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提出SLE患者最佳受孕时机和孕期的治疗监护,预防妊娠合并SLE的恶化及SLE对妊娠的不良影响,以提高围产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妊娠合并SLE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妊娠合并SLE患者,14例病情处于缓解期或控制期的患者,仅1例双胎妊娠发生早产,新生儿窒息0例,1例孕妇狼疮性肾炎加重,子痫前期0例;11例病情未控制或有SLE活动者,发生早产4例,新生儿窒息2例,孕期发生狼疮性肾炎3例,血小板减少3例,子痫前期2例。结论SLE患者应首先控制疾病的活动,在产科医师及风湿免疫科医师的指导下受孕,妊娠期加强胎儿监护及SLE疾病的监测、治疗。泼尼松是目前安全可靠的妊娠期治疗及预防SLE恶化、控制SLE活动的首选药物。SLE孕妇应加强孕期的监护,争取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1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国贵  黄传富 《华西医学》1991,6(2):150-151
本文报告SLE合并结核14例,按SLE治疗无效,经配合抗结核治疗有效10例;死亡4例(28.6%),均为晚期SLE之严重合并症。通过临床分析,对SLE合并结核感染的诊断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79例SLE患者血清、48例其他系统性风湿病患者和52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ARPA。同时采用ELISA检测79例SLE血清中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结果79例SLE患者中ARPA阳性9例,对诊断SLE的敏感性11.4%,特异性100.0%,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RPA、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其中一项阳性的血清有59例,阳性率为74.7%。结论ARPA与SLE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SLE的临床诊断。联合检测ARPA与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可以提高血清学诊断SLE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巨核细胞抗体,以探讨SLE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6例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血清抗巨核细胞抗体,并与30例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血清抗巨核细胞抗体阳性在36例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占7例(19.4%),在30例血小板计数正常的SLE患者中有2例(6.7%),及在正常人中有1例(3.3%),后者与SLE伴患者血小板减少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但伴有或不伴有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 :SLE患者血清存在抗巨核细胞的自身抗体,并与部分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有关,应扩大病例数作出肯定结论 ,进一步了解SLE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过程中存在T细胞亚群功能失衡和细胞因子网络失调,但各细胞亚群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无统一认识。本研究利用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辅助T细胞(Th) 1/Th2、细胞毒T细胞(Tc) 1/Tc2 ,以探讨SLE患者外周血Th1/Th2、Tc1/Tc2的变化及与SLE活动性的关系。一、对象和方法1 对象:SLE患者30例,女2 9例,男1例,年龄17~4 8岁,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采用1992年欧洲SLE活动性评分标准[1] 分组,其中,活动性SLE患者未用皮质激素18例,非活动性SLE 12例。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能够导致患者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肺动脉高压(PH)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之一。分析 SLE 患者合并 PH 的临床特点,讨论 PH 在 SLE 患者中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我院就诊的 SLE 患者,初诊并未经过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100例 SLE 合并 PH 患者,并与同期100例无 PH的 SLE 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LE 患者合并 PH 的100例患者年龄14~77岁,平均(33.1±12.3)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92例。雷诺现象、间质性肺炎、心包积液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等因素与 SLE 患者发生 PH 呈正相关(P <0.05)。结论 SLE 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 PH 中的较常见疾病,对于出现雷诺现象、间质性肺炎、心包积液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 SLE 患者应警惕发生 PH 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83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H水平。结果:SLE组血清G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SLE组GH水平显著高于静止期SLE组(P<0.05);83例SLE患者血清GH水平与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753,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GH水平较正常人高,且与病情活动有关,可将GH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GH在SLE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阳性检出率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2例SLE患者为实验组其中包括54例活动组SLE和38例非活动组SLE,健康者18例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检测.结果 92例SLE患者中,ANCA阳性22例,阳性率23.9%.其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免疫荧光核型分布特征及其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2年8月期间于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0例SLE患者作为SLE组,以同期收治的50例非SLE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非SLE组、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多重微珠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血清ANA阳性表达情况,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法检测ANA免疫荧光核型,比较三组ANA阳性率,分析不同临床特征SLE患者ANA阳性率、ANA免疫荧光核型分布情况。根据SLE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分为SLE活动组111例、SLE非活动组189例,比较两组ANA阳性率和免疫荧光核型分布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ANA预测SLE患者病情发展的价值,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LE患者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腹部并发症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护士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腹部并发症临床多样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LE腹部誓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SLE腹部并发症及SLE病情得到控制,1例绞窄性肠梗阻行手术切除后病情稳定,1例急性腹膜炎行手术探查后病情稳定,1例死亡。结论:SLE腹部并发症预示病情危急,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选择恰当治疗措施,疼痛护理及心理疏导对该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79例SLE患者血清、48例其他系统性风湿病患者和52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ARPA.同时采用ELISA检测79例SLE 血清中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结果 79例SLE患者中ARPA阳性9例,对诊断SLE的敏感性11.4%,特异性100.0%,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RPA、抗dsDNA抗休和抗Sm抗体其中一项阳性的血清有59例,阳性率为74.7%.结论 ARPA与SLE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SLE的临床诊断.联合检测ARPA与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可以提高血清学诊断SLE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巨核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探讨SLE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方法根据血小板减少相关实验室指标和骨髓检查结果对176例SLE伴发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分析,并与32例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对比分析。结果176例SLE患者中有64例(36.4%)伴发血小板减少,其中血小板轻度减少48例(75%),重度减少16例(25%)。与32例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对照,伴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浆膜炎发生率高,肾脏损害程度较重,狼疮病情活动程度更高,补体C3水平在血小板减少组明显低于血小板正常组(P〈0.05)。SLE伴血小板减少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较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明显减少(P=0.001),但其中幼稚巨核计数较血小板正常组增多(P=0.019),而产板巨核细胞计数较血小板正常组患者明显减少(P=0.000)。结论SLE伴发血小板减少多见于活动性病情严重的患者,其巨核细胞数量减少,分化中以幼稚巨核细胞为主,产板型巨核细胞则明显减少,提示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成熟障碍与SLE伴发血小板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在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细菌感染与SLE活动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5月期间南京总医院就诊的健康体检者30例,SLE患者34例[其中SLE疾病并发细菌感染组12例(其中并发肺炎3例,其他部位细菌感染9例),按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index,SLE-DAI)分为SLE活动组12例(SLE-DAI≥9分)和SLE稳定期组10例(SLE-DAI9分)]。各组分别进行血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检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并计算出CD64指数(CD64I)及最佳临界值。筛选出诊断SLE并发细菌感染的差异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CD64I联合其他指标判断SLE并发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 SLE并发细菌感染组CD64I(0.47±0.40)明显高于SLE活动期组(0.17±0.13)、稳定期组(0.14±0.09)及健康对照组(0.12±0.64)(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64I判断SLE并发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1.8%和80.0%。结论与3个炎性指标相比,中性粒细胞CD64I对判断SLE并发细菌感染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有望用于SLE活动期患者与并发细菌感染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作者比较了抗双链DNA的IgM和IgG类抗体升高在预测SLE复发中的价值,并且分析了是否IgM类抗-dSDNA升高伴随SLE特异的临床表现。作者研究了72例SLE患者,并从这72例患者中选出34例在研究开始或SLE复发时IgMds-DNA抗体阳性的病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所有72例病入至少每3周进行一次检查,并根据症状计算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作者通过用ELISA方法和125IFars实验检测血清IgG、IgM类抗ds-DNA抗体。125IFarr实验并不是型特异的,但可以检测IgG和IgM类抗ds-DNA抗体。在研究阶段,34例SLE病入中有18例复发了26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持续性低补体血症的临床特点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76例SLE病人 ,C3 或C4 低于正常持续6个月或以上称持续性低补体血症 ,按SLEDAI活动积分增加6点或以上称复发 ,分析SLE持续性低补体血症的临床特点及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76例SLE病人中 ,共有28例(36.8%)存在持续性低补体血症,其发生与病人性别 ,年龄、确诊时SLEDAI积分 ,肾脏受累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等无关 ,持续性低补体血症期间 ,28例中12例 (42.9% )有器官受累 ,而无持续性低补体血症的48例中 ,仅6例 (12.5% )有上述器官受累 ,p<0.01;共有26例SLE病人29例次复发 ,持续性低补体血症有11例(37.9 %)出现14例次SLE复发 ,而无持续性低补体血症组有15例 (31.2 % )出现15例次SLE复发 ,p>0.05。结论 SLE病人出现持续性低补体血症期间 ,器官受累较多见 ,持续性低补体血不是预测SLE复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0例男性SLE及同期住院,年龄和病程相匹配的60例女性SLE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和治疗反应。结果:男性SLE肾损,盘状红斑,间质性肺炎发病率较高(P<0.05),而蝶形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疼痛,抗dsDNA,SmiAb的阳性率低于女性;男性SLE治疗效果差。结论:男性与女性的SLE表现有区别,男性SLE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回顾分析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资料。10例SLE患者合并肝损害误诊为病毒性肝炎5例,肝硬化2例,脂肪肝1例,慢性肝炎1例,药物性肝损害1例。若对SLE肝损害认识不足,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18.
作者采用免疫核糖染酸(jRNA)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83例,并以病情类似的SLE患者63例作对照治疗。结果发现iRNA有较好疗效。83例SLE患者均符含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健康人血浆中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CPCR)水平,通过统计分析,探讨sECPCR在SLE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 ISA)测定48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NC)组血浆中的sECPCR水平。结果SLE患者与NC组的sECPCR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SLE合并血栓及无血栓患者血浆的sECPCR水平均高于NC组(P<0.005,P<0.001),且SLE并发血栓的sECPCR水平及SLE无血栓患者的sECPC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SLE尿蛋白阳性与SLE尿蛋白阴性的sECPCR水平均高于NC组(P<0.001,P<0.005),SLE尿蛋白阳性的sECPCR水平高于SLE尿蛋白阴性的sECPCR水平(P<0.005)。结论sECPCR与SLE患者发生血栓无直接关系,可能参与SLE患者的炎症反应过程,其水平与炎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尿道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146例SLE患者的血清、痰及眼、尿道分泌物中的人型支原体及溶脲脲原体DNA进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并对其中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本组SLE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106例,其中伴尿道感染76例(71.7%);阴性40例,伴尿路感染14例(3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LE活动期110例中,支原体感染阳性90例(81.8%);SLE稳定期36例中,阳性16例(4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感染是SLE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