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睡眠问题与情绪状态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睡眠问题测量问卷和中国心身健康量表,对483例门诊患者(研究组)和445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应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1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睡眠障碍总分及除非运动性异样睡眠因子外各因子分均高于健康人群(t=1.983~5.627,P0.05~0.01);2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110~0.323,P0.05~0.01);3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是抑郁(β=0.264,t=5.997,P0.01)。结论: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患者总的睡眠质量相对较差;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抑郁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监狱服刑人员中的自杀风险与述情障碍、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杀行为问卷(SBQ-R)、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贝克焦虑量表(BAI)对广东省广州市某监狱的456名成年男性服刑人员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述情障碍、重度抑郁症状、重度焦虑症状、高自杀风险检出率分别为28.2%、22.2%、10.4%、12.6%。服刑人员的述情障碍得分在入狱前是否有职业和教育程度在统计学上有差异(t=-2.10,P0.05;F=6.28,P0.01);服刑人员的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得分在刑期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4,P0.001;F=3.51,P0.01;F=4.52,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述情障碍、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两两之间均成正相关(r=0.37~0.67,P0.01);述情障碍通过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中介作用对自杀风险产生影响。结论:服刑人员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焦虑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高,高述情障碍和高自杀风险检出率均较高。述情障碍、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两两之间均成正相关;抑郁焦虑的情绪障碍在述情障碍和自杀风险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以及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 T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100例抑郁症患者和100例正常自愿者进行测评,并对述情障碍与焦虑、抑郁作相关分析.结果 抑郁症组TA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6.86,P<0.01);其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43%,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x2=25.98,P<0.01).抑郁症患者的TAS总分及因子Ⅰ、Ⅱ、Ⅳ评分与HAMA及HAMD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述情障碍,并与焦虑、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焦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伴有或不伴有惊恐发作的4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并分析述情障碍与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1焦虑组的TAS总分、因子1、因子2、因子3显著高于对照组(t=3.41,P0.05);2焦虑患者的TAS总分与HAMA总分及躯体评分呈显著正相关(t=17.27,P0.01),与精神焦虑分无相关性(t分别=-0.13,0.16,P0.05);TAS因子1、因子3与HAMA总分、精神焦虑分、躯体焦虑分无显著相关性(r=0.50,P0.05);因子2与HAMA总分、躯体焦虑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存在述情障碍,且述情障碍与焦虑症状存在正相关,缺乏情感描述能力者躯体焦虑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伴有或不伴有惊恐发作的4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 1焦虑组的TA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1);2男性焦虑患者的TAS因子3显著高于女性焦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5);3焦虑患者的TA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受教育水平显著负相关(P0.05);4伴有惊恐发作的焦虑患者的TAS总分显著高于不伴有惊恐发作的广泛性焦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P0.01)。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存在述情障碍,且男性、低文化水平更为严重;伴有惊恐发作的焦虑患者的述情障碍较不伴有惊恐发作的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焦虑特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4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并分析述情障碍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关系。结果 1焦虑组的TAS总分、因子1、因子2、因子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焦虑组患者状态焦虑分、特质焦虑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焦虑患者的TAS-20总分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TAS因子2与状态焦虑分显著正相关,而与特质焦虑分无显著相关(P0.05);TAS因子3与特质焦虑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状态焦虑无显著相关(P0.05);TAS因子1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存在述情障碍,缺乏情感描述能力与状态焦虑关系较为密切,外向性思维缺乏与特质焦虑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无聊倾向性与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TAS-20)、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P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焦虑、抑郁分量表对3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述情障碍总分、无聊倾向性总分与焦虑、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无聊倾向性总分与述情障碍及各因子同时存在显著正性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述情障碍对无聊倾向性的外部刺激维度有显著影响(β=0.46);无聊倾向性的外部刺激维度对焦虑、抑郁存在直接作用(β=0.21),无聊倾向性的外部刺激维度在述情障碍与焦虑、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解释总效应的14.6%)。结论:述情障碍既直接影响焦虑、抑郁,同时又通过无聊倾向性对其产生间接影响,无聊倾向性在述情障碍与焦虑、抑郁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积极心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述情障碍及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80例患者按随机分层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临床路径进行心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积极心理干预,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分别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20条目量表中文版(TAS-20)、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焦虑抑郁因子评价两组干预前后述情障碍及抑郁焦虑的变化情况,并对比其胃肠道实验室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t=-10.695,-3.110;P0.05);干预后,两组TAS-20量表DIF、DDF、EOT等因子评分、抑郁及焦虑因子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组内比较:t=9.698,7.078,10.223,6.798,6.895;对照组组内比较:t=6.711,2.548,4.494,3.927,4.709;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4.136,-5.969,-4.972,-3.482,-2.489;P0.05);胃泌素(GAS)、胃动素(MTL)、P物质(SP)等指标水平均显著上升(观察组组内比较,t=-9.069,-5.893,-12.727;对照组组内比较,t=-4.170,-3.347,-8.487;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5.161,2.428,4.740;P0.05);同时,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略低于对照组的22.50%,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5,P0.05)。结果:积极心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述情障碍及抑郁焦虑有积极改善意义,能促进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 S)对92例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评定,并对不同文化程度、病程患者TA 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①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TA S总均分及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t=3.04~10.56,均P<0.01);②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TA S总均分、因子Ⅰ、Ⅱ、Ⅳ分均存在显著差异性(t=1.98~8.06,P<0.05或P<0.01);③不同病程患者的TA S总均分、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t=1.97~7.53,P<0.05或P<0.01)。结论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述情障碍,文化程度低、病程长者述情障碍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项(TAS-20)对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和60例健康产妇进行评定。结果①产后抑郁症组患者TAS-20总分及3个因子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94,21.450,10.006,26.053;P<0.01;);②TAS-20总分及3个因子分与HAMD-17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Hf1)、体重因子(Hf2)、认知障碍因子(Hf3)、阻滞因子(Hf4)呈显著正相关(r=0.273~0.638,P<0.01或0.05);睡眠障碍因子(Hf5)与TAS-20总分和3个因子分相关均不显著(r=-0.141~0.030,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述情障碍;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状相互影响;有述情障碍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更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身疾病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特征.方法 本研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分别对62例心身疾病、66例抑郁症患者和60名正常健康者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心身疾病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Ⅰ、Ⅱ、Ⅳ因子分高于对照组(t1=4.230,P1=0.000);抑郁症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者的述情障碍及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对110名临床心理科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经协方差分析控制抑郁水平,BPD倾向组的述情障碍总分(F=6.86,P=0.002)、情感识别困难(DIF)(F=9.08,P0.001)、情感描述困难(DDF)(F=7.80,P=0.001)均显著高于非BPD倾向组;2控制抑郁障碍共病的影响,BPD特征与述情障碍总分、DIF、DDF及抑郁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64-0.440,P均0.001);3对抑郁水平的分层回归分析显示:BPD特征主效应(B=0.441,P0.001)、BPD特征与述情障碍的交互作用(B=-0.181,P=0.029)显著。进一步分组回归发现,非BPD倾向组中述情障碍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抑郁(B=0.427,P=0.023),而在BPD倾向组中述情障碍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B=-0.009,P=0.954)。结论:BPD倾向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但述情障碍对抑郁的预测作用在BPD倾向组和非BPD倾向组中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述情障碍对成人依恋与抑郁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对成人依恋与抑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多伦多述情障碍20条目量表中文版(TAS-20-C)以及贝克抑郁问卷(BDI-13)对452名在校大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成人依恋、述情障碍与抑郁显著相关(r=166-0.867);述情障碍在依恋回避与抑郁情绪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依恋焦虑和抑郁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成人依恋对抑郁情绪的作用受到述情障碍特质的中介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剧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法将108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剧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SA-20)及36条目简明量表(SF-36)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2h PG、HbA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6.599,-6.135,-5.192;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t=-5.884,P0.05);观察组治疗后TAS-20量表中因子二、因子三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501,-4.065,-5.659;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t=5.260,P0.05)。结论:心理剧治疗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述情障碍,有利于血糖控制及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抑郁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且对实验组进行小组心理护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等的测试.结果 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干预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和因子Ⅳ存在主效应(F=4.952~7.653,P<0.05);时间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Ⅲ和因子Ⅳ均存在主效应(F=34.696~125.386,P<0.01);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和因子Ⅳ存在交互作用(F=6.758~13.245,P<0.01);②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前TAS各因子分数和小组心理护理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Ⅳ减少值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结论 小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学生依恋模式对述情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136位正在恋爱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袁(ECR)的中文版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中文版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做t检验、相关、回归以及曲线分析.结果 ①性别在述情障碍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9,P>0.05);②性别在依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9,P>0.05);③焦虑得分高于回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6,P<0.05);④依恋的回避维度与述情障碍的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显著正相关(P<0.01),依恋的焦虑维度与述情障碍的难以识别自己的情感显著正相关(P<0.01),与述情障碍的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显著正相关(P<0.01);⑤不安全依恋对述情障碍有预测效果.结论 依恋与述情障碍关系密切;依恋对述情障碍的影响在宏观上表现出线性相关,微观上存在S型曲线的波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38例正常对照者分别以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评测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对患者同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及精神症状的关系。结果:患者组TAS总分高于对照组(t=3.49),SES得分低于对照组(t=-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TAS总分与SES总分(r=-0.15,P0.05)呈负相关,TAS总分与PANSS总分(r=0.18,P0.05)呈正相关;SES总分与PANSS总分(r=-0.15,P0.05)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其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少儿述情障碍问卷(AQC)中文版,并分析其信、效度.方法:整群抽取长沙市某中学584名初中生,要求其完成了由原多伦多述情障碍20条目量表(TAS-20)修订而成的少儿述情障碍问卷,和用于考察该问卷实证效度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随机抽取其中的54人于两周后重测AQC.采用信度分析、相关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量表的信效度.结果:少儿述情障碍问卷中文版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5,重测信度为0.84,总分与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在0.68~0.82 之间,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23~0.52之间,条目对因子负荷系数在0.12~0.73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指标:GFI=0.949、NFI =0.870、CFI =0.918、TLI =0.902、χ2/df=1.850、REMEA =0.038;AQC总分与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总分的相关为0.56(P<0.01);可能抑郁组的述情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非抑郁组[如,总分:(15.5±5.83)vs(9.72±4.34),P<0.01].结论:少儿述情障碍中文版在本研究初中生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大学生自我缺陷感与述情障碍的关系,为大学生述情障碍提供预防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某高校的426名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缺陷感量表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调查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缺陷感与述情障碍的关系。结果:1426名大学生的述情障碍量表测查结果总分为(69.99±9.43)分,高于常模(65.70±7.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83,P0.01)。大学生缺陷感与述情障碍年级差异无显著性(t=0.256,0.608;P0.05),大学生述情障碍在性别上差异也无显著性(t=-1.058,P0.05),而大学生自我缺陷感总分,自尊,社交自信,外貌,体能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3.920,P0.01;t=2.209,3.069;P0.05;t=4.198,4.032;P0.01),在学习能力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t=1.471,P0.05);2大学生自我缺陷感得分及其各因子与述情障碍总分及其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和区分情感和躯体感受的能力,外向性思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述情障碍中缺乏幻想呈显著正相关(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缺陷感量表中自尊和学习能力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对述情障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两者联合能解释抑郁方差变异的12.6%。结论:大学生述情障碍特征明显,大学生自我缺陷感对述情障碍有直接影响,自我缺陷感越强的学生越容易产生述情障碍,尤其缺陷感中的自尊和学习能力对大学生述情障碍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共情缺陷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对照研究,将17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取170名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分别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TA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t=31.57,48.05,27.17,8.35;P<0.05);IRI-C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23.90,17.87,10.38,16.15,27.14;P<0.05);研究组TAS总分、因子2与IRI-C的总分、想象力因子和共情性关心因子呈负相关(r=-0.210~-0.548,P<0.05);TAS的因子1和IRI-C的总分及各因子呈负相关(r=-0.186~-0.354,P<0.05);TAS的因子3与观点采择、个人痛苦因子呈正相关(r=0.182,0.391;P<0.05),与想象力、共情性关心呈负相关(r=-0.286,-0.45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述情障碍和共情缺陷,且述情障碍与共情缺陷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述情障碍越明显,共情缺陷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