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学习钱乙泻青园一方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儿科学家,他所写的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对儿科理论及临床工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钱乙的五脏辨证理论,虽渊源于《内经》、《难经》、《金匮》等书,但他不是机械刻板的照搬历代医家的原著,而是有所创新和发展。笔者学习《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收益良多。现仅就钱氏医案五脏辨证“惊搐”中有关小儿急惊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2.
王文才 《国医论坛》1989,4(2):23-24
张从正作为一个划时代医学大家,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都有许多逾越前人、独树一帜的建树,其在儿科方面,虽无专著刊世,但在其门人汇编的综合性代表著作《儒门世亲》的有关篇章中,却有着反映其儿科学术的精辟内容,至其实用价值,亦诚非一些洋洋万言、内容平庸的儿科专著所能比拟。兹不揣谫陋,对《儒门世亲》中有关儿科方面的学术思想,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强调内注重调养张从正根据《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摄生思想,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非常  相似文献   

3.
李春英 《光明中医》1996,11(1):48-51
评介中医儿科专著《幼幼集成》──兼论陈霞飞的学术思想李春英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历代儿科名著也不胜数,然而求得一部简明实用,易读便记的儿科专著,却是较难。现在向读者推荐一部这样的书──《幼幼集成》。全书虽仅24万字,但它...  相似文献   

4.
<正> 李东垣,宋金时真定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他不但精于治疗内伤杂病,而且对耳鼻喉科学亦有较深造诣。他虽无耳鼻喉科专著传世,但在其所著《脾胃论》和《兰室秘藏》中,却有不少内容涉及耳鼻咽喉科学,其理法方药自成体系,学术见解独树一帜,为诊治耳鼻喉科疾病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途径。本文就东垣耳鼻喉科学术思想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医护理思想浅析朱晓华(江西省修水县中医院修水332400)关键词《伤寒论》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献虽无中医护理专著,然护理内容却贯穿于不少医学著作中。《伤寒论》通篇虽未及“护理”两字,但中医护理思想是仲景学...  相似文献   

6.
<正>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初以《颅囟方》成名于山东,行医多年,著作颇丰。除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三卷)外,他还写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可惜均已散佚。他不仅精通儿科,亦通其他各科,而且特别注意方药的研究。很多人都听过、吃过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知道这是著名的滋阴补肾中成药,却不知道它出自善用成药的"幼科之鼻祖"钱乙。六味地黄丸实际上是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化裁而成,原称地黄圆。钱  相似文献   

7.
钱乙,齐鲁儿科名医,其著作《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他继承前人脏腑辨证理论,始论小儿体质,首创儿科五脏辨证纲领,其五脏辨证理论对后世儿科医家影响深远,并开创了儿科寒凉流派。  相似文献   

8.
周斌 《河南中医》2004,24(9):15-16
《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称“《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儿科专著,作者钱乙,字仲阳,是宋代著名儿科专家。该书系统地反映了钱氏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总结了钱氏临床经验及调制方剂特点,是一部理论结合实践、突出儿科疾病和整体观念的专著,但其学术思想已远远超出了儿科范围。笔者仅对《直诀》中注重脾胃学术思想作一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眼科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元史·方技传》称:“其学于伤寒、痈疽、眼目病为尤长。”李氏于眼科虽无专著传世,但在其《脾胃论》、《兰室秘藏》等著作中,涉及眼病的内容却不少,理法方药自成体系,学术见解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清代医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该书虽涉及到脏腑解剖、驳正古人错误、但其主要内容仍为论述血淤诸病的证治,故后人认为该书实为活血化淤的专著。(姜春华·活血化淤研究) 中医淤血学说虽可上朔《内经》、《金匮》,但对此一直未得到重视,至明·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始立蓄血专篇,王清任继之而著《医林改错》,实为论述淤血的第一部  相似文献   

11.
《小儿药证直诀》为北宋著名儿科医家钱乙所著,该书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学专著,是中医儿科发展史上承前启后、最具影响力的文献之一,对儿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通过对《小儿药证直诀》的学习研究,从释义"肺主喘"、虚实辨证、肺与他脏关系三个方面探讨钱乙辨治儿科肺系疾病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仲景对喉科疾病虽未专著论述,但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关咽喉疾病的38处(《伤寒》20处、《金匮》18处)条文中,指出了喉科的辨证论治法规。一、咽喉与脏象咽喉要路,仲景至为重视。他把咽喉同人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紧密联系,作为辨析病机和审因图治的基础。咽喉为手太阴肺所系,行呼吸而发语声。从桔梗汤开提肺气治“喉痛”,麦门冬汤清养肺胃治“咽喉不利”等可见,仲景把咽喉系之于手太阴肺。《金匮·肺痿》云:“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外邪客肺,咽喉也病,这种“喉为肺系”的理论,与《灵  相似文献   

13.
从《伤寒论》看肺肠相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伤寒论》中虽未明确指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脏腑关系,但在太阳病与阳明病的论述之中,却对其进行了具体地描述和运用。现从气机升降相因与病气上下相传两方面对《伤寒论》条文中肺病及肠,肠病及肺的体现和运用进行分析。冀于加深和促进对肺肠关系的理解及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乳毒致病是指乳母因某些不良习惯或自身疾病通过哺乳而传给婴儿,使婴儿患病而言。在历代儿科学专著中虽无“乳毒”一说,但有关论述颇多,成为研究儿科病因学的一个特殊课题,由此引申出一系列的儿科病症,治法、方药更是中医儿科的又一特色,值得重视和研究。笔者不揣冒昧,撰拟此说,以广视瞻。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作为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杂病诊疗学专著,千余年来一直倍受众医家重视。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中医院校虽一直将《金匮》作为必修课,但却多停留于课堂灌输式教育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如何使《金匮》教学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诸多医案中除《临证指南医案》外,尚包括《叶氏医案存真》《未刻本叶氏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等,考诸多医案虽以内科疾病为主,亦见妇科、男科、外科、儿科、耳鼻喉科杂病的治案。叶天士诊治疾病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各家学说熔为一炉,自成体系,其诸多创见实为后世可垂范。男科杂病医案在其医案中虽所占不多,但梳理其梗概可管窥其男科诊治要诀。  相似文献   

17.
《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较早的系统论述儿科疾病辨证论治的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以原书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对《小儿药证直诀》进行版本考略,以期为研究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钱氏儿科思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修安 《中医药通报》2007,6(6):64-66, 50
一部集中医儿科学术大成,汇古今儿科名医经验精华的中医儿科学专著《儿科心鉴》,日前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并在厦门召开的全中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暨全国中医儿科高等教育研讨会上举行首发式,这是我国第一次为中医儿科专业著作举办首发式。该书由我国著名中医儿科学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会儿科分会副理事长朱锦善教授主编,历经三年磨砺,十数次审修,凝聚我国十几所中医院校的数十名专家、学者集体智慧和艰辛努力。《儿科心鉴》未发行之前,于《中国中医药报》拜读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张奇文教授为该…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注家众矣。以经解经,错简重订,维护旧论,力主辨证,探隐索微,各具千秋。近代名医张锡纯,虽无伤寒专著,但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某些篇章中,却对伤寒学说颇多发挥,且能注重实践,有感而发,故以师古不泥,勇于创新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时珍本着“剪繁去复,绳缪补遗”的精神,对本草学进行“析族区类、振纲分目”。其中新增药物374种,占药物总数的五分之一。现简介如下。新增药的来源 1.历代本草尚未录用的部分药物:历代本草学中,有部分药只言其名或其主治病证,并未全部收载。如马蓼,《本经》虽言其能“去肠中蛭虫,轻身”。却未录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录了这味药,并注明本品“伏丹砂、雌黄”,使用时应注意。此外《本草纲目》还补录了陶弘景之水松,苏恭之黄矾、大明之黄花蒿等39种药物。 2.流散在其他书目中的部分药物:我国药材资源丰富,用途广泛,有些虽未收入药学专著,但也有药物功效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