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88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展开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为81.8%,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混合痔患者展开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中,予以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满意度,同时还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综合外科治疗的108例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优良率为52例(96.30%)、护理满意度为53例(98.15%),对照组的创面愈合优良率为44例(81.48%)、护理满意度为43例(79.63%),观察组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水肿、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h、首次排便时、术后48h 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36±1.08)分、(3.11±1.42)分、(2.52±0.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1±1.34)分、(4.47±1.13)分、(3.45±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效果显著,遵循中医辨证施护的理念,给予整体护理,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创面愈合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芳  尚红坤 《光明中医》2014,(9):1978-1979
目的通过比较扁桃体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常规护理和中医综合护理的差异,研究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和咽部疼痛情况。方法将60例慢性扁桃体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创面愈合情况和咽部疼痛情况。结果术后试验组创面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慢性扁桃体炎围手术期用中医综合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促进伤口创面的愈合,使患者感觉咽部舒适。  相似文献   

4.
胡彬彬  张桢  徐月 《四川中医》2020,38(8):168-172
目的:观察银花甘草解毒汤坐浴防治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施以外剥内扎术治疗。术后恢复期中,试验组予以银花甘草解毒汤坐浴,对照组予以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不同时期(术后第1、5、8天)各自的并发症情况,包括肛缘水肿、伤口疼痛及创面愈合情况等。观察结果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表示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后第5天,试验组患者经配对t检验或相关Z检验,肛缘水肿及伤口疼痛较治疗术后第1天有明显好转,P0.05,有统计学差异;但不同中医证型缓解不一致,脾虚气陷证不及湿热下注及气滞血瘀证患者。术后第8天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经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分型观察各证型愈合情况,湿热下注与气滞血瘀经过Z检验或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脾虚气陷证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银花甘草解毒汤坐浴对防治环状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及伤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并能促进创面愈合;且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易于接受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海龙 《光明中医》2016,(7):1023-1025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混合痔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混合痔围术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和伤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混合痔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方法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部切口的妇产科手术患者应用围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80例腹部切口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880.01);观察组伤口甲级愈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进行伤口护理能促进伤口愈合,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7.
参黄洗剂对混合痔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参黄洗剂对混合痔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术后用参黄洗剂先熏后洗,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溶液外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黄洗剂能减少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朱智敏  杨巍 《中医药导报》2019,25(17):76-80,117
目的:观察痔康复元方对痔术后创面愈合及恢复期中创面不适感的影响。方法:将已行手术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内痔为Ⅲ度)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患者术后予痔康复元方治疗,对照组57例患者术后予痔宁片治疗。两组均在术后第1、3、7、14天观察疼痛、出血、渗液、排便、发热、水肿、瘙痒症状积分,并记录愈合时间,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及变化趋势。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混合痔术后的出血、渗液、疼痛、排便、瘙痒方面较对照组更佳,且起效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与发热方面两组效果相似(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康复元方对于缓解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疗效且起效迅速,并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混合痔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较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创口的早日愈合以及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联合快速康复理念在肝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0例拟肝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快速康复理念,试验组予以快速康复理念联合中医护理。比较2组术后综合征评分、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发热、疼痛以及腹胀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联合快速康复理念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术后恢复情况,加快患者康复,使其顺利的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对于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60例混合痔嵌顿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加开水2000ml熏洗坐浴20~30min。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改善,试验组症状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方法能有效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并讨论老年人骨折后围手术期中医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的患者86例,利用随机数组法将86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专业中医护理,而对于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普通的二级护理(术后三天进行一级护理).结果 在手术后7-12天即围手术期结束后对于患者的初步恢复情况做比较,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比对照组低25.58%,P<0.05,且观察组的患者伤口愈合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出院后随访其痊愈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痊愈速度明显比对照察组快,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骨折的老年人在围手术期进行中医护理的效果良好,术前配合,无较大的恐惧感,术后伤口愈合相对较快,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混合痔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8 h、首次排便时、术后48 h的疼痛评估数字评分法(NRS)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NR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疼痛护理管理的质量,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的中医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浅析在骨折手术的安全评估中引入中医体质辨识理念,对手术安全性的预测价值及对围术期理疗工作开展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纳的160例老年骨折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予基于中医体质辨识下的手术安全评估。根据围术期理疗方案差异进行分组。其中80例行常规理疗支持,作对照组;另80例基于体质辨识基础开展针对性理疗干预,作试验组。比较对照组术后30 d并发症与死亡率预测值及实际值差异,评估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对患者手术安全评估的准确性。再比较2组实际并发症与死亡率差异,评估中医体质辨识理念对患者手术预后干预的指导意义。结果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实际值与预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实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实际死亡率对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在老年骨折患者的手术安全评估中效果确切,可有效评估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风险,并为术后理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与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新中医》2016,(4)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情况。方法:将74例行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围手术期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论治。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37.83%,对照组83.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死亡率实验组8.1%,对照组1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疗效优于西医单纯治疗,且降低了患者术后的死亡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混合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于漯河市中医院治疗的混合痔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混合痔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可有效减轻术后伤口疼痛感受,促进伤口愈合,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痔洗消炎散治疗混合痔术后伤口疼痛、水肿及促进伤口愈合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伤口,观察组采用痔洗消炎散煎水熏洗伤口,观察治疗后伤口疼痛、水肿程度及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治疗48h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2h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2h后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痔洗消炎散能有效防治混合痔术后伤口疼痛、水肿,并能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医推拿在TKA围手术期康复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2014年上海市长宁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矫形外科连续收治并可获得随访的60例接受TKA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 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TKA围手术期中医推拿治疗方案。通过VAS、HSS、WOMAC等疗效评价指标观察围手术期中医推拿治疗方法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和术前相比,两组各项指标均在术后14天、术后3个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术后14天相比,观察组VAS指标在术后3个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HSS、WOMAC指标在术后3个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控制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推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出现的不良反应没有长期影响。结论:TKA围手术期推拿康复治疗方案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中医综合疗法与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记录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骨折复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手术治疗,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痔消散坐浴对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时间分布特点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治疗组患者给予痔消散坐浴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进行多时点观察术后肛门疼痛的变化及水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随着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肛门疼痛评分及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电话随访患者,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术后疼痛具有一定时间分布特点;痔消散坐浴可明显缓解术后疼痛,减少伤口水肿的发生,减少术后愈合时间,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