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生到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就业意向和影响因素,为缓解医学生就业难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缺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川北医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5所学校随机抽取医学相关专业605人进行调查,通过卡方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医学生农村就业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7.19%的医学生表示毕业后愿意去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其中表示很愿意去的仅7.44%。专科院校学生农村就业意向是本科院校学生的2.263倍(P = 0.004),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农村就业意向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3.733倍(P <0.001)。就业指导和实习经历对医学生农村就业意向有影响。结论 个人及家庭因素、学校的就业指导等对在医学生农村就业中有重要作用,如何解决医学生服务基层的热情与客观条件的矛盾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甘肃省数据,调查医学院校毕业生农村基层择业意向,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问卷调查甘肃省六所医学高校临床及护理专业临近毕业的学生(本科生五年级、专科生三年级,不包括甘肃省订单定向医学生),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具有农村基层择业意向的医学生占55.6%,其中,专科生是本科生的2.3倍;"非常愿意"去基层工作的医学生占比为13.8%;家庭人均收入低、月薪期望值不高、农村户籍、了解农村基层就业政策的医学生更容易选择去基层就业。结论:医学生农村基层择业意向受自身因素(学历、户籍等)、卫生人力干预政策、学校就业指导、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卫生决策及管理部门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通过推行合理的招募政策,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技术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层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强化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等策略,增强医学生农村基层择业意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学生本科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相关部门指导毕业生就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的2011届893名毕业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描述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此外,访谈了就业办老师.结果:只有240名毕业生(27.8%)愿意到基层就业,分析原因得到基层医疗机构存在“职业发展前景不佳、工资低”等劣势.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临床专业、家庭收入低、就业帮助多、就业政策知晓多,的学生更愿意到基层就业,其P <0.05.结论:本校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基层意愿较低,建议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对贫困学生的补助,加大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对解决医学生就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临床专业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情况以及基层就业态度,为政府重视和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部属医学院校703名临床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94.3%)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学不了解;仅有3.8%的临床医学生作为选修课学习过《全科医学概论》;只有1.4%和0.9%的临床医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去城市和农村社区医疗机构工作;有43.0%的临床医学生表示将来愿意成为全科医生;薪资待遇(80.2%)、晋升机会(52.6%)和住房保障(51.1%)等是影响临床医学生去社区就业的主要因素.结论 临床专业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不高,全科医学院校教育水平亟待提高,医学生基层就业政策导向需要确立.  相似文献   

5.
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意向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调查分析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及医学院校制定农村人才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及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2.2%的毕业生选择地市级以上单位就业.到农村就业意向中,只有6.4%的毕业生明确表示愿意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14.7%愿意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农村工作工资低,培训进修机会少、生活条件差.结论 制定吸引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措施和正确的就业指导是引导医学毕业生服务农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求职意向,为政府和学校进一步做好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2013年10月以山东省某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的医学生为调查对象,方法是利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样本,对所抽取的班级的所有学生,利用自制的《医科类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常愿意去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专科生为23.2%,没办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去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占54.8%,绝对不去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占4.3%,导致专科生不愿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原因是薪酬待遇低,晋升机会少和发展空间小,工作环境比大医院有差距等。结论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医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引导,加大对基层医疗单位的财政支持,改善基层医疗条件,学校应做好对学生基层就业的思想引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推拉理论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基层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其基层就业积极性的对策和建议。方法:调查对象为某大学预防医学本科生154人,使用描述性统计、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54名同学中有59.7%愿意到基层就业。其影响因素中主要推力因素是国家政策引导。拉力因素主要有改善基层就业环境、建立健全人才机制。中间障碍因素主要包括基层工资水平以及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等。结论:从推力、拉力两方面着手,能够提高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吸引优秀人才下沉基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及医学院校制定农村人才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及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2.2%的毕业生选择地市级以上单位就业。到农村就业意向中,只有6.4%的毕业生明确表示愿意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14.7%愿意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农村工作工资低,培训进修机会少、生活条件差。结论制定吸引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措施和正确的就业指导是引导医学毕业生服务农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医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标:探讨影响医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意向的因素,为有关部门及医学院校制定农村卫生人才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福建省2009届医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的意向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专业、英语水平、家庭所在地、期望月薪、对乡镇卫生院人力状况了解程度等5个因素对医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有影响。有农村背景,对乡镇卫生院人力状况了解程度好、对就业工资待遇期望值较低的医学生更有可能去乡镇卫生院工作。建议:根据当地需要,从农村地区招生,委托医学院校培养,实行面向农村卫生的教育,同时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医类专业本科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影响因素及其就业指导需求。[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类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的基层就业观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中医类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偏高,对基层就业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但对基层就业不排斥,特殊情况下可接受;而阻碍毕业生下基层的客观因素是薪酬收入、发展空间的限制,同时与毕业生择业观、专业,对基层现状的认知和对服务基层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也存在相关性。[结论]加强基层机构客观条件建设、加大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改善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结构,解决中医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湖北省住院患者对基本医疗保险的满意度情况及其期望.方法 从湖北5个市中选择1 008名参保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对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对基本医疗保险总体满意度不高,"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累计百分比仅为39.58%;不同参保人员对医疗保险的总体满意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1,P<0.01);不同维度的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参保的方便程度、报销比例、信息查询方便程度、缴费水平、个人负担及报销方便程度.结论 患者对基本医疗保险的满意度并不高,对基本医疗保险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门诊服务患者满意度,为制定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山东、河北、河南3省50家三级医院门诊就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医疗技术高超、医疗设备佳是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影响因素。就医过程中,对各楼层指示牌及看板不满意比例最高(33。9%);等候挂号、划价时间满意度最低(29.9%),其次为医师看病时间(26.7%);医疗过程整体满意度较高,均在60%以上;“抱怨时立即得到适当处理”满意度最低,提示医患沟通不到位;超过50%的患者对服务流程均不满意,亟待改进。结论三级医院应改善门诊环境,方便患者就诊;简化服务手续,优化就诊流程,缩短等候时间;完善医患沟通体系,强化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优化科室布局,全面提升科室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城乡统筹居民医疗保险真实保障水平进行实证研究,为切实提高我国参保患者医疗保障水平提供证据。方法:利用频数分布和虚拟变量回归模型方法对天津市城乡参保居民就医微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真实保障水平与政策范围内保障水平之间差距较大;医疗保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报销比、参保患者年龄、缴费级别、医疗费用、医院级别等因素均会对患者真实保障水平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与建议:在医疗保险制度完善阶段,为提高参保患者真实保障水平,应淡化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设定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保障水平和真实保障水平差距的评价范围、细化医疗保险政策内容,科学设置阶梯型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增加政府卫生财政投入,同时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归纳总结中国及陕西省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保险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陕西省城镇老年人医疗保险参保情况、保障水平和满意度等的分析,总结陕西省城镇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对优化中国城镇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提供的启示.方法 入户问卷调查并开展访谈,将所调查的问卷采用SPSS 21.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受访者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为96%,城镇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城镇老年人群中基本实现全覆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用药支出的自付比例均较高,分别为90.3%、87.7%和85.2%;门诊医疗费用自付比例(73.2%)大于住院医疗费用自付比例(22.0%);是否参加商业医疗保险、一年内是否参加过健康体检、居住地与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主观健康状况及对医疗保险制度是否满意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加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水平,并且充分发挥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健全医疗保险异地报销制度,为满足老年人医疗保险需求提供便捷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下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直接经济负担,探讨医疗机构等级、社会人口学因素对疾病负担和医保补偿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A市医保信息系统,抽取第一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样本。采用秩和检验对高血压患者的门诊、住院费用和医保补偿比例进行比较,多元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疾病负担的影响因素。 结果 秩和检验结果表明医保类型、医疗机构等级、性别、年龄、职业和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均对高血压患者的门诊、住院费用和补偿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结果中医保类型、医疗机构等级和社会人口学因素对门诊总费用和补偿比例均存在显著影响。除职业类别中自我经营和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对住院总费用不存在显著影响外,其他因素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一步优化医保制度阶梯式补偿策略、调整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补偿比例等方式提高高血压患者健康公平性,降低患者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6.
医疗服务满意度是我国医疗服务改革成效的直观表现。本文基于吉登斯的社会化结构理论,构建了评估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三维分析框架,包括个体维度、政策环境维度和医疗资源维度。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的调研数据,采用多项有序的Logit模型,分析三个维度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医疗服务满意度越低;社会地位越高,医疗服务满意度越高;居民认为医保政策越公平,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越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者比未参保者的满意度高;医疗资源越充足、分布越均衡和获取越便利,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就越高。年龄、性别、个人健康状况及是否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均未对医疗服务满意度产生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居民的医疗服务满意度,需要对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与加快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同时发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夏区城乡医保整合后试点居民参保意愿的真实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武汉市完善城乡医保整合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6月,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江夏区3个街道和6个乡镇的城乡居民共356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可能影响居民参保意愿的因素进行单因素χ^2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356人,其中258人(72.47%)表示仍愿意参加城乡医保,98人(27.53%)表示不愿意继续参加;对当前制度表示满意的有317人(89.04%),不满意的有39人(10.96%);对当前制度了解的有230人(64.61%),表示不了解的有126人(35.3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居民(OR=0.484)、对医保报销后费用负担评价较认可(OR=2.009)和报销便捷度较方便(OR=2.379)是影响城乡居民参保意愿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江夏区城乡医保整合后居民参保意愿较高,但医保制度的设计需关注居民医保费用负担与医保报销状况,并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对医保整合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贵州省结核病(TB)定点医院肺结核诊疗费用在不同医疗保障政策中的报销情况,为贵州省进一步完善TB医疗保障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贵州省97家TB定点医院2020年肺结核诊疗费用在四种不同医疗保障政策中的报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额等。结果 全省97家TB定点医院,门诊实施单病种包干政策的比例为38.14%(37/97);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URBMI)、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UCMS)、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UEBMI)四种医疗保障政策中,门诊报销比例依次为92.86%(26/28)、100%(28/28)、81.16%(56/69)、36.08%(35/97);门诊报销比例中位数依次为50%(P25:50%,P75:57.50%)、55%(P25:50%,P75:100%)、75%(P25:45%,P75:100%)、0(P25:0,P75:72.50%);URBMI、UCMS、城乡居住院报销比例的中位数均为80%(P25:75%,P75:80%),UEBMI为85%(P25:80%,P75:90%)。医疗救助覆盖率为50.56%。结论 贵州省目前的医疗保险体系对TB的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相对有限,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对肺结核门诊诊疗费用报销覆盖面较窄,报销比例和封顶额相对较低,肺结核患者的经济负担仍较重,建议将TB纳入门诊统筹病种,切实提高TB患者医疗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南省基层医疗机构出院病人的满意度。方法应用《河南省基层医疗机构出院病人满意度评价量表》,采用"留置问卷法"进行调查,集中回收问卷,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使用统计软件SPSS 18.0分析数据。结果直观满意率为72.46%,评分满意度为59.71%。诊疗服务效果、诊疗过程、检查及药品等价格透明程度、就诊程序便利程度和报销程序便利程度等项目的满意度评分较高。不同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支付方式患者的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和恩格尔系数家庭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反映了在病人的个人和社会因素中,恩格尔系数、职业和性别对满意度的影响比较大,调整R2为0.019。结论直观满意率与评价满意度存在差别。住院病人的个人和社会因素对满意度评分的影响程度较低,优先改进的应是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优化服务环境和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参保者和药店工作人员对西安市谈判药品挂账过渡期报销政策的知晓率与满意度,为医保谈判药品政策落地提供依据。方法 对3家西安市特定药店工作人员及到店购买谈判药品的参保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青岛市、成都市及西安市人社局相关人员、西安市药店相关人员及参保者进行访谈。结果 参保者对西安市谈判药品挂账过渡期报销政策总体知晓率较低,药店工作人员总体知晓率较高;参保者和药店工作人员总体满意度都较高。被调查者对该政策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是政策普及程度不够、需先垫付药品报销部分费用、报销程序繁琐等。结论 相关部门应加强谈判药品相关政策宣传,加快出台特药定点药店管理办法,完善医保信息化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