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的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入选65岁及以上因高血压住院的老年患者224例,对其进行卧位和站立位0 min、1 min、2 min和3 min的血压测量。OH定义为直立3 min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是否由于植物神经失调,作者调查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站立时心率、血压、血浆儿茶酚胺和血管加压素反应,同时对肾上腺受体情况作检查。方法直立性低血压老年受试者8人(男性2人,女性6人,平均年龄83岁)。他们卧位变为站立时收缩压下降24~54mmHg(3.2~7.2kPa,1kPa=7.5mmHg),舒张压下降10~34mmHg。对照组6人(男女各3人,平均年龄81岁),他们仰卧位至站立后血压无明显改变。两组年龄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巍  潘巍巍  吕梅 《山东医药》2002,42(5):62-62
糖尿病并自主神经病变临床不少见.其中交感神经受损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可引起头晕、黑朦及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现对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文糖尿病患者71例,男38例、女33例,年龄38~72岁,病程6个月至25后.均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10.5±3.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4±2.2mmol/L.根据是否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36例(均伴有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非体位性低血压组35例,(12例合并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方法:平卧休息10分钟及站立后,即刻分别测量右侧肱动脉血压,并计算卧位及立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值,收缩压下降≥30mmHg(3.99kPa)、舒张压下降≥15mmHg(1.99kPa)为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窦综合征(CSS)是由颈动脉窦反射过敏所致,其临床表现为心脏停搏和血管张力降低引起的大脑缺血反应。随增龄颈动脉窦过敏多见,但症状愈趋不典型。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CSS的临床特征。选择主诉为头昏、晕厥和跌倒的老年人130例。分别记录12小时心电图及48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血常规、尿素、电解质、肝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骨质情况。疑为神经源性者做脑电图与头部CT。测定平卧20分钟和坐位30秒、2分钟的血压,收缩压下降≥20mmHg(2.7kPa,1kPa=7.5mmHg)、舒张压下降≥10mmHg、或产生低血压  相似文献   

5.
立位低血压(OH)在老年人中很常见,是引起头晕、摔倒、活动不便及某些致命并发症的原因。在老年人有许多情况与OH有关,特别有几种老年人常用的药物可能损害立位时血压的调节,认真测量立位血压反应,使得药物导致的无症状立位低血压的查明和症状性立位低血压及并发症的预防成为可能。立位低血压的诊断依据:立位收缩压改变(仰卧收缩压-立位收缩压)≥20mmHg(2.61kPa,1kPa=7.5mmHg)或/和立位舒张压改变(仰卧舒张压-立位舒张压)≥10mmHg。  相似文献   

6.
餐后低血压——老年人常见而特有的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餐后低血压(PPH)是指老年人进食后所引起的低血压,即餐后2 h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国外报道老年人PPH患病率为36%~70%,笔者报道住院老年人PPH患病率为74.7%,比体位性低血压更常见,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PPH只发生于老年人,而不发生于成年人.其危害性并不亚于高血压,它不仅可引起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工作效率低下,还可导致心脑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7.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已形成众多的研究课题。但其真正的发病率,各学者报道不一。立位收缩压(SBP)下降>2.7kPa(20mmHg)的发生率,Caird等报告为24%,而Myers等仅为10.7%。站立后测量血压(BP)的时间及一天当中何时测定,迄今尚无统一标准。为此,作者试图评估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时程及其日常变化。共选择23例老年住院病人,男10、女13例,平均年龄81.2±1.5岁,均能无援自立5rain。经仰卧休息5min后,用标准压力计测量BP两次(间隔5min)。然后,受试者呈立位,测量站立后30s、1、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是:卧位转为站立时收缩压至少下降20~30mmHg,至少持续1~2分钟,伴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有些人还规定必须具备持续时间较长的血压下降和存在特异性症状。体位性低血压伴随的症状变化很多,取决于绝对血压、血压下降的程度和速率、大脑灌流的情况以及其他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多见于少年和老年人。休位性低血压可出现于下列情况: ①健康青年长时间站立可发生昏晕。妊娠、贫血、体力衰竭和静脉曲张可加剧之。②老年人体位性晕厥并不少见,据认为系脑血流自动调节丧失所致。20%的65岁以上老年人有体位性血压下降(下降20毫米汞柱或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人体位改变导致血压异常波动的发生率,研究体位性血压变化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65名老年人进行平卧位、立位3 min内血压测定,据血压变化情况分成3组:体位性低血压(OH)组、体位性正常血压(ONT)组和体位性高血压(OHT)组,采用动脉硬化榆测仪榆测双侧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165名老年人中,OH组33例 (20%),ONT组101例(61.2%).OHT 组31例(18.8%).与ONT组相比,OH组、OHT组baPWV有升高(P〈0.05).结论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发生率较高;这种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大动脉弹性下降有关,并可能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起病隐袭,常常不被重视。体位性低血压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体位性低血压通常继发于药物、体液丢失或肾上腺机能不全,慢性体位性低血压常常是由于血压调节机制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需要一个综合的病史评价,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规范的血压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强调首次发现的体位性低血压,并除外神经退行性疾病、淀粉样变性、糖尿病、贫血和维生素缺乏等病因。长期的血压随体位变化降低,会导致心、脑血管所供应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症状,尽可能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使患者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目标范围内,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这类人群,合理评估与管理,从而尽量减少老年人跌倒、骨折、心肌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体位性血压改变包括体位性低血压(OH)和体位性高血压(OHT),两者是由不同因素导致的老年人血压调节异常的两种表现,严重地影响日常生活质量,长期血压随体位变化升高或降低,不但会损害压力感受器的敏感度,还会影响心、脑血管所供应组织器官缺血的危险性,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1〕。1体位性血压变化的定义与诊断标准1.1 OHT的定义目前尚无OHT确切的统一定义〔2〕。现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立性低血压(OH)与直立性高血压(OHT)对老年人长期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对广东省佛山市某街道老人院162例居民进行调查,年龄(80.3±8.5)岁,男性占35.2%。OH定义为直立后3min收缩压下降≥2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OHT定义为直立后1min和(或)3min收缩压升高≥20mmHg和(或)舒张压升高≥10mmHg。卧位和直立位血压取3次非同日测量的平均值。5年后现场随访人群死亡率。结果:检出OH 16例(9.9%),OHT 52例(32.1%)。第5年随访,失访3例,159例纳入死亡率统计。死亡83例(52.2%)。死亡组男性比例较高,年龄较大,直立第3分钟脉搏率升高较大。死亡组和存活组的OH和OHT患病率无差别。结论:OH和OHT对老年人群5年的全因死亡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成年人上臂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于100/70毫米汞柱,称为低血压,有症状者称低血压症或低血压状态。发病率约为4%,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慢性低血压常见的有体质性和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答: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标准是体位变换为直立后3min内SBP下降幅度大于20mmHg,或DBP下降幅度大于10mmHg。体位性低血压可见于各年龄段,常见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的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可由多种原因造成,血压调节过程中任何环节障碍,均可能造成体位性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自主神经调节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直立性低血压(OH)的发病率。方法:对辖区内897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开展体检,结果发现有OH病倒238例(26.5%)。根据年龄高血压患者被分为60~79岁组(727例)和80岁以上组(170例);再根据体检的立位血压,每组分为OH组和非OH组两个亚组。分析各组临床一般资料及OH发病情况。结果:(1)两个年龄段男性与女性OH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415);(2)80岁以上者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病率显著高于60~79岁者(44.11%比22.42%),P0.01;(3)于社区老年高血压80岁以上组,与卧位比较,立位0min、2min时,收缩压[(132.89±22.77)mmHg比(104.00±19.42)mmHg、(113.43±20.52)mmHg]及舒张压[(80.06±12.37)mmHg比(68.02±11.10)mmHg、(71.34±13.37)mmHg]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目前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其中高龄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作者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规律,旨在探讨勺型、无勺型、极度勺型等不同血压形态与体位性血压改变的关系。对象与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其中男38例,女72例,年龄≥60岁。以动态血压计监测24h血压,24h平均收缩压(SBP)≥135mmHg(18.0kP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高龄老年人227例。按照体位性血压的改变分为正常组151例,体位性低血压组52例和体位性高血压组24例。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四肢血流多普勒超声测定。比较3组体位性血压变化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体位性高血压组年龄明显增高[(83.93±2.99)岁vs(82.32±3.15)岁,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跌倒评分明显增高[(57.40±17.92)分vs(49.37±17.25)分,P0.01];右侧ABI和左侧ABI明显降低(0.97±0.14 vs 1.18±0.09,P0.01;0.89±0.21vs 1.15±0.12,P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I降低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20.776,95%CI:7.449~57.947,P=0.000)。跌倒评分升高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035倍(95%CI:1.013~1.057,P=0.002)。年龄是导致体位性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169,95%CI:1.014~1.348,P=0.031)。结论 ABI降低是高龄老年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年龄是导致体位性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跌倒评分值可能预测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男性55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83.72±3.84)岁]血压控制的临床资料。结果选用1种降压药占32%,2种以上占68%;用CCB占52%、8受体阻滞剂占55.2%、利尿剂占19.2%、ACEI占24%、ARB占46.4%。血压由(175.64±19.31)/(99.13±13.11)mmHg,降至(125.15±14.55)/(73.70±8.83)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体位性低血压。结论老年人降压应个体化,平均血压降至125/74mmHg也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OH)与老年记忆减退病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组495例年龄60岁以上记忆丧失或减退的病人,第一次入院血压测量均在安静病房休息10min后卧位检测,随后病人站起,并在相同的手臂再次测量一次血压,并使用同一个水银血压计,根据血压测量结果分为OH组与非OH组。采用经过验证的神经心理测试:认知效率项目组合表(CEP)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入组对象共分4组,阿尔茨海默病(AD)组、血管性痴呆(VaD)组、轻度认知障碍组(MCI)组、正常对照组。结果 495例受试者中,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率为14%(69/495)。体位性低血压在VaD病人中发病率为22%,阿尔茨海默病中为15%,轻度认知障碍中12%,对照组中也有4%的发病率(P0.01)。年龄、教育程度、坐位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量经校正后发现与体位性低血压密切相关(OR=0.24;95%CI=0.12~0.73;P=0.007)。OH组与非OH组CEP积分[(50±24)分vs(56±22)分,P0.05)],VaD组和AD组在站位时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均大于认知功能正常组[(-7.9±16.0)mmHg vs(-0.7±14.0)mmHg,P=0.02]和[(-5.5±14.0)mmHg vs(-0.7±14.0)mmHg,P=0.01)],相比较而言,站立后舒张压的下降与痴呆无明显相关性(OR=0.98;95%CI=0.93~1.03;P=0.427)。结论体位性低血压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