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 FCM对白血病的免疫分型要求和注意点11、12、1 4.1 在CD45弱阳性区未见到细胞群时,首先应考虑是否为分化程度较高的白血病,因为CD45-SSC设门依赖于细胞的分化程度,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成熟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ATL)等已经分化的白血病.病变细胞与正常的成熟细胞分离是较困难的,因此这些患者在肿瘤细胞比率高的前题下,有必要对CD45强阳性区仔细加以分析后进行判断. 4.2 由于骨髓细胞成份复杂,又极易凝固,故应以肝素处理后的针刺,并立即制成细胞悬液.已经被固定或冷冻的标本不宜用FCM进行白血病的免疫分型. 4.3 由…  相似文献   

2.
骨髓中含有一定量的成熟T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可能由骨髓源性的淋巴祖细胞发育而来,也可能属于骨髓再循环池的一部分。T淋巴细胞约占骨髓全部淋巴细胞的46%(骨髓穿刺)或22%(骨髓活检)。骨髓中CD4与CD8比值较外周血低,提示骨髓中含有较多的细胞毒/抑制性T淋巴细胞。同外周血相似,骨髓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TCR)也以aβ+TCR为主,γδ+TCR极少。此外,在小鼠骨髓中还发现有CD4-CD8-αβ-TCR及NK1.1+αβ+TCR细胞,这些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CD73在白血病亚型中的表达特点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究CD73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表达和与白血病分化程度的关系。结合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和瑞氏-姬姆萨染色方法分析75例白血病、1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3例非白血病和9例正常人骨髓有核细胞中CD73阳性率及其与白血病细胞分化关系。结果显示,B-ALL(com-B,pre-B)和PLL患者CD73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B-CLL(p<0.05);AML亚型M1、M2a、t(8;21)、t(15;17)、M4和M5患者阳性细胞率高于MDS;M6与MDS两者低且差异不显著。T-ALL、B-CLL、M6、MDS、非白血病患者及正常人CD73阳性细胞率相近,均低于B-ALL和其它AML亚型。结论:CD73表达与白血病细胞种类、分化程度及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相关,髓系白血病和B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化程度越高CD73表达越低,T-ALL不符合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4.
背景:B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参与者,目前的研究主要采用磁珠、补体等方法进行B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但是这些方法费用高或者细胞损伤大、纯度低,体外分离、培养B淋巴细胞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目的:探讨从小鼠脾脏细胞中对B淋巴细胞同时进行分离、培养的方法。采用加入白细胞介素4、脂多糖或者CD3单克隆抗体及其组合,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的适宜条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脾脏细胞,随机分为7组,分别用白细胞介素4,CD3,脂多糖,白细胞介素4+CD3,白细胞介素4+脂多糖,CD3+脂多糖组进行干预、将未给予刺激的脾细胞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小鼠脾脏细胞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介素4组淋巴细胞在培养后第3-5天数量达到高峰;脂多糖组在培养初期无明显作用,第3天开始淋巴细胞数量有明显的增加,第5天达到高峰;培养体系中加入CD3单克隆抗体,可导致T淋巴细胞消失,培养2 d后,可得到较为单一的B淋巴细胞,其细胞数量在第3天达到高峰。其中B220+IgD+成熟B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显著增加。体外培养24 h后,各组B220+CD93+Transitional B淋巴细胞亚群均完全消失。结果说明,体外培养的小鼠脾脏细胞加入CD3单克隆抗体和白细胞介素4可以去除T淋巴细胞,并维持成熟B淋巴细胞的生存和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D34、CD38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在急性白血病(AL)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81例初诊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或T-ALL)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细胞免疫学表型分析,统计患者4个疗程结束时的治疗效果,观察其与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初诊时骨髓白血病细胞平均水平以及CD34、CD38和HLA-DR单个核细胞平均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该组病例CD34、CD38、HLA-DR的阳性率分别为62.96%、82.72%和69.14%,各亚型阳性病例单个核细胞表达水平不一,HAL高表达CD34和HAL-DR,M0较其他AML患者CD34和HAL-DR表达水平高,6例M3患者低表达CD34、CD38,不表达HLA-DR;ALL患者,CD34在T-ALL和B-ALL表达水平一致,T-ALL高表达CD38,B-ALL HLA-DR表达水平较高;AML患者死亡组初诊时骨髓白血病细胞平均水平高,HLA-DR表达水平低,与缓解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患者死亡组CD34和CD38平均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单个核细胞CD34、CD38和HLA-DR表达水平与白血病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关,CD34和HLA-DR在M0和HAL单个核细胞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分化明确的AML。观察初诊患者CD34、CD38和HLA-DR表达以及骨髓白血病细胞平均水平,对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探讨其特点及意义。方法:用4色免疫分型方法对43例APL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用CD45-SSC综合设门法,定义CD45强度位于10~2、SSC强度位于10~2细胞群为R3,CD45强度位于10~3、SSC强度位于10~2为R5,并定义阳性细胞占该细胞群的80%以上为强阳性表达,20%-80%之间为弱阳性表达,20%为阴性。结果:79.07%病例存在一群异常细胞群(R3),R3细胞群免疫表型特点为SSC偏高,CD45表达强度稍弱,CD38~+、CD9~+和CD13~+均为100%,其中呈强阳性的分别为86.05%、90.70%和86.05%。CD33、CD117及CD6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67%、95.35%和83.8%,其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05%、69.77%和30.23%。CD15+43.2%,大部分病例的阳性细胞都呈弱表达。约16.28%和6.98%的患者表达CD34和HLA-DR,且表达强度较弱,均在80%以下。异常细胞跨系表达CD2、CD19、CD7的比例分别为27.92%、6.98%和2.32%,强度均集中于20%-80%的低表达范围内。所有的病例均不表达CD11b。20.93%病例存在两群细胞群(R3与R5),其中R3的免疫表型特点与上述一致。R5细胞群免疫表型特点较R3细胞群SSC偏小,CD45荧光强度较强,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弱,CD9、CD13、MPO阳性率为100%,且荧光强度强;不表达CD123、CD25、CD22、CD4、CD64与CD14。结论:APL细胞易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与形态学分型中的M3a相对应,并且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的APL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AP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high SSC,CD13~+CD9~+CD38~+CD33~+CD117~+CD64~+CD11b~-CD34~-HLADR~-。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的APL有其独特的免疫表型特点,存在两群异常细胞,一群细胞与上述表型一致,另一群细胞SSC稍小,CD45表达较强,表达CD13、CD9和MPO,不表达CD123、CD25、CD22、CD4、CD64和CD14。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辅助APL的快速诊断,对分析白血病细胞的分类及提示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些自身免疫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体内的抗体识别幼椎骨髓细胞强于成熟中性白细胞。我们已经研究运用骨髓细胞系检测这些抗体的可行性。已经研究过的细胞系有KGla(原髓细胞),KU812(幼稚嗜碱性细胞),K562(未分化的原始细胞),HL-60(前髓细胞)和HL-60,他们都在1μM的视黄酸(HL-60/RA)培养基中培养了5天,以诱导分化。前期研究侧重于研究下列细胞系的特性:KGla(CD16 ,CD32 ,CD34 ),KU812(CD16 ,CD32 ,CD35 ),K562(CD16 ,CD32 ,CD62 ),HL-60(CD16 ,CD32 ,CD35-)和HL-60/RA(CD16 ,CD32 ,CD35 ),细胞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血清来自96例(怀疑患自身免疫中性白细胞减少症的志愿者(<2×106中性白细胞/ml),无粒细胞抗体GIFT-);39例患(?)有抗粒细胞抗体者(GIFT )和38例正常志愿者。以上人群血清中均无淋巴细胞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适用于研究T淋巴细胞功能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 aplastic anemia,AA)动物模型以及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对X射线联合淋巴细胞注射诱导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进行优化。AA组:富集C57BL/6J小鼠的脾脏泛T细胞,按细胞数5×106/只经尾静脉注射至分别经3、4和5 Gy X射线照射的CB6F1小鼠体内;单纯照射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经尾静脉注射与AA组相同体积的PBS至分别经3、4和5 Gy X射线照射的CB6F1小鼠体内;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与AA组相同体积的PBS至CB6F1小鼠体内;检测外周血血常规,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病理切片检测骨髓造血,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T细胞分布比例、骨髓细胞凋亡和脾脏T细胞的分化程度。结果:相较于4、5 Gy照射的AA组,3 Gy照射的AA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经3、4、5 Gy X射线照射联合泛T淋巴细胞注射均可成功诱导受体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严重减少,骨髓有核细胞严重减少,骨髓造血衰竭,骨髓中T淋巴细胞占比明显增加,CD4+T和CD8+T细胞均增加但以CD8+T细胞为主,并促进T细胞从初始T细胞向效应记忆T细胞分化。结论:3、4和5 Gy X射线的照射联合5×106泛T细胞注射均可通过引起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成功构建AA动物模型;较4、5 Gy照射剂量,3 Gy照射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外周血血象与AA临床患者表现更接近。  相似文献   

9.
4 FCM对白血病的免疫分型要求和注意点[1]12、1] 4.1 在CD45弱阳性区未见到细胞群时,首先应考虑是否为分化程度较高的白血病,因为CD45-SSC设门依赖于细胞的分化程度,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成熟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ATL)等已经分化的白血病.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或患者外周血、骨髓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中定期加入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抗CD3抗体(CD3mAb)经2~4周的诱导可获得大量的新型肿瘤杀伤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增殖旺盛及肿瘤杀伤活性高,包含大量CD3~+CD56~+细胞。有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证明,CIK细胞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淋巴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LAK)、肿瘤细胞浸润的淋巴细胞(tumer 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更适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本文就CIK细胞的来源与生物学特征、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近年来,树突状细胞参与调节作用的研究较多。实验拟验证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癌胚抗原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后其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6/2006-11在美国阿肯色大学医学院基因治疗中心完成。①实验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自愿捐献),采用改良Fi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取贴壁细胞,分为rAAV/CEA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均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成熟,将成熟树突状细胞与末梢血淋巴细胞按比例混合培养,可得到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②实验评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变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γ-干扰素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树突状细胞的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10表达。结果:①rAAV/CEA转染树突状细胞的CD14较空白对照组降低,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3、CD86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高。②成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表达中,rAAV/CEA转染组的白细胞介素12较空白对照组升高,白细胞介素10降低。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AAV/CEA转染组能高表达CD8 T细胞和其表型CD69,CD8/CD56的T细胞比例上调,CD25 CD4 的T细胞减少。④rAAV/CEA转染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达相对较高水平的γ-干扰素,与杀伤实验结果相吻合。结论:rAAV/CEA转染树突状细胞能够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与树突状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变化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髓系抗原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采用双色荧光标记法检测B-ALL各分化阶段上CXCR4的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表明92.9%的B-ALL表达CXCR4.在B-ALL细胞的不同分化阶段,CD10、CD34抗原的表达率不同,由低到高分化阶段的免疫表型依次为①CD10-/CD34+;②CD10+/CD34+;③CD10+/CD34-;④CD10-/CD34-.CXCR4在各免疫表型的表达率分别为(27.60±15.25)%,(30.95±15.50)%,(55.62±18.37)%和(77.25±10.86)%,其MFI分别为46.69±15.06,47.43±12.39,79.28±24.71和132.92±88.09.CXCR4在较早期阶段的CD10-/CD34+和CD10+/CD34+B-ALL细胞上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均低于CD10+/CD34-和CD10-/CD34-的B-ALL细胞上的表达,在较成熟的CD10-/CD34-B-ALL细胞上表达最高.CXCR4在伴髓系抗原CD13和(或)CD33表达的B-ALL(my+B-ALL)细胞的表达率为(12.56±3.88)%,MFI为39.82±11.58,不伴髓系抗原表达组(my-B-ALL)的表达率为(37.57±11.58)%,MFI为50.72±13.3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XCR4在B-ALL细胞上的表达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与髓系抗原共表达时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eell prolymphocytic leukaemia,T-PLL)小细胞变异型的临床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2例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病人,进行外周血和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病理学检查,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及TCR受体基因重排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化疗。结果:例1初诊时外周血和骨髓涂片镜检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免疫分型为CD3~+CD5~+CD7~+CD4~+CD8~+TCRα/β~+;经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疾病缓解,32个月后复发,复发时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细胞形态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核仁明显,免疫分型转变为CD3~+CD5~+CD7~+CD4~-CD8~+TCRα/β~+,再治疗无效。例2外周血和骨髓涂片均为成熟淋巴细胞,无幼稚淋巴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为HLA-DR~+CD7~+CD5~+CD4~+CD3~+CD2~+CD56~+cCD3~+TCRα/β~+。氟达拉滨联合方案治疗无效。结论:病程中出现免疫表型转变的T-PLL对化疗反应差,CD56表达可能是TPLL原发耐药和预后不良的标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181例AA及111例hypo-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及其影响。结果:hypo-MDS组患者外周血CD3~+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3~+CD8~+和CD4~+/CD8~+细胞比值与AA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hypo-M DS组患者的CD3~-CD16/CD56~+NK细胞及CD3~+CD57~+T-LGL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AA组(P0.05,P0.01),而CD19~+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AA组患者(P0.05)。按CD4~+/CD8~+细胞比值分组后,hypo-MDS组CD3~-CD16/CD56~+NK细胞及CD3~+CD57~+T-LGL细胞比例仅在比值正常组中显著高于AA组(P0.05);而B淋巴细胞比例仅在CD4~+CD8~+细胞比例倒置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hypo-MDS患者CD19~+B细胞显著低于AA患者(P0.05)。同样,两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及血小板数仅在比例正常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白细胞数和网织红细胞比例则分别仅在比例超高组和非比例倒置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骨髓原始细胞及成熟单核细胞比例仅在比例超高组中有明显差异。结论: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作为AA和hypo-MDS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根据淋巴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将两组患者分为亚组进行比较更有利于鉴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1岁,于2008年10月因手外伤作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升高.血常规:WBC 36×109/L,中性粒细胞(N)占0.05,淋巴细胞(L)占0.95,HGB 126 g/L,PLT 205×109/L.乳酸脱氢酶510 U/L.骨髓象:成熟淋巴细胞增多,细胞质稀少,核染色质致密,无明显核仁.骨髓成熟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Igλ+细胞98.7%、CD19+细胞95.5%、CD5/CD19+细胞6.1%、CD22+细胞92.6%、CD20+细胞92.4%、CD23+细胞55.7%、CD10+细胞0、FMC7 47.1%、CD38+细胞1.4%、ZAP70 22.8%.查体未见异常,颈、胸、腹部CT显示无淋巴结及其他器官浸润.骨髓染色体核型:46,XX,2q+,6q+,t(11;14) (q13;q32),12q -,13q -,i(17q),19p+.曾在外院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并给予苯丁酸氮芥、氟达拉滨及环磷酰胺等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伴骨髓浸润(MBI)的成熟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确诊为MBI的成熟NK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及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MBI患者常有发热并伴不同程度的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易并发肺部感染及噬血细胞综合征。ANKL及ENKTCL-MBI可伴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慢性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CLPD-NK)常出现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增高。ANKL、ENKTCL-MBI及CLPD-NK的肿瘤形态多样,但各有其特点。NK细胞肿瘤流式细胞术检测均出现异常表型NK细胞,NK细胞中CD56、CD2、CD94阳性率较高。ANKL及ENKTCL-MBI患者临床侵袭高、进展快、预后差,CLPD-NK病程呈惰性,亦能进展为ANKL。结论不同类型成熟NK细胞肿瘤的临床和预后均有不同,骨髓形态学分类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可为该类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极为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骨髓免疫分型对MM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95例,采用迈瑞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细胞计数,根据全血细胞计数结果计算得出NLR,并以均值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80)29例和低NLR组(NLR2.80)66例;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生存分析法分析比较高NLR组和低NLR组MM的总生存时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免疫抗体表达;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不同NLR值与T细胞、Th(CD4+)细胞、Ts(CD8+)细胞、B淋巴细胞和NK淋巴细胞绝对值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的中位生存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CD4+细胞、CD8+细胞绝对值均显著减少(P0.05);CD4/CD8和T细胞、B细胞、NK细胞、CD4+细胞、CD8+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NLR组CD117阳性率51.72%(15/29例)高于低NLR组27.27%(18/66例),差异有统计学(P0.05)。T细胞、CD4+细胞、CD8+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绝对值与NLR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NLR、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及骨髓瘤细胞CD117的异常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成熟树突细胞可通过其表面抗原CD80/CD86来启动Th细胞活化,促使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减少、向Th2细胞方向分化增多。〈br〉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抑制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表面抗原CD80/CD86表达后对Th1及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分泌的影响。方法: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分离哮喘小鼠骨髓成熟树突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记物 CD11c、CD80、CD86的阳性表达率;设计合成CD80/CD86相关小干扰RNA转染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前后成熟树突细胞中CD80/CD86 m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将干扰组、未干扰组、转染试剂对照组的成熟树突细胞分别与小鼠T淋巴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上清液中Th1及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分泌水平。结果与结论:①正常组成熟树突细胞的CD80/CD86的表达与哮喘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②小干扰RNA转染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后,干扰组CD80/CD86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他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③小干扰RNA转染后干扰组共培养体系中干扰素γ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5),白细胞介素4水平则明显低于其他组(均P <0.05)。提示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高表达CD80/CD86,小干扰RNA特异性抑制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中CD80/CD86的表达,能增加干扰素γ并减少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从而纠正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骨髓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比较不同疾病阶段、不同预后风险患者间的骨髓免疫功能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1例AML确诊患者治疗前的骨髓样本,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样本中各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19~+等)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并将结果与公共数据平台获取的健康者骨髓样本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进行比较。AML患者分别为初诊(94例)、继发(18例)及化疗缓解后复发患者(19例),共3组,比较各组间淋巴细胞亚群差异;进一步根据细胞遗传学异常将初诊AML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组,比较3组间的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回溯复发组患者初发时的骨髓样本检测结果,配对比较初发与复发时样本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健康者比较,AML患者骨髓样本中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31.73%±12.38)%比(21.40%±7.33%),P0.001],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9.62%比14.03%,P0.01;1.04比1.48,P0.05);复发患者骨髓样本中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初诊患者显著增高[(41.56±11.64%)比(29.86±12.20%),P0.001],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4.18%比11.82%,P0.05;0.59比1.12,P0.05)。配对比较显示,复发患者的CD19~+B细胞百分比与其初发时比较显著降低(2.40%比12.41%,P0.05)。94例初诊AML不同预后风险度的3组间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L患者骨髓呈明显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状态,AML复发患者的骨髓免疫功能抑制较其初发时更为显著,提示检测AML患者骨髓淋巴亚群的分布情况可能是评估疾病预后的有效指标,对临床使用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克隆可能由于缺乏GPI锚连蛋白而逃脱免疫攻击 ,形成生长优势。本研究测定PNH患者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对K5 6 2细胞的杀伤作用 ,并与正常对照比较 ,观察其淋巴细胞功能。采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 ,应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PNH患者骨髓CD34+ 及CD34- 细胞 ,分别向 2组细胞及对照细胞加入自身CD5 9+ 或CD5 9- 淋巴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外源性IFN γ及IL 2。培养 10天后 ,测定骨髓细胞中PNH细胞 (CD5 9- )百分数 ,观察淋巴细胞对骨髓中CD34+ 及CD34- 细胞中PNH细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对PHA的增殖反应 ,PNH患者未分选的淋巴细胞与健康对照比较、PNH患者自身CD5 9+ 与CD5 9- 淋巴细胞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但对K5 6 2细胞的杀伤作用PNH患者未分选的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 (5 0 .0 0± 2 8.6 7) %及 (76 .13± 10 .15 ) % (P <0 .0 5 ) ,而PNH患者CD5 9- 淋巴细胞与CD5 9+ 淋巴细胞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NH患者骨髓细胞中加入自身CD5 9- 淋巴细胞或其培养上清液、CD5 9+ 淋巴细胞或其培养上清液、外源性IFN γ和IL 2培养后 ,CD5 9+ 细胞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除CD5 9+ 淋巴细胞组外 ,其他各组CD5 9+ 细胞下降与培养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FN γ及IL 2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