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复训练程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程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1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个性化、渐进性和全面性的康复训练.结果本组病例经随访结果表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至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HaHis评分:平均95分).结论该训练程序具有使患者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康复训练程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程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1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个性化、渐进性和全面性的康复训练。结果本组病例经随访结果表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至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Harris评分:平均95分)。结论该训练程序具有使患者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功能康复训练可改善假体功能,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协调性。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功能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方法:以人工髋关节,置换,功能康复;artificialhipjoints,Replacement,Sportsrehabilitation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1997/2011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SpringerLink数据库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功能康复训练的文章。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可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康复训练指导,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和全面训练的原则,训练程序根据具体情况、合并症及对疾病的耐受性和功能恢复的期望值而制定,活动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频率由少到多的详细训练计划,进行肌力训练才能使患者达到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目的。提示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的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行走功能,增强关节活动度功能;后期...  相似文献   

4.
康复训练程序在全髋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早期执行科学的康复训练程序的效果.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加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制订一整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训练程序,应用于康复组32例病人中.结果对康复组和对照组通过Harris评分进行评价,康复组优良率为91%,对照组为70%,两者相比 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此康复训练程序具有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指置换金属股骨头和金属或高分子聚乙烯髋臼。该手术主要切除病患组织,恢复一定程度髋关节功能和活动,解除关节疼痛,而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近年来我科总结经验并设计了一套人工髋关节术后康复训练程序处方,每位髋关节患者一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整个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结果 25例患者手术后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和患者的积极有效的配合下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短期临床随访的结果令人鼓舞.结论 针对不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康复训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患者能达到满意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叶新平 《中国临床康复》2011,(48):9082-9084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功能康复训练可改善假体功能,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协调性.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功能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方法:以"人工髋关节,置换,功能康复;artificial hip joints,Replacement,Sports rehabilitation"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1997/2011 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功能康复训练的文章.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可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康复训练指导,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和全面训练的原则,训练程序根据具体情况、合并症及对疾病的耐受性和功能恢复的期望值而制定,活动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频率由少到多的详细训练计划,进行肌力训练才能使患者达到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目的.提示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的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行走功能,增强关节活动度功能;后期的功能康复训练能有效地预防肢体被迫制动而引起的肌张力降低和肌萎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将5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5例.康复组按照预定的康复训练计划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并密切观察病情,加强体位、引流管、疼痛、饮食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随机性指导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及精心护理,可促使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指置换金属股骨头和金属或高分子聚乙烯髋臼。该手术主要切除病患组织,恢复一定程度髋关节功能和活动,解除关节疼痛,而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近年来我科总结经验并设计了一套人工髋关节术后康复训练程序处方,每位髋关节患者一份,以便使其充分认识配合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对3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收到显著成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方法。方法:术前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制订分时间段的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加强训练。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Harris评分为75~88分,异常步态经过手术治疗均能得到改善或纠正,髋关节功能均恢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效果满意,配合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前、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3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前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方法及相关知识,术后尽早开始康复锻炼,逐日递增直至出院。结果:本组病例术后3d内即可部分负重行走,术后2周出院,出院时均可在助行器下独立行走,康复训练期间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前、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肢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分2组;2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组心肺功能尚可(术前大部分患者积极调整心肺功能治疗),无其他明显急慢性疾病。康复训练均在术前术后按正常计划进行。对照组伴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脑梗死后遗症、老年性痴呆等疾病。术前术后的康复训练都不完全。结果2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治疗组患者平稳徒手步行。对照组患者用助行器站立或行走。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个体化康复对尽快恢复患肢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最高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全髋置换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庄巧华 《护理学报》2006,13(1):42-43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30例全髋置换患者,根据髋关节假体类型不同分为骨水泥组和生物型组,分别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程序,比较每位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程度。结果30例全髋置换患者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经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训练后髋关节功能比训练前明显改善;骨水泥组与生物型组经康复训练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与训练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髋关节功能训练后均比训练前明显改善;训练前、后两组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全髋置换术患者采用不同人工关节不影响康复训练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论根据髋关节假体类型不同,采用相应的康复训练程序,能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日常生活活动目标为导向的康复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以日常生活活动目标为导向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d、术后14d、术后1个月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周、术后1个月6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min步行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日常生活活动目标为导向的康复训练能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康复组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并进行简要康复锻炼指导,术后3h开始康复训练,详细指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减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叶建芳  韩助兰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71-1173
总结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阶段康复训练。依据术后病程,循序渐进进行卧位管理、肌力训练、不同体位转换训练、步行训练,做好出院后康复训练指导。通过康复训练,出院3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5.77±5.72)分,优良率为86.4%,康复效果满意,说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阶段康复训练有利于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将64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锻炼,早期康复训练组术后3h即详细指导患者开始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术后2周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应用Harris功能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2组之间的功能康复效果.结果 术后2周早期康复训练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早期康复训练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 ,国内许多大医院开展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技术操作已逐渐完善及提高[1,4] 。但术后通常需较长时间卧床 ,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十分重要 ,并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2 ,3] 。为此 ,我们制定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目的在于指导患者如何在术后早期开始康复训练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 术前指导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大部分为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病变患者 ,术前指导的重点是减少病变损害的程度 ,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心理负担 ,学习并掌握术后锻炼的方法 ,为术后康复打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后的效果。方法:对17例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患者进行相应的系统性康复功能训练,比较每位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17例全髋置换术后翻修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训练后髋关节功能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术后进行系统化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心理疏导、术前康复训练、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术后康复护理等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可保证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