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箭  孟庆飞  郑浩  卢晓峰 《口腔医学》2010,30(12):764-765
目的 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和颏前徙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术前检查确定上气道狭窄或阻塞的OSAHS患者施行UPPP联合颏前徙手术,应用术前、后临床检查、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头影测量等方法 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软腭长度、腭后气道和舌后气道宽度等较术前显著改变(P<0.05),上气道阻塞症状基本消失,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AHI)>5,SaO2>90%。结论 UP-PP联合颏前徙手术可有效地治疗后气道狭小等上气道多水平阻塞的OSAHS。  相似文献   

2.
魏琳  郭泾 《广东牙病防治》2008,16(5):235-237
随着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工作的深入,关于儿童上气道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的主要研究,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上气道的阻塞部位及原因、上气道的发育特点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患儿头姿改变的影响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阻塞平面定位诊断对于外科治疗方案的设计有重要指导作用,现今有多种阻塞定位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通过对几种阻塞定位检查方法优缺点的比较,阐述上气道-食道压力监测对于OSAHS阻塞平面定位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睡眠状态下气道阻塞模式及压力变化与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20例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同步进行上气道压力测定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波形变化,并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单纯软腭平面阻塞占15%(3/20),软腭与舌根联合阻塞占85%(17/20)。呼吸暂停末最大负压值与呼吸通畅时最大负压值之间的差值(Ap)与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T)、平均呼吸暂停时间(MT)、最低血氧饱和度相关,并获得了回归方程:△p=-48.740 0.591AHI 0.397LT。结论:上气道压力测定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定位诊断方法,对于进一步理解OSAS的病理生理改变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Twin block功能矫形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应用Twin block功能矫形器治疗 7例具有骨性AngleⅡ类错 牙合特征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少年患者。比较治疗前后X线头影侧位片中下颌骨、舌、软腭、舌骨位置 ,上气道矢向直径变化及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记录的睡眠情况、呼吸功能、心血管系统各监测指数的改变。结果 :治疗完成时的上气道间隙平均增加 4.84mm (P <0 .0 1) ,呼吸暂停次数平均下降 18.64次 /h(P <0 .0 1) ,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升高 13 5 3 % (P <0 .0 1)。结论 :Twin block功能矫形器能有效预防少年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 e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在睡眠期间以上呼吸道反复发生阻塞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睡眠呼吸紊乱。对于阻塞平面的准确定位,是选择适当治疗方法的客观依据,并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本文将介绍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上气道压力测定、声反射鼻咽腔测量等方法,以及其应用于定位OSAHS患者阻塞平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宋冬生  尹林  张希龙 《口腔医学》2007,27(9):469-470
目的评价改良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下颌前移式口腔矫治器治疗24例OSAS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比较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等呼吸紊乱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呼吸暂停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01),21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下降了50%以上,客观有效率为87.5%。结论改良口腔矫治器是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Bionator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Bionator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对8例确诊为OSAS的患者行Bionator保持咬He型矫治器治疗。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合导睡眠图监测来评价疗效。结果 低通气指数(HI)、呼吸暂停指(AI)、呼吸紊乱指数(AHI)明显降低;而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则明显升高。头影测量表示下颌前移,上气道间隙明显扩大(P<0.01)。结论 Bionator保持咬He矫治器可改善上气道通气状态,从而达到治疗OSAS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借助X线头影测量分析,探讨3种不同体位下,无鼾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的颅面结构及气道周围软硬组织的关系。方法:10例无鼾者和10例OSAHS患者在3种不同体位下,分别拍摄常规坐位头影测量侧位片及仰卧位、放松位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头颅测量分析。结果:同一体位下,与无鼾者相比,OSAHS患者的ANB角、软腭厚度及舌骨前上点至下颌平面垂直距离增加,口咽距(U-Pu)减小;仰卧位和放松位时,无鼾者的SNB角、MP-SN角均比坐位时减小,SPT增加;H-C3距、PAS距减小;OSAHS患者H-C3距比坐位时也减小。结论:3种不同体位下,无鼾者与OSAHS患者在颅面结构及气道周围软硬组织结构关系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改良Activator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用改良Acti vator矫治器治疗 10例已经确诊的OSAS ,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 ,并结合多导睡眠图监测来评价疗效。结果 戴用矫治器后下颌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位移平均分别为 1.5 3mm和 8.6 3mm ,上气道间隙明显增加 ,呼吸暂停指数 (AI) ,低通气指数 (HI) ,呼吸紊乱指数 (AHI)明显降低 ,最低血氧饱和度 (SaO2 )明显升高。结论 改良Activator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临床表现为夜间频发的上气道阻塞和呼吸障碍,伴发日间嗜睡、疲倦等。病因主要包括肥胖、神经肌肉、上气道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对于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和位点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如X线头影测量、多层螺旋CT成像等。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建立上气道的三维结构,可以精确显示上气道的细微变化。下颌前伸矫治器是治疗轻、中度OSAHS的有效方法,通过前移下颌而使上气道特别是口咽部间隙增宽。本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使用下颌前伸矫治器时上气道形状变化特点及其研究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定位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及上气道压力测定两种检查方法判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阻塞平面的诊断符合率.方法:20例OSAS患者(经多导睡眠监测已确诊),先后接受MRI检查及上气道压力测定,并判定阻塞平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为50%.在判定软腭平面阻塞时,两种检查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但判定舌根平面阻塞时,上气道压力测定明显优于MRI检查.结论:上气道压力测定和MRI检查相结合,既能提高对阻塞平面判定的准确率,又能了解气道的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不同体位投照法对上气道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两种投照法上气道空间的改变,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治疗提供有关依据。方法:青年男性30人,每人分别拍摄常规头影测量侧位片、仰卧位头颅侧位片,比较二中上气道变化情况。结果:仰卧位时下颌骨、舌骨明显向咽后壁方向移位,最小矢状咽径显减小。结论:仰卧位X线头颅侧位片对于OSAS的诊断、术前评估及 术后疗效判定可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分析口腔矫治器与软腭射频联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Apnea,OSA)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探索该联合治疗措施的适应证.方法 15例OSA患者,先后两次接受软腭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间隔六周;其中,10例患者再接受口腔矫治器治疗.各阶段治疗前后对患者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分析各阶段疗效,并对PSG值变化与治疗前生理及头影测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射频治疗对OSA有一定疗效,经与口腔矫治器联合治疗后疗效明显加强.具有以下特征者更适合联合治疗①肥胖伴颈围粗大,②软腭肥厚且较直立,③下颌升支较长且牙(牙合)平面平坦.结论初步研究显示口腔矫治器与软腭射频联合能扩大OSAS治疗的适应证范围,其疗效与体重、上气道周围结构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术(d 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在治疗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 e,OSAHS)中的应用。方法:9例小下颌畸形伴OSAHS患者行下颌骨牵张成骨术,3个月后行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术前术后行头颅侧位测量和多导睡眠监测仪测试。结果:9例牵引完成后所有患者后气道间隙(posterior airway space,PAS)值扩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指数下降,血氧饱和度增加,OSAHS症状消失或减轻,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DO技术在矫治颞下颌关节强直导致的小下颌畸形伴OSAHS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口腔正畸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结合X线头影测量和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以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气道、睡眠结构以及呼吸情况的影响.并结合有关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旨在提出口腔正畸治疗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定量UPPP手术及其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的UPPP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我科自行建立的上呼吸道测量、分析系统.进行阻塞部位和程度检查;同时摄发/i/音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腭咽闭合点,按一定的比例切除多余的软腭。对18例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PSG监测和头影测量分析及语音评价,检验本法的效果。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88.89%.18例患者术后睡眠呼吸暂停、睡眠质量和睡眠低氧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头影测量分析显示:18例患者腭咽闭合功能良好,患者术后进食无呛咳。语音检测显示:18例患者手术前后语音功能无显著差异。结论 UPPP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精确计算软腭切除量。计算机辅助的定量UPPP,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以睡眠时持续呼吸困难且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为特征的疾病,因其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而备受关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因尚不明确,因此给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当前,可通过气道正压通气、活动矫治器、手术等方式治疗该病,但患者的治疗反应不一,本文就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上气道阻塞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男性青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特点。方法:对我院睡眠医学中心诊断的231例男性青年OSAHS患者的整夜PS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情况、氧减饱和情况、睡眠结构以及各指标间可能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组OSAHS患者超重率93.07%,肥胖率为75.76%。中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40.1次/h,AHI>40者占51.95%。中位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为70%,LSaO265%~<85%占45.45%,<65%者占40.69%。血氧饱和度<90%、<85%、<80%分别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TS85、TS80)为20.75%、4.53%、1.66%。快动眼相REM睡眠时间占(17.00±7.45)%,非快动眼相(NREM)睡眠时间占(82.96±7.40)%。AHI除与LSaO2、平均夜间血氧饱和度MSaO2呈负相关,与其他指标均呈正相关,其中与氧减饱和指数ODI、每小时氧减时间(简称氧减/h)相关性强。体重指数BMI与LSaO2、MSaO2呈负相关,与AHI、ODI、最大氧减幅度LDD呈正相关。LSaO2与呼吸暂停最长时间、低通气最长时间、TS90、TS85、TS80均呈负相关。结论:男性青年OSAHS患者超重肥胖率高,存在睡眠结构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位颏前自徙术加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采用高位颏前徙术加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来治疗,用临床观察、X线头影测量、多导睡眠仪监测等方法进行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后全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面容改善,呼吸紊乱指数减低,最低血氧饱和度增加。结论本方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简单方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