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是当前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中的一项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作为临床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和难点,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教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基于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教学的多学科交叉、教学内容繁多、理论与实践并重等特点,本文应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将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模拟培训、穿刺训练、临床实践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及有效的结合,以求使初学者能够快速、全面的熟悉该项技术,并能扎实的掌握及应用该项技术的操作技巧。通过总结本方法经验,为进一步提高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教学水平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地塞米松混合溶液行胸内肋间神经阻滞减少手术疼痛的作用。方法随机将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全麻开胸手术关胸前分别在切口上下各两个肋间用0.75%布比卡因10 m L及地塞米松10mg混合液在肋间神经周围注射,B组为单纯镇痛泵镇痛,对比两组在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较B组在术后疼痛、心肺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布比卡因、地塞米松混合溶液行胸内肋间神经阻滞对减少术后疼痛有明显的效果,方法简单易行,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在开胸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资料选择本院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开胸手术治疗患者,共37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术后采用硬膜外阻滞,共187例,观察组为术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共188例,评价两组术后疼痛程度、镇痛满意度及心率变化等。结果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疼痛程度控制良好,且与同时间段对照组比较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97.34%与对照组88.24%比较明显更高,P<0.05;术后4 h、8 h及12 h观察组患者心率升高后,持续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心率,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中给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方法利于进一步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稳定心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获得患者高度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辅助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所接诊的初发乳腺癌女性患者103例,并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的患者单纯应用放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唑来膦酸进行治疗,若患者疼痛较为距离,则需按照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给以止痛药;所有患者均以2周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74.51%,两组患者的疼痛总有效率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因乳腺癌骨转移而引起的骨痛有着显著的止痛功效,其起效时间不仅快而且缓解骨痛效果持久,延缓了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及提高了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并发症、重度疼痛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并发症、焦虑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整形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评价美容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行不同整形术患者美容效果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整形术患者满意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改善乳腺癌患者癌痛及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优质组(n=43)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n=43)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优质组VAS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改善乳腺癌患者癌痛及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和乳房外形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更好的保持乳房外形,并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方法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乳腺癌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以及肿瘤复发情况和转移情况,以此来评价不同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后,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出现胸肌萎缩症状,有2例患者腋窝出现疼痛,5例患者出现手臂麻木;而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胸肌萎缩症状,有9例患者腋窝附近出现疼痛,14例患者出现手臂麻木,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均未发生骨转移,3例患者发生侧腋窝转移;对照组发生骨转移8例,6例发生侧腋窝转移,观察组患者的肿瘤转移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候保留肋间臂神经以及胸前神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胸肌萎缩、腋窝疼痛、皮肤疼痛以及上臂麻木等不良反应,在以后的康复中降低了转移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21表达异常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接受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且术后经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2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量。结果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增殖指数与miR-21的表达之间存在紧密联系;miR-21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miR-21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miR-21表达上调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导致miR-21在乳腺癌中表达升高,可能与增殖指数上升及癌细胞侵袭转移有关[1-2]。故而,miR-21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靶点,作为乳腺癌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年笔者所在医院68例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4例在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过程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34例患者则选择将肋间臂神经切除,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病情复发或者转移现象,无死亡情况。观察组患者患肢感觉障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将其肋间臂神经进行保留具有较高可行性,可以显著缓解患者患肢的感觉障碍,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五行针灸治疗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方法步骤:祛附体,祛邪气,通阻滞,补原穴的总结,佐证五行针灸在调理癌症患者心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促进临床推广及学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乳腺癌根治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究乳腺癌根治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入组的152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0.62±12.85)岁;随访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为21.05%(32/152);疼痛主要分布于患侧腋窝处[43.75%(14/32)],疼痛性质主要为麻木[78.12%(25/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前焦虑抑郁、手术方式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P_均<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慢性疼痛的概率较高,且高龄患者、术中行腋窝淋巴节清扫、术前焦虑抑郁及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更易于术后出现慢性疼痛,术前做好评估,选择合理术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呈现发病率高、低龄化的表现。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X线钼靶、超声检查、CT和磁共振成像。目前,磁共振在诊断乳腺癌方面,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对周围组织结构显像清晰等特点,在早期乳腺癌诊断方面明显优于超声和钼靶检查。随着肿瘤个体化、规范化治疗的理念不断推广和深入,MRI检查在肿瘤分期评估、保乳治疗患者的术前评估和选择、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无法明确原发灶患者的确诊、指导和评估辅助化疗及术后随访和肿瘤检测等多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文章将对目前乳腺癌MRI检查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总结和叙述,为MRI诊断乳腺癌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应用乳房整形技术对罹患乳腺癌疾病的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罹患乳腺癌疾病的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采用传统保乳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乳房整形保乳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乳房外观效果、围手术期内的不良反应、乳腺癌症状消失时间和手术后恢复治疗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乳房外观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乳腺癌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和手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内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乳房整形技术对罹患乳腺癌疾病的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分娩方式,剖宫产在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同时也在实际的对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避免了常规阴道分娩出现的出血等情况。但由于剖宫产对于产妇的伤害较大,在术后麻醉药作用消退后产妇会出现下腹切口疼痛的情况,对于产妇的术后恢复以及护理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控制护理进行讨论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在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单一阻滞组和联合阻滞组,每组各30例患者.进行手术前,采用超声引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检查的60例乳腺实质性肿块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超声检查对筛查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术后病理学证实,60例乳腺实质性肿块患者中,19例良性病变,41例确诊为乳腺癌,经超声诊断出35例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85.37%,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2例和浸润性小叶癌9例;CDFI显示肿块内部及周围有丰富的血流信号,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见沙粒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结论超声技术准确性高,有利于及时发现较小的早期乳腺癌肿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究为早期乳腺癌病患进行保留乳腺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35例早期乳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保留乳腺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的患者,术后完全缓解例数有5例;部分缓解例数有15例;好转例数有13例;病变进展例数有2例,最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保留乳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乳房外形优良,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标准根治术,观察组给予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感染、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3.14±16.22)分和(70.14±12.58)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临床应用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