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65岁,1990年11月确诊左上肺舌段鳞癌而入院。11月23日行左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由右股动脉穿刺插管,送入左支气管动脉后快速注入60%泛影葡胺6ml,摄片证实为肿瘤供血血管并与肋间动脉共干。由此动脉注入顺铂80mg,丝裂霉素14mg,表阿霉素40rag。推药后患者即感左侧背部疼痛。第二天疼痛加剧,并向左前下放散。查体;左背部第七~九肋间局部皮肤红肿,面积约4×6cm~2,轻压痛,周围皮肤触、痛觉正常,四肢肌力正常。此后,疼痛逐渐加重,局部皮肤转为紫色淤斑、凹陷,面积逐渐扩大至15×10cm~2。复查胸片及 CT 示背部7~9肋间局部未见转移病灶。给予局部绿药膏及利福霉素外敷、止痛及营养支持等处理,1个月后局部疼痛逐渐缓解,皮下淤血逐渐减轻。2个半月时坏死处皮肤结痂。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位列世界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3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1-2]。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肿瘤灶切除、肝脏移植、射频消融、肝动脉栓塞化疗、经皮无水乙醇注射,然而由于确诊时大部分都处于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4%[3-4]。在系统性治疗方面,只有多靶点酪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索菲拉尼能够有限延长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却有多方面的不良反应[5]。由于淋巴细胞在肝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因此阐明淋巴细胞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有望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造影(bronchial arteriography,BAG)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过程中并发脊髓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在BAG和 BAI后并发脊髓损伤的临床资料和血管造影。结果:5例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其中3例与右第5肋间动脉共干。血管造影未见脊髓动脉显示。治疗后脊髓功能均有明显恢复,其中4例10~15 d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通过采取降低对比剂和化疗药物的浓度,严格控制对比剂的造影剂量等方法可以明显减轻脊髓损伤程度,促使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9岁,右4—5肋间区烧灼疼样痛2天,经外科门诊初诊为肋间神经痛。给予音频电治疗,6cm×8cm铝板2个电极沿肋间疼痛区并置,耐受量15分钟,每日1次,治疗2日均无不良反应。第3日右侧第4—5肋间区皮肤发红,前日电极放置部位皮肤出现数个粟粒大小红色丘疹,局部疼痛加重。患者误认为理疗所致自行终止治疗,次日右侧第4—5肋间区出现数群簇集丘疹及水疱呈带状分布。经皮肤科检查确诊为带状疱疹,经紫外线、超短波10次治疗,水疱干涸结痂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5.
通过检测正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ATP含量和组织学改变,分别观察肝动脉结扎、胆道梗阻和胆道梗阻伴肝动脉结扎术后肝脏的损伤。结果表明:仅胆道梗阻伴肝动脉结扎组有83.33%的大鼠肝细胞出现凝固性坏死。其发生机制是胆道梗阻后门静脉血流量减少,肝脏更加依赖肝动脉血供;另外,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和能量代谢紊乱也是肝动脉结扎促成或加重胆道梗阻肝细胞坏死的重要因素。提示对有明显胆道梗阻的病人,行肝动脉结扎或栓塞术应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在肝细胞癌胆管阻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合并胆管阻塞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及肝动脉造影和化疗栓塞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肝动脉造影肿瘤血管或染色明显,进行肝动脉化疗加栓塞,其中6例胆管内癌栓有碘油沉积;2例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不明显,单独进行肝动脉化疗灌注。介入治疗后2~3周,所有患者肝内原发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9例胆管扩张消失或减轻;8例患者皮肤黄染及瘙痒消失或减轻,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胆管内生长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CT检查对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单平面动态肝动脉造影CT检查法检测了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癌的环状强化出现时间及肿瘤增强达到高峰所需时间,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环状强化出现时间为22s±4s,肝转移癌环状强化出现时间为10s±3s,两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癌的增强达到高峰所需时间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环状强化出现时间及增强达到高峰所需时间有助于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Liu YB  Liang CH  Wang QS  Xie SF  Yu YX  Zhang ZL  Liu Z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922-292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3.0T MR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特征,评价3.0T MRI及ADC值在肝细胞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监测肿瘤变化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28例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先行TACE治疗,TACE治疗后对局部肿瘤复发或残留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后1~4个月行MRI常规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选择600 s/mm2.分析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不同区域ADC值特征.评价增强扫描序列、DWI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的差别.结果 28例肝细胞癌经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中,局部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b值为600 s/mm2时含碘油坏死组织、不含碘油坏死组织、活性肿瘤组织、正常肝组织ADC值分别为(1.905±0.487)、(0.726±0.116)、(1.449±0.054)、(1. 777±0.094)×10-mm2/s.含碘油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15),含碘油坏死组织、不含碘油坏死组织、活性肿瘤组织间ADC值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活性肿瘤组织病灶位于TACE、消融灶周边,呈结节状突向TACE、消融灶内.不含碘油坏死组织位于含碘油坏死组织周围,增强扫描各期均无强化.增强扫描序列、DWI判断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 后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可用于鉴别肝细胞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坏死组织与复发或残留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9.
马玉斌 《河北医学》2016,(8):1404-1407
目的:探讨比较肾细胞癌和肝细胞癌患者接受索拉非尼治疗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91癌症患者,其中肾癌21例、肝癌70例,接受索拉非尼治疗,分析治疗毒性。收集每位患者血样本,应用液相色谱法索-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索拉非尼浓度。依据索拉非尼浓度和癌症类型分析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手足皮肤反应在肾细胞癌和肝细胞癌患者中最为常见,肝细胞癌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血小板减少症比肾细胞癌患者更为常见(P<0.05)。肾细胞癌患者剂量标准浓度明显高于肝细胞癌患者(p =0.0184)。≧2级手足皮肤反应和高血压索拉非尼明显高于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实验组(分别为 P =0.0045、P =0.0453),ROC 曲线显示选择适当索拉非尼浓度截断值有助于预测≧2级手足皮肤反应和高血压,1例患者出现咳嗽,对照组有53例出现咳嗽,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血清索拉非尼浓度有助于避免严重手足皮肤反应,同时能够预测出现2级不良反应高血压,也可能潜在影响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肝切除与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成功率及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提高 [1 ,2 ]。对不能切除的肝癌 80年代开始应用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 ,取得了很大效果 [3,4] 。但是 ,肝切除和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肝细胞癌两者预后效果如何研究尚少 [5 ,6 ] 。作者通过对我院普外科从 1990~ 1996年进行的肝切除和肝1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肝细胞癌回顾性对比研究 ,为临床选择肝切除或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适应证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5 6例肝细胞癌患者 ,年龄 36~ 5 5岁 ,1990~ 1996年行肝切除或肝动脉化学栓塞…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经肝动脉药物灌注化疗及肿瘤血管的栓塞,这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介入手术方法,通过肿瘤供血血管的化疗药物灌注及阻断肿瘤的血供,使瘤体严重缺血和坏死而缩小。我科采用的是东芝公司的CSA--8000V DSA机,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我科对21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采取了此项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临床均可发生局部出血、水肿、血管栓塞、脊髓损伤等并发症 ,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化疗后出现的并发症较为常见 ,现就我院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2月收住的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患者 40例有关情况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0例 ,经诊断均为支气管肺癌 ,其中男 2 3例 ,女 17例。鳞癌 2 3例 ,腺癌 7例 ,未分化癌 10例。 40例均采用seldinger穿刺股动脉送 5F - 6F导管入支气管动脉经造影证实后进行灌注化疗 ,本组中 3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 ,经压迫15min后血肿消失。 40例患者灌注后均不同程度呕…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多数肝细胞癌患者在临床发现时已处于中期阶段,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中期肝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方法。由于肿瘤的高度异质性, 准确预测肝细胞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疗效仍是临床难点之一。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技术, 它不仅可以无创地反映肿瘤的异质性, 还能通过分析肿瘤微环境的改变监测、评估以预测肿瘤进展, 指导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对影像组学在预测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多层螺旋CT动脉期的肿瘤血管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回顾分析6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资料.结果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多层螺旋CT动脉期肿瘤血管形态分6种类型:(1)车轮型16例(23.9%);(2)条状不规则型21例(31.3%);(3)放射型13例(19.4%);(4)稀细型7例(10.4%);(5)结节型6例(9%);(6)线球型4例(6%).第1型易中心坏死,形态较规则,边界较清.第5型边界不清,易侵犯门静脉.第6型边界清,血供最丰富.结论多层螺旋CT动脉期可显示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的肿瘤血管形态及可反映肿瘤生物学特性,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并发脊髓损伤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桂生 《四川医学》2001,22(9):827-828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BAI+BAE)中脊髓损伤的原因,提出了避免方法及出现并发症后的治疗措施。方法:对327例肺癌患者的579次支气管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了8例并发脊髓损伤的血管造影。结果:其中7例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DSA未见脊髓动脉显影,治疗后出现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其中5例用明胶海绵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的程度的恢复。结论:通过采取降低药物浓度等方法可以避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作用。方法选择局部晚期宫颈癌20例,行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动态观察化疗后21d宫颈肿瘤局部、组织病理学及血清SCC-Ag变化。结果临床有效率为70%,可手术率为67%;病理变化:化疗后早期(第1w)癌细胞以点片状坏死为主,晚期(第2~3w)出现大片坏死,甚至部分病理反应完全缓解,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化疗前、后血清SCC-Ag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缩小宫颈肿瘤局部病灶,提高可手术率,癌组织病理变化同化疗作用时间密切相关,结局为肿瘤细胞坏死增加,肿瘤负荷水平降低,达到新辅助化疗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冻伤,是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寒冷作用后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以致坏死的损伤。Ⅲ度局部冻伤较为严重。其临床表现是皮肤高度红肿、发热、剧烈疼痛,并有大片瘀斑出现,皮肤表面逐渐坏死变黑,但坏死只限于皮肤和皮下组织;脱落后呈肉芽创面,如继发感染,创面可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18.
李冠华 《广西医学》1999,(1):99-103
肝动脉化疗栓塞被认为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研究表明该法使肝癌病灶完全坏死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多数肝癌灶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Ikeda等(1)治疗15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发现单次肝动脉栓塞后癌肿完全坏死率仅13.9%,多次重复栓塞后则为...  相似文献   

19.
碘伏治疗静脉滴注多巴胺外渗引起的组织损伤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滴注多巴胺是治疗休克的常用方法,但因长时间连续滴注,或病人肢体活动,药液偶可渗出到血管外软组织,引起局部血管收缩,出现皮肤水疱甚至组织坏死。对多巴胺外渗引起的上述损伤,过去常用局部热敷的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通过局部涂抹碘伏进行修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单纯碘油和碘油 前列腺素E1栓塞肝动脉的实验研究,探讨肝动脉栓塞后前列腺素E1对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A组(对照组),B组(单纯碘化油肝动脉栓塞组),C组(碘化油 前列腺素E1肝动脉栓塞组),对比观察实验动物的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学评价前列腺素E1防治TACE所致肝损伤的应用价值.结果:超液化碘化油栓塞肝动脉,模拟肝癌TACE治疗后,正常非肿瘤区由于碘油栓塞该区域供血动脉所造成的肝损伤.试验结果为:单纯碘化油肝动脉栓塞组将发生明显肝损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生化指标升高明显,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大片肝细胞坏死,碘化油 前列腺素E1肝动脉栓塞组将会出现轻微肝损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生化指标早期升高,然后明显下降,组织病理学观察肝细胞坏死不明显.实验结果提示前列腺素E1可有效预防TACE治疗后正常肝组织损伤.结论:实验证明前列腺素E1可有效预防TACE治疗后正常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