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徒手淋巴引流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程度、上肢淋巴流量、上肢功能、上臂周径差值。结果术后12周,观察组淋巴水肿程度及上臂周径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上肢淋巴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DA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徒手淋巴引流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淋巴水肿程度,促进上肢淋巴回流,改善术后上肢功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益平  张颖  杜金刚 《中国康复》2015,30(3):201-203
目的:探讨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水肿患者68例,随机分为等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等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观测2组患侧上肢淋巴流量的变化;在腕横纹上10cm处测量2组双侧上臂周径;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等速组记录等速肌力测定值。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上肢淋巴流量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均较组内治疗前减小(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等速组上肢淋巴流量较大(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较小(P<0.05)。治疗后,等速组患者等速肌力测量值(峰力矩、总功率、平均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可以增加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回流量,有效减少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等速运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乳腺癌女性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等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治疗后),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观测2组患侧上肢淋巴流量的变化,在腕横纹上10cm处测量2组双侧上臂周径,应用ISOMED2000为等速组记录等速肌力测定值,采用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进行上肢功能的评定,采用测角器测量肩关节活动度。 结果 ①治疗后,等速组和对照组的上肢淋巴流量分别为(16.8±2.5)和(10.9±3.4),较组内治疗前[(7.6±3.4)和(7.7±3.2)]明显增加(P<0.05),等速组治疗后的上肢淋巴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2.1±0.2)和(4.5±0.3)cm]均较组内治疗前[(5.5±0.4)和(5.2±0.8)cm]减小(P<0.05),等速组治疗后的双侧上臂周径差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②等速组患者治疗后的等速肌力测量值(峰力矩、总功率、平均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③2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等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分总分[(96.74±12.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84.17±1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等速组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前屈(150.25±16.13)°、后伸(46.83±8.52)°、外展(169.38±14.53)°、内收(35.93±5.6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前屈(144.67±19.15)°、后伸(39.84±6.93)°、外展(137.13±11.67)°、内收(31.68±5.2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等速运动可以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疗后上肢肿胀的疗效。 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接受放疗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均采用常规手法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肌内效贴贴扎,对照组接受相同形状和颜色的无弹性肌内效贴贴扎,共治疗3周。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周径测量法、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100(WHOQOL-100)对2组患者的淋巴水肿程度、上肢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2组患者淋巴水肿的程度及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常规手法康复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能进一步减轻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等速肌力训练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ULMRMBC)患者患肢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ULMRM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对照组61例给予抗阻力训练,观察组62例给予等速肌力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患肢肌力指标。结果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淋巴流量大于对照组,双上臂周径差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患肢肌力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能够使肌肉获得最大限度的负荷、增加关节腔滑液,减轻上肢淋巴水肿,增强患者运动功能及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等速运动和等长运动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 方法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水肿患者64例,随机分为等速组和等长组, 每组各32例。采用德国ISOMED2000型等速训练系统,为2组进行等速和等长肌力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观测2组患侧上肢淋巴流量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在肘横纹上10cm处测量2组双侧上臂周径。 结果比较治疗前后淋巴流量变化,2组淋巴流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双侧上臂周径差值,2组患侧上臂水肿程度明显减轻(P<0.05);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等速与等长运动均可以减少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但等速运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温水足浴、抬高患肢、温针灸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测量2组患者大、小腿周径,同时采用妇科癌症淋巴水肿问卷(GCLQ)、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及下肢功能量表(LEFS)对2组患者下肢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大、小腿周径、GCLQ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小腿周径[分别为(34.0±4.5)cm和(30.6±5.3)cm]、GCLQ评分[(2.55±0.61)分]及FIM评分[(100.7±13.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温针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能显著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淋巴水肿,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上肢活动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及上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序惯化、放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在放疗后均根据其肢体功能状况及身体耐受情况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手指爬墙、伸展运动、耸肩运动、扩胸运动、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太极拳联合肌内效贴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水肿的影响。 方法 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辅以太极拳及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d、24d及40d时检测2组患者上肢周径,同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2组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 2组患者淋巴水肿程度、上肢Constant-Murley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24d及40d时观察组患者淋巴水肿缓解情况(特别是中度水肿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观察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各项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0d时发现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定(SF-36)在身体角色(RP)、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RE)、活力(VT)、心理卫生(MH)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太极拳锻炼联合肌内效贴干预能明显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改善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阻呼吸训练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4月,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消除水肿基础治疗及徒手淋巴引流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抗阻呼吸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管造影测量患侧上肢淋巴流量;测量双侧上臂周径,计算差值;水置换测量双侧上肢体积差。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肢淋巴流量均增加(t3.446,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减小(t2.143,P0.05),双侧上肢体积差值减小(t1.562,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1.982,P0.05)。结论抗阻呼吸训练可进一步增加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回流量,减轻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肌力、本体感觉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轻中度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3次;观察组同时辅以ESWT治疗,每周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等速训练仪检测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PT);采用PK254动静态平衡仪评估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情况,具体检测指标包括平均轨迹误差和平均负重力量差;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WOMAC)指数、Lequesne指数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伸肌PT值[(80.58±16.63)N·m]、屈肌PT值[(58.27±11.25)N·m]、平均轨迹误差[(20.33±6.72)%]、平均负重力量差[(0.72±0.26)kg]、WOMAC指数[(23.85±7.93)分]及Lequesne指数[(6.25±2.31)分]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结论 ESWT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轻中度KOA患者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膝关节肌力及本体感觉功能,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动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1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以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再学习技术为主),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痉挛上肢辅以运动视觉反馈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上肢FMA评分[(52.32±8.22)分]、屈肘肌群肌力[(1.3±0.5)级]、前臂旋前肌群肌力[(1.3±0.6)级]及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40.31±8.04)分]、屈肘肌群肌力[(1.7±0.4)级]、前臂旋前肌群肌力[(1.7±0.5)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运动视觉反馈训练,能进一步减轻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神经松动术对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法将92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对照组、肌内效贴组、神经松动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肌内效贴组辅以患肩肌内效贴治疗,神经松动组辅以肩周神经松动术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辅以肌内效贴及神经松动术治疗。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量表(CMS)和扩展Barthel指数(EBI)对各组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及ADL能力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疼痛VAS评分[(29.33±8.59)分]较组内治疗前[(65.33±13.51)分]、同期对照组[(48.15±11.59)分]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CMS评分[43.0(36.5,51.5)]较组内治疗前[25.0(20.0,28.0)分]、同期对照组[36.5(32.0,39.0)分]均明显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EBI自理性活动类目评分[8.00(6.00,10.00)分]较组内治疗前[4.00(3.00,5.00)分]、同期对照组[6.00(4.00,7.00)分]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可明显改善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ADL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综合消肿疗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2周),冲击波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低能量ESWT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2周)。综合消肿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检测2组患者的上肢周径和上臂软组织厚度,同时采用上肢功能评定(DASH)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肘点、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肘点、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患者的DASH评分分别为(9.32±4.05)分和(13.47±5.96)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的DASH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能量ESWT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可显著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程度,并改善其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早期等速肌力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肌力的作用。 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胸腰段不完全性SCI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矫形/支具和心理疏导治疗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等速肌力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IsoMed 2000型等速肌力训练测试系统分别对2组患者双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力矩加速能(TAE)以及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进行评定,取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屈、伸肌群的PT、TAE以及H/Q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屈、伸肌群的PT[分别为(38.58±17.34)N·m和(63.26±16.91)N·m]、TAE[分别为(6.33±2.35)J和(12.32±5.24)J]以及H/Q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结论 早期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的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放散状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手法淋巴引流(MLD)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热敷、上肢主被动训练及压力治疗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法淋巴引流,每周治疗5 d,共治疗5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5周。于治疗前、治疗5周后分别采用周径差值测量法、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肢体水肿程度、生存质量及疼痛强度等进行评定。 结果 经5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淋巴水肿症状、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情况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双侧上肢周径差值[(2.11±0.63)cm]、FACT-B评分及疼痛VAS评分[(1.48±0.1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MLD联合ESWT能进一步缓解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及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及关节松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1例KOA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及对照组。联合治疗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及关节松动术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及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仅遵医嘱进行家庭自我踝泵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各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采用WOMAC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评定)及等速肌力指标[包括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值(PT),屈、伸肌峰力矩值对应角度(AOPT)]进行评定。 结果各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对照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WOMAC量表评分(包括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及总分)、等速肌力指标(包括膝关节屈肌及伸肌PT值、屈肌及伸肌AOPT值)均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P&rt;0.05);而联合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3.34±1.76)分]、膝关节活动度[屈膝(117.66±20.60)°、伸膝(5.69±2.12)°]、WOMAC指数评分[疼痛(110.34±49.53)分、僵硬(38.97±35.49)分、功能评分(430.52±270.43)分、总分(581.21±322.90)分]及等速肌力指标[膝关节屈肌PT值(21.83±3.63)N?m、伸肌PT值(28.90±6.76)N?m、屈肌AOPT值(99.86±18.94)°、伸肌AOPT值(49.93±6.78)°]亦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联合采用等速肌力训练、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及关节松动术治疗KOA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提高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康复干预治疗宫颈癌患者放化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宫颈癌放化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手法淋巴引流及下肢关节全范围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0 d后评测2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大小腿周径,并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FACT-G)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大小腿周径及生活质量情况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其患肢水肿程度、大小腿周径、FACT-G量表身体健康状况、情绪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康复干预能进一步改善宫颈癌患者放化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治疗的82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上肢功能、握力、生活质量、患肢肩关节活动度及BCRL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上肢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握力、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肢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肢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握力、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肢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CRL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穴位按摩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BCRL发生率,提高患者握力、患肢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关节松动术、超声波理疗、软组织牵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股四头肌训练椅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应用等速系统测试患者伸膝、屈膝的最大峰力矩(PT)、膝关节屈伸肌力比值(H/Q),采用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角度尺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度、屈曲度、屈伸弧度、伸膝PT、屈膝PT、H/Q、HS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126.33±9.23)°]、伸膝PT[(108.70±16.83)N?m]、屈膝PT[(63.13±9.64)N?m]、HSS评分[(87.13±9.56)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可促进膝关节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