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对于有临床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而言,实施标准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可能有禁忌或高风险.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 目的 阐述TAVI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与监测. 内容 实施TAVI患者的术前评估、风险分级、麻醉的准备和麻醉方法的选择以及行TAVI术中和术后监测管理. 趋向 设备更新与开发、进一步的研究和经验的积累将促使TAVI成为一种在心脏导管室开展的经皮入路微创手术,以后可以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有手术禁忌、合并并发症以及严重、不稳定心脏病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技术在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TAVI)手术围手术期评估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因主动脉瓣膜病变行TAVI手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72.8±4.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第二代人工生物介入瓣膜杂交手术。围手术期均采用三维CT影像技术对主动脉瓣膜区域及心脏大血管进行全面评估主动瓣膜形态、主动脉瓣环大小、双侧冠状动脉开口距离主动脉瓣环高度、升主动脉直径、主动脉窦部宽度、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心室主动脉夹角、三维全容积图像分析最佳造影投射角度。依据三维CT影像制定合理的手术策略包括瓣膜、预扩球囊大小选择,最佳术中造影投射角度以及心尖部入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TAVI手术。logistic Euro-SCORE I评分26.2%±7.9%。CT测量平均瓣环径(24.6±1.8)mm,选择瓣膜平均直径(25.8±1.1)mm,平均预扩球囊直径(23.1±1.2)mm,瓣膜均呈三叶式;其中78.6%(22/28)患者重度钙化瓣膜,25.0%(7/28)患者不均匀钙化。依据术前三维全容积三维图像准确预测92.9%(26/28)患者术中造影最佳角度。患者术后平均跨瓣压差显著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1±15.3)mm Hg vs(13.1±8.5)mm Hg,P0.05]。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卒中、瓣膜移位、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合理运用三维CT影像学技术是保证TAVI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帮助中国医师成功开展TAVI手术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使用J-ValveTM系统行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apical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TAVI)治疗高危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中期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连续收治的25例使用J-ValveTM系统经心尖TAVI治疗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资料,分析总结术后全因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5例中男19例,年龄范围为59~83岁,平均年龄(72.3±27.11)岁。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比例达88%,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占92%。患者最常合并的基础病为高血压(占68%),合并冠心病5例,既往心脏手术史3例,术前胸外科医师协会(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评分为1.511%~27.674%,中位STS评分为4.27(2.914~6.033)%。手术均成功置入J-Valve瓣膜,无中转开胸。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2例,CRRT 1例,中度及以上瓣周漏1例。手术早期疗效可观,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中期随访心功能及心室逆重构也有持续改善表现。结论对于高危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使用J-ValveTM系统行经心尖TAVI可获得较好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中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治疗高龄高危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4月至2018年5月国产J-Valve TM经心尖TAVI治疗高危单纯无钙化主动脉瓣反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资料,并对术后早期结果进行分析。共纳入82例患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62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6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4例。男55例、女27例,年龄61~90(73.8±6.3)岁。欧洲心脏手术危险评估系统评分10.0%~44.4%(17.5%±8.1%),所有患者均使用J-Valve TM系统行经心尖途径TAVI。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出院前复查多层螺旋CT。结果手术中转开胸为体外循环下手术3例,术后1周因瓣周漏、心功能降低开胸1例,瓣膜手术植入成功率95.1%(78/82),器械成功率93.9%(77/82)。住院期间因中度瓣周漏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l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术后82.1%(64/78)患者微量或者没有残余主动脉瓣反流;16.7%(13/78)例患者轻度瓣周漏,7.6%(6/78)例患者因Ⅲ°房室传导阻滞安置永久起搏器。左心室手术末期容积由术前的(197.7±66.8)mL减少至术后1个月的(147.2±53.3)mL(P0.05);术后1个月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为(9.5±4.1)mm Hg。结论应用J-Valve system治疗高危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血流动力学表现和临床预后良好,证实了应用J-Valve瓣膜经心尖途径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置换术(TAVI/TAVR)人工瓣膜滑脱的危险因素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行TAVI手术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心尖入路62例,经股动脉入路69例。结果 131例中4例患者术中出现人工瓣膜滑脱,2例为经股动脉入路,2例为经心尖入路。4例患者平均年龄(77±9)岁,最大年龄85岁,女性1例,占25%。术前评估方法选择、术中瓣膜位置高、同轴性不佳等因素是引起TAVI术中瓣膜滑脱的危险因素。结论瓣膜滑脱亦是TAVI术中严重的并发症,合理有效的处理可避免开胸。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麻醉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对于手术禁忌或高风险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已作为开放性手术的替代疗法.麻醉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目的 总结目前关于TAVI麻醉监测管理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内容 从术前评估、麻醉方法、术中监测、术中以及术后管理等5个方面综述TAVI的麻醉进展. 趋向 目前国内TAVI麻醉研究较少,麻醉医师安全有效地监测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巨大心脏瓣膜病变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手术方法和要点以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完成巨大心脏(心胸比例CTR>0.7)瓣膜置换术64例,其中,二尖瓣置换39例,双瓣置换15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三尖瓣置换1例,共置换机械瓣63例,生物瓣1例(三尖瓣)。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清除14例,左房壁部分切除术8例,三尖瓣De Vega成形18例。结果死亡4例,死亡率6.25%,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低心排综合征、心室颤动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完善围术期处理、注意术中心肌保护以及病变的合理矫治,是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常伴随多种合并症和并发症, 麻醉及围手术期管理不当, 患者病死率将大大增加。文章介绍1例高龄合并扩张型心肌病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患者高龄、女性, 髋部骨折合并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肺间质纤维化、脑血管疾病史, 采用神经阻滞复合Taylor’’s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实施手术, 患者平稳完成手术, 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由于术前病程长 ,心肌受累重 ,合并症多 ,尤其是心肌严重损害引起的血液动力学障碍 ,继发肺动脉高压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等使手术死亡率明显增高 ,施行瓣膜置换手术时麻醉危险性也明显增加。本文总结 31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3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变患者 ,男性 13例 ,女性 18例 ;年龄 16~ 5 4岁 ,体重 39~ 6 9kg。疾病种类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13例 ,主动脉瓣病变 6例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病变 12例。心功能分级Ⅲ级者 14例 ,Ⅳ级者 17例 ,心胸比例 (C/T) 0 70~ 0 …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主要由风湿热后遗症、先天性主动脉瓣结构异常、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等病因所致的一种瓣膜性心脏病(VHD),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是其主要形式。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国际上评估和诊断主动脉瓣狭窄最常用的方法,成人正常主动脉瓣口面积(AVA)≥3.0 cm2,当AVA减小至正常的1/3或更多时才会阻塞主动脉瓣前向血流,大多数轻中度和一部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日常活动时没有临床症状。主动脉瓣狭窄的流行病学在地区、年龄、性别和种族等方面差异较大。主动脉瓣狭窄增加了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其风险的高低取决于VHD严重程度和非心脏手术类型,而未经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围术期死亡率较高。本文对主动脉瓣狭窄诊断、分级、分类、病理机制、治疗及非心脏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等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术期细菌培养为阴性的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73例在本单位行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59例、女14例,年龄14~71(39.2±14.8)岁,患者围术期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果共67例(91.8%)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2.7%)在住院期间进行了第二次手术,12例(16.4%)患者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住院期间死亡8例(11.0%),11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4例术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1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2.3%和84.5%±4.5%。结论细菌培养阴性结果的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在诊断及药物治疗方面都存在困难,而许多患者由于术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而处于相对平稳阶段,因此出现细菌培养阴性的结果。这类患者均应在机体未出现失代偿前进行手术治疗,其住院死亡与既往有心脏手术病史相关,手术后远期生存率较好。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飞速发展,目前已进入崭新而关键的阶段。TAVR瓣膜种类繁多,各有特色,其手术有经股动脉、经心尖、经颈动脉或经升主动脉多种入路,以前两者较为常见。超声心动图在TAVR围术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经股动脉TAVR,经心尖TAVR在围术期超声心动图观察中有不同的要点,但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为了推进经心尖TAVR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特制定本规范,重点阐述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中的观测内容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围术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围术期死亡的原因,探讨降低围术期病死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26例;年龄20-65岁(45.5±11.6岁)。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心瓣膜置换术,其中37例行中低温(26-28℃)心脏停搏手术,17例行浅低温(31-33℃)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围术期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死亡15例,手术死亡率1.78%(15/845);其余39例患者的死亡时间为术后3h-106d(8.2±17.2d),死亡原因主要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不能停CPB、心脏及主动脉出血、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改善心功能,术中谨慎操作、良好心肌保护、术后加强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食管癌、贲门癌580例手术治疗情况,平均年龄68(60~79)岁。术中予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经左后外侧开胸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予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并及时处理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52例,其中呼吸道并发症118例(77.6%),死亡12例,7例死于呼吸衰竭,2例心脏猝死。360例平均随访4(1~7)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8.7%和36.8%。结论老年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予营养支持、严格的呼吸道管理及术后正确处理呼吸道并发症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行普胸外科手术时风险较高,围术期麻醉评估和管理是一大难点,2014年欧、美心脏病学权威机构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麻醉学学会(ESA)分别发布了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评估管理指南,为接受非心脏手术成人患者的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和治疗提供指导。该文主要根据上海市胸科医院的临床处理经验对欧美指南加以解读,以期在两个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一是评估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哪些因素可能会增加胸科手术围术期发病率和病死率;二是如何设计合理的围术期治疗策略来降低心脏病患者胸科手术时的围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治疗残留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的胸骨感染临床效果,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78例心脏手术后残留的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深部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3~72岁。手术类型包括瓣膜手术38例(包括主动脉瓣成形术1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双瓣膜置换手术1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6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复杂畸形手术5例)。患者均因心脏起搏导线未完整拔除导致胸骨切口感染,采用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方式治疗。处理时间为开胸心脏术后15年32例,1年内46例。结果全组无死亡。伤口Ⅰ期愈合70例,Ⅱ期愈合5例,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3例。随访71例患者1年,伤口感染均无复发。结论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治疗心脏术后残留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的胸部切口感染,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严重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国人患者的可行性,为本技术在国内开展做出探索,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间,门诊入院65周岁以上严重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老年患者共10例经术前评估开放手术高危或手术不耐受。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76.4(65~81)岁。全部患者行经股动脉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10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1例经辅助心尖穿刺完成,术后患者主动脉瓣功能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5 d。随访3~34个月,全部患者症状改善,1例患者于术后13个月因肺癌死亡。结论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可用于国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但在术前准备、评估、术中操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在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6年2月采取全身麻醉经胸腔腹膜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中麻醉情况、围手术期及随访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60.12±50.22)min,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410.51±143.55)m L和(360.91±171.22)m L,围手术期生存率为98.00%;麻醉诱导、插入喉罩、麻醉10 min及术中患者心率、血压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术毕和拔喉罩后,患者心率和血压与麻醉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13例(26.00%)。结论:全身麻醉在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中具有诱导平稳、术中循环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主动脉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择81例,年龄>60岁的主动脉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术期各个相关因素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早期死亡8例,病死率为9.88%。再次手术、心功能NYHA分级、体外循环时间长是影响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发生并发症31例,主要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肺部感染、急性肾衰竭、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结论对症状严重而并发症少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主动脉瓣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2014年3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经心尖主动脉瓣膜微创植入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狭窄)疾病首试两例手术(TAVI)”在华西医院获得成功,病人在完成最后复查后,将于近日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