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鼎穴治疗呃逆68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澎 《中国针灸》2002,22(5):28-36
中风病及其它原因导致膈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呃逆 ,在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 ,而中风急性期合并呃逆又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信号 ,因此 ,积极治疗呃逆至关重要。笔者以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 ,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6 8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4 9例 ,女 19例 ;年龄最小 4 2岁 ,最大 82岁 ;病程最短持续呃逆 16小时 ,最长 15天 ,大部分在 3~ 7天之间。中风病患者出现呃逆 4 2例 ;肝胆、胃肠疾患患者出现呃逆 2 6例。属实证者 4 0例 ;属虚证者 2 8例。2 治疗方法取穴 :天鼎。操作 :穴位局部常规酒精消毒后 ,术者一手轻托患者下颌 …  相似文献   

2.
呃逆是常见的临床症状 ,见于冷空气刺激、食管疾患、胃部疾患等。对其治疗方法很多 ,如憋气、针灸、肌注 6 5 4 - 2等 ,有的确有疗效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用上述方法缓解。我科近 5年来使用普鲁卡因合剂治疗顽固性呃逆 ,观察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顽固性呃逆患者 (呃逆持续 3天以上 ,肌注胃复安无效 ) 12 0例 ,其中男 5 6例 ,女 6 4例 ;住院患者 4 0例 ,门诊患者 80例 ;年龄 15~ 78岁 ,平均 5 1岁。食管炎 10例 ,食管憩室 2例 ,食管癌 3例 ,急、慢性胃炎 5 0例 ,胃溃疡 14例 ,胃癌 4例 ,十二指肠溃疡10例 ,胆囊炎 3例…  相似文献   

3.
川芎在祖国传统医学中被列为活血化瘀之要药。近年来我院应用以“川芎”为主要原料研制成的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 4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根据临床症状和头颅CT确诊为“脑梗塞”患者共 4 0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神经内科学第四版 ,诊断标准。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治疗组男 2 9例 ,女 11例 ;年龄 4 0~ 5 0岁 12例 ,5 5~ 6 4岁 16例 ,6 5~ 74岁 10例 ,75以上 2例 ;发病 7天以内 10例 ,7~ 13天 12例 ,14~ 2 1天 10例 ,2 1天以上 8例 ;伴语言障碍 8例 ,肌力 0~Ⅰ级 6例 ,Ⅱ级 6例 ,Ⅲ级 16例 ,Ⅳ级 4例 ;合并糖尿病 10例 ,合并冠心病 6例 ,合并高血压病 2 2例。对照组男 2 6例 ,女 14例 ;4 0~ 5 4岁 10例 ,5 5~ 6 4岁 18例 ,6 5~ 74岁 10例 ,75岁以上 2例 ;发病 7天 8例 ,7~ 13天 10例 ,14~ 2 1天11例 ,2 1以上 2 1例 ;伴语言障碍 6例 ,肌力 0~ ...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穴位贴磁治疗顽固性呃逆14例,疗效尚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4例均为住院病例,男12例,女2例;年龄36~74岁,平均51.8岁。病程2~10天,平均4.4天。14例患者均为频繁呃逆,表情痛苦,其中有5例患者呃逆连声,昼夜不停。所有病例均重复多次应用阿托品、654-2、安定和维生素K_3等,其中有11例同时应用中药、针灸,4例进行穴位封闭治疗,常用穴位为内关、足三里、天突、膻中、中脘、  相似文献   

5.
赵旭  张征 《中医药学报》2000,28(3):36-36
自 198 8年以来 ,笔者用中西医药物治疗脑血管病合并呃逆 18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均系住院患者 ,因多在呃逆症出现之前就因程度不同的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就诊入院 ,入院后经颅脑CT检查均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其中男性 15例 ,女性 3例 ;年龄 53~ 76岁 ;脑血管病的病程 3~ 5周 ,呃逆症往往于脑血管病后 7~ 14天出现 ,平均 10天 ;伴意识模糊者 5例 ,神志清楚者 13例 ;合并尿潴留者 8例 ,大便数日不行者 10例 ,伴严重的呕吐乃致吐血性痰涎者5例 ,持续不断的呃逆导致不能进食、不能入眠者10例。2 治…  相似文献   

6.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俗称打呃,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是诸多诱因引起的临床症状。顽固性呃逆的患者在处理上有时比较棘手,笔者对近三年诊断为顽固性呃逆42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穴位注射治疗组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27~70岁,其中因脑血管引起的呃逆4例、胃胆手术后3例、32例患者均呃逆5天以上,用诸多治疗无缓解。  传统针刺对照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8~68岁,其中脑血管病引起的呃逆1例,10例患者均呃逆5天以上,用诸多治疗无缓解。2 治…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引起顽固性呢逆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顽固性呃逆 ,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常因影响患者的饮食及睡眠而加重病情。笔者以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脑血管引起的顽固性呃逆 5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 ,均符合全国第 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 ,且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为脑梗塞或脑出血 ,病后不同程度地伴有顽固性呃逆。本组 5 0例中 ,男 36例 ,女14例 ;年龄最小 39岁 ,最大 86岁 ,平均 6 1 8岁 ;病程 1~ 18天 ,平均 5 6天 ;脑血栓形成 4 6例 ,脑出血4例。2 治疗方法与疗效评定依次取双侧膈俞、内关、足三里…  相似文献   

8.
顽固性呃逆以其呃逆频繁、症状顽固、持续时间超过24h、常规治疗方法无效为特点。2005年3月~2006年12月,我们用654-2内关穴注射配合止呃散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共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82岁,平均39岁;冠心病4例,高血压7例,脑血管意外8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慢性胃炎4例,胃溃疡5例。表现为连声呃逆,昼夜不停,声短而频,声音宏亮,不能入睡,持续时间在24h以上,均曾用654-2、阿托品、胃复安、异丙嗪等治疗无效。2治疗方法内关穴局部皮肤消毒后垂直进针,当有酸、胀、麻或重感即得气时推注654-2注射液10mg…  相似文献   

9.
指压翳风穴治疗呃逆62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育红 《中国针灸》2001,21(11):671-671
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 ,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为主要表现 ,严重时妨碍患者谈话、呼吸、饮食和睡眠。笔者 4年来采用指压翳风穴治疗呃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组 6 2例 ,男 40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6 9岁 ;病程 3~ 2 4小时 10例 ,1~ 30天 48例 ,1月~ 2 0年 4例。证属实证 5 7例 ,虚证 5例。本组均用药物或其他人介绍的一些民间办法治疗无效而来就诊。方法 :患者端坐位 ,取同侧下颌角与茎乳突连线之中点 ,以双手食指由轻到重按压 ,患者出现酸胀麻痛等针感 ,并向喉间传导刺痒感觉为佳 ,指压 5~ 15分钟 ,每日治疗 1次。手法实…  相似文献   

10.
本组10例呃逆患者,是1982年以来我院住院治疗的危重病证出现的呃逆,经我科针刺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导如下: 一、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10例患者,男9例,女1例;年龄20~30岁2例,31~50岁2例,51~60岁2例,61岁以上者4例。 10例呃逆发生于脑血栓形成者4例,桥脑梗塞者1例,急性心肌梗塞1例,胃溃疡呕  相似文献   

11.
由于重症肝炎病人存在凝血机制障碍 ,如出现呃逆易导致消化道大出血。我们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重症肝炎呃逆 3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8例中男性 2 0例 ,女性 1 8例 ;年龄 30~ 60岁 ,平均 45岁。出现呃逆在重症肝炎发病 1 0天左右 ,多数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在 30 %以下 ,有出血倾向 ,或处于昏迷前期 ;其诱因不明。治疗方法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采用穴位注射 ,取双内关穴 ,用维生素 B61 0 0 mg、65 4 - 2 1 0 mg。根据呃逆轻重选取 1~ 2种药物合用 ,轻者一般 1~ 2次即可见效。治疗效果本组经治疗全部获效 ,其中 1 9例穴位注…  相似文献   

12.
针灸三步递进法治疗呃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轻者偶然发病 ,多可不治自愈 ;重者严重影响吃饭、睡眠、说话 ,非常痛苦 ,此类患者需要及时治疗。在针灸临床上 ,呃逆的治疗方法很多 ,疗效也很好。但是总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呃逆 ,虽经多方治疗 ,始终无效。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三步递进法治疗呃逆 ,经多年实践 ,疗效颇佳 ,尤其是顽固性呃逆 ,疗效稳定而持久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呃逆患者 83例。男性 5 1例 ,女性 32例 ,年龄 2 7~ 81岁 ,平均 49.7岁。病程 1天~ 1 0年。其中 ,心脏换瓣术后 4例 ,肿瘤及其术后 1 8例 ,其它腹部手术后 2 5例 ,中风 1 9例 ,…  相似文献   

13.
膻中穴埋针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呃逆 ,现代医学统称为“膈肌痉挛” ,临床上以气逆上冲 ,喉间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如偶然发作者 ,不治自愈。但对发作不止 ,连续呃逆数天的患者 ,一般治疗往往难以奏效。笔者近年来采用膻中穴埋针治疗祛病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病程在 3天以上 ,经其它治疗无效者。 2 0例患者中 ,最小 1 3岁 ,最大 30岁 ;其中男性患者 1 2例 ,女性 8例 ;病程最短 3天 ,最长2 0天 ,病程 3天者 4例 ,4~ 1 0天者 1 2例 ,1 0天以上者 4例。2 治法2 .1 取穴 膻中穴 (前正中线 ,平第四肋间隙处 )。2 .2 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1984年9月~1990年5月,采用膻中穴注射654-2治疗顽固性呃逆,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岁。病程1~27天,平均13.5天。诊断标准;连续呃逆超过24小时以上,或反复发作一周内不见缓解,用其它药物无效,或仅有减轻者。治疗方法取两乳头连线中点之膻中穴,注射前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1983年10月至1991年5月,用按压涌泉穴的方法,治疗呃逆48例次,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48例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1 2~6 1岁。病程30分钟~1天38例,2天~10天7例,11天~1个月2例,8年1例。其中1例患肝昏迷(呃逆10天),1例患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颈椎病(呃逆8年),2例患冠心病颈椎病,其余44例均无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吴茱萸外敷涌泉穴治疗呃逆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4年来 ,笔者用吴茱萸外敷涌泉穴治疗呃逆2 7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7例患者均来自门诊 ,男性 1 8例 ,女性 9例 ;年龄 1 7~ 5 7岁 ,平均 33岁 ;病程 1 0天~ 3个月。治疗方法及效果取吴茱萸末 2 0 g,用香油调 ,外敷于双侧涌泉穴 ,敷料胶布外固定 ,每日更换一次。治疗后全部患者获效。治愈 2 5例 ,呃逆及伴随症状消失 ,半年不复发 ;显效 2例 ,呃逆发作间隔时间延长 ,次数减少。典型病例王某 ,男性 ,5 6岁。患者 1 0天前患脑栓塞 ,情志不畅而出现呃逆 ,逐渐加重 ,夜不能眠。经用中西药物及针灸治疗未见好转。现症呃逆连声 ,…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刺配合桂枝加桂汤治疗顽固性呃逆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8例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呃逆的诊断,病程持续3天不缓解者。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7天。治疗方法1.针刺治疗:取穴:膻中、中脘、膈俞、肝俞、内关、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1995年4月~2003年11月应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顾固性呃逆11例,收到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例中,5例住院病人,心肌梗塞伴发呃逆2例,脑梗塞2例,胃炎5例,肝炎2例;男8例,女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3岁;呃逆发生最长时间10天,最短3天.  相似文献   

19.
张洪成 《中医正骨》2003,15(2):25-25
自 1995~ 2 0 0 0年 ,作者运用天津市华北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正天牌带尾折断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股骨颈骨折 10 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0 6例 ,男 4 8例 ,女 5 8例 ;年龄最大 88岁 ,最小 17岁 ,平均 6 4岁 ,其中 30以下 2例 ,30~ 5 0岁 8例 ,5 1~ 6 0岁 19例 ,6 1~ 70岁 4 9例 ,71~ 80岁 2 4例 ,80岁以上 4例 ;病程最长35天 ,最短半小时 ,平均 2 .5天 ;左侧 4 1例 ,右侧 6 5例 ;头下型 31例 ,颈中型 4 6例 ,基底型 2 9例。2 治疗方法2 .1 术前准备 摄X线片确诊后 ,无移位者行皮牵引 5~ 8kg制动 ;有…  相似文献   

20.
笔者收集本院自 1990年 1月~ 1999年 5月门诊子宫肌瘤患者 6 8例 ,采用消瘤汤合性激素治疗本病 ,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最大 59岁 ,最小者 2 1岁 ,2 1~ 2 0岁10例 ,31~ 4 0岁 2 3例 ,4 1~ 50岁 2 2例 ,50岁以上 3例。单发性 52例 ,多发性 13例 ,曾行子宫肌瘤剥离术后复发 5例 ;粘膜下肌瘤 34例 ,浆膜下肌瘤 10例 ,肌壁间肌瘤 2 4例。病程为 1~ 6年。所有患者均在月经干净 3~ 7天经 B超检查 ,瘤体大小为 0 .8cm× 1.0 cm~5.5cm× 6 .0 cm不等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 ,子宫增大 ,月经过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