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颤,全称是心房颤动,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正常情况下,有节律的心脏跳动是60~100次/分钟。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不规则,有时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心房颤动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健康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房颤动患病率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了,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既可能是心跳过快,超过100次/分;也可能是心跳过慢,低于60次/分;还可能是心律变乱,心跳失去原来有规律的跳动、变得节律不齐或乱跳。经过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一般都可以确定具体的心律失常类型。心律失常的症状心悸、心慌是心律失常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噻托溴胺吸入剂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防治心律失常和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200例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检查前1 h吸入噻托溴胺18μg后再行术前常规麻醉,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术前麻醉。检查过程中使用心电监护仪全程监测,并记录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心电图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低氧血症和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心律失常15例,发生率为15%,低氧血症11例,发生率为11%;对照组术中心律失常58例,发生率58%;低氧血症35例,发生率3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噻托溴胺吸入剂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可显著减少心律失常及低氧血症的发生,提高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疾病,每个人都可能发生,其实质就是心跳的快慢、节奏发生了问题。根据心跳的快慢,心律失常可以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缓、  相似文献   

6.
陈莉 《职业与健康》2010,26(6):714-715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病人2368例次血液透析中334例次心律失常病例资料,并分析其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4.1%,有原发心脏病者较无心脏病者发生率高,发生于透析开始2~5h者占74.3%。超滤脱水量2kg以上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6.6%。心律失常类型以心房纤颤、房性、室性早搏为多见。结论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超滤脱水量成正比,低血压是其主要诱因,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也可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使血液透析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仅次于室性早搏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即使在临床上无心脏病证据的正常人也可有房颤发生。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70岁以上的老人中房颤的发生率可高达10%~15%。 房颤时心房以350~600次/分的频率快速激动,心室的跳动大约140~180次/分,心跳的节奏混  相似文献   

8.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发生每分钟350~600次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肌颤动。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是心房扑动的15~20倍,与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构成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通俗地讲,就是心房电路出了问题,导致心跳非常乱。  相似文献   

9.
正常的心率每分钟60~100次,心跳和谐有序,节律规整。心跳过快、过慢或快慢不规则,都叫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多由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引起,也可由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如长期精神紧张、疲劳、饮酒等原因都可引起心律失常。常见的有早搏、心跳过速、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针对性干预模式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跳骤停患者感染预防效果的影响,为治疗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跳骤停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诊的275例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跳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过程中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43例,实施针对性干预护理,对照组13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记录患者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心跳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抢救成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3.0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P<0.05);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为6.99%,低于对照组患者感染率26.52%(P<0.05);对照组患者心跳恢复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均长于研究组患者(P<0.05);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对照组患者评分均低于研究患者(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P<0.05)。结论针对性干预模式能够缩短患者心跳恢复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病人的自我保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0001王彬尧一、心律失常的概念及其危害性1.什么叫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跳犹如钟摆一样均匀而有节奏,其频率在60~100次/分范围内。如果心跳失去其正常匀齐的节律或在安静状态下,心率过快(每分钟超...  相似文献   

12.
心跳骤停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严重意外,其后果决定于能否迅速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措施恢复循环,呼吸功能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仅就本院自1958年以来有较详细记录的31例心跳骤停患者在复苏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进行分析讨论。本组31例中,年龄最小者14个月,最大者70岁。复苏结果:心脏复跳者27例(87.1%),无效者4例(12.9%),其中13例(45.1%)痊愈出院。影响心跳骤停复苏的因素一、发病因素:心跳骤停多为综合性因素所引起;常见于原有心脏器质性病变及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急性缺氧,严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操作对心脏的直接刺激及术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致心律失常。严重者影响循环和呼吸功能,导致心跳骤停等。因此,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术后心律失常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自1994年1月~1999年12月,对88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病人术后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36例,发生率为40.91%,先将发生原因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常的心率每分钟60~100次,心跳和谐有序,节律规整。心跳过快、过慢或快慢不规则,都叫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多由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引起,也可由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  相似文献   

15.
心律失常是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有文献报道总发生率约15%~85%,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率为13%~47%,而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则为16%~64%.  相似文献   

16.
正常的心率每分钟60~100次,心跳和谐有序,节律规整。心跳过快、过慢或快慢不规则,都叫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多由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引起,也可由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如长期精  相似文献   

17.
张女士因患甲亢,经常感到心跳"砰砰砰",非常难受,在进行了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类似于张女士的心跳过速在甲亢患者中较为常见,即便在睡觉时患者的心跳仍然很快.那么甲亢为何会引发心脏不适?如何来缓解呢?患者在生活保健上需要注意哪些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应用心电监护仪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2例,依托于数据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6例患者。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的方法,观察组则通过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测,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患者的总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44%,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救治中,行心电监护仪的方法,可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探讨分析其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4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根据结果分为出现缺血性ST-T改变的A组62例和未出现缺血性ST-T改变的B组22例,观察分析平板运动试验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以此来综合分析其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A组出现缺血性ST-T改变并到达阳性判定标准,B组患者只有个别出现ST段压低≤0.05mV;两组患者总心律失常发生率34.52%(29/84),其中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32.26%(20/62)、室性心律失常占55.00%(11/20),B组心律失常发生率40.91%(9/22)、室性心律失常占77.78%(7/9);经CAG证实冠心病者A组50例(80.65%),B组7例(31.82%).结论 临床行平板运动试验时未出现缺血性ST-T改变的患者中,若有较高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这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提示指标,对临床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接收的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础上,所有患者接受冠心病常规性方法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方法控制血糖。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3.5%,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0.2%,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LDL-C、HDL-C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降低幅度和HDL—C升高幅度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使用胰岛素效果更佳,降低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