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促进我院门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门诊用药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100张,共抽取1 200张,依据处方点评相关规定以及其他参考文献和药品说明书进行处方点评,按2015年7-12月和2016年1-6月分别进行药物品种数和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比较分析。结果:2015年7-12月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2.28种、金额160.08元;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1.67%,注射剂处方比例18.33%;不合理处方比例13.50% (81/600),其中,不规范处方占8.64%(7/81),用药不适宜处方占83.95%(68/81),超常处方占7.41% (6/81)。2016年1-6月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2.53种、金额167.45元;抗菌药物处方比例19.83%,注射剂处方比例19.17%;不合理处方比例9.67%(58/600),其中,无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占87.93%(51/58),超常处方占12.07%(7/58)。结论:药师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对不合理处方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将处方点评和分析结果定期公示,及时完善电子处方信息系统,可有效减少处方不合理现象,防止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沈以兵 《北方药学》2012,(10):89-90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1324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125张,占抽查处方的9.44%,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主要是诊断和遴选药物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合理和联用不合理等方面。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和处方点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32):4582-4583
目的:为促进处方规范和抗病毒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2014年1-8月抗病毒药物处方1 600张,按照国家和我院制定的相关规定,对所选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1 6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244张(15.25%)。各类不合理处方数及其构成比依次为:书写不规范处方127张(52.05%)、用药不适宜处方105张(43.03%)、超常处方12张(4.92%)。经过点评干预,不合理率从21%(2014年1月)降至11%(2014年8月)。结论:处方点评可提升儿科抗病毒药物处方合格率,改善临床用药合理性。我院儿科门诊抗病毒药物处方合格率还不理想,持续改进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我院抗菌药物处方用药情况进行专项点评分析,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干预,提高处方合理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门诊2400张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使用抗菌药物病历共1163份进行点评,将点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21年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总数94份,占抽取处方和病历总数比例5.55%;2022年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总数67份,占抽取的处方和病历总数比例3.58%。2022年与2021比较,处方及病历医嘱不合理率下降2.03%,处方医嘱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我院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经过前置审核、药师人工干预和行政管理多重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有所下降,但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需继续加强干预管理,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处方点评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每月门诊处方100张,共计1 400张,对其进行分析、点评。结果: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用法与用量不适宜、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适宜、有配伍禁忌或潜在不良相互作用、溶剂使用不当等。门诊不合格处方161张,占总抽查处方数的11.5%。其中适应证不适宜处方所占比例最大,共49张,占不合格处方数的30.4%;其次是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处方较多,共31张,占不合格处方数的19.3%。结论: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剖析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院儿科门诊使用药物的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抽取2019年1月~6月儿科门诊处方2350张,统计分析儿科的疾病分布比例,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和不合理处方。结果2350张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为62%,不合理处方的比例为8%。结论儿科门诊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应该从医生、药师等方面改善我院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促进儿科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门诊呼吸科抗菌药物处方规范性、用药适宜性、超常行为及干预后效果, 评估干预措施,探索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干预前、干预后门诊呼吸科抗菌药物处方每月200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 《新编药物学》《临床用药须知》以及药品说明书进行处方点评,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干预前后的处方合理性的改进。结果:干预前(1~6月)及干预后7~12月、13~18月、19~24月:不合理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分别是10.00%,12.41%,8.50%和5.67%;不规范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分别是7.67%, 8.00%,6.00%,2.75%;用药不适宜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分别是4.33%,5.33%,2.92%,3.75%;干预后的 19~24月,不合理处方和不规范处方的数量与干预前(1~6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29.68%、27.69%、26.56%、26.64%。结论:本院门诊呼吸科抗菌药物处方存在不规范、用药不适宜现象,但干预后不合理处方数、不规范处方数、不规范及用药不适宜项目、不规范和用药不适宜处方占总处方比例、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均有所下降,处方合理率上升至94.33%,接近卫计委的要求,医师处方行为和药师调剂行为呈持续改进之势,干预措施有效,干预模式可行。  相似文献   

8.
季昌梅 《北方药学》2021,18(8):117-118,127
目的:分析某基层医院门诊儿科口服西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探讨干预策略对不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药师干预前门诊西药房中儿科口服药处方1349张,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2020年7月-12月门诊开展药师对儿科口服用药情况进行干预,抽取干预后处方1372张比较干预效果.结果:2020年1月-6月,1349张门诊西药房儿科口服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数为137张,占10.16%,其中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包括:药物选择不合理、药物用量不合理、药物用法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反复用药、药理学拮抗.2020年7月-12月(门诊药师实施干预后)抽取的1372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61张,占4.45%,两个时间段(干预前后)的不合理用药处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2,P=0.037),各月门诊儿科西药口服处方中的不合理处方数较干预前明显减少.结论:基层医院门诊儿科口服西药处方中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通过药师开展干预,能显著改善儿科用药的不合理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其合理性,促进门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12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2078张,对应用情况进行点评分析。结果共发现用药不合理处方309张,处方不合格率14.87%。不合理处方主要有用法、用量不适宜(占34.30%),联合用药不适宜(占28.80%),无适应证用药(占20.39%)。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提高医师对抗菌药物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药师处方审核力度,保障医疗行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万颖  黄桢  王鲁萍 《北方药学》2013,(12):94-95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旨在加强抗菌药物门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4月门诊含抗菌药物的电子处方共14749张,对不合理用药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点评。结果:不合理处方4738张,占32.1%。以无指征用药,适应症不适宜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等为主。结论: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比例偏高,需加强干预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处方4745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4745张处方共筛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431张,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227张,占比52.67%;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96张,占比22.27%;选药不当68张,占比15.18%;溶媒选择不当25张,占比5.80%;用药与诊断不符15张,占比4.08%。结论:开展用药处方点评,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既可提高药学人员的业务能力,又能将信息反馈给临床医生,保证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调查情况,并研究具体的措施加以干预。方法:我院临床药学组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共28个月每月随机抽取的门诊处方150张共4200张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处方点评根据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方式选择不恰当、药物配伍以及联用不合理、药物未合理使用、出现滥用药物的情况以及药物使用剂量不当等展开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在所有应用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共包括136张,占3.23%;其中药物滥用21例,用药剂量不正确14例,配伍以及联用药物不合理50例,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15例,用药方式选择不当11例,选择药物不合理16例,药物应用时间不正确13例。结论:我院门诊处方还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建议医务科、质控科、临床药学室要针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选择有效方法针对性干预,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对患者的利益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贯彻《处方管理办法》,规范我院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发生,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方法回顾性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处方30 462张,逐一审查和统计分析,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不合格用药处方848张,不合格率为2.78%。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及选药不合理等。结论我院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处方的开具应进一步规范化,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门诊不合理处方实施事前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2010—2011年我院门诊药师干预的564例不合理处方及典型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2011年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质量和数量逐步提高,不合理处方涉及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涉及的药物以心血管系统用药和抗感染药最多,不合理用药情况复杂多样,其中以用法与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及药物规格和数量录入错误较常见。结论: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能及时而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应不断改进和完善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的各项措施,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处方点评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并进行干预,评价其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5年7-12月门诊处方随机抽样,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考察干预后(2016年1-6月)的用药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2015年7-12月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率为20.67%,干预后下降为10.19%。结论:为了倡导合理用药、规范医师处方,通过定期点评、剖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进行有效干预,提高了医生合理用药水平,达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用药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患儿雾化吸入用药现状,分析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从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22 年1-3 月门诊患儿应用雾化药物处方1 017 张,对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诊断、雾 化剂品种、使用量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该院儿科雾化吸入用药的合理性。结果:1 017 张雾化用药处方中,单 独用药20. 16%,二联用药56. 05%,三联用药23. 78%。在所有种类雾化药物中,糖皮质激素应用最广泛,使用率87. 61%。雾化 药与口服药联用处方占28. 52%。雾化药物主要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喉炎等22 类临床诊断。不合理处方 占3. 15%,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和遴选药品不适宜。结论:我院门诊患儿雾化吸入联合用药普遍存在,用药符合治疗指南。药 品拓展性应用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使用合理,但亦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门诊儿科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合理用药,保证儿科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至10月门诊儿科处方15186张,并对处方中的药物用法用量、配伍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721张,分别为用法、用量不合理,重复给药,用药与诊断不符,溶媒选择不当,选择药物不当等。结论加强学习,减少、避免并杜绝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处方,对处方合理性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随机抽取2011年门诊处方12000张,不合理处方316张,占2.63%,主要存在处方书写不规范、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用药不适宜.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用药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不规范处方,应进一步加强处方规范管理,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并就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科学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12月每月门诊处方100张,共计1200张,对门诊合理用药进行处方评价。再随机抽取2008年1~12月每月处方,共计11103张,进行处方差错分析,统计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并调取门诊在这12个月抗菌药物消耗总量,考察注射剂、口服剂用药频度(DDDs)的排名情况。结果:门诊抗菌药物的DDDs前10位的药物:β-内酰胺类6种、氟喹诺酮类2种和大环内酯类1种,使用基本合理,但在使用中存在用药起点高、用法用量不合理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基本合理,但医院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通过处方点评等干预措施,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史强  李博雅 《中国药业》2012,21(11):51-53
目的 评价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处方的合理性,以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输液处方18000张,根据药品说明书及文献资料,对输液处方中用药情况进行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 输液处方抗茵药物使用率为81.24%:联合用药比较普遍,占调查处方的85.18%;不合理处方共872张,占总处方的4.84%,多为给药方案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用量不当.结论 输液处方中抗茵药物使用普遍,联合用药比例较高,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该院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