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北  袁冰  刘海祥  何昌颖  杨萍  吴向东 《吉林医学》2012,33(22):4739-4740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分型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先天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的超声表现,对其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先天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声像图均发生明显异常改变,其中78例表现为局部肿块型,8例表现为均匀增厚型。结论:高频超声对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并经临床证实的3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声像图特征.结果:所有3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均见声像图异常.21例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内可见肿块,13例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明显增厚、回声不均.结论: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4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均发现异常声像图改变.结论: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怀疑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63例,所有患儿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与最终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收集63例可疑患儿,其中先天性肌性斜颈40例,非先天性肌性斜颈23例。先天性肌性斜颈常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局部增厚,内部肌纤维紊乱,超声弹性成像以蓝色为主;或表现为团块状回声,超声弹性成像为绿色与蓝色夹杂分布,其比例不一。患侧与健侧正常胸锁乳突肌相比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筛查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经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并经临床证实的48例先天性斜颈忠儿,总结其胸锁乳突肌的超声表现并随访治疗结果。结果48例先天性斜颈分为两种类型:弥漫增厚型19例,肿块型29例。所有患儿患侧胸锁胸突肌较健侧均有明显的异常声像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明确诊断小儿先天性斜颈。  相似文献   

6.
超声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1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61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均发现异常声像图改变,有56例患儿发现胸锁乳突肌中下份有团块回声,团块大小不等,边界较清,边缘较规则,多位于胸锁乳突肌中间部分,沿肌肉长轴分布,故大体呈梭形多见,内部回声较弱、较均匀,5例患儿未探及确切肿块,见患侧胸锁乳突肌呈均匀性增厚,肌内条纹明显增粗,均较健侧短。彩色多普勒表现,肿块内部未探及确切彩色血流信号,经降低速度标尺及脉冲重复频率后,肌肉条纹区域内均可显示点状彩色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有助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王莉  张盛  季红燕 《新疆医学》2011,41(6):78-79
先天性小儿肌性斜颈是胸锁乳突肌痉挛形成的畸形,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患侧胸锁乳突肌间质增生、纤维化而导致胸锁乳突肌挛缩,此病应及时诊断,早期积极治疗对治愈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本院近三年来门诊住院及新生儿保健筛查就诊的6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超声影像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探讨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治疗状况及临床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8.
<正>先天性肌性斜颈是胸锁乳突肌的先天性单侧挛缩,导致头和颈的不对称畸形,头倾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颈部向同侧偏斜的畸形,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及时的治疗,可出现头面部畸形并逐渐加重,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5例患儿的超声表现,以探讨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运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35例,均经临床证实,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婴幼儿一种较常见的畸形,如未经早期诊断与治疗,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而致头部向患侧偏斜,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引起面部和头颅畸形,将对病人心理、工作等带来很大影响。我院近几年来对1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评估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120例,采用中医推拿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8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侧胸锁乳突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图像的差别。结果治疗前,患侧胸锁乳突肌(肌性斜颈侧)与健侧胸锁乳突肌之间超声弹性成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肌性斜颈的敏感性为93.3%。经中医推拿治疗后,包块较治疗前明显减小,肌性斜颈明显好转,超声弹性评分指数明显降低,与健侧胸锁乳突肌超声弹性成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侧胸锁乳突肌弹性成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肯定;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直观、无创地评价肌性斜颈推拿治疗后肌肉组织修复变化情况,可为临床对小儿肌性斜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表现和分型。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肌性斜颈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采用回顾性的方式进行分析患者经检查后的声像特征、表现及分型。结果:所有患者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其声像图均有所变化,其中两种类型及表现,一是32例肿块型,表现:患者的患侧胸锁乳突肌具有明显对侧局限性增厚现象,内部回身出现不均匀,即时而增强,时而减弱;肌纤维呈现紊乱的趋势,有1.10~1.40cm的厚度,2.60~3.70cm的累计范围;二是28例弥漫型,表现:患者的患侧胸锁乳突肌具有对侧均匀性增厚现象,回声均匀,肌纤维纹理相对比较清晰,有0.70~1.10cm的厚度。结论:对于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积极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出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表现和分型。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病变在于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纤维样改变.传统的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虽然疗效确切,但会在患儿颈部留下永久性的手术疤痕,难以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内镜手术由于具有微创的特点,因而在现代医学中得以广泛应用.我院于2005年7~8月应用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例,取得初步效果,现结合文献就相关护理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正>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婴幼儿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先出现局部硬结,随后呈纤维化改变和挛缩而导致斜颈。临床上并非少见,但超声报道较少。及时地诊断有利于早期治疗。我院自2003~2010年应用彩超诊断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39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对 39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采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进行治疗 ,术中强调彻底松解 ,使胸锁乳突肌充分回缩 ,术后采用侧卧式训练方法。结果:2 8例经 1~ 5年随访 ,效果较好 ,优良率 96 %。 结论 :3~ 5岁为先天性肌性斜颈最佳手术年龄段 ,而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因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后所形成的畸形。如果治疗不及时,可造成孩子的颊面部继发畸形,五官不正,脊柱侧弯甚至斜视等疾病。本文对我院于2005—2009年经临床证实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36例进行超声检查,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斜颈俗称歪脖子。胸锁乳突肌纤维收缩所引起先天性斜颈,宜早期行胸锁乳突肌手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引起的眼性斜颈最常见,应尽早施行眼外肌手术。鉴于两者在病因上和治疗上截然不同,故对斜颈的病人进行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现报告眼性斜颈误诊四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伴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方法。方法先天性肌性斜颈推拿通过、按、揉、拿、捏等手法作用于患侧胸锁乳突肌。结果 18例患儿,痊愈15例,占83.3%;好转3例,占16.7%。总有效率100%。结论婴幼儿肌性斜颈的推拿治疗越早,疗效越好,治愈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8.
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儿童常见的先天颈部畸形,多为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1995年以来,我院吸收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点,以恢复外观、保证胸锁乳突肌的功能为原则,采用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32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袁湘华 《中外医疗》2014,(18):39-40
目的探讨小儿肌性斜颈和眼性斜颈的鉴别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对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肌性斜颈和眼性斜颈患儿,根据病情进行分组,每组为30例患者,患儿经彩色超声和眼科检查,按照患儿病情采取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同时对患儿的面容和颈部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明显增厚,回声加强,边界不清晰,病变区域血流量减少。眼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检查正常,内部条纹整齐规则,血流信号丰富;眼性斜颈患儿眼肌麻痹,14例患儿上斜肌麻痹,16例患儿上直肌麻痹;肌性斜颈组患儿与眼性斜颈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性斜颈组患儿的面容和颈部功能较眼性斜颈组患儿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和眼科检查可以有效鉴别小儿肌性斜颈和眼性斜颈,根据患儿病情采取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肌性斜颈的预后较眼性斜颈预后略增强。  相似文献   

20.
<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又名先天性斜颈,是指由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后所形成的畸形。导致头和颌的不对称畸形,头倾向患侧,下颌及颏面部转向健侧,很易造成小儿的颊面部继发畸形,五官不正,脊柱侧弯,甚至斜视等疾病。笔者通过我院2013年1月至6月超声诊断并经临床证实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221例,总结超声声像图的异常改变,探讨高频超声技术在该疾病中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通过对我院经临床证实的221例患儿,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