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管型肠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儿童管型肠重复畸形的影像特征。方法 研究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管型肠重复畸形的CT、超声及胃肠造影(GI)资料。结果 肠重复畸形囊肿CT检查5例均表现为单房、厚壁囊性肿块,囊壁可见“晕轮征”,其中2例与肠管交通者可见囊内含气征。囊肿均呈肠管状或“U”形走向。B超表现与CT所见类似:6例均呈囊性、长管状,类似内充液体的扩张肠管,管(囊)壁可见“双环圈征”,其中2例部分囊壁局限性增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肠重复畸形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肠重复畸形CT表现、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 5例因产前超声发现腹部囊性包块就诊,5例表现为呕吐、腹痛、腹胀、血便和发热。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3例,肠闭锁1例,感染1例。10例病灶中,囊肿型4例,管状型6例。CT形态表现球形者3例,类圆形1例,管状形6例。发病部位以回肠最常见(6/10)。10例均呈单发水样密度囊性病变,边界清楚,位于肠管系膜侧;9例囊壁较厚、与邻近正常肠管厚度相仿;1例囊内壁见褶皱样突起,1例囊内见分隔;增强扫描9例囊壁均呈轻中度强化,与邻近正常肠管相仿,1例动脉期可见"晕轮征"。3例病灶与邻近肠管并行,3例与主肠管相通。8例病灶与邻近肠管血供相同,由肠系膜动脉分支供血。结论小儿肠重复畸形以急性肠梗阻就诊常见,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增强检查结合CT多平面重组,术前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小儿肠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提高对肠重复畸形的术前影像学认识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重复畸形影像学表现、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 11例肠重复畸形中,空肠2例,回肠8例,结肠1例,全部为囊肿型。其中,1例有细孔与回肠相通,同时有异位胃粘膜,1例囊肿穿孔,2例伴发炎症,与周围组织粘连。肠重复畸形9例位于系膜侧,2例位于系膜对侧。X线平片及钡餐见肠管受压移位,充盈钡剂的肠管勾划出肿块轮廓。超声示腹腔内囊性肿块,周围有蠕动的肠管包绕,其中1例并发感染,边缘模糊,壁厚。抗炎治疗后肿块缩小。CT扫描:低密度单房囊性肿块,壁较厚,增强扫描囊壁可强化。推移囊肿后位置可发生一定变化。结论 通过对多种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并紧密结合临床,可提高肠重复畸形的术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肠重复畸形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 对28例肠重复畸形患者行CT检查,分析CT表现。结果 28例肠重复畸形中病灶位于胃囊2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2例,回肠8例,回盲部12例,结肠2例;其中肠外囊肿型21例,肠内囊肿型3例,肠外管状型4例; 28例患儿CT表现均呈圆形、类圆形或管状型低密度灶,CT值-3~13 HU,其中厚壁23例( 2 mm),薄壁5例。结论 肠重复畸形的CT检查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首选,有利于提高本病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淋巴管瘤11例,其中肠系膜淋巴管瘤7例,腹膜后淋巴管瘤4例,肿块形态不规则,囊壁菲薄,张力低,边缘清楚,其中8例可见线条状分隔,8例行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肠系膜囊肿8例,均为先天性肠系膜囊肿,形态较规则,边缘清晰锐利,囊壁薄而均匀,6例为单房,2例为多房,2例囊壁呈线状强化,6例囊壁无强化。大网膜囊肿4例,长径均大于6cm,病灶位于腹腔前方,紧贴前腹壁,形态不规则。肠重复畸形6例,均与肠管关系密切,4例呈管状,2例呈类圆形,4例囊壁可见强化。囊性畸胎瘤4例,3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骶尾部,2例囊壁可见线条状钙化。腹部脓肿2例,呈不规则液性密度区,囊壁较厚且厚薄不均,增强时明显强化。结论:CT对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形态特征、大小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显示清晰,能对大多数病变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重复畸形的多层螺旋CT和超声影像学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肠重复畸形患者86例,其中38例同时做了CT及超声检查,32例只做了超声检查,16例只做了CT检查,对CT及超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肠重复畸形的CT及超声表现特点,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86例中,按部位分,空肠8例,回肠47例,回盲部21例,结直肠7例,胃十二指肠3例;按类型分,囊肿型73例,管状型13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CT明确诊断40例,误诊8例,漏诊6例,超声明确诊断43例,误诊9例,漏诊18例。两者主要误诊为美克尔憩室、肠系膜及网膜囊肿、肠道肿瘤、腹腔脓肿等;合并症主要有肠梗阻、肠套叠、消化道出血等; CT对肠重复畸形的诊断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4. 1%、14. 8%、11. 1%,超声对肠重复畸形的诊断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61. 4%、12. 8%、25. 8%。CT及超声对肠重复畸形诊断率及误诊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 0. 05),CT及超声对肠重复畸形漏诊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肠重复畸形在CT图像平扫表现为类圆形或管形低密度肿块影,壁较厚,与周围正常肠管厚度相当,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强化方式与周围肠管相似。超声表现为腹腔内类圆形或管形囊性肿块,边界清,壁较厚,囊壁由内向外有三层结构,呈强-弱-强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囊壁可见血流信号。结论多层螺旋CT及超声均是诊断肠重复畸形的重要检查方法,CT对肠重复畸形的诊断率略高于超声检查,漏诊率明显低于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对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病例,分析其CT表现,包括囊肿部位、形态、密度和囊壁厚度,并分析其相关并发症。结果:27例消化道重复畸形中发生在食管2例,胃3例,胃合并食管1例,小肠19例,结肠2例。囊肿形态在CT上表现为圆形23例、管形3例、圆形-管形复合型1例。25例囊肿CT平扫为液性低密度,1例合并囊内出血呈高密度,1例囊内可见气体。囊壁厚度大于同层面肠壁者有22例,囊壁均有强化,2例囊壁可见钙化。27例囊肿中,6例出现并发症,包括囊内出血1例,囊肿破裂穿孔伴胰腺炎1例,继发肠梗阻4例。结论:低密度液性囊肿(偶见气体)、厚壁、管形或圆形-管形复合型形态是消化道重复畸形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诊断消化道重复畸形合并肠旋转不良、肠闭锁等畸形和(或)伴发肠梗阻、肠扭转等病变颇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秦健  朱建忠  辛越  李长勤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28-1230
目的:探讨回盲部囊肿型肠重复畸形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回盲部囊肿型肠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6例患儿中4例因急腹症入院检查,术前3例影像学诊断为肠套叠,1例诊断为肠梗阻。主要CT表现为回盲部低密度囊性肿块,可见软组织密度环即双环征。4例合并肠套叠或肠梗阻,3例行气钡灌肠示回盲部软组织块影,仅有部分气体进入小肠,均未能彻底整复。结论:回盲部肠重复畸尤其是肠内囊肿型常常合并急腹症而发病,容易漏诊,CT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合并有肠套叠时气钡灌肠效果不佳,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I型胸膜肺母细胞瘤(pleuropulmonary blastoma,PPB)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儿童I型PPB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儿童均行胸部X线摄影及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 9例均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例合并其他疾病,1例有家族史。术前X线阳性率100%,但特异性低。CT诊断符合率为22. 2%,余均误诊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s,CPAM)。病灶4例发生于右肺,5例发生于左肺。9例均表现为巨大多房囊性肿物,囊肿最大径5. 2~12. 7 cm,平均直径(9. 2±2. 9) cm。囊壁结节2例,囊壁钙化1例,间隔增厚9例。增强扫描间隔强化2例、结节强化1例。6例合并感染和纵隔移位,1例合并气胸。结论 I型PPB是儿童最常见肺部囊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周围肺泡或胸膜组织,呈巨大多房囊性肿物,容易合并肺炎、纵膈移位及气胸。囊壁增厚、钙化及结节形成是CT诊断的重要依据。胸部CT是诊断儿童I型PPB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肠脂肪瘤很少见,其临床症状不典型,X线钡灌肠及CT扫描是本病术前诊断的最佳检查手段。本文收集9例经X线钡灌肠、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脂肪瘤进行报道分析。1材料与方法本组9例患者,男1例,女8例,年龄为45~60岁,平均51岁。临床表现腹痛有9例,其中伴有呕吐2例,黏液性血便2例。体检腹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5例扪及包块。9例均作常规X线钡灌肠,其中1例同时作CT平扫。2结果9结肠脂肪瘤位于黏膜下,回盲部5例、横结肠近段4例。X线钡灌肠表现:①充盈相均为肠腔内大小不等的卵圆形充盈缺损(图1),边缘光滑锐利7,轻度分叶状2例;②加压检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