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敏 《当代医学》2011,17(33):46-47
目的 观察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探讨麻醉药物在牙体牙髓病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阿替卡因进行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牙麻醉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患牙麻醉总有效率为78.0%(32/41),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注射阿替卡因5min后,麻醉完全率92.5%(37/40),对照组注射利多卡因5min内麻醉完全率70.7%(29/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阿替卡因用于牙体牙髓病治疗中,具有麻醉起效快、麻醉完全率高、无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法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3年6月在本校附属医院口腔科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共计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23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麻醉,实验组患者给予阿替卡因麻醉治疗。对比2组患者麻醉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患者VAS评分较实验组高,且患者的满意度较低,术后发生不良反应也较多,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替卡因用于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相比利多卡因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黄芳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6):714-715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与阿替卡因治疗牙体牙髓病的麻醉疗效。方法:11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共有133颗患牙,其中前牙76颗,后牙57颗。将76颗前牙随机分成两组,观察1组39颗,接受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麻醉;对照1组37颗,接受利多卡因联合肾上腺素麻醉。将57颗后牙随机分成两组,观察2组29颗,接受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麻醉;对照2组28颗,接受利多卡因联合肾上腺素麻醉。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包括观察1组、观察2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包括对照1组、对照2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1组的麻醉疗效显著优于对照1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麻醉疗效显著优于对照2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卡因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因此该药可以用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并作分析。方法选取牙体牙髓病患者100例为参与对象。以就诊月份为参考标准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n=50,单月就诊)接受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研究组(n=50,双月就诊)接受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比较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前心率、麻醉后1分钟心率及麻醉起效后心率均无差异性,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应用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的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不影响患者的心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春卉 《吉林医学》2014,(24):5372-5373
目的:观察分析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在牙髓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牙髓病患者共89例100颗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单纯组患者采用盐酸利多可因肾上腺素作为麻醉药;联合组则采用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作为麻醉药。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单纯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醉有效率,单纯组为93.3%,联合组为95.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卡因肾上腺素能够在牙髓病治疗过程中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通过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进行麻醉治疗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0例2015年3月到2016年1月到我院进行拔髓开髓治疗的牙髓病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其中35例患者通过利卡多因联合麻醉后进行拔髓开髓治疗为对照组,35例患者通过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麻醉后进行拔髓开髓治疗为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5.71%)(X~2=15.326,P0.05)两组患者术后1d的VAS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5.71%)(P0.05)。结论: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用于牙髓病治疗麻醉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2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卡因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阿替卡因的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牙髓病患者74例共83颗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共42颗、观察组37例41颗。对照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联合肾上腺素麻醉,观察组给予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血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后即可、给药后5 min的血压、心率与麻醉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给药后5 min的舒张压显著低于麻醉前,给药后5 min的心率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牙髓病可明显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个人临床工作经验,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牙体牙髓病的麻醉效果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8例急性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选择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38例,选择阿替卡因进行局部麻醉40例,比较2种不同麻醉药物对牙体牙髓病的麻醉效果、麻醉后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利多卡因麻醉组患牙麻醉总有效率为88.89%,阿替卡因麻醉组患牙麻醉总有效率为96.15%,两组麻醉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2种麻醉药物麻醉后生命体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利多卡因麻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2%,阿替卡因麻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卡因用于口腔科中治疗牙体、牙髓病的麻醉效果较利多卡因更为理想,麻醉后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小,麻醉副作用较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复方阿替卡在儿童牙体牙髓无痛疗效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治疗的100例牙体牙髓病患儿,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实施利多卡因浸润麻醉,观察组患儿实施复方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在两组患儿注射5 min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及无痛情况。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儿完全无痛率为80.0%,对照组患儿则为5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麻醉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并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麻醉总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TMY-1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在拔牙患者术前局部麻醉时的恐惧程度、疼痛程度及麻醉效果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将134例门诊拔牙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7例),试验组采用无痛口腔局麻仪+复方阿替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复方阿替卡因传统的手推卡局式注射麻醉,对注射中患者的恐惧感及配合度进行比较,注射后利用10 c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由患者对注射时的疼痛感进行评分及归类,医生于拔牙术后评定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在注射时的恐惧程度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9.17,P<0.05),试验组研究对象在注射时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9.83,P<0.05),两种方式的局部麻醉效果总体上并无统计学差异(χ2=1.20,P>0.05)。【结论】采用无痛口腔局部麻醉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对于拔牙术前局部麻醉的恐惧感及焦虑情绪,并减轻注射麻药时患者的疼痛反应,麻醉效果良好,尤其适合应用于牙科焦虑症较严重,情绪敏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对改善普外科患者术前睡眠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手术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以及医嘱执行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理念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接受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接受子宫全切除术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治疗组患者行腰一硬联合硬膜外麻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起效时间及平面固定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一硬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二种局麻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种植手术心率和血压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的安全使用。方法选择98例血压控制在160/100mrnHg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2%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二组的麻醉显效时间和注射前、注射后即刻以及注射后5min、开始手术和手术后5min、手术结束后5min患者的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二种麻醉药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病例在种植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完成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注射即刻与注射前、注射后5min、手术结束后5min的血压变化及心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开始与注射前、注射后5min、手术结束后5min的血压变化及心率变化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醉显效时间阿替卡因组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结论种植手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心率控制在100次/min的高血压患者,使用复方阿替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对心率和血压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小平 《当代医学》2013,(32):60-61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选择骶管麻醉,对照组选择局部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9.00%、84.69%,实验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甲级愈合率分别为98.00%、74.49%,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肠科手术患者给予骶管麻醉,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切口愈合时间短,甲级愈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常见肛肠手术中麻醉术式的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情况。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肛肠外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确诊收治,且择期行肛肠手术的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90例,对照组98例,分别接受肛周神经阻滞术和肛周浸润麻醉。结果观察组在麻醉药用量、起效时间和镇痛总时长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总优良率分别为95.6%和85.7%(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在MAP、脉搏和SaO: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周神经阻滞术具用量少、起效快、麻醉效果稳定、安全、操作简单等特点,是肛肠手术中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住院患者5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8例),在基础性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强的松治疗,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15/2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25/2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3,P〈0.05)。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2,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24h尿蛋白、血肌酐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血清白蛋白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24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1、2.987,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5.0%(6/24)和28.6%(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治疗原发性IgA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聚合瓷嵌体修复活髓牙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及感染预防。方法选取活髓后牙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42例患牙48颗,随机分为实验组(24颗牙)和对照组(24颗牙)。其中实验组牙体预备,聚合瓷嵌体修复;对照组应用金属烤瓷冠修复,应用RelyX Unicem 树脂黏接剂随诊2年并评价疗效,分析感染预防方法。结果实验组在颜色匹配、形态匹配、继发龋、边缘适合性、磨损与断裂方面均较对照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聚合瓷嵌体修复活髓牙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优良,患者随访2年后在形态、颜色匹配与功能方面均作用优良。  相似文献   

19.
杨国艳 《中外医疗》2013,32(13):15-1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下肢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寻求理想的麻醉方式用于临床推广使用。方法以该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行股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6例研究对象,使用全身麻醉,为对照组;44例研究对象使用单侧腰-硬联合麻醉,为观察组。使用神经心理学测试技术评定研究对象手术前及术后的认知功能并进行比较,同时进行组间比较;对两组研究对象麻醉前后进行MMSE评分,并进行比较及组间比较,并对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两组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认知功能的比较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对象麻醉前MMSE评分进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创伤患者手术中具有对认知功能影响小,MMSE变化小,患者能早期回到正常的生活环境,是目前老年下肢创伤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于本院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更趋于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麻醉效果优异,并且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