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糖尿病是系终身治疗而不能治愈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且患病数迅猛增加。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0%,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因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未能积极治疗和护理而产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教育工作已蓬勃开展,全国各地各大医院正以各种糖尿病教育宣教方式进行。糖尿病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可以讲糖尿病教育是终生治疗过程中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属中医“消渴”、“水肿”等范畴。其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尚无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为著,可以明显延缓和减轻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本文回顾了近10余年来有关中医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文献,多数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五脏之虚:标实为水湿、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还较全面地综述了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现状,治疗包括辨证分型、基础方治疗、专方治疗、专药治疗等,并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显示出的一定优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从消渴病古方看糖尿病清热治法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患者最常表现为气阴两虚证候,当代中医治疗糖尿病,普遍重视益气养阴治法。因为观察发现。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给予益气养阴治疗理所当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益气养阴治法治疗糖尿病,除了能改善症状外,降低血糖指标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有人认定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降低血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果真如此无能吗?古代中医究竟又是作如何治疗呢?众所周知,糖尿病概属于中医“消渴病”之类。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瘀血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慢性并发症的致病因素和病理基础,自从祝谌予教授提出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以来,糖尿病血瘀症及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研究领域异常活跃。本文就糖尿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结合我们研究的结果,谈谈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临证应用四逆散合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验案4则,包括四逆散合生脉散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四逆散合四妙散治疗糖尿病肾病、四逆散合左金丸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四逆散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虞挺 《江西中医药》2006,37(10):23-2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糖尿病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案,但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益。肾降浊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病变主要为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糖尿病肾病分五期。一旦进入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则肾功能出现不可逆损害,故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的治疗非常关键。现代医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可配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但尚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于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运用补肾健脾、益气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50例,  相似文献   

8.
王倩 《河北中医》2010,32(1):119-12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综合性疾病,老年(〉60岁)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治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治疗中常遇见低血糖症,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衰退,低血糖症状不典型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近几年的临床研究情况和治疗现状。方法:查阅研究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糖尿病临床研究现状和最新的治疗成果。结果:传统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和药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的研究和治疗方法不断出现。结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进步,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涌现,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及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治疗糖尿病尤其是初发糖尿病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的体会是:初发糖尿病的治疗与“胖”、“瘦”有很大关系。这里的“胖”和“瘦”是指体型的胖、瘦而言。在治疗上。1型糖尿病患者不论“胖”、“瘦”都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这里主要讨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胖”、“瘦”的关系。笔者认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胖”、“瘦”,在治疗上既存在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糖尿病从强调“益气养阴”到兼顾“解毒扶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如何认识糖尿病的病因与病机直接关系到其辨证立法,传统观念认为糖尿病发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益气养阴为治疗糖尿病的根本大法。然而临床实践表明,单纯采用益气养阴之法治疗糖尿病疗效却不够满意。如何确立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治法,笔者认为需要对糖尿病的病机证候进行仔细斟酌,把握阴阳。糖尿病病机中既有气阴两虚,亦兼有阳虚,尚有糖毒内虐;该病机不仅在糖尿病病程的后期阶段可辨可证,而且即便在发病之初已见端倪;因此,笔者认为当前中医治疗糖尿病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尤应注重解毒扶阳,以求阴阳平衡,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古今文献,结合糖尿病典型症状,阐述了刘完素玄府气液理论与糖尿病发病机理、治疗密切相关性。认为玄府郁闭、气液代谢失常为糖尿病主要病机,治疗当以辛润开通玄府,布津润燥为原则。并依据糖尿病自然病程和玄府郁闭轻重程度,把糖尿病分为初、中、并发症3期分型论治,开辟糖尿病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朱青  董玉山  王猛 《光明中医》2023,(20):4041-4043
糖尿病性便秘属于糖尿病肠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药依据其个体化的诊疗体系、丰富的治疗手段以及灵活的方法在此病的治疗上显现出独特优势。笔者从糖尿病性气虚型便秘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列举火龙罐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糖尿病性气虚型便秘验案1则,为糖尿病性气虚型便秘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14.
龟象膏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慧  赵红心  谷小芳 《河北中医》2009,31(11):1623-1624
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增高,糖尿病肢端坏疽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治疗糖尿病坏疽,尤其是混合性及干性坏疽是目前医疗界很棘手的问题。2006—09--2009—04,我们自制龟象膏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40例,并与生肌玉红膏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淑惠 《北京中医药》2002,21(5):314-3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趋势在逐年增长。治疗缺乏有效手段。本文将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章进行总结,旨在从中医角度阐述其发病机理并寻找疗效高、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结论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势明显,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DiabetasMullitus,DM)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我国近20年来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成倍增长。最新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1.6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15%,在中国仅城市糖尿病患者就高达4100万人。目前随着对糖尿病防治的深入研究,我国学者将糖尿病综合治疗增加到5个方面:即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糖尿病教育和糖尿病的病情监测,并始终把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一项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喜明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亦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刘喜明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专门从事糖尿病研究1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用药精当,疗效显著。现对刘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养生大世界》2008,(1):61-61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分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西药治疗和自然疗法。目前医药界普遍采用西药治疗糖尿病,毒副作用大。近年来,欧美国家开始关注天然植物提取物,希望这类自然物对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本文就上述三类治疗方法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应用和利弊做具体的阐述,同时对尚处于研究阶段的降糖产品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每当听到患者讲述糖尿病治疗的曲折经历时,每当看到糖尿病患者因治疗失误出现并发症时,我的心都会为之震动。多次北京郊区的义诊,看到糖尿病治疗严重不达标的现状,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匮乏,实在是令人担忧。“中医是否能治糖尿病,能否除根”成为许多病友的主要问题。我想作为中医学的传人,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代谢紊乱疾病,并伴随产生糖尿病肾病、心肌病变、眼部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医疗花费也随之增加。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研发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门,其中治疗1型糖尿病侧重于缓释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则侧重糖脂代谢。大量研究表明,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且药效温和,副作用较小。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中药活性成分中研究较多的多糖类、多酚类、生物碱类等活性物质在降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抗炎及抗氧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利用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