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黄芩中的新黄酮——甘黄芩甙元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从唇形科植物甘肃黄芩(Scutellaria rehderiana Diels)的根中分得五种黄酮类成分。其中一个新黄酮类化合物(Ⅰ)命名为甘黄芩甙元(ganhuangenin)其结构测定为5,7,3′,6′-四羟基-8,2′-二甲氧基黄酮,其余四种分别鉴定为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黄素和千层纸甲素。  相似文献   

2.
滇黄芩中新黄酮成分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碧煌  刘永漋 《药学学报》1989,24(3):200-206
从唇形科植物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的根中分得八种黄酮类成分(Ⅰ~Ⅷ)。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2S)-2′,5,6′-三羟基-7-甲氧基双氢黄酮-2′-O-β-D-葡萄吡喃糖甙(Ⅰ)和(2 R,3 R)-2′,3,5,7-四羟基双氢黄酮(Ⅱ);其余六种为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5,7,8-三羟基双氢黄酮(Ⅲ)、(2S)-2′,5,6′,7-四羟基双氢黄酮(Ⅳ)、(2 R,3 R)-2′,3,5,6′,7-五羟基双氢黄酮(Ⅴ)、2′,5,6′,7-四羟基黄酮(Ⅵ)、去甲汉黄芩素(Ⅶ)和千层纸甲素(Ⅷ),此六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作者等曾从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数种单体。本文报道,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到9种新的黄酮和3种已知黄酮成分。经化学与光谱(UV、IR、MS、[~1H]-和[~(13)C]-NMR)确定9种新的黄酮分别为5,7,2′-三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5,2′,  相似文献   

4.
滇黄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滇黄芩 (ScutellariaamoenaC .H .Wright)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5 ,7 二羟基 6 甲氧基二氢黄酮 (dihydrooroxylinA ,Ⅰ )、5 ,7,4′ 三羟基 8 甲氧基黄酮 ( 5 ,7,4′ trihydroxy 8 methoxyflavone ,Ⅱ )、千层纸素A(oroxylinA ,Ⅲ )、汉黄芩素 (wogonin ,Ⅳ )、白杨素 (chrysin ,Ⅴ )、黄芩素 (baicalein ,Ⅵ )、去甲汉黄芩素 (norwogonine ,Ⅶ )、( 2S) 5 ,7,2′ ,6′ 四羟基二氢黄酮 [( 2S) 5 ,7,2′ ,6′ tetrahydroxyflavanone ,Ⅷ ]。 结论化合物Ⅰ、Ⅱ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5.
中间锦鸡儿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施蛟  陈博  孙智华  胡昌奇 《药学学报》2003,38(8):599-602
目的研究中间锦鸡儿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法、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间锦鸡儿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3,3′-二甲氧基黄酮(1),3,5,7,8,4′-五羟基-3′-甲氧基黄酮(2),槲皮素(3),柠檬黄酮醇(4),槲皮素-3-甲醚(5),2(S)-7,3′,5′-三羟基二氢黄酮(6),5,7,3′,4′-四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7),紫铆查尔酮(8),甘草素(9)和5,7,4′-三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其余皆首次从中间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从D.pedicellata中分离出三个新化合物,一个查尔酮,isodidymocarpin-A(Ⅰ)和两个黄酮,didymocarpin(Ⅱ)和didymocar-pin-A(Ⅲ)。其结构已经确定。本文介绍有关Ⅰ和Ⅱ转变成Ⅲ的工作。将Ⅰ用硝酸氧化得2′,5′-二甲氧基-4′-羟基-3′,6′-喹啉并查尔酮(Ⅳ),再经二氯化锡还原得6-甲氧基-5,7,8-三羟基黄酮(Ⅴ),后者甲基化得5-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Ⅵ),经硝酸氧化成6,7-二甲氧基-5,8-喹啉并黄酮(Ⅶ),后者用亚硫酸钠还原得Ⅲ。Ⅱ甲基化得5,6,7,8-四甲氧基黄酮(Ⅷ),经硝酸氧化得Ⅶ,后者再经亚硫酸钠还原得Ⅲ。令人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7.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对黄芩属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D.Don)的抗肿瘤活性部位(氯仿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干燥药材,经石油醚、氯仿、正丁醇分步萃取,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 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3,4二羟基苯甲酸(2)、对羟基苯乙酮(3)、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4)、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5)、5,7,4′三羟基黄酮(6)、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7)、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7、8为半枝莲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从毛菊苣的根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旋覆花素(2)、山莴苣苦素(3)、咖啡因(4)、香草醛(5)、3,4,5-三甲氧基-桂皮酸甲酯(6)、5,8,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7)、5,8,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8)和黄芩苷(9)。其中化合物2、6、7、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9.
粘毛黄芩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粘毛黄芩 (ScutellariaviscidulaBge )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千层纸素A(oroxylinA ,Ⅰ )、汉黄芩素 (wogonin ,Ⅱ )、白杨素 (chrysin ,Ⅲ )、5 ,7,4′ 三羟基 8 甲氧基黄酮(5 ,7,4′ trihydroxy 8 methoxyflavone,Ⅳ )、黄芩素 (baicalein,Ⅴ )、粘毛黄芩素Ⅲ (viscidulinⅢ ,Ⅵ )、粘毛黄芩素Ⅰ (viscidulinⅠ ,Ⅶ )、汉黄芩素苷 (wogonoside,Ⅷ )。结论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穿心莲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C  Wang ZT 《药学学报》2011,46(3):317-321
为研究常用中药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根的化学成分,运用各种色谱方法从安徽临泉产穿心莲根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8个化合物,其中20个黄酮:5,5'-二羟基-7,8,2'-三甲氧基黄酮(1)、5-羟基-7,8,2',6'-四甲氧基黄酮(2)、5,3'-dihydroxy-7,8,4',-trimethoxyflavone(3)、2'-羟基-5,7,8-三甲氧基黄酮(4)、5-羟基-7,8,2',3',4'-五甲氧基黄酮(6)、wightin(7)、5,2',6'-trihydroxy-7-methoxyflavone 2'-O-β-D-glucopyranoside(8)、5,7,8,2'-四甲氧基黄酮(10)、5-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1)、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2)、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3)、5-羟基-7,8,2',5'-四甲氧基黄酮(14)、5-羟基-7,8,2',3'-四甲氧基黄酮(15)、5-羟基-7,8,2'-三甲氧基黄酮(16)、5,4'-二羟基-7,8,2',3'-四甲氧基黄酮(17)、二氢黄芩新...  相似文献   

11.
藜芦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L.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成分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藜芦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异鼠李素(3-methoxylisorhamnetin,1)、异鼠李素(isorham-netin,2)、3-甲氧基槲皮素(3-methoxylquercetin,3)、槲皮素(quercetin,4)、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5)、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5,7-trihydroxy-3′,5-′dimethoxylflavone,6)、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3-′methoxyl-fla-vone,7)、5,7,3′,4′-四羟基黄酮(5,7,3′,4-t′etrahydroxyflavone,8)、5,7,3′,5′-四羟基黄酮(5,7,3′,5-′tetrahydroxyflavon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对野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首先,采用95%乙醇组织破碎提取得到野菊花总提取物,然后用石油醚、石油醚∶乙酸乙酯(80:20,v/v)、乙酸乙酯、乙酸乙酯:95%乙醇(80:20,v/v)梯度萃取,再利用硅胶、ODS、SephadexLH-20等色谱层析方法对石油醚:乙酸乙酯(80:20,v/v)部位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单体,并通过NMR、MS、IR、UV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7,4′-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小麦黄素);5,7,4′-三羟基黄酮(2,芹菜素);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3).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石吊兰素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抗结核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吊兰素是从苦苣苔科Gesneriaceca植物吊石苣苔Lysionotus paucifloua Maxim中分得的一种黄酮化合物,经鉴定其化学结构与从Iva nevadensis中分得的内华达素(Nevadensin)相同。化学名为5,7-二羟基-4′,6,8-三甲氧基黄酮(Ⅰ)。  相似文献   

14.
甘草叶中两个新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叶中分离到三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UV,MS,1HNMR)数据分析,分别确定为5,7,3′,4′-四羟基-3-甲氧基-5′-异戊烯基黄酮(Ⅰ),5,6,3′,4′-四羟基-3-甲氧基-6′-异戊烯基黄酮(Ⅱ)和槲皮素(Ⅲ)。Ⅰ和Ⅱ是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乌拉尔醇-3-甲醚(uralenol-3-methylether)和乌拉尔素(uralene)。Ⅲ在本种植物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D.Don)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半枝莲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素甲醚(physcion,1)、d-丁香脂素(d-syringaresinol,2)、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6,7,3′,5-′tetramethoxyflavone,3)、4′-羟基汉黄芩素(4-′hydroxywogonin,4)、6-甲氧基柚皮素(6-methoxynaringenin,5)、芹菜素(apigenin,6)、柚皮素(naringenin,7)。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前文连续报道自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叶中分得7个黄酮甙元、7个酚酸和黄酮甙类成分。本文继续报道该植物叶中的两个带有异戊烯基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根据化学试验和光谱分析,分别确定结构为3,5,7,4′-四羟基-3′-甲氧基-6-异戊烯基黄酮(Ⅰ)和5,7,3′,4′-四羟基-8-异戊烯基二氢黄酮(Ⅱ)。Ⅰ是新化合物,命名为甘草宁P-3′-甲  相似文献   

17.
粉枝莓中的两种新黄酮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淑荷  郑尚珍 《药学学报》2007,42(12):1288-1291
为研究粉枝莓(Rubus biflorus Buch)的化学成分,经柱色谱分离,从粉枝莓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8-甲基-6-异戊烯基-5,7-二羟基-5′-甲氧基-3′,4′-二氧亚甲基黄酮(A),和8-甲基-5′-异戊烯基-5-甲氧基-6,7-(2″,2″-二甲基吡喃)-3′,4′-二氧亚甲基黄酮(B),分别命名为粉枝莓素A和粉枝莓素B。化合物A和B为新的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芫花醋炙品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药用植物资源。方法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醋炙芫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芫花素(genkwanin,1)、3′-羟基芫花素(3′-hydroxy-genkwanin,2)、芹菜素(apigenin,3)、洋芹素-4′,7-二甲醚(4′,7-dimethylapige-nin,4)、椴苷(kaempferol-3-β-D-(6-O-trans-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5)、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5-dihydroxy-3′,7-dimethoxyflavone,6)、4′,5,7-三甲氧基黄酮(4′,5,7-trimethoxyfla-vone,7)、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8)、3′,4′,5,7-四甲氧基黄酮(3′,4′,5,7-tetramethoxyflavon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芫花醋炙品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为首次从瑞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芫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剑叶血竭素国产血竭中一个新的二聚查耳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国产商品血竭的活性成分。方法 用甲醇提取,SephadexL-20,MCIgel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用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国产雨林牌血竭的甲醇浸提物中得到9个查耳酮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2,4,4′-三羟基二氢查耳酮基)]-1-对羟基苯基-3-(2-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烷(1),2′-methoxysocotrin-5′-ol(2),socotrin-4′-ol(3),2-甲氧基-4,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4),2,4,4′-三羟基二氢查耳酮(5),2,4,4′-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查耳酮(6),2′,4′,4-三羟基查耳酮(7),2-甲氧基-4,4′-二羟基查耳酮(8),2′-甲氧基-4′,4-二羟基查耳酮(9)。结论 1为一新的查耳酮二聚体,命名为剑叶血竭素(cochinchinenin),2-9为首次从该血竭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黄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从我国内蒙古赤峰地区产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中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经UV,IR,~1H-NMR,~(13)C-NMR,MS鉴定,晶Ⅰ和晶Ⅱ为千层纸素-A(oroxylinA)和汉黄芩素(wogonin),晶Ⅲ和晶Ⅳ为(2S)-5,7,2′,6′-四羟基双氢黄酮(tetrahydroxyflavanone)和(2R,3R)-3,5,7,2′,6′-五羟基双氢黄酮(pentahydroxyflavanone).其中晶Ⅲ和晶Ⅳ系国内首次从正品黄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