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付天昊 《世界中医药》2014,9(7):958-960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而蛋白属中医"精微"之范畴,蛋白尿形成的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正虚邪实。本虚主要是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标实有外感、湿热、瘀血、情志等因素。临床上以补益脾胃、补肾固涩、益气补肺、和血调肝、清热除湿、活血化瘀等方法辨证治疗肾小球源性蛋白尿,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蛋白尿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早期预测因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蛋白尿患者的主要合并症。从中医理论角度分析,蛋白尿与冠状动脉动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都存在着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本虚为脾肾两脏虚损,标实皆以痰湿、瘀血为主;从心肾理论来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肾功能才能协调,故肾病可及心,为肾心同病,肾心阴阳失调。因此,蛋白尿与CHD间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降低微量白蛋白尿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东蛟 《吉林中医药》2011,31(3):195-196
蛋白尿是影响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重在肺脾肾三脏之虚损,精微失摄,下泄尿中;标实以外风、湿热、瘀血、痰浊为主,导致诸脏受损,肾络痹阻,精气悖行,精关不固而精微下泄为蛋白尿。  相似文献   

4.
中医对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慧  云鹰 《河南中医》2008,28(9):17-19
蛋白尿的产生不外乎本虚标实,邪实正虚,且两者相互影响。本虚责自肾脾肺,标实多见湿、浊、风、毒、瘀。肾虚封藏失司,固摄无权,精微下流;脾虚不能升清降浊,清气不升反而下泄,加之湿邪、外感风邪、毒邪、瘀血等,导致瘀阻肾络,精气不能畅流,壅而外溢,精微下泄而成蛋白尿。  相似文献   

5.
<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属于中医学"精气""精微物质"范畴。脾气亏虚,肾气不固,致精微(蛋白)不摄而漏出,是肾系疾病产生蛋白尿的根本原因。蛋白尿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正虚邪实,以脾肾亏虚为本,以热毒、湿热、瘀血等为标。何泽云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27-30
蛋白尿是加速肾脏病变、影响肾脏疾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丢失蛋白会导致患者血浆白蛋白降低、免疫功能下降以及出现水肿等症状。中医认为蛋白尿以肺脾肾亏虚为本,兼湿浊、瘀血、风邪等合而为病,故治疗时多用健脾祛湿、补益肾气、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散风熄风之法。曹式丽教授认为蛋白尿的病位在肾络,属本虚标实之证,肾络亏虚为本,邪气壅滞肾络为标,运用络病理论治疗蛋白尿,应采用不同的通络方法,“不通”是络病的共性,故治疗蛋白尿时多以攻邪为主,兼以补虚。湿热内蕴为慢性肾病迁延期的常见证型,湿热证在慢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消减与蛋白尿量的变化存在密切关联,肺脾肾亏虚是蛋白尿本虚的主要表现,湿热则是蛋白尿标实的重要因素。清热利湿法是从湿热论治蛋白尿的常用治疗思路,曹教授从蛋白尿的中医病机出发,明辨证型,治疗上从三脏入手,攻补兼施,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对叶传蕙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用药经验进行整理及归纳,叶传蕙教授认为肾炎蛋白尿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两虚是本,"湿热、络瘀、风邪"为标实,叶传蕙教授在临证中常运用此理论组成三仁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方联合虫类药、激素等治疗肾炎蛋白尿,疗效显著,因此笔者就叶传蕙教授用三仁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方治疗肾炎蛋白尿的理、法、方、药的特色理论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从治肾法(补肾固涩,滋阴降火,温阳利水),健脾法(健脾益气,化湿运脾,健脾举陷,健脾温阳),培补脾肾法等论述肾病蛋白尿中医辨证论证思路。指出:蛋白尿发病机理为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兼有外感风邪,湿热及瘀血阻滞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杨洪涛教授治疗小儿蛋白尿的经验。杨教授提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虚,标实为外邪、湿、浊、瘀、毒。小儿脾肾亏虚是蛋白尿发病的病因,肺虚易感是本病复发的关键,脾虚致精微物质吸收分布失常,肾病迁延日久则易致肾虚,故本病多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水、湿、热、瘀等兼证为标。治疗上遵循健脾补肾之原则,同时应注意固护肺卫之气。  相似文献   

10.
介绍赵刚教授运用玉肾露联合藤类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经验。赵教授认为,肾性蛋白尿是由脾失运化与肾失封藏,人体的水谷精微外泄所致,乃本虚标实之证。临证通过辨病辨证论治,采用补肾健脾治其本,祛风除湿、通络化瘀治其标,标本兼治,以玉肾露联合藤类药治疗,获效颇佳。  相似文献   

11.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难以控制。其发病机理主要是脾肾亏虚,湿瘀互结,常因外邪侵袭而加重。麻金木教授在治疗蛋白尿方面重视肺脾肾三脏的功能,突出活血清利法,临床诊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主要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证,脾肾气虚为本,风邪、湿热、瘀毒为标,湿热贯穿于病程的始终.治法从脾、肾、肝、肺等入手,兼以清利湿热、祛风、摄精固涩等,久病重症者可加用虫类药物,配合活血化瘀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病理特点:虚、瘀、湿、毒。虚者以脾肾为主,瘀者瘀滞脉络,湿者湿浊壅阻,毒者溺蓄之毒。病机在于脾肾虚衰,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治宜活血化瘀以祛邪,可清除肾血管微循环障碍,松弛血管平滑肌,改善肾血流,使肾脏血供好转,祛瘀而生新。治疗18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3例。  相似文献   

14.
马晓燕教授认为痛风性肾病乃脾肾两虚,湿热瘀血,影响脾肾功能,湿浊、湿热内生,瘀血痹阻,为本虚标实之证;"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补脾益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滋阴补肾;在组方遣药中注意配伍;临床辨证论治分急性期和慢性期,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属消渴变证,冠心病是主要并发症,由消渴日久而发。"消渴重,心中痛",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气阴两虚,标为痰浊内停、瘀血阻滞,虚在心脾肾,实在痰瘀阻络。气虚与阴虚互为因果,瘀血与痰浊既为气阴两虚病理产物,又是消渴导致胸痹主要机理。脾虚失运是发病关键,运脾是治疗根本。益气养阴,化痰祛瘀,都应在健脾基础上进行。中医药治疗擅用调理脾胃之方药。  相似文献   

16.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内科疾病,蛋白尿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其病理因素以湿瘀为主,并贯穿痰病之始终,脾肾亏虚是发病和病程迁延的内在因素,终致久病入络,瘀血阻滞。本病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痰浊、水泛、瘀血及正虚互为影响,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正亏邪盛。本虚为气虚、阳虚,标实为血瘀、水饮、痰阻等。病位主要涉及肺、心、脾、肾。辨证分型为肺肾两虚型(肺功能不全型)、阳虚水泛型(心功能不全期)、痰浊扰心型(肺性脑病器)、元阳欲绝型(休克期)四型。治以扶正固本为主、辅以祛邪(活血祛瘀、利水消肿、化痰平喘等)、标本兼治。自拟益肺强心汤加减运用,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多因消渴日久,缠绵不愈,气血耗伤,阴损及阳,脏腑虚损,络脉瘀阻所致。脾为坤土,肾为本元,脾虚不制,肾虚不化,脾肾阳虚,津液输布障碍是病机关键。临床治疗须健运中土,补坎中真阳,与活血化瘀、利水祛湿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