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桂芝  张永福 《临床医学》1993,13(4):180-181
我院自1988年~1992年8月利用 B 超诊断颅眶沟通性肿瘤8例,均经 CT、手术和病理检验证实,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2~51岁。平均38岁。使用仪器为 ALOKA SSD—190和 SSD—620,凸阵和扇扫探头,频率为3.5MHz 和5MHz。病人仰卧位,轻闭患眼,眼睑涂耦合剂,多方向探查,观察眶内肿瘤形态、大小、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的MRI表现特征与诊断依据.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眶沟通性肿瘤18例,行MRI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与增强扫描.结果脑膜瘤10例,T1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常合并蝶骨增生.视神经鞘脑膜瘤3例,视神经不规则管状或梭形增粗,T1WI等信号,T2WI为等或略低信号,增强后呈"双轨征".视神经胶质瘤1例,眶内见纺锤形肿块,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肿块明显强化呈"哑铃征".炎性假瘤3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肿块明显强化,眼外肌及眼睑常明显强化.黄色肉芽肿1例, 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眼外肌明显增粗,小脑幕对称性等T1短T2信号,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在诊断颅眶沟通性肿瘤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颅眶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蒋光仲  宾精文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644-2645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临床上少见,是指肿瘤同时侵犯颅内和眶内的脑膜瘤,与颅内脑膜瘤鉴别困难,是脑膜瘤的一类分型.发病率低于同期脑膜瘤的1%,约占同期颅眶沟通性肿瘤的29%[1-2].由于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诊断较为困难.笔者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集的9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B超诊断早期胚胎停止发育78例报告河南省荣阳市中医院邮政编码450100袁磊本文报告临床诊断为早期流产病例共95例,经B超诊断为胚胎停止发育78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探查基本内容:应反复、仔细耐心探查妊娠囊形态大小位置,有无胎芽及胎心胎动,有无卵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与修复方法。方法采用颅面联合进路进行16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鼻-眶-颅沟通性肿瘤切除,并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3例眶颅沟通性肿瘤行额下选路手术切除。并行颞肌筋膜修补。结果19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随访17例,2年生存13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2例。结论颅面联合进路、额下进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加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颞肌筋膜瓣修复,切除彻底、安全,修复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切除及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B超对眼部常见疾病的诊断分析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张军和本文对10000例眼部疾病患者施行了B超扫描探查,因眼球内病变探查8710例,共探出22种疾病。其中以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以及白内障术前检查最为常见。眶内病变探查1290例,共探出...  相似文献   

7.
后巩膜葡萄肿超声显像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李舒茵,李蕴随本文对55例双眼变性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110眼)患者,用美国产OPHTHASONICA/BⅢ+眼科专用扫描仪进行探查。直接接触法。A超自动测量眼轴长度10次,取平均值;B超观察后巩膜葡萄肿形态、位置...  相似文献   

8.
颅面沟通性肿瘤具有颅内外沟通,侵袭颅、鼻、眶、颌面的特点。以往多采用经颅、面联合入路切除肿瘤,手术创伤较大,易造成病员容面损害,且术后常并发神经功能废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科从1990年至1997年对28例颅面肿瘤采取经颅前窝入路行肿瘤切除,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B型超声诊断胸腔积液20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型超声诊断胸腔积液200例分析邮政编码654300云南省建水县医院B超室赵云宏,段祯麟本文使用SSD-256型、SonolineSI-400型B超仪,探头频率3.5MHz(线阵、凸阵)。除2例取侧卧位肋间探查外,其余全部取坐立位肋间探查,结果200...  相似文献   

10.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B超诊断浙江医大附属妇产科医院B超室赵梅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90年1月~1993年6月期间经B超检查并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的26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声像图,结果发现术前B超检查对其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组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2...  相似文献   

11.
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肿瘤性病变的B超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肿瘤性病变的B超识别李润英房晓彬近10年经B超诊断6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男36例,女28例,年龄19~72岁,有症状39例,无症状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肿瘤性病变9例,非肿瘤性病变55例。应用Aloka-SSD256、6...  相似文献   

12.
B超诊断肾脏实性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超诊断肾脏实性肿瘤的价值济南军区总医院超声科邮政编码250031李新民,刘兰芬,苗风君,董磊,牟楠楠,管一帆,梁春香,张燕妮128例肾脏实性肿瘤全部经B超首诊。其中94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34例经CT或肾造影证实。1991年后诊断26例肾肿瘤经做...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2 8岁 ,出生后即发现右眼突出 ,无视力。眼部检查 :右眼明显突出 ,右眼位外斜 30° ,内转动受限。患者因美容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 ,门诊逐以右眶内肿瘤收入院。B超探查 :右眼轴长 13mm(对照左眼轴长 2 4mm) ,玻璃体内大片细密点状物混浊 ,球后壁增厚且回声较强 ,并测得视网膜血流指数0 6 9。其后方眶内被一 47mm× 36mm的囊性肿物所充满 (图 1) ,液性暗区尚清晰 ,边界模糊与眶壁紧贴 ,视神经未能完全显示。B超提示 :右眼轴短并球后   图 1 OD为右眼小眼球 (箭头所示 )并眶内巨大囊肿 ,OS为左眼正常对照眼图像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球后肿瘤经颅眶入路切除的优势和不足。方法5例眶内球后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近年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眶内球后肿瘤病人均选用全麻下经颅眶入路肿瘤切除手术。术中手术野暴露充分,解剖标志辨认清楚、明确,手术操作方便。术后3~4周查患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恢复2例,无变化2例,视力下降1例。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明显恢复3例。术后疼痛症状缓解5例。随访其中1例病人1年,4例病人2~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我们认为经颅眶入路切除球后肿瘤是安全和有效的,该入路有术野暴露充分和方便眶顶重建的优点,可以作为球后肿瘤切除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B超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应用B超对66例临床可疑肥厚性幽门狭窄(HPS)患儿进行检查,B超诊断HPS46例、幽门狭窄1例、超声无异常19例。46例HPS除1例因重度营养不良伴重度肺炎于B超检查后即死亡外,余45例均由手术证实。1例B超诊断为幽门痉挛的患儿,10天后经手术证实为HPS,考虑漏诊的原因可能与B超检查时,其幽门肌层未达到一定厚度有关。B超无异常的19例除1例因肠旋转不良予手术治疗外,其余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均获缓解及消失。B超诊断的准确性达98.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100%。本研究证实B超诊断HPS准确性高,且安全方便易行,婴儿可避免钡餐和X线照射,并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建议B超可作为诊断HPS的首选手段,对B超检查在一周内连续二次阴性的可疑者,可再予GI检查以排除其他胃肠道疾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眶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颅眶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治疗的18例颅眶沟通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眶额或眶额翼点入路,眶板切除至眶上裂,咬除蝶骨嵴,打开眶上裂,切开颞极硬脑膜索带,结合圆孔处分离硬脑膜夹层,显露海绵窦前上外侧壁,于外直肌和上直肌起点之间切开Zinn腱环,依肿瘤大小、生长方向依次向前切开眶骨膜壁,显露肿瘤。结果:18例颅眶区肿瘤中,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4例,全切除率为77.8%。眼球突出恢复正常或好转8例(8/10),眼球疼痛全部得到缓解。结论:颅眶沟通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肿瘤显露范围充分,可同时处理眶内肿瘤和颅内肿瘤,眶上裂的显微解剖有利于在处理切开总腱环时保护颅神经。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药物加强超声显像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探讨河南省百泉肿瘤医院(453644)B超室王秀芹河南省辉县市第四医院B超室李红霞河南省百泉肿瘤医院肿瘤外科曹福生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1〕。B型超声诊断肾结石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已被公认,但对输尿...  相似文献   

18.
眶区沟通瘤超声和CT的对比研究河南省人民医院(450003)B超室王存丰马桂英李桂枝放射科刘秋明曹会存孙晓平眼眶为一骨性腔隙,眶壁由七块不同形状骨骼构成,周围结构与其内容物仅有薄层骨板相隔,且有孔裂及视神经管等多条出入通路〔1〕。无论眶内或眶外组织一...  相似文献   

19.
眶颅沟通瘤指源发于眼眶的肿瘤突破前颅底或经视神经管、眶上裂长入颅内形成的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眼部和颅内的症状和体征。手术切除瘤体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眼眶与颅腔解剖关系密切,眶顶即为前颅底的一部分,并经视神经管、眶上裂相交通,手术条件要求较高,术后并发症也较易发生;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及早处理各种并发症,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病人生存质量非常重要。我科从1998年~2002年8月经手术治疗眶颅沟通瘤20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B超对颌面部非金属异物的探查定位和引导手术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B超对颌面部非金属异物进行诊断定位并引导手术摘取异物。方法 采用SPECTRAPLUS和EUB200型超声诊断仪,对51例病人的颌面9个解剖区,6个非金属异物进行探查定位。采用直接探查法,借助B超对24例病人,5种异物进行手术引导,摘取颌面部非金属异物,结果 B超适用于颌面非金属异物的诊断定位,同时B超引导手术具有简便可行等优点。结论 B超可以完成对颌面部非金属民蛾的探查定位,并能引导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