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管理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在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中国中等城市社区卫生中心辖区内,2011 年 2 月至 2014 年 2 月已确诊恶性消化道肿瘤且存在抑郁、焦虑状态患者 89 例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者采用口服帕罗西汀药物治疗联合社区综合防治管理进行心理干预。分别对治疗前后进行 SCL-90、SAS、SDS、FACT-G 测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社区消化道肿瘤患者社区综合管理联合帕罗西汀前 SCL-90 评分显示, 确实存在着抑郁及焦虑状态。患者经社区综合管理联合帕罗西汀前后 SCL-90 评分比较,提示社区综合管理联合帕罗西汀对 SCL-90 各项评分均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社区综合管理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抑郁及焦虑评分对比: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联合治疗后 SAS、SDS、FACT-G 评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社区综合管理联合帕罗西汀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治疗中有积极作用,能显著提高恶性消化 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静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3):1108-110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6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对照组不干预。2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以评估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入院焦虑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焦虑值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焦虑值比干预组高;组内比较干预组术前焦虑值低于入院焦虑值(P<0.01),对照组术前焦虑值高于入院焦虑值(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前焦虑心理,对剖宫产患者应实施全面的、多层次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早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2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术后绝望、依赖、恐惧、抑郁和焦虑心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作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调查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领域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疲乏、疼痛、睡眠障碍、食欲减弱、便秘和腹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观察组患者术后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负性心理行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姑息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8例明确诊断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姑息性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评分及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分间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D-RISC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及PQSI总分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姑息护理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心理干预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自愿参与的原则分为2组,干预组64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同时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SCL-90评分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敌对等6项因子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评估心理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12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分别进行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并根据WHO-QOL及SCL-90标准进行测评。结果:WHO-QOL:干预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的各维度,除独立性和精神/宗教/个人信仰维度外,其余各维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干预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SCL-90评分各个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术后恶性肿瘤患者,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海坤失眠治疗仪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卒中后失眠的效果。方法 110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中西医对症基础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海坤失眠治疗仪治疗,观察组56例再联合心理疏导干预,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2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54例(96.43%),对照组总有效47例(87.04%)。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海坤失眠治疗仪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卒中后失眠效果肯定,提示心理干预有良好的改善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335例60岁以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68)常规治疗;研究组(n=16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全面全程心理干预;于入院和出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定分析,并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SCL-90各因子评分无差异;出院时,两组评分均有改善(P〈0.01),除精神病因子外,研究组SCL-90各因子评分改善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敌对因子是两组改善比率差异最大的因子;出院时SCL-90各因子分值仍高于中国常模。结论对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减少患者敌对、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医护关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心理剧对抑郁症患者情绪自我效能、自杀意念、心理困扰的影响。方法 抑郁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为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及健康教育治疗2个月,观察组另予以心理剧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情绪状态、情绪自我效能感、自杀意念、心理困扰。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治疗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易怒情绪效能感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自杀意念中绝望、乐观因子评分及总分、掩饰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心理困扰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 心理剧治疗抑郁症可有效地减轻抑郁症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情绪自我效能感,减轻自杀意念与心理困扰等,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改善离异家庭青少年不良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的作用.方法对124例离异家庭青少年进行精神卫生(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经济状况等调查,作多相关分析;把60例SCL-90因子分显著高出常模的个案,分为相匹配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12~18个月的综合干预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离异家庭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度与SCL-90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P<0.001),干预后,干预组的SCL-90总分和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其社会支持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离异家庭青少年的不良心理,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9)给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试验组(n=51)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8周为1疗程。8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心理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SF-36总评分及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精神健康(MH)、社会职能(SF)、躯体疼痛(BP)和活力(V)的平均评分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邹清  杨宇翔  李林鲜  常海鸥 《海南医学》2012,23(15):132-134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宣教对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9例与观察组19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健康宣教,并将两组患者宣教前及宣教后4周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采用SCL-90和SF-36量表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宣教后4周的SCL-90和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不同时段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健康宣教对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佳,其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构式心理干预在围术期乳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在围术期乳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接受乳癌根治手术的早期(Ⅰ~Ⅱ期)乳癌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干预组手术前给予45min的结构式心理干预,未干预组不实行心理干预,用Zung焦虑量表(SAS)、Zung抑郁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特制应对量表(TCSQ)、皮肤电测试仪,在入院后和手术后对患者心理状况、交感神经紧张度进行测试,并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血检测氢化可的松(Cortisol)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SCL-90量表得分及消极应对(NC)得分均低于未干预组(P<0.01),SES、积极应对(PC)得分、皮肤电阻(PI)数值明显高于未干预组(P<0.01,P<0.01,P<0.05),Cortisol水平低于未干预组(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Cor-tisol水平呈下降趋势,而未干预组术前术后Cortisol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乳癌患者的心理、行为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依就诊顺序分为行为干预组(n=40)和药物治疔组(n=40)2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健康状况问卷(SF-36)、症状白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结果 干预组与药物组6月后SF-36评分比较[(84.7±16.2)分,(68.3±10.6)分,P<0.01];治疗6月后SCL-90评分比较[(83.5±4.2)分,(148.6±3.2)分,P<0.01];EPQ评分N因子比较[(43.8±4.2)分,(52.8±3.1)分,P<0.01];HAMA评分比较[(10.4±3.4)分,(15.1±5.1)分,P<0.01];HAMD评分比较[(11.4±3.8)分,(17.9±4.6)分,P<0.01],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行为干预有助于减轻冠心病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水平,提高冠心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林育慧 《中外医疗》2016,(30):156-158
目的:探究户外运动对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60例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膳食和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户外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因子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S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均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及总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户外运动结合相关基础护理干预可调节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评估200例SLE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并与国内常模相比较。结果 SLE患者的各个SCL-90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而SLE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LE患者SCL-90总评分与SF-36各维度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SLE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均较低,护理人员应采取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对胸外科患者的干预效果,为今后临床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至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外三科住院治疗行择期胸外科手术的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干预组(n=86)和对照组(n=30)。计算患者术前SCL-90量表及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得分,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干预组患者划分心理护理等级,采取相应的分级护理策略进行干预,在术后出院前再次评估SCL-90量表及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得分,同时比较术后恢复活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前干预组的SCL-90平均得分为(1.79±0.48)分,匹兹堡睡眠指数得分为(2.96±0.44)分;对照组SCL-90平均得分为(2.96±0.44)分,匹兹堡睡眠指数得分为(3.21±0.48)分,干预组及对照组得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级心理护理干预,出院前干预组SCL-90平均得分及匹兹堡睡眠指数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心理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术后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效果优于普通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8.
钟凯  曹建芬  李蓉 《吉林医学》2010,(35):6553-6556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期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55例IVF-ET患者(IVF-ET患者组)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变化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并与147例普通育龄妇女对照。IVF-ET患者组中218例(IVF-ET干预组)助孕治疗前接受健康教育,137例(IVF-ET对照组)未参与健康教育,355例患者在IVF-ET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IVF-ET患者组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分均高于普通育龄妇女组。IVF-ET干预组人际关系、焦虑、恐惧、偏执等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IVF-ET干预组的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和敌对因子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患者较普通育龄妇女在心理问题和行为变化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黄凌谊  张翔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68-296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提高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94例残疾人评估心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前、后残疾人的(SCL-90)各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狂犬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方法收集32例狂犬病患者60例家属(狂犬病组)的资料,并选择感染科非狂犬病患者家属(对照组)60例,用自制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对狂犬病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狂犬病组家属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家属焦虑、抑郁、愤怒、无助和自责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后狂犬病组家属SCL-90中的躯体变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及其他因子得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狂犬病患者家属存在焦虑、抑郁、愤怒、无助和自责,针对其心理问题做相应的干预,可以帮助其安全、平稳地度过这一非常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