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李发枝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配伍精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提供相应的用药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河南尉氏县在2007年10月—2011年7月期间接受李发枝教授治疗过的艾滋病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患者,将全部病例录入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利用复杂网络分析算法和复杂网络分析系统进行中药配伍规律研究.结果: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得出,本次研究中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核心药物为黄芩、甘草、红花、车前子、全瓜蒌、当归、龙胆草;核心处方为龙胆泻肝汤加减和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减.结论: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以清热利湿活血为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采用水针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73.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针灸加臂丛神经封闭治疗HIV携带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李敏  刘金喜 《中国针灸》2002,22(4):21-29
方法:采用针灸加臂丛神经封闭及单纯针灸和单纯封闭治疗HIV携带者患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留神经痛60例。通过分组对照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分析。结果:认为针灸中臂丛神经封闭的方法对机体免疫力低下所伴发的严重带状疱疹后遗留的神经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安全、经济、易推广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与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加刺络拔罐放血,疗程均为7天。结果治疗组的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50%结痂时间、全部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止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30天后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6.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内服联合针灸加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针刺为主治疗带状疱疹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运用针灸、刺血、拔罐及TDP局部照射等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综合运用针灸、刺血、拔罐及TDP局部照射等疗法治疗带状疱疹35例,疗程7天。结果:35例中,痊愈30例,明显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痊愈率85.7%。结论:针灸、刺血、拔罐及TDP局部照射等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疗程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消耗资源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带状疱疹及避免其后遗神经痛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取点刺放血配合足部穴位按压法;对照组取常规药物治疗。治疗7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1.4%);对照组治愈率(35.4%),P〈0.01。观察组第一疗程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点刺放血配合足部穴位按压法治疗带状疱疹比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灸配合汤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消炎痛口服、弥可保注射液肌注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采用围刺结合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患者30例,以10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11例患者在1个疗程内治愈,8例患者在2个疗程内治愈,9例患者在4个疗程结束时治愈,余下2例经治疗9天和14天后感觉效果不佳,未继续治疗,总有效率93.3%。结论:围刺配合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良好,可缩短病程,无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遗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带状疱疹遗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两组分别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山栀子、当归、白芍、柴胡、云苓、白术、甘草、薄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和单纯伐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3%。对照组治愈率53%,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采用丹栀逍遥散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遗后神经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梅花针结合艾灸、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从门诊和住院部选取患者48例进行观察,梅花针、艾灸、穴位注射3种治疗相结合,1次/d,10次为1疗程。结果:48例中,治愈36例,占75%;显效7例,占15%;有效4例,占8%;无效1例,占2%,有效率为98%。结论:梅花针结合艾灸及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隔蒜围灸加围刺治疗带状疱疹与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8例)和对照组(154例),治疗组采用隔蒜围灸加围刺为主治疗的方法,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止疱、止痛、后遗神经痛等方面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愈显率为95.9%,对照组愈显率为52.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蒜围灸加围刺为主治疗带状疱疹,方法简便、安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电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9例,获得较好疗效,总有效率为93.1%.  相似文献   

14.
丹参川芎嗪联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静脉滴注联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丹参川芎嗪10mL静滴,1次/d;围刺治疗,1次/d。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300mg、维生素B120mg、腺苷钴胺片500μg,3次/d。2组均以治疗15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5%,对照组有效率70.0%。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丹参川芎嗪;围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带状疱疹的护理。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配合拔罐刺络放血,马齿苋水煎剂湿敷,对照组采用中药口服,马齿苋水煎剂湿敷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红斑消退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红斑消退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7)。结论:拔罐刺络放血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简单易行、见效快、无副作用,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带状疱疹的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A组)与治疗组(B组)。对A组的80例病人用西药治疗,口服维生素B1、伐昔洛韦、消炎痛,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并且用黄连炉甘石外洗;B组80例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刺络拔罐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5d作为1个疗程。结果:B组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以及总病程全部短于 A 组(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并且降低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配合毫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以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法:治疗组:使用火针点刺疱疹水泡部位,配合毫针围刺.观察组:单纯使用西药抗病毒药物治疗.均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3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组治愈好转率100%,后遗神经痛发生率1例,占0.7%.观察组治愈好转率94.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43例,占29.7%.结论:火针点刺配合毫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带状疱疹疗程,治愈率高,并能有效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加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放血加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加神经阻滞治疗能使疱疹尽早结痂并脱落,并能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与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比较,治疗效果显著,适宜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