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表现为患者对事物有不准确的、消极的偏见看法。认知行为疗法(CBT)以认知治疗技术为基础,通过认知理论和行为治疗技术相互吸纳、相互补充形成的系统的心理治疗法,强调调整心理障碍中认知的重要地位。其目的是减轻认知修改过程的痛苦,重新调整与现实的想法,帮助抑郁症患者重新构建认知结构、评价自己、改变认知、纠正不良的情绪或行为,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以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舒心运动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康复治疗模式。方法采用以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舒心运动疗法的康复治疗模式,对8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舒心运动疗法,另85例患者只作舒心运动疗法,设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用综合功能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经过3个月,以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舒心运动疗法康复治疗模式进行康复的疗效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以认知行为干预与舒心运动疗法相结合康复治疗模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效果明显,在基层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焦虑症患者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69例焦虑症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37例患者采用认知行为治疗,B组32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其中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要优于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结论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焦虑症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230-232
目的为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探讨阿立哌唑、认知行为联合应用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7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病床单双号分为药物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药物对照组口服阿立哌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精神恢复有效率为94.3%较对照组80.0%好,观察组患者疾病症状、认知能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好(P<0.05);治疗前两组PANSS、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好(P<0.05)。结论临床对精神分裂首发患者采用阿立哌唑、认知行为联合应用治疗疾病,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精神病学家A.T.贝克教授针对抑郁症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技术——认知疗法。近年来,认知治疗技术已同各种行为治疗技术相结合,而形成了一种理论和实践体系——认知行为疗法[1]。认知行为疗法是新兴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从认知角度入手,应用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中药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HAMA得分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后观察组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单用认知行为治疗惊恐障碍有一定疗效,但中药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前后妊娠期阑尾炎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知和遵医行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2例妊娠期阑尾炎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后调查评定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手术认知与遵医行为在干预前、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就诊次数、配偶及父辈们的影响及生育与否对认知和遵医行为有明显影响.[结论]适宜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知和遵医行为,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8例,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认知行为的差异。结果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价患者认知行为,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认知行为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对疾病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认知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糖尿病(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把99例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9)和对照组(n=50),两组均给常规降血糖治疗和护理,其中干预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应用自制依从性问卷进行评定,并检测空腹血糖。结果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干预组较对照组血糖控制更理想(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提高DM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住院治疗3个月;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3周后增加认知行为治疗,持续12周,出院后持续随访1年,每月集中一次认知...  相似文献   

11.
唐慧  黄擎  温艳丽  徐勃  王元银 《安徽医药》2013,17(10):1690-1691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治疗在孕期口腔保健干预,以及孕妇对疼痛焦虑情绪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的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并自愿接受孕期口腔保健的80名孕妇作为观察组,此组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干预;随机选择同期在该院产检并自愿接受孕期口腔保健的8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该组不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干预。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以及孕期口腔疾病的发展结果对照表对两组孕期焦虑和121腔保健进行评估。结果孕36-37周时观察组焦虑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孕期口腔疾病控制率达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缓解孕妇对口腔疾病及疼痛的焦虑,运用认知行为效法配合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邱玉珠 《海峡药学》2007,19(11):72-73
本文对60例精神分裂症女性病人随机分二组给奥氮平、冬眠灵治疗8周,并且比较病人在治疗前后护理观察量表(NO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认知因子得分情况,探讨奥氮平对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临床护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奥氮平组病人的行为较对照组明显好转,而且这种行为好转与病人的认知改善有直接关系。这一结果对今后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理解行为护理与认知的关系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认知行为技术在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突出,已成为目前死亡常见原因之一。经过现代治疗,采用手术、化疗、放疗联合治疗,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及延长寿命,甚至有些患者可以长期存活。癌症患者病程长,化疗毒副作用大,患者难以接受。运用认知行为技术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与悲观情绪,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观念,打破认知和情绪障碍间的恶性循环,使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很好的效果。1认知行为疗法的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原理是,凡是情绪或行为均与其认知有关,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观念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心情与行为,患病是产生行为和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在维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合并认知行为护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第8周采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护理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第8周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4周、第8周研究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第4周、第8周DAS总分及DAS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4周、第8周DAS总分、完美化因子、依赖性因子、认知哲学因子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8周,吸引和排斥因子、强制性因子、自主性态度因子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知矫正治疗能改善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短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个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艾斯西酞普兰与单用艾斯西酞普兰治疗对于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把符合国际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20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研究1组[短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组(SGCBT)]和研究2组[个体认知行为治疗组(CBT)],每组40例。对照组仅使用艾斯西酞普兰,研究1组使用SGCBT联合艾斯西酞普兰,研究2组采用CBT联合艾斯西酞普兰,共观察8周,使用老年抑郁量表(GDS)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比较。结果8周后,3组的治疗均有效,其中研究1、2组与对照组的HAMD和G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GCBT组在第2周较CBT组HAMD的减分较低,第3~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住院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方法较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更佳,其中SGCBT比CBT起效更快,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12周,以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病情,计算复发率;以自制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复发率为0,干预8周PANSS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12周PAN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1.4%(5/44)。12周末两组依从性评分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与安眠药物及安慰剂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8名失眠症状患者分别采用认知行为、药物、安慰剂治疗8周。疗效评定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分析。统计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认知行为疗法起效时间虽慢,但远期效果好,安眠药物对睡眠改善起效快,短期效果好,但长期疗效欠佳。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患者有很好的远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实施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以上述治疗为基础,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对两组精神症状及各项指标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与8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物质生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认知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防复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认知行为治疗对其复吸的影响。方法:将强制戒毒的60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对治疗组进行治疗,出所后两组追踪6个月。观察操守、复吸、曾在访及失访情况。结果:两组操守、复吸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曾在访后失访例数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海洛因依赖者强制脱毒后的康复有一定影响,对其操守和复吸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病例均选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艾斯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分析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3%)较对照组(58.1%)更高,HAMD评分较对照组更低,统计学分析显示P <0.05。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