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和青年人咀嚼前后脑血流变化的对照研究,观察咀嚼运动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老年人和青年人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在咀嚼5min后、咀嚼10min后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均高于咀嚼前,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时间段上,老年人除在舒张期峰流速均数低于青年人外,在收缩期峰流速均数和平均峰流速均数与青年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正常咀嚼功能时脑血流指标趋向与青年组脑血流指标相似,提示咀嚼运动对老年人脑血流量增加同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材料和方法 按适应症拔牙时切取小块龈组织标本117例,男50例,女67例,年龄17~75岁。标本经组织学检查无病变。按照国际统一的关于形体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年龄分组法,分4个年龄组:第1组17~21岁(青年)20例(男9,女11),第2组22~35岁(第一成年期)25例(男11,女14),第3组36~60岁(第二成年期)41例(男18,女23),第4组61~75岁(老年)31例(男12,女19)。因为口腔上皮细胞生物合成过程有明显的时间节  相似文献   

3.
人类牙龈增龄性变化和微循环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不同年龄牙龈血管功能特征的研究尚未见报告。本文作者应用激光多普勒流计和电视显微镜技术检查了60名18~75岁健康男性边缘龈微循环的特点。受检者分为青年组(18~25岁),中年组(35~45岁)和老年组(65~75岁),每组20名。要求受检者无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端缺牙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后咀嚼运动不同时段脑血流变化。方法:从临床选择双侧游离端缺牙患者16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仪,记录其咀嚼前、咀嚼5min和咀嚼10min三个时段的大脑中动脉脑血流数值,在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个月后,再分别测量其三个时段的脑血流数值,比较修复前后咀嚼运动不同时段脑血流流速的变化。结果:患者修复前后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游离端缺牙患者修复前、后咀嚼5min的Vs、Vd、Vm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修复前、后咀嚼10min的Vd、Vm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恢复了游离端缺牙患者的咀嚼功能,脑部供血量有所增加,咀嚼运动具有促使老年人脑血流量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上颌骨缺损患者手术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的变化,探讨上颌骨缺损所致咀嚼功能降低与脑血流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因肿瘤手术切除将导致上颌骨缺损的患者16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仪,测量其手术前不咀嚼、空咀嚼5min、10min三个时段的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值(Vm).在患者手术后约2个月(永久赝复体修复前),再分别测量相应的数值.采用SPSS13.0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手术因素对于Vs、Vd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Vm有明显的影响(P<0.05).时间因素对Vs、Vd、Vm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咀嚼时间的延长,峰流速均数增加.时间因素与手术因素(即术前和术后)对Vs、Vd、Vm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切除术前和术后,空咀嚼运动均有促使其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量增加的作用,且随咀嚼运动时间延长(累计咀嚼10min),脑血流速呈加快趋势.与术前相比,切除术后咀嚼运动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咀嚼前后脑血流变化的对照研究,探讨咀嚼运动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老年人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SPSS10.0统讣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羌分析。结果:咀嚼5分钟和10分钟后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均高于咀嚼前,有硅著性差异(P〈0.05)。结论:咀嚼运动可明显提高老年人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增加栩应脑区的供血量。年龄因素虽然被证实可以降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但是咀嚼功能正常可以减少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无牙颌患者咀嚼运动前后脑血流的改变,探讨咀嚼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经颅彩色多谱勒超声扫描仪,探测30名戴用全口义齿3个月内的无牙颌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及戴用全口义齿和不戴义齿咀嚼无糖口香糖10min后脑血流速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名无牙...  相似文献   

8.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板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咬合板治疗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变化的测定,探讨咬合板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时脑血流的变化。方法:使用德国DML系列multidopX1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脑血流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与平均峰流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行使咀嚼运动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明显增加。未戴咬合板和戴咬合板的TMD患者咀嚼运动后,脑血流速无明显改变。结论:咀嚼运动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咬合板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游离端缺牙对老年人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游离端缺牙老年人和无缺牙老年人咀嚼运动不同时段脑血流变化的测定,探讨游离端缺牙对老年人脑血流的影响.方法:从临床选择双侧游离端缺牙患者16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仪,记录其咀嚼前、咀嚼5min和咀嚼10min3个时段的大脑中动脉脑血流数值,并与16例无缺牙老年人相应时段的脑血流流速作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成组t检验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3个时段的Vs、Vd、Vm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3个实验时段上对照组的Vs、Vd、Vm均数值都高于病例组相应Vs、Vd、Vm均数值.结论:游离端缺牙患者其脑部血流的供应与无缺牙组相比有减少趋势,由缺牙造成的咀嚼功能下降可导致老年人脑血流减少.  相似文献   

10.
作者借助于肌电图研究咀嚼肌的功能情况,检查正位颌(牙合)关系牙列完整者10例(男4,女6,年龄35~45岁),全口牙缺失者24例(男10,女14,年龄55~70岁)。用匈牙利产四信道肌电图仪《Медикор》检查嚼肌、颞肌和舌骨上肌的肌电图。进行咀嚼试验,左侧和右侧分别咀嚼一块4克重干面包,全口无牙者用无牙颌咀嚼面包。共记录和分析研究340份肌电图,5760个指标。结果表明,牙列完整者咀嚼时,肌电图波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口义齿垂直距离恢复过低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10例无牙颌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全口义齿垂直距离恢复过低患者(降低5 mm)在咀嚼前、咀嚼10 min和咀嚼20 min时大脑中动脉的平均峰流速度、收缩期峰流速度和舒张期末峰流速度。试验采取自身前、后对照,应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试验组在咀嚼前、咀嚼10 min和咀嚼20 min时的血流速度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血流速度显著升高。试验组在咀嚼10 min后血流速度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咀嚼20 min后血流速度无显著变化。结论全口义齿垂直距离恢复过低患者在咀嚼运动时脑血流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检查雷巴斯洛博(土壤活动型锌含量>0.2mg/kg)和阿列克谢(土壤活动型锌含量<0.1mg/kg)两个居民点的12岁儿童301名,其中180名(男95,女85)出生并长期生活在雷巴斯洛博为第1组,121名(男58,女63)出生并长期生活在阿列克谢为第2组。两个居民点饮水含氟量均为0.11~0.12mg/L。检查龋病发生率、龋失牙指数和口腔卫生指数,测定唾液  相似文献   

13.
作者目的是研究在正中(牙合)、完整牙列和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时嚼肌、颞肌及口底肌群的功能状态。对15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患者(观察组),进行肌电描记的研究,这些患者在既往史中没有颌面部损伤或炎症病史,没有风湿症、多关节炎病史,女性11人,男性4人,年龄25~35岁。对照组由10名同年龄的、牙列完整、咬合正常,没有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人组成,女性7人,男性3人。颌面部肌肉功能状态肌电描记的检查是在肌电描记仪上进行的。25人,共150份肌电图加以分析。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分析肌电图时测量咀嚼周期连续性和一个咀嚼运动,在一个咀嚼运动期中单独的生物电活跃的和相对静止的时间,咀嚼运动的  相似文献   

14.
金堂县2695名中学生的错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颌畸形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影响牙颌系统的功能健全及机体的健康,因此,防治牙颌畸形非常重要。1989年8~10月笔者对金堂县所属中学2695名11~19岁中学生(均属城镇居民)的咬合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方法本组受检者共2695名,其中男1436名,女1259名,年龄11~19岁,分为3个年龄组。在室内借助五官科额镜反射光,由2名口腔医生对所有受检者作口内直视  相似文献   

15.
高原地区2—6岁儿童乳牙龋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高原地区乳牙龋发病规律,我们曾调查海拔4000m以上的青海省果洛地区612名藏汉两民族2~6岁儿童乳牙龋的情况。1 调查对象和方法共调查世居藏族儿童312名(男165名,女147名);移居汉族儿童300名(男158名,女142名),年龄为2~6岁。受检儿童均按《龋病牙周病全国性统计规定调查标准》,只行视诊、探诊检查,未作X线检查,因龋而失或充填者均计算为一个龋齿。2 结果 (表1~3)表1 312名2~6岁藏族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年龄(岁)受检人数患龋人数患龋牙数患龋率(%)受检者龋均2681…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本地区农村小学生替牙时期龋病发病情况 ,于1999年下半年对 1382名在校学生进行了口腔检查 ,现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金华市乾西乡 10所乡村学校 7~ 12岁小学生 ,共 1382名 ,其中男 6 5 8名 ,女 72 4名。2 调查方法按《龋病 -牙周病全国统计调查表规定》进行检查。自然光线下采用口镜、镊子、探针对受检者牙齿逐个进行检查。主要依靠视诊和探诊 ,未作X线片检查。乳恒牙的龋失补均作为龋齿。整个过程由笔者一人完成。3 调查结果 (表 1、2、3)表 1  1382名小学生各年龄组患龋情况年龄(岁 )受检人数患龋人数患龋牙数 患龋率 患龋者…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贫困山区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 ,我们于 2 0 0 0- 0 5对河北省井陉县山区农村 798名 2~ 6岁儿童做了调查 ,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随机对井陉县测鱼镇 7个自然村 798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 4 6 8人 ,女 330人 ,年龄 2~ 6岁。受检儿童均按《龋病、牙周病菌全国性统计规定调查标准》调查 ,只行视诊、探诊检查 ,未作X线片检查 ,龋失或充填者均计算为一个龋齿。2 结果表 1 各年龄组患龋情况年龄 (岁 )受检人数患龋人数患龋牙数患龋率 (% )受检者龋均2 170 15 17 8.82 0 .103 15 2 185 2 11.840 .3 5416785 2 685 0 .90 1.605 1…  相似文献   

18.
1992~ 1998年 ,作者对 5 0例习惯性单侧咀嚼患者和 90例正常咀嚼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调查对象5 0例习惯性单侧咀嚼患者 (除外强迫性单侧咀嚼 ) ,病史 1~ 10年 ,年龄 13~ 2 0岁 ,其中男 2 0例 ,女 30例 ,均无全身疾病 ,有早晚刷牙的口腔卫生习惯。5 0例正常咀嚼者 ,年龄和性别与调查组相同 ,亦均无全身性疾病 ,有早晚刷牙的口腔卫生习惯。1.2 调查方法用口镜、探针配合望诊和扪诊的方法在自然光线下对每个人进行口腔及颌面部检查 ,并记录检查结果。2 结果2 .1 患龋情况5 0例习惯性单侧咀嚼患者非咀嚼侧患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发育性偏颌畸形 (DLJD)患者咀嚼运动的特点 ,探讨偏颌畸形对咀嚼运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采集 35名咬合正常者及 2 8例DLJD患者左右侧咀嚼口香糖时的下颌运动信号。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咀嚼速度、幅度等特征值做组内及组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①DLJD患者左右侧咀嚼运动不对称 ,运动轨迹一致率为 6 5 8%~78 73% ,较咬合正常者 (91 93% )低 (P <0 0 1) ,其咀嚼环在冠状面内有 9例分布异常 ,7例咀嚼顺序反向。②偏颌者的下颌最大后退幅度及平均咀嚼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1) ,总位移、水平面内及咬合接触时的平均咀嚼速度也大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偏颌畸形使下颌咀嚼运动型及水平面内的咀嚼速度和位移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方法对852名年龄59~82岁的老年人牙周病状况及心血管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临床检查[包括心血管疾病史、超声心动图、血压、甲襞微循环和脑血流图(TCD)]。将受检者分为牙周病组(A组)和非牙周病组(B组),然后对两组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的心血管病患病率、甲襞微循环异常和TCD异常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B组,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牙周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二者间可以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