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关于汉字的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这个定义只是对文字部分属性的说明,未能全面揭示文字的本质。探索汉字的性质,必须从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去挖掘。关于文字的性质,应该这样表述:文字是视觉图形符号与语音听觉符号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人工制作的以视觉图形为存在形式的主要充当语言符号、同时也兼备思维符号、物象符号、艺术符号、文化符号等功能的以系统为其结构形式的社会交际和表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交际认识工具。  相似文献   

2.
中药方剂名称中的形近字互用个例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中药或方剂名称中存在形近字互用的情况,这些形近字的关系比较复杂,略有几例:①“糵”、“蘖”、“孽”形音义考证发现,此三字音近义通,属同源字,中药名“蘖”、“糵米”与;孽米”常通用;②对于晛、睍、现形音义考,发现它们古音相近而义不相通,方剂名“见晛丸(膏)”、“见睍丸(膏)”与“见现丸(膏)”由于通假而互用;③“茂”与“貌荗”虽字形相近而音、义殊甚,“广茂”乃中药名“广荗”之形近而误者。仅析几例,但形近字的情况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3.
1)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2)图要精心设计和绘制,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中文字与符号均应植字,缩尺后字的大小以处于6号至新5号之间为宜。3)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  相似文献   

4.
汉字不仅是“读的符号”,更是“看的形体”。汉字造型设计的目的是将可读的文字语言转换成视觉的图形语言,从文字的表意传达转换成视觉图形的表意传达;每种字体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特色,表达出一种适应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语境、不同用途的特殊信息,并展示各自的风格特色;现代设计中,文字图形化倾向越发明显,追求文字图形构造新形式,对其进行研究开发与应用是设计家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1)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2)图要精心设计和绘制,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中文字与符号均应植字,缩尺后字的大小以处于6号至新5号之间为宜。3)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顶左底右。  相似文献   

6.
1)表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2)表应精心设计,为使表的结构简洁,建议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3)项目栏中各栏标注应齐全。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应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4)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插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5)表中内容相同的相邻栏或上下栏,应重复示出或以通栏表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样代替。  相似文献   

7.
自从索绪尔在其普通语言学课程讲义中提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以来,语言学家对这一提法的“是与否”的论证就从没停息过。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加深了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促进了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发展。本文试图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并非索绪尔最先指出语言中的音义关系带有约定性,不过,却是索绪尔首先为音义关系的任意性确定了在理论体系中头等重要的地位。他认为语言不是分类命名集,不是给已经存在的概念范畴命名,相反是在语言系统中创造出概念范畴,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孤立的符号单位具有外在于系统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1)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2)图要精心设计和绘制,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中文字与符号均应植字,缩尺后字的大小以处于6号至新5号之间为宜。3)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顶左底右。坐标图右侧的纵坐标标目的标注方法同左侧.  相似文献   

9.
1)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2)图要精心设计和绘制,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中文字与符号均应植字,缩尺后字的大小以处于6号至新5号之间为宜。3)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  相似文献   

10.
1)表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2)表应精心设计,为使表的结构简洁,建议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3)项目栏中各栏标注应齐全。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应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4)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插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5)表中内容相同的相邻栏或上下栏,  相似文献   

11.
"脉"字是有较多异体书写的汉字,从形音义角度对中医"脉"字进行考察会看出"脉"字的字形嬗变规律;"脉"字在医学用语中的演变及自南北朝以来发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捉”的本义是“握、持”,作动词用。六朝时,“捉”的意义开始虚化,转向介词。隋唐以后,介词“捉”构成的处置句的用法比较普遍。明以后“捉”字句消失于文献资料。现代汉语只在少数方言中保留了“捉”字句的用法,“吴语西播”是这些方言共同保存“捉”字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杨明明  宁静 《中医学报》2021,36(3):665-670
简帛医书中有"却"字,与《灵枢·经脉》对读可知其所指部位与"腘"相对应,即膝后弯曲处。该"却"字在《素问》中作"郄",凡13见,皆指"郄中"而言,为膝后腘窝处,亦称"腘中""委中"。通过对"郄""却"形音义及其文献用例详细考察可知,"郄中"之"郄"当为"却"之讹写,而膝后弯曲处正为"却"之本义,故"却"引申有却曲义,引申有退却义,后作为连词亦有转折义。"脚"为"却"之后起字,在早期医籍中仍保留,有指膝后弯曲处或膝关节处的用例。由于"胠"字与"[月谷](却之异体)"形音相近,医籍中也有相混之例需加以辨析。另后世医籍中"郄中"之"郄"多见写作"郗"者,亦当为"却"之俗写体"[郗]"的一种讹体。  相似文献   

14.
带下,一般认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带下"泛指妇产科疾病;狭义"带下"特指"沃与血相兼,带而下"为主证的妇科疾病。隋朝巢元方之前,"带下"常指广义的妇科疾病。战国初期扁鹊"带下医"之"带下"所指应非带脉之下,而是衣带之下。《金匮要略》以"带下"统称妇科病,如瘕聚、经水不利、带下无子等皆属带下。至巢元方更改仲景原文,将"属带下"改为"必带下",为狭义带下作出了定义,带下也从妇科疾病变为带下之证。宋代妇产科理论逐渐成熟,医家认识到经带疾病的重要性,医书的次序逐步调整为经、带、胎、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内经》出发,参考小学著作,结合《内经》同时期文献,对"津"字的含义进行了考释,通过重文概念的引入,解释了"津"字两种含义差别很大的原因,并以此为据,对"津"字在《内经》中的含义进行了论述,从而与"液"的概念深一步区别。  相似文献   

16.
"脉"字是有较多异体书写的汉字,从形音义角度对中医"脉"字进行考察会看出"脉"字的字形嬗变规律";脉"字在医学用语中的演变及自南北朝以来发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中存在着一字多音的现象,当一字有两读或三读时,容易读错。质量较好的古籍会对最通常读音以外的读音加以注明,这叫"破读"或"读破"。破读的字,大多数是声调的差异。在文献传播实践过程中,人们创造性地使用了一种破读号,即用一个圆圈或圆点,附在字的四角上。平声在左下角加圈点,上声在左上角加圈点,去声在右上角加圈点,入声在右下角加圈点。加圈或加点于破读字特定部位的标识方法,可以分别称为破读字的圈发之法或点发之法。为古籍文本加破读号的现象,虽然存在年代较为悠久,但因其标志并不十分明显,容易使人们所忽略或误解,以至于产生对破读号本身的不理解,进而发生对原文理解的歧义。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吴迁抄出的《金匮要略方》是小字本《金匮要略》的唯一存世传本,其文献价值非常重大。文章对该抄本中存在的破读字的圈发之法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从《黄帝内经·素问》中"■"字入手,考证""在中医古典文献中的具体应用,认为《素问》之"■",《灵枢》之"悗"、《针灸甲乙经》之"闷"三字可通也。"■"、"鞔"、"悗"、"免心"等4字是乃"声训"而俱读"免声","懑"、"闷"亦读"莫困切"而"满"则为"懑"字之借用。最后,总结出"■"、"鞔"、"悗"、"免心""懑"、"闷"、"满"形虽有七,而其义则一也,为"■"字的古今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髁在现代医学词汇和中医古籍词汇中都是比较常用又多见误释的词。运用梳理古籍、考察实物、系联同源词等方法,得出结论:髁本义指髂骨上与骶骨相连、向后的两处近似于圆形的突起;引申指膝骨;又引申指骨端的椭圆形膨大,对译英文的condyle、拉丁文的condylus;通踝,指踝骨。辞书中髁的股骨、尾骨、髋骨等义项是误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