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人体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为免疫原,经数次融合,从2000余杂交瘤中筛选出4B_3、2 F_7、6 H_(10)等一批与人体小细胞肺癌起反应的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其中的4 B_3和2 F_7经证实为小鼠IgG_(2a)型单抗,杂交瘤染色体数分别为105和101。在与24种瘤细胞株和正常  相似文献   

2.
对石蜡包埋常规切片组织学区别滤泡性淋巴瘤和滤泡性反应性增生,常常是相当困难的,甚至单克隆免疫表型也难以将二者容易地鉴别。为寻找一个单克隆抗体能在石蜡组织切片中对淋巴样细胞起反应,并用于鉴别证实细胞的增殖性质,作者用下列抗体检测了45例滤泡淋巴瘤和30例滤泡反应性增生。其抗体为:L_(26),B_2,MT_1,MT_2和UCHL-1,所有切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体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为免疫原,从融合的杂交瘤中筛选出4B_3,2F_7和6H_(10)等一批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染色体数为101~105,分泌抗体都是鼠IgG_(2a)型在体外用ELISA进行的结合反应中,4B_3和2F_7只与小细胞肺癌细胞株起反应,而与肺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正常肺等无明显反应。在用细胞悬液滴的ABC染色法中,抗体与  相似文献   

4.
国外自80年代初期应用ABC方法于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以来,大大地推动了细胞学、免疫学及病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我室应用ABC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已标记了近万张组织切片或细胞滴片,比PAP方法敏感性高。为了解决进口试剂价格昂贵以及推广应用上的困难,我们从1985年起应用上海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自制的LAB系统(标记的卵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酶系统)进行免疫化学标记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单克隆抗体:B-Liu M,为生物素标记的抗单核细胞单克隆抗体,Liu M由本室自己制备(方法即将在上海医大学报发表)。生物素标记工作由上海医大化学教研室完成(方法将另有专文报道)。L_3B_12为抗淋巴造血系统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美国斯坦福大学病理系提供。  相似文献   

5.
前阶段的工作表明,阿霉素与维生素B_(12)混合后注射可减轻阿霉素的毒性而不降低其抑瘤效果。本文进一步探讨二药混合应用时对受试大、小鼠血清酶学及心肌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药物:盐酸阿霉素(Adriamycin HCl),为意大利Famitalia药厂Arcamone·F博士惠赠。维生素B_(12)是广州制药三厂(批号780920—3与无锡第四制药厂产品(批号781023)。  相似文献   

6.
以CNE_2细胞为免疫原,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获得3株杂交瘤细胞株。其相应分泌的A_3,B_5,A_5单克隆抗体均属小鼠IgG_1亚类。它们与CNE_2细胞呈阳性反应,与人ABO红细胞及混合淋巴细胞显示阴性反应;与9株不同来源的细胞系有交叉反应。其中A_3抗体的交叉较广(8/9)其次是A_5(6/9),B_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不同疾病阶段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36例原发性APL患者,从治疗前至维持完全缓解3年期间,每1~3个月检测这些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将初诊时、第1次完全缓解时、第1次完全缓解后6个月时、复发时以及第1次完全缓解维持3年时这5个时间点作为统计观察点,动态观察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的变化.结果:初诊时,36例APL患者中有27例(75.0%)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28例(77.8%)血清叶酸水平下降,所有36例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均升高.第1次完全缓解时,具有上述异常表现的患者人数较初诊时明显减少(血清铁蛋白P<0.05,血清叶酸P<0.01,血清维生素B_(12) P<0.01).随着治疗的进展,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逐渐趋于正常.第1次完全缓解后6个月时,大多数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均恢复正常.4例患者在维持完全缓解1年后疾病复发,其血清铁蛋白和维生素B_(12)水平均较复发前升高,而血清叶酸水平则较复发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维持完全缓解3年的患者,其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_(12)的水平均正常.结论:APL患者病程中存在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的动态变化.血清铁蛋白和维生素B_(12)水平的升高以及血清叶酸水平的降低均与APL的疾病活动状态和肿瘤负荷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5株单克隆抗体(下称单抗)与鼻咽癌组织和其他肿瘤组织的反应,并了解这些单抗所对应的抗原在肿瘤组织的定位及分布。结果表明,5株单抗均与鼻咽癌组织起反应,阳性率分别为H_3:78.38%,H_4:84.21%,H_5:91.43%,H_(12):67.57%,H_(13):70.27%,显示为膜荧光染色,在荧光表现形式上,鳞癌与腺癌不同。单抗与其他癌组织具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而与肉瘤组织无反应。 另外,检查3株单抗(H_3,H_4、H_(12))与鼻咽癌病人及鼻咽部正常人的脱落细胞的免疫组化反应,发现均能与鼻咽癌病人的脱落癌细胞发生反应而不与正常的鼻咽部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和红细胞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 B_(12)又称钴胺素,是体内生成红细胞的必须物质,传统上用于治疗恶性贫血,神经炎和神经萎缩等疾病。1980年以来,我校放射损伤教研室首先使用维生素 B_(12)局部湿敷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烧伤,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经观察维生素 B_(12)具有明显的镇痛,止痒,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我们从1985年9月至1990年9月用维生素 B_(12)注射液,复方维生素B_(12)溶液,复方维生素 B_(12)软膏1号油剂),复方维生素 B_(12)软膏Ⅱ号,共四个剂型,用于放射治疗皮肤损伤外用治疗,观察了67例病例,对照组64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其疗效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B_(12)对阿霉素减毒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前阶段研究表明维生素B_(12)可减低阿霉素的毒性而不减低其抗瘤活性。本文中,薄板层析和光谱分析表明:两药在体外混合并未产生任何新的化合物。动物实验表明单用阿霉素组小鼠肝匀浆细胞色素P_(450)含量降低,而合用维生素B_(12)则阻止了由阿霉素引起的P_(450)含量的降低,二组差异显著。在使用阿霉素早期,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代偿升高,但后期则趋于耗竭。合用维生素B_(12)减轻由阿霉素引起的这种酶活性耗竭的过程。阿霉素可诱导心肌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增高,然而维生素B_(12)可阻止阿霉素所致的心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升高。上述资料也许部份解释了维生素B_(12)对阿霉素的减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林娜青 《癌症》1992,11(6):497-497,490
阿霉素是一种对转移性乳癌有效的药物。但与剂量有关的心肌毒性限制了该药的长期使用。而THP阿霉素是一种新型蒽环类化合物。其体内外的抗肿瘤作用均等同或优于阿霉素。已经证实它对动物L_(1210)白血病、P_(388)白血病、B_(16)黑瘤、结肠癌 26、Lewis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血脂代谢的异常早就为人们所注意,但目前的结论尚不一致,我们对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蛋白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方法一、研究对象急性白血病20例,男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6.55岁(12~58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0例,男2例,女8例,平均年龄28.2岁(12~47岁)。按 FAB 分型:L_12例,L_26例,L_32例,女7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乙状结肠肿瘤(腹膜返折以上)术后盆部失败率低,故不考虑盆部照射。本文报告85例属B_(2,3)和C_(2,3)的腹膜返折以上的乙状结肠癌,分析了术后失败的类型及术后盆部照射的效果。本组起初均作了治疗性切除.凡有播散性病变、术后一月内死亡、有残存、接受了术前放疗以及在最初手术后复发者均不包括在内.术后4~6周用~(?)钴(3例)、6MV(1例)或45MV(13例)X线照射,多用前后平行对穿野(闭孔至L_5)。后来  相似文献   

14.
从食管癌高发区林县粮食中分离出19株圆弧青霉,从中随机选出4株(7B_3 26B_1155D_1 45A_2)在以甘露醇为碳源的Raulin-Thom培养基中,25℃培养14天。氯仿提取代谢物,得棕色粉沫。应用CHO细胞作为测试细胞株,用SCE和染色体畸变分析等遗传毒理学方法测圆弧青霉代谢物的诱变性。结果为:7B_3,155D_1,26B_1不加S时,不诱发CHO细胞SCE频率升高(P<0.001),并有剂量-效应关系。加S后,7B_3,155D_1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5.
转钴酶Ⅰ(Transcobalamin Ⅰ)和血清维生素B_(12)升高通常与粒细胞增生有关。作者报告2例转移癌患者维生素B_(12)和转钴酶Ⅰ水平极度升高,甚至超过粒细胞增生时最高水平,故不能用粒细胞增生症解释。1例为胃小弯腺癌,合併肝转移患者,另一例为结肠癌合併肺、肝转移患者。2例患者白细胞数均未超过10,700/毫升,而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分别达18,750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科运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并随访32例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的患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7~44岁,平均30.5岁。病变节段L_(2~3) 1例、L_(3~4) 2例、L_(4~5) 16例、L_5~S_1 13例。在经脊柱内镜治疗时L_(2~3)、L_(3~4)和L_(4~5)节段采用经椎间孔入路,L_5~S_1节段运用经椎板间入路进行手术。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本组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4.6±7.4) min。术后所有患者腰部疼痛,腿部疼痛、麻木,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减退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所有患者未发现严重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3个月出现责任间隙腰椎间盘突出,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手术翻修。VAS评分术前(6.33±1.63)分,术后3个月(3.67±1.34)分,术后6个月(1.45±0.82)分,术后12个月(0.93±0.31)分;术后不同时间段与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48.84±11.33)分,术后3个月(31.27±12.08)分,术后6个月(19.86±6.37)分,术后12个月(10.37±5.1)分。术后不同时间段与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运用MacNab评价临床疗效,优2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9%。结论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保留运动节段、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其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40例盲肠腺癌患者经右半结肠切除术后,接受局部放射治疗40~50Gy/4~5周,并每周合并用5-Fu的治疗结果。 40例患者男22例,女18例,中位年龄65岁(32~81岁)。34例接受辅助性治疗,其中12例为B_2期,10例为B_3期,5例C_2期,4例C_3期,另有3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多裂肌萎缩程度与椎管狭窄节段、狭窄程度和症状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116例于潍坊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为中央管型或侧隐窝型狭窄,其中男24例,女92例;平均年龄(54.04±4.31)岁;L_(3~4)狭窄11例,L_(4~5)狭窄86例,L_5~S_1狭窄19例。通过纳入者的腰椎MRI,测量L_(3~4)、L_(4~5)、L_5~S_1层面的多裂肌的横截面积(multifidus muscle cross-sectional area,CSA)、多裂肌的净横截面积(fat-free multifidus muscle cross-sectional area,FCSA),并计算CSA/FCSA数值以评估多裂肌萎缩程度,比较多裂肌萎缩程度与椎管狭窄节段、狭窄程度和症状侧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病变节段与非病变节段多裂肌萎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病变节段之间多裂肌萎缩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狭窄程度不同的患者多裂肌萎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椎管狭窄程度与多裂肌萎缩程度显著相关(r=0.842);双侧症状不对称者双侧多裂肌萎缩程度亦不对称(P=0.002)。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管狭窄节段较非狭窄节段多裂肌萎缩程度重,病变节段多裂肌退变程度与椎管狭窄程度显著相关,症状侧较对侧多裂肌萎缩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治疗L_(4~5)节段I度腰椎退变性滑脱的手术疗效。方法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Coflex治疗17例L_(4~5)节段I度退变性滑脱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43~72岁,平均54.1岁。采用椎板间开窗神经减压加Coflex内固定。术后随访36~64个月,进行腰椎站立位的正侧位、屈伸动力位X线检查,测量L_(3~4)、L_(4~5)和L_5~S_1节段的手术前后椎间角的变化和矢状位位移情况。选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3.4±26.2)min,平均出血量(127±84.5)ml;术前、术后1年和终末随访的VAS腰痛评分分别为(67.5±17.5)分、(21.3±9.8)分、(20.1±10.3)分,VAS腿痛评分分别为(41.2±15.1)分、(10.2±7.5)分、(8.5±6.9)分,ODI分别为43.5±9.5、14.3±7.5、12.5±6.7,VAS、ODI评分在术后1年、终末随访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和终末随访L_(4~5)节段椎间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_(3~4)、L_5~S_1节段椎间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腰椎滑移方面,L4~5节段终末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_5~S_1和L_(3~4)节段无明显变化。结论Coflex固定治疗L_(4~5)节段I度退变性滑脱,具有疗效良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低的特点,3~5年随访未发现明显的滑脱进展,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加重。  相似文献   

20.
SW1116结肠癌细胞系免疫BALB/C小鼠同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ELISA及肿瘤组织切片免疫荧光试验,选取四个抗结肠癌的单克隆抗体:2C_(10)、3B_3、ID_5、1F_(8,10)其中仅有1D_5、1F_8对石腊片有反应。经亚型鉴定,2C_(10)、3B_3是IgG_1、1D_5、1F_8为IgM(κ)。这些抗体针对的抗原同红细胞,淋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