅在数字广度的倒背数及总分数多于男性分裂症组(t=2.109,2.01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多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小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提示双相障碍的预后好于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眼球轨迹运动、认知障碍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39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了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及韦氏记忆、划消测验、威斯康星分类测验的检查,并与36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就眼球轨迹运动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眼球轨迹运动异常,其认知障碍广泛,包括记忆、注意及执行障碍,眼球轨迹运动与认知的各个方面均有关系,眼球注视点(NEF)与阳性症状有关,但与病程无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影响其眼球轨迹运动,两者可能为精神分裂症易惠标志。  相似文献   

11.
老年精神分裂症和Alzheimer氏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和Alzheimer氏病在额叶执行功能和记忆方面的神经心理功能障碍及其特征;了解老年精神分裂症和Alzheimer氏病人认知功能与社会生活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lzheimer氏病),对34例45岁(含45岁)以前起病反复发作或持续到老年的精神分裂症、28例Alzheimer氏病及3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精神分裂症和Alzheimer氏病都有记忆障碍和额叶执行功能障碍。老年精神分型症语义记忆受损严重程度与Alzhe-imer氏病无明显差异,而对新信息在延迟期的快速遗忘损害要轻;老年精神分裂症的额叶执行功能障碍对记忆损有选择性,两者密切相关,Alzheimer氏病的记忆损害与额叶执行功能障碍的相关不明显。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社会日常生活功能优于Alzheimer氏病,与正常老年人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不同于Alzhe-imer氏病,有一定的特征性。提示老年精神分裂症和Alzheimer氏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别在于各自神经生物学病理机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对其记忆测试得分的影响。方法:对80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记忆力测试(Wechsler Memory Scale,WMS)的短时和瞬时记忆(再认、图片、联想、背数4项因子)测评,比较其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阳性症状得分与WMS短时和瞬时记忆总得分具有显著负相关(r=-0.293,P=0.008),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总得分与WMS短时和瞬时记忆总得分具有显著负相关(r=-0.285,P=0.010),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一般精神症状得分与WMS短时和瞬时记忆总得分具有显著负相关(r=-0.230,P=0.04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尤其是阳性症状得分)对其WMS短时和瞬时记忆测试得分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60例达到显著进步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和安慰剂治疗1年,并于治疗前、后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源记忆监控能力,并研究患者源记忆监控能力和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外部源记忆监控范式对47例处于疾病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9名正常人的源记忆监控能力进行测试。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结果:患者组项目记忆和源记忆正确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总体源记忆监控准确性和旧词源记忆监控准确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总体源记忆监控准确性和旧词源记忆监控准确性均与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源记忆监控能力受损,源记忆监控能力与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治疗男性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方法,将120例男性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原服用利培酮的基础上,分别合用多奈哌齐或安慰剂治疗。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8和12周末各测查1次中文版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结果 12周后多奈哌齐组患者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言语功能、注意、延时记忆4组神经心理状态的分值均较基线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t=2.480-5.913,P<0.05或P<0.01),而安慰剂组RBANS各项分值与基线比较则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奈哌齐治疗住院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精神症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2名作为研究组,选择32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被试均测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CT)、中国成人韦氏智力测验(WAIS-RC,简式)、韦氏记忆测验(WPS-R)。其中WPS-R本研究选取测查理解记忆(C)、视觉再生(R)、延迟理解记忆(DC)、延迟视觉再生(DR)的方法评估记忆功能,DC、DR的检查是在C、R检查半小时后重新测试C、R内容。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认知功能的差异,分析精神症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韦氏智能(WAIS-RC)、记忆(C、DC、R、DR)、执行功能(Ra、CC、Rc、Re、RF、Rp)均有显著性差异(t=-5.838,-7.163,-3.876,-7.358,-5.506,4.470,-4.940;P<0.001;t=-2.294,P=0.055;t=5.044,P<0.001;t=2.947,P=0.01;t=3.406,P<0.01)。研究组认知功能差于对照组。C、DC与阴性症状呈负相关(P<0.05,0.013),Ra与阴性症状呈正相关(P=0.032)。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智能、记忆功能、执行功能明显受损;部分认知功能(理解记忆)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大多数认知功能障碍是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能力。方法 主要采用临床记忆量表进行记忆测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联想学习、指向性记忆、图象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象特点回忆、记忆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明显的记忆损害。  相似文献   

18.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糖、脂代谢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单一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评定记忆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执行功能;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并检测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末各测验1次。结果经过8周的奥氮平治疗后,记忆商数显著提高(P〈0.00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及随机错误数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并且奥氮平对记忆功能、执行功能的改善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的下降里显著正相关.治疗8周末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结论奥氮平能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但应重视其对糖脂代谢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睡眠紊乱被认为是多种精神障碍患者所存在的最突出和普遍的问题。睡眠紊乱会损害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加重其精神症状,影响功能结局,降低压力耐受能力,增加患者痛苦,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1-2]。然而目前国内外各研究所报道的睡眠紊乱发生率不一,且差异较大(16. 7%[3]~88%[4]),本研究通过检索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一步明确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睡眠紊乱发  相似文献   

20.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神经元反复异常放电所致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目前全球癫痫患者已超5 000万,平均每年新增10万例.癫痫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可达非癫痫患者的2倍.癫痫患者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和异态睡眠等.不同癫痫综合征所表现的睡眠异常特征亦存在差别.癫痫与睡眠的关系是复杂的,两者相互作用,然而癫痫合并睡眠障碍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就癫痫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可能机制、癫痫患者的常见睡眠障碍特点、不同癫痫综合征睡眠异常的可能机制和睡眠结构特征、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睡眠结构异常的影响及其在癫痫患者合并睡眠障碍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对癫痫与睡眠障碍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