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粘附因子CD11b 、CD64表达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5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疑为细菌感染的患儿63例。记录其临床表现、血培养、脑脊液培养结果,检测5项非特异性指标。败血症组33例,非败血症感染组30例,对照组15例。各组患儿在入院后24~48小时内取外周静脉血1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CD11b 、CD64 表达。败血症组在恢复期(治疗1周后)复查。结果 败血症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水平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败血症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败血症组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败血症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在恢复期CD11b 、CD64表达水平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以CD11b≥320MFI、CD64 ≥20MFI为临界值阳性标准,CD11b、CD64对诊断败血症的灵敏度分别为72.73%和75%,特异度分别为94.74%和80.49%。CD11b和CD64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粘附因子CD11b、CD64,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依据之一,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对判断感染程度、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及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以利于对烧伤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而诊断明确的烧伤住院患者111例,分为脓毒症组(36例),局部感染组(39例),对照组(36例)。各组患者在入院后24~48h内取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脓毒症组在恢复期(治疗1周后)复查。结果脓毒症组CD64、CRP表达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局部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CD64≥43.20%、CRP≥91.85mg/L、白细胞计数≥11.05×109/L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1.50%为阳性标准,4种指标的敏感性分别为88.90%、86.10%、83.30%、88.90%,特异性分别为88.00%、88.00%、70.60%、77.30%。脓毒症组+局部感染组CD64与CRP呈正相关(r=0.458,P<0.01)、与WBC、Neu%无相关性(r=0.175、0.218,P>0.05),脓毒症组在恢复期CD64及CRP表达水平下降,与初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未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初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4.19、8.75,P<0.01)。结论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及CRP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烧伤感染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观察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对判断感染程度、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3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儿童保健门诊行健康体检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CD64、CD11b表达情况,绘制CD64、CD11b诊断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ROC曲线,确定最佳阀值后计算两者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64与CD11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CD64与CD11b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与CD11b ROC曲线下面积均>0.5,且因CD64 ROC曲线下面积>CD11b ROC曲线下面积,CD64诊断效能>CD11b;CD64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CD11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CD11b表达情况可作为早期诊断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参考指标,其中CD64诊断效能、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许自成  李林  沈洁 《安徽医药》2019,40(1):60-6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败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8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固相免疫测定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对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血清PCT水平、CRP水平进行检测,比较3种独立检测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CD64、PCT、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中性粒细胞CD64[(7.68±1.40)比(1.65±0.25)]、CRP[(98.92±36.63)mg/L比(7.52±3.71)mg/L]及PCT[(28.31±17.77)μg/L比(0.35±0.10)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另三者联合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最高,分别为70.1%、74.3%、91.8%、87.4%,均高于中性粒细胞CD64、PCT及CRP单独检测。败血症新生儿治疗后中性粒细胞CD64、CRP和PC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联合中性粒细胞CD64、CRP及PCT检测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表面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对42例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平均荧光强度MFI来表示),观察脑出血患者72h内和第7天的CD11bMFI,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72h内CD11b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出血患者第7天CD11b的表达量较第3天为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者,CD11b表达量多(r=0.35,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时,应激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系统活化;CD11b的表达量与脑出血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CMV)肺炎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骨髓移植术后患者60例,依据CMV-pp65抗原检测结果分组,同时选择我院门诊体检健康者33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上述各组的CD11b表达情况,并计算CD11b在诊断骨髓移植术后CMV肺炎过程中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结果本研究高活动性CMV感染组17例(28.33%),CMV活动性感染组29例(48.33%),阴性对照组(未感染CMV)14例(23.34%)。高活动性CMV感染组CD11b表达率为39.11%±4.98%,与CMV活动性感染组、阴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1b在诊断骨髓移植术后高活动性CMV感染的最佳临界值表达率为43.47%,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9.47%,ROC曲线下面积为0.631;CD11b诊断骨髓移植术后CMV肺炎活动性感染者的最佳临界值表达率为69.34%,敏感度为86.92%,特异度为98.81%,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结论骨髓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体内CD11b表达下调,可作为鉴别诊断骨髓移植术后CMV肺炎活动性感染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表达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变化 ,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 30例ACS患者 (ACS组 )、2 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SA组 ) ,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组。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11b/CD18的表达。结果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ACS组显著高于SA组(P <0 0 1)和对照组 (P <0 0 1)。结论 ACS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增加与斑块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腺苷与AMP579对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学确诊的CHD患者及正常健康者采血,患者血液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腺苷与AMP579进行干预,免疫荧光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正常人及患者用药前后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值。结果:CHD患者的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腺苷在10,30,100μmol能有效降低CHD患者的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P<0.05),但30,100μmol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MP579组中,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均未见明显降低,各组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的发生与CD11b/CD18表达升高有关;腺苷可通过降低CD11b/CD18的表达而降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性;而AMP579在1,10,30μmol尚不能降低CHD患者CD11b/CD18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在先心病术后并发严重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先心病患儿中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TRS)的患儿30例,按其术后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服毒症组(15例)和非感染组(15例).进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 脓毒症组CD64指数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2,P<0.01);脓毒症组CRP高于非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诊断感染的灵敏度为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2.3%.结论 细菌感染时CD64指数明显增高,具有较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先心病患儿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腺苷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学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健康者采血,患者血液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腺苷进行干预,免疫荧光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正常人及患者用药前后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结果冠心病患者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CD11b/CD18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而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CD11b/CD1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浓度在10、30、100μmol/L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P<0.05),但30、100μmol/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发生可能与CD11b/CD18表达升高有关,腺苷可通过降低CD11b/CD18的表达而降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性。  相似文献   

11.
17例全肝和9例活体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全部以及部分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痛原菌分布等特点,探讨肝移植术后抗感染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采用26例肝移植患者术后送检的血液经细菌常规培养、真菌培养所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17例全肝移植术后细菌性感染的发生率为94.1%,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2.4%,9例活体肝移植患者感染发生率88.9%,革兰阳性球菌53.99%。结论:肝移植术后常会出现细菌感染,但活体肝移植患者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而全肝移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本研究认为,相对而言,活体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较易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98例新生儿血流感染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86例)和革兰阳性菌组(112例),同时选取90例血培养阴性患儿为对照组。革兰阴性菌组男45例、女41例,日龄(15.15±2.63)d;革兰阳性菌组男58例、女54例,日龄(15.35±2.41)d;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日龄(15.65±2.78)d。对3组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观察检出菌构成比及相应血清PCT水平,同时比较革兰阴性菌组与革兰阳性菌组血清PCT水平分布情况。采用F检验、χ²检验。结果 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PCT[(7.53±1.93)μg/L、(2.91±0.83)μg/L]、CRP[(37.32±16.61)mg/L、(30.73±15.94)mg/L]、WBC[(17.23±3.43)×109/L、(15.53±3.12)×109/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07±0.02)μg/L、(9.32±3.35)mg/L、(8.54±2.3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7.53±1.93)μg/L比(2.91±0.8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诊断新生儿血流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4.44%、92.22%、96.39%、88.30%、86.67%,均高于CRP和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培养检出菌以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41.86%(36/86)、38.39%(43/112)、27.91%(24/86);PCT水平最高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新生儿[(11.21±3.32)μg/L],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感染新生儿[(9.32±3.43)μg/L]。革兰阴性菌组与革兰阳性菌组PC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用于鉴别细菌感染类型,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院不同年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683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83例患儿痰培养阳性者188例,占27.5%。早期新生儿组G-菌感染多见,晚期新生儿组G+菌感染多见。最常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属及流感嗜血杆菌。两种细菌混合感染者共43例,以晚期新生儿组多见。常见病原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氨曲南、亚胺培南较为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四川成都双流地区新生儿肺炎最常见病原菌。头孢他啶在四川成都双流地区新生儿肺炎中敏感率高、安全性好,可考虑作为四川成都双流地区新生儿肺炎治疗时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比较急性和慢性EB病毒感染儿童总T细胞,CD8+T细胞及CD8+T 细胞活化HLA-DR表达的差异,探讨不同感染形式的不同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急性EB病毒感染儿童,7例慢性EB病毒感染儿童和29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T细胞,CD8+T细胞和CD8+T细胞活化HLA-DR表达水平,并对急性和慢性感染儿童各项检测指标之间进行比较。 结果:急性EB病毒感染儿童总T细胞,CD8+T细胞, CD8+/HLA-DR+细胞明显高于慢性EB病毒感染儿童和对照组(p<0.01);慢性EB病毒感染儿童总T细胞低于对照组,CD8+/HLA-DR+细胞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和慢性EB病毒感染儿童总T细胞,CD8+T细胞及CD8+T 细胞活化HLA-DR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慢性EB病毒感染儿童CD8+T 细胞处于低水平活化状态,CD8+T细胞活化水平检测可作为评估EB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1501例血液菌株培养结果与临床用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BD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1501份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细菌199株,血培养阳性率为13.26%。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02株(51.25%),革兰氏阳性杆菌13株(6.53%),革兰氏阴性杆菌77株(38.69%),真菌7株(3.52%)。血培养位居前九位的细菌依次为溶血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食神鞘氨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人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等。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细菌加上真菌的种类有29种之多。产ESBLs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s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我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葡萄球菌是极为重要的致病菌,但革兰氏阴性杆菌所引起的感染也不容忽视。血培养阳性标本检出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疑似败血症患者血液中病原菌的检测,以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病原学的快速检测,及时了解本院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菌构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368例住院患儿行痰涂片、咽拭子筛查、直肠拭子筛查,并与同期进行的痰培养结果比较。结果 368例痰涂片标本中阳性标本201例,阳性率为54.6%。其中革兰阳性菌75株,占37.3%;革兰阴性菌126株,占62.7%。368例痰培养标本中阳性标本183例,阳性率为49.7%。其中革兰阳性菌67株,占18.2%;革兰阴性菌116株,占31.5%。368例咽拭子标本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标本11株,阳性率为3.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阳性标本3株,阳性率0.8%。368例直肠拭子标本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阳性标本28株,阳性率为7.6%;未查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标本。结论痰涂片的快速初筛与痰培养病原菌分类一致性较高,咽拭子及直肠拭子对耐药菌的筛查与痰培养结果有高度一致性,可以根据痰涂片、咽拭子及直肠拭子筛查结果快速、有依据地选用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登革热患者外周血CD4 、CD8 T细胞及IL—6的变化 ,探讨其在登革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2例健康人和18例登革热患者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8 T细胞并计算CD4 /CD8 比值 ,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 ,同时作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 :与正常健康人和治疗后相比 ,登革热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 细胞百分比、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 (P<0 01) ,CD8 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6显著增高 (P<0 01) ,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下降 (P<0 01) ;治疗后患者以上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D4 、CD8 T细胞在登革病毒感染后异常激活 ,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 ,IL—6分泌增高 ,可能在登革热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伟明 《北方药学》2015,(6):132-133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感染患儿55例,病毒性感染患儿55例,随机选取无任何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5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诊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观察并比较3组间的PCT、CBP、WBC水平。结果:观察组中细菌感染患儿的PCT水平(0.81±0.25)ng/ml,CRP水平(22.53±3.28)mg/L,WBC水平(16.86±2.63)×109/L,病毒性感染患儿的PCT水平(0.57±0.37)ng/ml,CRP水平(9.35±2.63)mg/L,WBC水平(10.51±2.45)×109/L,对照组中PCT水平(0.31±0.34)ng/ml,CRP水平(5.23±2.21)mg/L,WBC水平(6.53±2.41)×109/L。三组比较组间水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感染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PCT敏感度为82.80%,特异度为91.40%,CRP敏感度为69.80%,特异度为46.30%,WBC敏感度为40.20%,特异度为34.60%;病毒感染组中:PCT敏感度为59.70%,特异度为71.60%,WBC敏感度为39.50%,特异度为31.30%,联合诊断敏感度为16.90%,特异度为21.40%。结论:采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白细胞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敏感度、特异度,能有效帮助医生确切诊断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梁智明  梁碧怡 《中国药房》2011,(22):2098-2101
目的:调查临床药师对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病例进行会诊的效果,探讨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的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79例经临床药师会诊的多重耐药、泛耐药细菌感染病例,分析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治疗方案、治疗结果及药学监护相关情况。结果:临床药师提供的用药方案接受率为91.1%,其中临床有效率为93.94%,细菌清除率为67.42%,没有出现菌群失调;泛耐药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多重耐药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阴沟肠杆菌为主,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高度耐药性;对多重耐药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有较好效果;4例泛耐药菌感染病例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美唑+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磷霉素,取得了治愈的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多重耐药感染病例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应充分重视临床药师工作,发挥其重要作用;需高度重视泛耐药菌、多重耐药菌的耐药问题,可采用选择敏感率高的药物、联合用药、口服肠道活菌制剂等策略进行治疗,同时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分级使用等管理措施,控制耐药细菌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