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急救护理学要求,各医院临床科室均备有一定数量的急救药品,如中枢神经兴奋剂,强心、利尿、降压、抗心律失常药等,通常定点定量分类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清查,并纳入每日交班内容。由于急救药品种类繁多,每班交接时要清点药品名称、剂量、数量及是否在有效期内等,花费了护士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鉴此,我科于2007年12月自行设计一种急救药品清点本,使用方便,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敏  王玉姣  方燕 《护理学杂志》2008,23(13):33-33
按照急救物品管理规定,医院急救药品完好率应?00%.在急救药品管理过程中,班与班之间均要进行清点、交接、签名.药品需逐一取出进行核对,由于时间有限,被清点药品较多时,往往难以保证交接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按照急救物品管理规定,医院急救药品完好率应达到100%。在急救药品管理过程中,班与班之间均要进行清点、交接、签名。药品需逐一取出进行核对,由于时间有限,被清点药品较多时,往往难以保证交接的质量。我科自2006年起,将透明包装袋用于急救柜内存放急救药品,起到了安全、便捷、核对方便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救车是临床科室必备的抢救设备,常规要求急救车内物品定量(规定抢救用药基数各4支)、定位整齐存放,便于清点数量及抢救患者时方便取用。由于急救车药品盒体积偏大,且急救药品针剂剂量大小不一(5 ml、2 ml、1 ml),护理人员交接班时清点  相似文献   

5.
急救车是科室必备的抢救设备,常规要求急救车内物品定量整齐存放,便于清点数量及急救.由于急救车药品盒体积大,临床存在急救药品散乱放置现象,使交接班清点不便,且相互碰撞容易磨损安瓿的标识,易造成差错及药品的浪费.鉴此,笔者将急救车药品盒进行了改良设计,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救药品登记本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庆  杨春 《护理学杂志》2006,21(21):66-66
在临床工作中,对急救药品进行科学而规范地管理不仅为危重患者抢救提供重要保障,也为护理人员安全用药提供方便.急救车内药物品种复杂,数量多,为及时准确掌握药品信息,合理用药,我科设计了急救药品管理登记本(下称登记本),自2003年12月应用于临床以来,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庆  杨春 《护理学杂志》2006,21(11):66-66
在临床工作中,对急救药品进行科学而规范地管理不仅为危重患者抢救提供重要保障,也为护理人员安全用药提供方便。急救车内药物品种复杂,数量多,为及时准确掌握药品信息,合理用药,我科设计了急救药品管理登记本(下称登记本),自2003年12月应用于临床以来,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PDCA循环在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参照国内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对急救药品的管理标准,制订本院急救药品的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循环法,对临床急救药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实施控制1年后急救药品质量管理评分由实施前97.0分上升至99.3分。结论 PDCA循环法保证了急救药品的用药安全,提升了护理质量,是临床急救药品质量控制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参照国内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对急救药品的管理标准,制订本院急救药品的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循环法,对临床急救药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实施控制1年后急救药品质量管理评分由实施前97.O分上升至99.3分.结论 PDcA循环法保证了急救药品的用药安全,提升了护理质量,是临床急救药品质量控制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救物品、药品的规范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规对每种药品的数量、质量、有效期进行逐个核查然后采用封条式管理,但一方面耗时,另一方面反复检查转动药品容易造成药品名称、有效期等磨损不清。为了省时省力,我科总结一种简易、快速的检查方法,介绍如下。方法:①把每种5支急救药品放于装磁疗电极片的废用塑料袋(9.0cm×6.5cm,带自动封口),封好自动封条固定放入。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目前急救药品的储备管理现状进行评估,以提出合理有效的急救药品储备品种及基数。方法对2004~2008年收治的15211例次急诊抢救患者的疾病分布及急诊抢救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救中心收治较多的危重患者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创伤、呼吸衰竭等。某些常规备用药物如肾上腺素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备用基数远不能满足需要。而某些常备药物如间羟胺等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甚至有些已经不用。某些不属医院常规备用的药品,如胺碘酮、纳洛酮等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常规的急救备用药品不能适应目前急诊的需要,应加强急救药品的管理,根据临床实际抢救现状调整、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药品储备品种及基数,以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笔者作为 川医学奖学金研究生 ,于 1 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3月在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 ICU研修一年 ,查阅了大量文献并调查了几所医院 ,对日本急救医疗体制有一定了解。现介绍如下。日本的急救医疗体制很健全 ,包括急救医疗、急救运送、急救情报 3个系统。各系统在行政管理上相对独立 ,在急救业务上密切配合 ,构成比例完整、协调的急救体制。1 急救医疗系统的组成日本的急救医疗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即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急救医疗机构。1 .1 第一线急救医疗机构 (初级急救医疗机构 )有节假日、夜间急患中心和住宅值班医…  相似文献   

13.
在院前急救中,急救箱是医护人员必须携带的物品之一,急救箱内存放有种类繁多的急救用物,如各类急救药物、各种型号的注射器、一次性物品、检查类物品、包扎类等,其中急救药物种类最多,包括针剂、口服药、注射用液体等。其中针剂有23种。每种需备5支,而急救箱容量有限,药物常叠放于急救药品盒内.导致抢救患者时查找急救药物费力,花费时间,易耽误患者的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抢救车内急救药品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抢救车内急救药品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信息管理中心收集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6~2018年35个专科抢救用药信息,基于年消耗量、用药频度及专科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年消耗量、用药频度及专科使用率均较高;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异丙嗪均较低。急救药品清单中50%的药品专科使用率低于60%。各药品的年消耗量、用药频度及专科使用率间均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当前抢救车内急救药品的基数与种类有待调整,且需考虑专科差异。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创建院内急救培训基地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利用急诊科的专科特点和人才优势.培养各病区护士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方法 根据全院护理人员结构,拟定培训对象,制订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考核方法,将具备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分批送到急诊科进行脱产2~3周的急救技能培训.结果 急诊科共为11个科室培训护理人员21名.学员培训后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显著优于培训前(均P<0.01).81.0%~100.0%护士长及医生认为学员的急救技能显著提高.结论 在急诊科建立院内培训基地是提高全院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CCU是心脏重症监护室,收住的患者多是严重的冠心病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起病急、症状重,病情变化快,需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急救设备及急救药品的完好率直接影响抢救效果。为确保急救安全,我科于2005年始应用每日检查登记本,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危重患者的抢救质量,抢救药品完好率应达到100%.我科急救车内配备了30种急救药品,每种药品基数为5支,共150支,要求护士做到每日一小查、每周一大查、每月一更换;同时,为保证抢救药品无过期、安全有效,利于管理,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我科自2006年1月起利用自行设制的卡片粘贴法进行管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温州市民急救知识掌握及其培训状况,探索普及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自制温州市民现场急救知识培训调查问卷对270名既往有过急救知识培训经历的公众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情况调查.结果 270名调查对象中,现行的公众急救知识培训主要内容为心肺复苏(93.3%)、止血包扎(90.7%)、骨折固定(78.5%)、搬运技术(83.0%)、异物梗阻(87.0%)和呼吸困难的处理(84.8%)等;培训后公众对急救知识技能的了解及基本掌握率为98.6%~99.6%.结论 对公众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是切实有效的,需大力开展;制定规范统一的急救培训模式,使更多公众接收急救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9.
临床急救车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药物种类繁多;同种药品不同生产批号及有效期混放;由于每班均进行交接班,药品长期摩擦易致针剂的标识模糊难认,易发生护理差错。自2006年起。我院统一定制塑料药袋收纳急救药品,规范布局,既便于查对,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差错发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日本急救医疗体系比较发达,一般把急救患者分检为I级、II级和III级,再送到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急救医疗从业人员都是专业的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急救患者进行诊治。现在日本正在进行急救医疗体系的改革,成立了相关委员会并形成一些基础改革,主要是增加急救医疗的投入及专业急救医生的提高。这些对我国急救医疗体系现存的一些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