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医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将66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3例/组。一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外固定器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三踝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三踝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同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更短(P0.05)。结论三踝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且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在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用中医治疗的效用。方法: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3年5月,有88例三踝骨发生骨折的病人。男性三踝骨折者与女性三踝骨折者各有49例和39例,年龄:24岁到64岁,平均:42.56±3.33岁。将男女不论性别随机分组,每组44例病人,小组:骨折中医组和骨折西医组。对骨折中医组的44例三踝骨折者通过中医之中的正骨手段来诊治。对骨折西医组的44例三踝骨折者通过西医之中的石膏与复位相结合的办法诊治。之后,对比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的具体效用。结果:88例三踝骨折病人全都治愈,但是治愈的时间不同,在骨折中医组之中,病人的三踝骨折区域恢复地很快,并且在7周之内与骨折西医组的疗效拉开了很大的差距,骨折西医组与之疗效相比要逊色。在诊治23个周的时间后,骨折中医组与骨折西医组的疗效无太大的区别。结论:中医之中的正骨手段与西医之中的石膏与复位相结合法相比,中医诊疗效果更好,用时短,缓解快,改善度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间歇拔伸推拿手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就诊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间歇拔伸推拿配合牵引下正骨手法)和对照组(常规推拿手法).使用国际公认的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进行疼痛积分评价,观察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颈椎稳定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颈椎稳定性变化情况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间歇拔伸推拿手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手法的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内服外用的方法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2001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1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中,采用手法整复联合中药内服外用的方法为这41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 Baird-Jackson评分标准,本次治疗的优良率为82.93%。结论: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内服外用的方法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治愈率。[方法]正骨手法配合牵引。[结果]总有效率为89.3%,疗效明显提高。[结论]正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好,疗程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对三踝骨折患者开展中医正骨疗法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手术解剖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正骨联合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并开展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1.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76.4%,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三踝骨折患者开展中医正骨疗法联合中药治疗,可有效避免外科手术所产生的损伤,并且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改良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通过新鲜成人尸体标本的解剖了解该入路的解剖层次以及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临床应用该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病人,评价临床效果。结果:该手术入路对后踝及外踝显露充分,同时可向近端延伸显露腓骨,向下延伸显露踝关节后方。手术野中仅有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走行。临床治疗三踝骨折病人5例,后踝和内踝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所有病人均获随访3个月~1年。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骨折于术后16周内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评价疗效:优4例,良1例。结论:改良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固定确实的优点,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6月的21例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8-22个月,平均13.5个月,21例骨折均愈合。按Leeds等评定标准:优8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0.5%。结论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手术治疗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使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2005年至2011年我科共收治74例三踝骨折患者,均行跟骨牵引手法,整复及小夹板外固定法,结果随访71例,优50例,良14例,可3例,差4例.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手法整复及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86例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患者为治疗对象,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43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优良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整复两种方法治疗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患者均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手法整复对于特定的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也可作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辛泽团  牛涛 《吉林医学》2010,(35):6452-6453
目的: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负压引流封闭(VSD)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并评估其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负压引流封闭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16例。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按照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创面愈合良好,优9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1.25%。结论: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负压引流封闭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疗效满意,可作为治疗Pilon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外固定架的临床疗效。结果 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骨折治疗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表评定临床疗效,优19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达91.2%。结论手法配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复杂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复杂Barton骨折者进行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36个月。结果:骨折均于术后3~8周达临床愈合,3~4个月达骨性愈合,根据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Gartland-Werley评分)评定: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47%。平均上肢功能评估问卷评分15分。结论: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为复杂Barton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郑寿鹏 《医学综述》2012,(18):3132-3133
目的比较分析内固定、外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以便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一组患者45例,对其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为内固定组;另一组患者45例,对其进行外固定手术治疗,为外固定组。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统计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行外固定手术的患者中,22例术后痊愈,18例术后基本痊愈,而行内固定手术组的患者中,27例术后痊愈,15例术后基本痊愈,因此对于三踝骨折的患者实行内固定手术和外固定手术均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结论三踝骨折在临床中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并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不同方法的选择对于患者自身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伏海平  刘华兴  费熹 《四川医学》2012,(9):1615-1616
目的介绍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 26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方法治疗,按Ruedi和Allgower分型:Ⅱ型8例,Ⅲ型18例。结果采用Mazur评分标准评估手术疗效,优14例,良7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三踝骨折外固定术后患者,探讨其在骨折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望京医院2008年12月~2011年1月应用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患者44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试验组术后予以功能锻炼配合中药熏洗,对照组则为单纯功能锻炼。应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以探讨各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定期随访,术后半年AOFAS评分试验组优良率为90.91%,对照组为81.82%;术后1年AOFAS评分试验组优良率为95.45%,对照组为90.91%。结论 中药熏洗配合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骨折术后的局部疼痛,有利于肿胀的消退,对患肢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21例,完整随访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32.3(17~65)岁;左侧5例,右侧16例。以Mayo评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0.6个月(8~12个月)。Mayo评分平均85分(64~95分),优16例,良3例,中1例。结论: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能提高术后肘关节的稳定性,保证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减少异位骨化的发生,可使肘关节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T形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7年4月,手术治疗18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Ruedi-Augower分型,II型7例,III型11例,采用钢针、螺丝钉等有限内固定结合T形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诊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2个月,疗效评定采用Bourne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标准;优良15例,可3例,优良率83%。结论:应用钢针、螺丝钉等有限内固定结合T形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是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郑伟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1683-1684
目的 比较3种固定方法 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AO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对比其疗效.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外固定支架组与交锁髓内钉组疗效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钢板组与交锁髓内钉组疗效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支架组与加压钢板组疗效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组和其余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可广泛应用于闭合性胫腓骨复杂骨折,且优于AO钢板及外固定支架,术后骨折愈合较为理想.AO钢板应慎用于胫骨中下1/3段复杂闭合性骨折,外固定支架对于开放性骨折是上述方法 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骨折的效果。方法:68例肱骨骨折采用小切口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1~2枚可吸收螺钉有限内固定。结果:本组68例全部得到随访,骨折愈合时间4月~1年,平均5月。无畸形愈合或骨不连发生,肩、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该方法具有固定牢靠,创伤小,骨折愈合快,避免二次手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