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1999~2001年收治3例骶尾部褥疮病人,经过清创换药,待创面干净后,行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缺损.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3例,均为女性,年龄38~45岁,均为服农药后深昏迷入院,经抢救苏醒后,伴骶尾部褥疮,经过换药及其它治疗效果不佳,转我科治疗,术前测量创面范围10~12 cm×8~12 cm,创面凹陷,表面有灰暗坏死组织及脓苔覆盖,钳夹创面组织少有出血,创周红肿.  相似文献   

2.
骶尾部深度褥疮患者在临床上常见 ,一般以常规换药治疗 ,特别是范围超过 3cm× 3cm的创面往往时间长 ,效果不明显。我科自 1 993年以来采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治疗 7例患者 ,均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 7例。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2 7~ 68岁。 1例为脑中风后瘫痪者 ;3例为截瘫后长期卧床者 ;3例为大面积烧伤者。褥疮部位均发生在骶尾部 ,时间 2个月至 1年余 ;褥疮创面最小为 7cm× 8cm ,最大为 1 2cm× 1 4cm ,深度均达骶尾部骨质及深筋膜层。2 典型病例 某女 ,32岁。全身深Ⅱ~Ⅲ度烧伤 75 %TBSA(Ⅲ度占55 % ) …  相似文献   

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配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骶尾部褥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配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骶尾部褥疮的效果。 方法 15例骶尾部褥疮先行清创及封闭负压吸引,7~10 d后二期应用臀大肌皮瓣移位修复创面。结果 15例骶尾部褥疮经负压封闭引流7~ 10d后,感染控制,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或部分骨外露,二期移植组织瓣13例全部成活,2例边缘少许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 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配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骶尾部褥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自 1995年以来 ,笔者采用臀部旋转肌皮瓣和推移肌皮瓣植入治疗骶部褥疮 6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30~ 6 2岁 ,平均4 1岁。胸腰椎骨折并截瘫 5例 ,脑血管出血 1例 ,均为Ⅳ度骶部褥疮 ,范围最大 9cm× 8cm ,最小 4cm× 3cm。发生时间3个月~ 2 .5年。其中 1例合并败血症。1.2 手术方法 术前控制全身中毒症状 ,先行褥疮清创 ,彻底切除溃疡灶、坏死腐败组织及周围瘢痕组织 ,凿除骶尾骨突出的部分骨组织 ,将骨面修平整 ,用 1:10 0 0的新洁尔灭溶液或抗生素浸泡。肌皮瓣的设…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5年至1998年,收治外伤性截瘫198例,发生尾骶Ⅳ度褥疮4例,采用单蒂推进皮瓣修复尾骶Ⅳ度褥疮,取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35~62岁,均为外伤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完全性截瘫,并发重度褥疮,病程最短45天,最长5年余。褥疮发生部位均在尾骶,范围最大的10cm×10cm,最小的6cm×8cm,均深达深筋膜及骨质。2 治疗方法 2.1 手术前清创 褥疮创面予以修剪清除坏死组织,术前10天每日予以庆大霉素溶液清洗创面,再外敷大黄油凡士林纱布(本院备制),待创面…  相似文献   

6.
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于加平,曾金镒1990年始,我们以筋膜皮瓣修复截瘫后骶尾部褥疮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1~73岁。病程1~5年。面积8×12cm~12×14cm,其中1例伴双侧大转子部16×16cm褥疮。术前积极换药。手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相似文献   

7.
甘石创愈散加贝复济治疗Ⅲ期褥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春芬 《中国骨伤》2001,14(8):508-508
笔者自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8月运用甘石创愈散加贝复济治疗Ⅲ期褥疮患者 16例 ,经与利凡诺常规换药的病例对比观察 ,结果表明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Ⅲ期褥疮患者共 3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49岁。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16例用甘石创愈散加贝复济治疗 ;对照组 16例用 0 1%利凡诺溶液常规换药。两组褥疮面积分别为 2cm× 2cm~ 13cm× 12cm和 2cm× 2cm~12cm× 12cm。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对肉芽组织鲜红的无感染疮面用生理盐水清洗局部 ,在疮面上均匀喷撒贝复济 (珠海东大生物制…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4例均为男性,年龄24~38岁,均为外伤性胸腰椎骨折伴截瘫,完全截瘫3例,不完全1例。损伤平面:胸11,2例;胸12,1例;腰1,1例。3例为右侧骼部褥疮,1例为双侧,共5处,褥疮持续时间:1~8个月,平均3.5月。创面9cm×7cm~15cm×cm。1处褥疮因创面坏死组织较多,先行清创2周后择期手术。另4处均行清创一期皮瓣修复。褥疮都深及骼骨,有2例骶部曾有褥疮已治愈,其余部位均未见褥疮。皮瓣面积最大16cm×9cm,最小10cm×8cm。供区均直接缝合,仅1处有皮缘表浅感染,短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复杂性骶尾部褥疮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6例复杂性骶尾部褥疮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33~72岁,平均47岁。褥疮根据美国褥疮指导小组(NPUAP)分期标准均为Ⅳ期。既往有2~24次褥疮修复史。前次复发后至此次入院时间为1~8个月,平均4.5个月。褥疮范围12 cm×10 cm~17 cm×13 cm。患者经2~3次VSD治疗(5~7周)后,直接拉拢缝合关闭创面,继续VSD治疗7~9 d。结果 5例骶尾部创面愈合良好;1例骶部遗留表皮缺损,经换药1周后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骶尾部皮肤生长良好,褥疮未复发。结论 VSD治疗复杂性骶尾部褥疮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 1990~ 1998年采用自制中草药软膏治疗褥疮患者 12 8例 ,共计 194处褥疮创面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4例为住院患者 ,入院前发生 72例 ,入院后发生 2例 ;5 4例为家庭病房患者。年龄 5~ 84岁 ,男 96例 ,女 32例。Ⅱ度褥疮 5 6处 ,Ⅲ度 97处 ,Ⅳ度 41处。创面 1处 87例 ,2处2 6例 ,3处 9例 ,4处 4例 ,5处 1例 ,7处 1例。褥疮面积最小1cm× 2cm ,最大 12cm× 15cm× 4cm ;原发病主要为脊柱损伤、下肢骨折 ;多见于骶尾部、髂部、足跟部、肘部。2 治疗方法  处方组成 :黄芪 5 0 g、白芷 30 g、黄柏 30g、生地榆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骶尾部褥疮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30~ 75岁,病程0.2 ~20年.创面面积:5cm×6.5cm~8cm×12.5cm.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创面先经负压封闭引流处理,设计以臀上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对照组15例,常规换药处理后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结果] 29例患者皮瓣一期存活,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治疗过程中无大出血、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8个月,肌皮瓣质地良好,褥疮无复发,功能满意.试验组在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治疗骶尾部褥疮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截瘫并发骶尾部褥疮带蒂肌皮瓣转移术的护理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骶尾部褥疮是截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形成,单靠创面换药难以愈合,且住院时间长。用带蒂的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其包含主要血管蒂,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可一期修复巨大褥疮创面。我院1992~1998年对8例截瘫并发褥疮患者,采用了该手术治疗收到了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6~63岁,平均39岁。形成截瘫的原因:外伤性脊柱骨折7例,病毒性脊髓炎1例。截瘫平面:颈部2例,胸腰部6例。褥疮的部位:骶尾部4例,坐骨结节处4例。褥疮面积最大20c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骶尾部褥疮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就诊并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24例褥疮患者,对患者的治疗及愈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例骶尾部褥疮创面患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符合皮片或皮瓣移植的条件,经Ⅱ期手术到达均彻底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31天,平均住院治疗35.6天。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骶尾部褥疮创面疗效显著、愈合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预后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双侧旋转筋膜蒂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瘫病人如不能及时翻身和皮肤护理极易发生褥疮 ,我院收治一例高位截瘫后骶尾部巨大褥疮患者 ,采用双侧旋转筋膜蒂皮瓣一次性修复 ,效果良好。病例 男 ,35岁。因胸椎枪伤后截瘫 1周 ,于 2 0 0 1年 5月 16日转入我院。检查 :第 5胸椎以下感觉障碍 ,运动完全丧失 ,大、小便功能障碍。骶尾部有一巨大褥疮 ,面积约 15cm× 2 0cm ,下方一直通到肛门处 ,已化脓 ,味臭 ,骶骨外露 ,入院后创面做细菌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 ,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 ,褥疮用自制中药消炎祛腐生肌膏外敷 ,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4周后炎症明显控制 ,新鲜肉芽组织生长 ,…  相似文献   

15.
自制四联液治疗感染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瑞昌  王旭东 《中国骨伤》2001,14(6):382-382
自 1992年以来 ,我们运用自制的四联液湿敷治疗感染性创面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 ,现将有记载的 12 3例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3例 ,男 92例 ,女 31例。年龄 2 0岁以下 30例 ,2 0~ 39岁 42例 ,40~ 5 9岁 39例 ,6 0岁以上 (含6 0岁 ) 12例 ,所有病人均住院治疗。1 2 创面分类 外伤后感染 5 2例 ,烧伤 2 0例 ,各种手术后刀口液化 2 2例 ,褥疮 12例 ,脓肿切开引流 11例 ,局部封闭后感染 6例 ,创面内有骨骼外露者 15例。创面大小 :6cm× 6cm~ 2 0cm× 6cm。所有病人均无骨折。2 治疗方法2 1 药物  5 …  相似文献   

16.
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好发于由于疾病(如瘫痪或昏迷)而长期卧床患者,该类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骶尾部形成褥疮经换药等对症治疗长期不愈,且部位特殊,容易感染.我院自2004年1月-2010年7月,采用双蒂对称旋转筋膜皮瓣对7例骶尾部褥疮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2~ 65岁.褥疮产生原因:因外伤导致长期卧床4例,1例脑血管意外长期卧床,2例由会阴部直接外伤形成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深达深筋膜下层,部分骨质外露,创面表面有少量脓苔覆盖.软组织缺损面积8 cm×8cm~4cm×4c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合臀部穿支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对骶尾部褥疮患者20例,褥疮范围7cm×6cm~12cm×10cm.一期实施清创手术后进行持续负压引流7~14d,同时进行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二期采用大小为8 cm×6 cm ~ 14 cm × 12 cm的臀部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经持续负压治疗后,患者局部炎性反应明显减轻,创面明显缩小,为二期手术提供了良好条件,再行二期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除2例出现远端部分坏死外,均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2年,褥疮无复发. 结论 正确应用VSD技术可有效减少褥疮感染和渗出、提高穿支皮瓣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双侧单蒂推进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张东臣,王小平,昝慧敏1987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双侧单蒂推进皮瓣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子龄33~82岁。病程2年1个月~7年,褥疮直径6.5-9cm.术中先将褥疮周缘瘢痕及钙化软组织彻底切除...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我们应用臀区下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5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例,男4例,女1例,其中脊髓损伤3例,双下肢多发创伤、骨折1例,老年痴呆病1例.褥疮面积为7 cm×8 cm~12 cm×13 cm,深达骶脊韧带,创面均有不同程度感染.发病原因:骶尾部组织过度受压、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20.
<正> 骶尾部深度褥疮患者在临床上常见,一般以常规换药治疗,特别是范围超过3cm×3cm的创面往往时间长,效果不明显。我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治疗5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9~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